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芳;王佳佳;唐利龙;原晶;薛晓琳
目的:探讨Bax和Bcl-2蛋白在苦参碱诱导A549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苦参碱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苦参碱随时间进行性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相应地稳步提高Bax蛋白的表达,同时促进Bax从胞浆内向线粒体移位,紧接着降解Caspase-3蛋白.结论:苦参碱通过调节细胞内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经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
作者:范临夏;曲强;刘华;潘辉;闫立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中药煅硼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为煅硼砂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煅硼砂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样品共有峰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获得了8个煅硼砂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其中7个样品衍射图谱几何拓扑特征基本一致;利用该7批煅硼砂样品X衍射图谱得到煅硼砂的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并以指纹图谱为对照,根据煅硼砂X射线衍射图谱中各特征峰峰高强度,以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计算各样品X射线衍射图谱的相似度,发现不同样品X射线衍射图谱共有峰相似度均较高,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实现对煅硼砂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作者:赵翠;张倩;周平;王伯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文章根据笔者临床跟随李克刚老师学习,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穴位埋线和刺血疗法两种特色针灸疗法治疗痢疾和头痛的经验,并从中医学以及现代医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该综合治疗方法奏效的原因,认为如果能将针灸特色疗法与中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适时运用,则能收到独特的治疗效果,二法结合体现了临床综合治疗方法的创新.针灸特色疗法内容丰富,例如火针疗法、浮针疗法、穴位敷贴疗法、针刀疗法等.文章旨在启迪临床思路,希望通过共同的探讨,发掘更多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钱虹;李克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制定八角茴香的质量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鉴定方法和含量测定技术开展八角茴香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对10个不同产地八角茴香的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成分莽草酸和山柰酚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并对莽草酸进行了HPLC定量研究.结论:研究所得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控制八角茴香药材的质量.
作者:袁经权;汪洋;周雅琴;周小雷;王硕;张蓉婷;闭春艳;覃玉宁;缪剑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要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则需要对古代名家学术思想进行挖掘.文章试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位、病因病机及益气升阳法所达到的功效来论述李杲益气升阳法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其辨证论治水平.
作者:张星平;刘敬标;邓宁;梁政亭;王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作者:胡小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提出一种应用光谱法来反映舌部信息的方法,终达到将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目的.方法:使用光谱仪采集舌部的光谱数据,再通过偏小二乘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找出光谱数据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中医证型客观化.结果:实验用可见光光谱,对采集到的53例表寒里热证患者、37例健康人作分析,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和偏小二乘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两种方法都可以100%正确地将两类数据区分开,但从预测精度上来讲,支持向量机的预测误差平方均值为0.07734,要优于偏小二乘的0.13539,所以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用于可见光光谱的分类要更优一些.结论:提出了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的一种全新研究思路,并为进行中医症候的分类打下基础.
作者:林凌;李哲;张晶;赵静;熊慧;李刚;贾萍;孙景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初步筛选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病例观察设计,收集全国4所三甲中医院肺炎患者辨证诊疗信息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拟定的筛选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指标的初筛.结果:1 059例有效病例进入分析.发热、咳嗽等6个症状指标;体温、呼吸次数等5个体征指标;血常规指标、胸部影像等3个实验室指标;健康状况、生活乐趣等14个生存质量指标;自我照料的能力等10个疗效满意度指标;咳嗽、咯痰等13个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被初步筛选为疗效评价指标.结论:初步筛选出了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余学庆;李建生;李素云;郑四平;孙子凯;张伟;贾新华;王至婉;王明航;王海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西北燥证临床干预对新疆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研究分组为病证治疗组、病证对照组,唯病对照组.在3个地区11家医院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对3组病例疾病分级疗效及基线、治疗第10天、第20天病情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分析.结果:①病证治疗组显效以上者为71.0%,高于病证对照组的30.0%和唯病对照组的34.4%( P<0.05),而两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②病证治疗组在干预第20天病情积分低于两对照组(P<0.01).3组间病情积分差值有差异(P<0.05),其中病证治疗组病情积分差值高于两对照组(P<0.01),两对照组间无差别.结论:运用西北燥证治法可改善新疆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与常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从西北燥证论治相关性疾病有异病同治效应.
作者:王燕;韩荣;张惠田;周铭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文章重点探讨了《伤寒论》关于脾胃病的诊疗原则及其临床意义,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涉及脾胃病的诊疗原则主要有:以辛开苦降为主治原则,以甘补为辅助原则;以辛热为主治原则,以甘缓为辅助原则;以甘辛为主治原则,以酸收为辅助原则;以辛甘通阳为主治原则,以苦燥淡渗为辅助原则.
作者:赵哲伟;王新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TFHL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分别以250、125mg·kg-1·d-1的TFHL和195.4mg·kg-1·d-1的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干预,RT-PCR检测肝组织PPARα、PPARγ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PPARα的含量.结果:NAS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 mRNA和蛋白、PPARγ 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PAR-α、γ基因mRNA表达均与TNF-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TFHL高、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NF-α含量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肝组织PPARα基因mRNA和蛋白、PPARγ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PPARα、PPARγ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损伤过程,可能是NASH发生的重要机制,TFHL和烯磷脂酰胆碱可能通过促进PPARα、PPARγ的表达,降低TNF-α的水平,从而减轻肝脏的炎性病变,有效地防治NASH.
作者:陈芝芸;严茂祥;叶蕾;何蓓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是一套体系完整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笔者学习并行发挥,总结认为该法主病针对以心胃同病为主的胸痹,围绕调中理气、治阳建中的调、治脾胃核心治法,在其基础上针对以气虚、血虚为主的本虚和以寒、痰、湿、瘀为主的邪实进行辨治,可以有效指导临床,达到迅速缓解胸痹及化纳失常症状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小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前中医领域对“症”、“症状”、“体征”3个术语的运用存在不规范、甚至混淆不清的现象.文章在分别分析西医、中医有关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医“症”、“症状”及“体征”等术语进一步界定的思路,旨在促进人们对中医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为中医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作者:王天芳;王佳佳;唐利龙;原晶;薛晓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VIP、CNKI检索系统,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灰色文献,纳入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随机分配方法、随机方案隐藏、盲法和意向性治疗分析逐个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2位研究员独立提取资料、评价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78例患者,均以中文发表.均为低质量试验.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共纳入7项RCT,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②MMSE评分:共纳入3项RCT,结果显示,2项RCT研究中药治疗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③ADL评分:共纳入2项RCT,1项RCT显示中药治疗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④HDS评分:共纳入3项RCT,2项RCT显示治疗组ADAS-cog评分高于对照组.⑤MQ评分:共纳入1项RCT研究,治疗后MQ评分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⑥所纳入文献均未发现与中药相关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由于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缺乏重要的终点指标,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大量高质量研究支持.
作者:张艳霞;张允岭;路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五苓散不但能温阳化气利水,而且能健脾祛湿,将滞留过多的水液排出体外,使水液代谢正常.凡是由于脾虚水湿泛滥于肌肤经脉引起的病变,无论男女老少,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之间,只要病机吻合,方药对证,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方不但可治尿道综合征、慢性腹泻、妇人的慢性盆腔炎,而且还可治小儿遗尿、尿潴留、肾病综合征的水湿浸渍证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到阳气不足,水湿内停等病证.
作者:温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测定芎冰喷雾剂经鼻腔给药后主要成分磷酸川芎嗪(TMPP)在大鼠脑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内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在脑内的吸收均符合一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与静注给药TMPP都迅速进入脑内达到峰浓度,鼻腔给药TMPP在脑内的停留时间更长.结论:微透析法能较好的反映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后TMPP的药动学特征,鼻腔给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机能不全急性期的一种速效途径.
作者:叶勇;晏亦林;周莉玲;黄秋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生理盐水血清组加入生理盐水血清;含药血清组加入佳浓度的健骨颗粒颗粒含药血清;MTT法检测佳含药血清浓度;运用采用ELISA法检测成骨细胞OCN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测羟脯氨酸(HYP)、碱性磷酸酶(AKP),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法检测核心结合因子(Cbfα1)、Ⅰ型胶原(Col Ⅰ)、成骨转录因子(OSX)mRNA的表达.取第4代细胞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染色矿化结节.结果:MTT法检测显示含药血清佳浓度为20%;钙化结节观察显示含药20%组先出现矿化结节,结节数量增多;含药血清组细胞液内OCN、AKP和HYP含量高于生理盐水血清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含药血清组Cbfα1、Col Ⅰ、OSX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血清组(P<0.05).结论:健骨颗粒含药血清能提高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矿化结节的数量、AKP、HYP、OCN的含量、Col Ⅰ、Cbfα1、OSX mRNA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分化.
作者:林煜;吴银生;卢天祥;黄云梅;林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当归挥发油的经皮渗透性及对白藜芦醇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建立白藜芦醇及当归挥发油中主成分藁苯内酯的HPLC测定方法.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Franz扩散池法考察当归挥发油经皮渗透性及对白藜芦醇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0.5%、1.0%、2.0%当归挥发油经皮渗透8h藁苯内酯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 84.88±8.70)、(129.00±8.14)、(157.80±24.52) μg·cm-2·h-1;无当归挥发油与0.5%、1.0%、2.0%的当归挥发油对白藜芦醇透皮吸收的8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分别为(15.08±4.08)、(16.93±3.11)、(48.11±15.93)、(16.74±1.30) μg·cm-2·h-1.结论:当归挥发油对大鼠皮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且呈浓度依赖性;当归挥发油对白藜芦醇具有促透作用,其中以1.0%的当归挥发油对白藜芦醇的促透效果好.
作者:王公校;张华;耿智隆;王庆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牛膝饮片酒炙前后的免疫作用.方法: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测定牛膝生品、酒炙品饮片对小鼠胸腺重量、脾脏重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溶血素、溶血斑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牛膝生品饮片、酒炙饮片均能提高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胸腺质量、脾脏质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促进溶血素、溶血斑形成,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牛膝酒炙后对小鼠的免疫作用稍强于生品.结论:牛膝生品、酒炙品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用于提高免疫功能宜用牛膝酒炙品.
作者:吴国学;郜新连;张振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文章立足于对中医证研究的宏观思考,通过对现有的辨证模式的分析,提出在借鉴和总结原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证的研究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基石,在四诊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遵循证的思维规律,注重临床、科研的实用性,合理应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以此建立以状态为中心的健康辨识体系.
作者:李灿东;甘慧娟;林雪娟;俞洁;陈妍;杨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