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对HepG2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

卢德赵;王萍儿;杨贞;林韬琦;唐利华;李毅;沃兴德

关键词:姜黄素, 蛋白质组, HepG2
摘要: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研究姜黄素对HepG2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双向电泳分离HepG2细胞和经过30μmol/L姜黄素处理的HepG2细胞蛋白质,经银染后扫描得到蛋白质组图谱,用Image Master2D 6.0软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筛选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作为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并用RT-PCR方法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经姜黄素处理后,HepG2细胞中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复制蛋白A2、肉碱缺乏症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表达量增加,而增殖细胞核抗原、内质网60蛋白酶、Ran结合蛋白1、Stathmin l/oncoprotein 18、Nm23蛋白表达量降低.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周期变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浸润与转移及促进细胞损伤修复而起到抗肿瘤作用,此外,姜黄素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促进脂肪酸跨膜转运、维护细胞膜稳定性相关.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提取物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制备葛根素提取物口腔崩解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法优选压力和矫味剂;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崩解剂.结果:优选的处方为葛根素提取物2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10%,微晶纤维素( MCC) 40%,硬度在4.0-5.0kg,桔子香精:甘露醇:阿司帕坦比例为0.8:5:1,制得的口腔崩解片在30s内崩解完全,口感良好.结论:本处方和工艺制得的葛根素提取物口腔崩解片质量优良,达到设计要求.

    作者:景荣琴;景怡;胡天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张静生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经验举隅

    张静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诊治时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而立“补脾益肾升阳”为治疗大法,并将补脾益肾升阳中药治疗贯穿于病程的始末,辨证施法,随证用药,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付有为;乔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产后缺乳的特色分型与治疗经验

    缺乳是产后的常见病,多数医者将其分型为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但仅此两型尚未展现中医学对该病认识的全貌,临床疗效也不甚理想.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将缺乳分为先天无乳型,定时存储型和即时治疗型,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别予以治疗.

    作者:苏慧森;袁媛;张晓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清浊脉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意义

    清浊二脉出自《太素脉秘诀》,历代医家对其是非多有评议,部分医家如吴昆、张景岳、李中梓、冯兆张、张璐、沈镜、董西园等认为其中已有可取之处.根据文献记载,清脉的脉形是浮脉和滑脉的兼脉,而浊脉的脉形是散脉和涩脉的兼脉,其形成与气血密切相关.清脉是正常脉型的一种,说明人体禀赋清轻,气血平调,流动正常.清脉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多是健康人的脉象形式,其实就是“平脉”,可作为“平脉”的标准.而浊脉是特异脉象,说明人体禀赋昏浊,气血运行失调,流动缓慢,血管硬化,易患冠心病与脑卒中.以清浊二脉来辨别人体禀赋的轻清与重浊之不同,应用于中医体质的辨识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严余明;竹剑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傅淑清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傅淑清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西医对照组,连续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3组病例年龄、病情,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另两组(P<0.05);综合治疗组的治疗远期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盆腔炎采用中医内服、外敷方剂疗效确切,综合治疗效益有明显优势.

    作者:高晓静;涂爱国;滕艺萍;项豪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抑制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的研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肥厚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造模4周后,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依那普利组(E组)及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组(H组与L组),分别观察4、12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 CO/BW)、心脏指数(HMI)、左心室指数(LVMI)等.结果:与S组相比,M组血压(BP),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HMI及LVMI明显升高,心输出量下降显著(P<0.05),LVEDP随时间变化明显.与M组相比,L组具有降低LVEDP的作用,H组仅在12周时表现明显(P<0.05);此两组还具有减低HMI、LVMI,加大心输出量的作用(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降低心衰病死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延缓心肌肥厚的作用,但量效关系不明显.

    作者:顾燕频;袁宝萍;廖月玲;章忱;郭炜;卫洪昌;吕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虚燥更平颗粒对阴虚内燥证女性高血压病(围绝经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虚燥更平颗粒对女性高血压病(围绝经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中医治疗女性高血压病(围绝经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高血压科就诊的阴虚内燥证女性高血压病(围绝经期)患者96例(病房59例、门诊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西药基础上,分别给予虚燥更平颗粒及模拟剂,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2、4、8周各进行1次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做统计分析.结果:①治疗组生理状态、躯体化症状、性功能失调、睡眠状态、生气或活力、焦虑、压抑等状态积分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而强迫状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②治疗组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眩晕头昏、口干舌燥、失眠心悸、健忘、手或足心热、忧郁寡欢、腰膝酸痛、手或足麻木等症候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耳鸣症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虚燥更平颗粒治疗女性高血压病(围绝经期)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林雪;任玉汝;马丽;周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肾藏精理论解析《神农本草经》之益精药

    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精”的含义,分析肾藏精的理论内涵,阐述《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的渊源关系.并基于肾藏精理论,借助中医肾藏精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对《神农本草经》中具有“益精”功效的药物进行检索、类别标注、统计和分析,初步探讨“益精”功效术语之间的相关性及三品分布情况,为临床使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益精药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刘立萍;李然;任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中医学既重视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也重视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当前普遍从养生学角度或从扶正的角度人手治未病,往往忽视驱除邪气在治未病中的作用.针对治未病理论注重正气而忽视邪气的不足,探讨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提出在伏邪理论指导下:①直捣募原巢穴;②畅通病邪出路;③分消孤邪;④伏邪缓攻;⑤痰瘀毒并治;⑥以物治气;⑦开达募原;⑧邪正两顾;⑨和解表里;⑩外治逐邪等治未病的治疗方法及策略.

    作者:江顺奎;李雷;刘明;魏丹霞;侯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痹祺胶囊与钙尔奇D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和钙尔奇D对于老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26例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施行后路切开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手术前后均予以痹祺胶囊口服,术后再予以钙尔奇D口服,测量术后病椎骨密度.结果:应用痹祺胶囊后,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下肢麻木等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2周骨密度较术后早期明显提高(P<0.05),提示骨折愈合.结论:痹祺胶囊联合钙尔奇D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明显.

    作者:平少华;张立才;朱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银花合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浆IL-1β含量与海马CA2-3区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花合剂对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干预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油酸加内毒素“二次打击”方法复制大鼠ALI模型,用银花合剂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肺湿/干质量比值、肺病理形态学积分、血浆IL-1β的含量及大鼠海马CA2-3区FOS蛋白阳性细胞灰度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1 β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FOS阳性细胞灰度值迅速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银花合剂组和地塞米松组氧分压上升,肺湿/干质量比值、病理形态学积分、IL-1 β含量显著下降(P<0.01),FOS蛋白阳性细胞灰度值明显增高(P<0.01).结论:银花合剂能够减轻肺损伤,其可能机制是银花合剂通过拮抗IL-1 β,抑制海马c-fos表达实现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

    作者:姚丽君;师晶丽;吕明庄;贺志光;覃仁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图像处理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面色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亚健康状态大学生面色特征.方法:应用《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进行面色特征分析,分别取额头、左颊、右颊、鼻头、下颌、口唇6个部位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健康状态、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的面色RGB色度、HIS色度、L*a*b*色度颜色特征.结果:亚健康组与健康组在整体面色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别,在局部面色上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亚健康各中医证型组之间存在较多显著性差异;对亚健康进行面色观察分析时,局部面色的分析比整体分析更具诊断价值.结论:将面色图像分析方法应用于亚健康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作者:许家佗;屠立平;张利;李蕾;费兆馥;张志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脉象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临床中医辨证有意义的脉象客观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及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Z-BOX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330例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脉象特征.结果:在3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参数中,以弦脉、细脉、结代脉为多见,h5、h3/h1、h4、w、tl、tl/t等参数在心系疾病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脉象参数可为心血管疾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徐璡;王忆勤;郭睿;许朝霞;洪毓键;郝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穴位贴敷透皮给药治疗豚鼠哮喘的作用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方法:分组给药后取豚鼠血清,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率质谱联用( UPLC-Q-TOF/MS)技术对各组血清进行代谢谱检测.原始数据采用Micromass Markerlynx用归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输出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通过偏小二乘法一判别分析( 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模型组和空白组、穴位给药组与模型组样本点完全分离,且各组内样品点分别具有一定的聚类作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豚鼠血清的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初步阐释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结果对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解释传统中药制剂理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刘莉;李慧;孙学刚;陈志良;刘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湿证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痰湿证组、COPD稳定期组(稳定组)、AECOPD组(急性组)、AECOPD痰湿证组(模型组)、AECOPD痰湿证方证对应组(对应组)、AECOPD痰湿证方证非对应组(非对应组).稳定组、急性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经鼻注入浓度为6x108CFU/m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同时被动香烟吸入,共12周,建立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13周的第4天,急性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经鼻滴入高浓度( 18×1016CFU/m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4d造成AECOPD大鼠模型.痰湿证与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痰湿证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均分别从第12周开始寒冷环境刺激9d持续造成痰湿证证候;其余各组在室温下饲养.中医经典方剂反证:对应组和非对应组从第14周开始分别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葶贝胶囊灌胃7d.观察大鼠体温(T)、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痰湿证组、急性组、模型组、非对应组体温(T)、呼吸频率(f)、吸气阻力( Rin)、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Vt)和呼气峰流值(PEF)、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 P<0.05,P<O.01).结论:AECOPD痰湿证病证结合模型符合中医痰湿证要求,是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李素云;乔翠霞;李建生;张艳霞;周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金匮肾气丸对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睾酮与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能否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雄激素水平和提高性功能.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式造模,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及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灌胃,金匮肾气丸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及金匮肾气丸灌胃,给药4周后空腹测血糖、睾酮(T)、一氧化氮(NO).结果:金匮肾气丸组及阳性对照组治疗后T及NO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匮肾气丸能有效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雄激素水平和提高性功能.

    作者:汪悦;黄瑜;周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风中经络、中脏腑证候分布演变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历史沿革,证候规范化、证候分布演变规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发现中经络、中脏腑两者在证候分布、演变方面有其特殊规律,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目前尚未找到能确切反映中风证候分布本质差异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小燕;过伟峰;张兰坤;徐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灸与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与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2010年)、中国知网CNKI(1979年-2010年)、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2010年)、PubMed(1966年-2010年)和Cochrane Library(2010年第4期),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期刊,纳入针灸与针刀比较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8的要求独立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70例患者,仅有1篇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针刀组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OR=7.70,95%CI[2.58,22.99],Z=3.66,P<0.01;针刀组治疗肩周炎痊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OR=5.39,95%CI[3.48,8.32],Z=7.58,P<0.01.结论: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针灸.但本研究纳入试验数有限且文献质量较低,需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作者:刘福水;金晓飞;郭长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聚类分析法研究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目的:探讨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106例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检测相关血液学指标,建立SPSS 13.0统计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确定其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聚为4类,分别为气血两虚证(42.5%)、肝肾阴虚证(36.8%)、脾肾阳虚证(15.1%)、阴阳两虚证(5.7%).肝肾阴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州地区的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为进一步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卢焯明;钱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平性药配伍理论探讨

    笔者从中医药理论出发,通过对药性及配伍理论的文献研究,并结合数据库对1 307首古今方剂药性组方规律的分析,归纳阐述了平性药的配伍应用规律:①气味配伍,调整阴阳:气味配伍是历代组方的基本方法,平性药本身兼具寒、热之性,在临床配伍应用中,亦同寒热药性一样,也常以气味配伍的形式,以达调整阴阳的目的.②伍用寒热,调和辅助:平性药配伍寒、热药,一者表现为寒、热的“趋从性”,可用于治疗热证或寒证;二者,既可防止寒、热药同性配伍使方剂过寒或过热,又因平性药“和合调平”之性而不易致矫枉过正;第三,平性药在配伍中还可起到佐助、佐制作用.③补剂入平,缓复虚损:平性药之“补”较为和缓,适合于虚性疾病的全程,更利于善后调理,不易致偏.

    作者:孙冰;邓家刚;张作记;韩海荣;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