成学飞;刘阳;张蕴慧
通过对相关古籍中针灸治疗胁痛的内容进行总结,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的角度,探析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胁痛的思路,归纳总结出胁痛的治疗原则、取穴规律及治疗方法.
作者:梁凡;刘晓玲;赖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甘麦大枣汤是临床常用经方,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查阅近年来有关甘麦大枣汤临床应用的文献,综述如下,以期在临床上得以更好地应用.
作者:李晓斌;赵宏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从肝郁气滞水停的角度总结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中医经验.方法:应用疏肝理气、利水消肿法组方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46例,1周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内每日早晚口服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改为隔日口服中药,以便延长药物疗效.结果:46例中痊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从疏肝理气、利水消肿角度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争辉;刘建红;田耘;袁二磊;程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虚劳一病,古今医家多从正气亏损、精气血阴阳不足立论,而《伤寒杂病论》一书,却是外感与内伤杂病合论,且非常重视外感“风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后世更有“伤风不醒便成劳”的说法,进一步阐发了外感对于虚劳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密切关系,这对于虚劳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文章认为,伤风不醒便成劳,虚劳日久风气袭,《金匮要略》所言虚劳病与外感病关系密切,二者互相影响,临床表现上可互相兼夹,治疗方面需权衡兼顾.
作者:库喜龙;张林林;张保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胃肠功能紊乱(FGID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对实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实验研究中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的进展进行探讨分析,主要从模型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两方面总结,认为在实验方法上,应基于本病的病因、症状、病程特点,采用药物、行为刺激、饮食等方面联合应用,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评价标准主要从宏观表征、神态行为、病理学组织结构以及部分内源性指标等方面判定.
作者:李春雨;焦睿珉;周帅;于明霞;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潘生丁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瘀方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尿畸形红细胞计数(4.98±2.35)×107/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3±4.26)×10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能有效减少尿畸形红细胞计数,抑制病情进展,疗效确切.
作者:袁怀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散联合布洛芬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加味四妙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症状改善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加味四妙散联合布洛芬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邱淑玲;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四子散贴敷神阙穴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患者腹胀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试验组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措施加四子散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持续6h,对照组仅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措施,分别观察腹胀、便秘出现及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四子散贴敷神阙穴预防干预治疗能减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因腹胀便秘引发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凡;杨琼;张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肾病病情持续进展和反复发作的主要病机是湿热郁滞,湿热证是肾病常见的证型.笔者临床发现,在多种肾脏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等疾病中,常见到湿热证候表现.临床上对于各种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同时配合其他综合疗法,常能收到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对从湿热论治肾病略述管见.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提高我校药剂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为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课程特点将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运用于药物制剂技术理论教学中.结果与结论: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宇卿;杨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明显弥补了青年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的缺点,在中医教学中广泛应用.鉴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特殊学科性质,更应将这一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将从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是前提,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合理的组织形式是保障三个方面探讨青年教师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
作者:杨淑慧;丁吉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温针灸结合自制芙蓉贴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寒湿型膝骨关节炎30例,予以温针灸后加用自制芙蓉贴贴敷治疗,初次就诊时及10次治疗后运用WOMAC评分统计疗效.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均获显效,无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温针灸结合自制芙蓉贴贴敷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作者:苏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由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引起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1],可见于现代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早搏、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炎及神经官能症等.赵青春主任医师对心悸病的诊治有独到经验,本人有幸跟随赵老师学习,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获益颇多.现将其临床辨治心悸的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惠玲;蔡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本文意在探讨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常用方剂,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成学飞;刘阳;张蕴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手太阴肺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咽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推手太阴肺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推手太阴肺经治疗慢性咽炎具有疗效较好、操作简便、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红卫;吴名德;李金生;唐翠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健脾愈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自拟健脾愈溃汤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西药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7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肠镜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在恢复正常黏膜方面比对照组优势明显,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健脾愈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玉三;李晓辉;史丽;张方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朱富华主任医师从事医疗事业30余年,医学硕士学位,留日研究生,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擅用软坚散结法治疗儿科疾病,兹举验如下,以飨同道.1 腺样体肥大李某,女,3岁,2015年3月初诊.主诉夜间睡时打鼾2d.患儿于2d前入睡后出现打鼾,余无明显不适,X线片示腺样体肥大.中医诊为“鼻窒”或“痰核”,证属痰热郁结,治宜软坚散结.药用辛夷3 g,白芷3 g,苍耳子3 g,石菖蒲5 g,浙贝母6 g,昆布5 g,穿山甲3 g,丝瓜络6 g,夏枯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复诊,家长述患儿打鼾症状明显减轻,继用上方去穿山甲,继服7剂.三诊时家长述已无打鼾.
作者:王生婷;朱富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宗气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此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其理论对于临床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随着当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逐渐增多,熟悉并掌握宗气理论在临床治疗相关疾病中的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试结合历代医家的理论阐述,进一步辨明宗气相关理论,辨析宗气与心肺的生理、病理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作者:崔小希;高沁诗;潘秋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汤剂、颗粒剂、胶囊剂3种不同剂型的益肾降浊方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6肾切除建立大鼠CRF模型,磺柳酸法测24 h尿蛋白量,血细胞分析仪测血常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Scr、BUN,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3种剂型均能明显提高RBC、Hb及明显降低CRF大鼠Scr、BUN、24 h尿蛋白量,且与颗粒剂、胶囊剂相比,汤剂的作用更显著;光镜结果显示尿毒清颗粒与益肾降浊方均能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结论:3种剂型的益肾降浊方均能有效治疗CRF大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且汤剂对CRF大鼠的疗效优于颗粒剂、胶囊剂.
作者:张喜奎;许云龙;郭远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张喜奎教授在伤寒学研究方面颇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解,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伤寒学术思想.其《张喜奎伤寒临证九论》一书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富有开创性的理论成果,文章从其理论创新等9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评析.
作者:王贺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