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杞;王诗惠;刘清国
目的:探讨温郁金醚提物中二萜类化合物C体外对人结肠腺癌SW62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化合物C作用SW62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化合物C能以时间-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SW620细胞增殖,其抑制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药5-Fu和L-OHP(P<0.01),而对正常HUVEC细胞仅有轻微毒性作用;作用后的细胞在镜下呈典型的凋亡改变;化合物C能阻滞细胞于G1和S期,减少G2期比例,并以时间-浓度依赖性方式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结论:温郁金中二萜类化合物C能显著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沈雁;吕宾;张烁;马忠俊;李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补肾汤对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55只S 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1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弗式完全佐剂(FCA)建立佐剂型关节炎(AA)模型.造模第3天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高、中、低浓度健脾活血补肾汤,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30d后,获取各组大鼠骨髓巨噬细胞(BMM).接种入含或不含牛骨片的24孔板中,利用核转录因子κ 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进行破骨细胞分化鉴定并计数,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结果:健脾活血补肾汤各组破骨细胞数量及陷窝吸收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破骨细胞数量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补肾汤可以抑制AA大鼠体外细胞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
作者:徐卫东;郑江霞;范薇;喻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基因组学的方法近年来被用于中医体质学研究,大部分体质类型均以平和体质为对照组进行了全基因表达谱检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每种体质的特征性表达基因,并对特征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阐释.这对于揭示中医体质类型的微观机制,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解释体质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能将9种体质放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综合分析,并从DNA、RNA、蛋白质等不同水平开展研究,则能更加全面地揭示体质分类的微观机制.
作者:王济;李英帅;李玲孺;郑燕飞;郑璐玉;张妍;白明华;王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广大医学工作者从临床与实验的角度,对神阙穴延缓衰老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神阙穴对衰老的常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调整性激素比例等方面延缓衰老的进程.文章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神阙穴延缓衰老的文献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作者:赵彩娇;谭敏;叶艺;王曙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邵朝弟教授对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颇多效验.慢性尿酸性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邵朝弟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故临床辨证时首当辨明虚实、标本之主次,本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证,标实为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寒湿痹阻及痰浊内阻证,尤其注意祛湿浊与化瘀血相结合,中西结合治疗.
作者:郭向东;邵朝弟;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消痈生肌方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毒热证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溃得康组、汤药组、胶囊组、奥美组,每组7只,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IL-2含量,来评价各组药物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的作用.结果:汤药组中IL-1β,IL-2含量分别为(260.95±7.55)、(331.19± 11.73)pg/mL,与正常组为接近,能够有效降低IL-1β,并促进IL-2的释放.结论:消痈生肌方是通过降低和提高胃溃疡大鼠血清中的IL-1β、IL-2含量,来缓解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炎性反应、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作者:周天羽;宫照东;才丽平;林庶如;周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焦膜理论”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已故名誉院长姚荷生提出,认为三焦主要的功能是运行水液而为水火升降之道路,水得火之作用,水在它的上、中、下的不同历程当中,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理现象.现三焦理论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疑难杂症.姚梅龄教授继承家父衣钵,较好地运用该理论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笔者有幸跟师习医,现据心得及临床实践之所得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赵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及内质网应激蛋白(BI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2-5代原代培养的大鼠腹主动脉VSMC,除空白组外,均加入10-4mol/L的HCY培养24h,经过免疫组化检验特异性标志蛋白α-SMA确认,建立大鼠增殖的VSMC模型.以加入药物不同分为空白组,HCY组、瑞舒伐他汀(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其中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分别加入相应的含药血清,继续培养48h,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BI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中α-SMA表达呈阳性率超过98%,提示培养细胞为VSMC;HCY组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与HCY组比较,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可显著增强大鼠VSMC凋亡率(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空白组比较,HCY组BIP表达升高(P<0.01);与HCY组比较,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细胞B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组间比较,BIP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丹蒌片通过上调BIP表达诱导VSMC凋亡.
作者:曹珊;刘紫阳;付强;沈晓君;周运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刘东汉教授提出“虚、瘀、痰、毒”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中医证候要素,重视察舌按脉辨体,可使辨证方向明确;确立豁痰开闭、益气活血、解毒醒脑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基本中医治法,尤为重视豁痰开闭法的运用;在用法方面,强调以猪蹄汤与水合煎药物,可促进药效发挥;并分析典型案例.
作者:刘喜平;刘倍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骨蚀再造丸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瘀阻脉络型股骨头坏死病人采用随机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选用丹郁骨康丸作为对照,采用双盲双模拟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试验组60例中显效25例(占41.67%),有效30例(占50.00%),无效5例(占8.3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0例中显效24例(占40.00%),有效27例(占45.00%),无效9例(占15.00%),总有效率85.00%.两组疗效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2个月后随访结果,在远期疗效方面骨蚀再造丸优于丹郁骨康丸(P<0.05).结论:骨蚀再造丸和丹郁骨康丸治疗瘀阻脉络型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相似,均无明显的副作用,复发率低,远期疗效骨蚀再造丸明显优于丹郁骨康丸,从经济学角度看,骨蚀再造丸的疗程费用明显低于丹郁骨康丸.
作者:曹玉举;郭永昌;张莉莉;张巧云;赵昌贤;郭昭昭;郭家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黄贴敷神阙穴治疗促术后胃肠功能不全早期康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实验设计方案,400例腹部术后存在胃肠功能不全患者,按中央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参黄贴剂组(200例)及安慰剂组(200例),术后开始敷神阙穴治疗5d,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中医症状评分,血清胃动素、生长抑素等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参黄贴剂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中医症状显著改善(P<0.05),术后第5天血清胃动素参黄贴剂组高与宽慰补组(P<0.05),而生长抑素参黄贴剂组低于安慰剂组(P<0.05),基线各指标比较及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复方参黄贴可使腹部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促术后胃肠功能早期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耐受性良好.
作者:魏星;裘华森;张琪;李德川;孙元水;李刚;陈德兴;张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脾乃中医脏象学说的核心,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的功能物质基础,中医学所论述之脾不仅涵盖解剖学的概念,更是对人体生理、病理学高度总结,其功能涉及到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量转化、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免疫内分泌等多系统、多器官的综合功能单位.脾主运化与消化系统功能关系密切,脾虚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因病机,也是中医临床常见的证型.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的主要生理功能,而菌群紊乱是脾虚湿困的重要病理因素,加强中医脾与肠道微生态组成和结构多样性的研究对于阐明脾虚湿困证本质,解释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邵铁娟;李海昌;谢志军;牛晓曼;温成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益气除痰方(以下简称中药)对耐顺铂肺癌移植瘤生长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建立耐顺铂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绘制各组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瘤重指数、抑瘤率;HE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瘤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GRP78/Bip、PDI、PERK、p-PERK、eIF2α、p-eIF2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瘤细胞凋亡(P<0.05,P<0.01),并可明显下调GRP78/Bi p、PDI、p-PERK、p-eIF2α蛋白表达(P<0.01);而PERK、eIF2 α各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益气除痰方浓度依赖性抑制耐顺铂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GRP78/Bip、PDI、p-PERK、p-eIF2α蛋白表达,弱化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启动内质网凋亡通路有关.
作者:李元滨;林丽珠;杨建猛;方若鸣;李佳殷;张景涛;杨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针督脉对癫痫后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海人酸(KA)建立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后进行电针督脉百会和筋缩穴合刺干预.首先通过尼氏染色实验观察电针督脉对痫症继发脑损伤是否有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分析胆固醇代谢相关酶胆固醇24S-羟化酶(CYP46)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的变化.结果:长时间电针督脉可以有效改善KA诱导的SE继发脑损伤,调节胆固醇代谢酶CYP46的表达,并抑制KA诱导的CYP46mRNA升高.结论:电针督脉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途径对癫痫后的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郭振宇;孙红梅;高誉珊;许红;王媛媛;韩琳;和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文章在调研玉屏风散适应范围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将肺卫气虚证与气虚体质概念等同、过敏体质与气虚体质两者混同等现象,从玉屏风散原为气虚体质“腠理不密,易于感冒”而设、专为补气调体“托里固表”而制,阐明其制方调体之本意,倡议对于反复发作性疾病的诊治理念应从肺卫气虚证或表虚回归到从气虚体质调理、对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也应从过敏体质兼夹气虚体质加以认识.同时强调临证应根据兼夹之体质、复杂之病情、多样之剂型、四时之季节,遵循因人、因病、因时“三因制宜”原则,发挥中医多样化的剂型特色,并从兼夹体质综合调体、辨体辨病结合调治、因人因病因时制宜3个方面提出玉屏风散的应用拓展思路及几点思考.
作者:张蕙;倪诚;张荣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用不同剂量的糖痹康灌胃,并将甲钴胺作为阳性对照药,16周后取一侧坐骨神经,用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中NGF、BDNF和N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NGF、BDNF和N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糖痹康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升高NGF蛋白表达(P<0.05);糖痹康低、中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升高BDNF和NT-3蛋白表达(P<0.01).结论:中药复方糖痹康能够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NGF、BDNF和NT-3蛋白的表达.
作者:吕翠岩;张胜容;蔡朕;郑桂敏;毛颖秋;李秋明;王晖;刘铜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慢性湿疹诊断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终纳入统计79例;试验组41例,采用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外用药膏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CORA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CORA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2.192,P=0.032<0.05),试验组有效率为63.41%,对照组有效率为47.37%,经秩和检验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9,P=0.027<0.05).结论:中药熏药配合中药内服对慢性湿疹治疗安全、有效,值得研究与推广.
作者:吉燕;欧韵;郭菲;张成会;刘朝霞;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有关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2002年1月至2013年4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ragerS.2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RCT,涉及1 9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手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SMD=0.26,95%CI(0.16,0.35)],提高患者颈部功能(量表[SMD=0.26,95%CI(0.10,0.42)],颈椎活动度[SMD=0.35,95%CI (0.12,0.59)]或[SMD=0.27,95%CI (0.13,0.42)])以及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CS [SMD=0.20,95%CI(0.06,0.35)},MCS [SMD=0.00,95%CI(-0.14,0.14)]);②短期随访发现手法有降低疼痛的优势[SMD=0.43,95%CI (0.18,0.68)],但无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22,95%CI(-0.04,0.47)];③中期随访发现手法有降低疼痛[SMD=0.24,95%CI(0.06,0.43)]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PC S[SMD=0.17,95%CI(0.03,0.31)]},但无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11,95%CI(-0.08,0.30)];④长期随访发现手法仅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PCS[SMD=0.16,95%CI(-0.11,0.32)],MCS[SMD=0.08,95%CI(-0.09,0.25)]},而无降低疼痛[SMD=0.11,95%CI(-0.15,0.36)]及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04,95%CI(-0.11,0.19)].结论: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中远期随访效应.
作者:王琼;朱国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经ox-LDL刺激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对RMC的保护性作用.方法:使用50μ g/mL ox-LDL刺激RMC 24h,用包括不同浓度血府逐瘀汤、辛伐他汀含药血清进行干预24h,使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RMC中TNF-α和LOX-1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TNF-α及LOX-1的mRNA表达(P<0.01),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升高,高浓度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较辛伐他汀含药血清强(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可减少RMC中TNF-α、LOX-1的表达,减轻ox-LDL对RMC的损伤作用.
作者:廖江铨;杜金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分析其与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电针足三里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冷-束缚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后次日起电针组每天电针足三里20min,连续3d;模型组只进行与电针组一样的固定处理;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Guth法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U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胃组织HSP60、HSP70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可见明显溃疡灶,UI显著升高(P<0.01),HSP60、HSP70 mRNA表达均降低,其中HSP70 mRNA降低尤为明显(P<0.05);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胃黏膜UI显著降低(P<0.05),HSP60、HSP70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上调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HSP60、HSP70 mRNA表达,促进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胃组织HSP60、HSP70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是电针足三里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朱小香;郑淑霞;萨喆燕;董亚琴;修春英;许金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