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龚平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35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PGE1组(治疗组)68例,硝酸甘油组(对照组)67例.治疗组应用PGE1 100 μg,iv gtt,qd,7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硝酸甘油10 mg,iv gtt,qd,7 d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缓解及消失时间、心电图(ECG)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周经纤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8%和87%,ECG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9%和80%.心功能测定EF,FS,SV明显改善者分别占72%和70%,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改变,治疗组血液高黏性高凝状态得到明显改善58例(85%),而对照组治疗后仅有18例(27%)略有改善,2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PGE1具有抗心肌缺血,同时又能改善血液高黏性及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一种很有价值的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新型药物在临床上观察使用.
作者:陈林;龚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药物作为能查明、改变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用以防、治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其历史几乎与人类同样的久远,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是,历史上多例药害事件告诫我们,如果不能在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药物,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合理用药是十分突出与重要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WHO就曾指出:全球1/3的患者不是死于自然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药源性疾病而住院的患者达250多万人,医院住院患者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用药不当.这些证明不合理用药广泛存在,也说明其危害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当然也意味着合理用药远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作者:朱学慧;颜久兴;田慧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PF),是1989年发现的一类糖蛋白[1],由2个Mr为1.7×104~2.2×104的相同亚基经二硫键连接形成的二聚体,有一个独特的NH2末段疏水性氨基酸顺序,具有细胞外分泌作用,其单体无生物活性.
作者:张黎;芮耀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例]男,20 a.因敏感多疑,怀疑同学害他,周围的人在议论他,自言自语,无故发笑,病程6 mo,于2000年9月20日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作者:陈金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Pio)是由日本武田制药厂80年代中期开发的新药,于1999年7月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Pio为胰岛素增敏剂,由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 dione)衍生而来.临床上应用其盐酸盐,化学名为:(±)5-{4-[2-(5-乙基-2吡啶基)乙氧基]苄基}-2,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
作者:方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川芎、当归萃取液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分离出川芎、当归的萃取液.参照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建立大鼠血栓形成模型.以不同浓度的川芎、当归萃取液及阳性药物阿司匹林用于实验大鼠3 d 后,分别测定血栓湿重.结果:川芎、当归萃取液高剂量组(80 mgkg-1)和阿司匹林(300 mg*kg-1)对照组的血栓湿重显著减少,与溶剂对照比较,P均<0.05;但2组间比较,P>0.05;而川芎、当归萃取液20,40 mg*kg-1组的血栓湿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川芎、当归萃取液高剂量对实验性大鼠血栓形成有拮抗作用.
作者:张旭静;曹奕丰;冯春红;范柳;王春安;钱国正;闵阳;王桂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例1]女,27 a.因牙痛在当地诊所予安痛定(山西晋新制药总厂,批号 20000717-1;规格:每支2 mL,含氨基比林0.1 g,氨替比林0.04 g,巴比妥0.018 g)4 mL,im,约2 min后患者感咽部发痒、呼吸困难、头昏、随后倒地、意识不清、四肢冰冷、反复抽搐.
作者:左文革;李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及胶原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的FB,以丹参1.5 mgmL-1和3.0 mg*mL-1培养液培养后,检测FB的生长情况及其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丹参2个剂量组对正常皮肤FB生长及其羟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均>0.05);而对增生性瘢痕组织FB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其羟脯氨酸含量降低,对于前者,丹参2个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对于后者含量,丹参2个剂量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别(P<0.01).结论:丹参能抑制瘢痕的增生.
作者:王芊;曹德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用酶水解-HPLC方法同时测定尿中三唑仑及其主要代谢物α-羟基三唑仑.方法:尿样2 mL,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0.25 mL,55 ℃酶解2 h,用正己烷-二氯甲烷(5∶3,v/v)5 mL提取,挥干提取溶剂后用50 μL甲醇溶解,10 μL进样,HPLC检测.结果:本法对三唑仑和α-羟基三唑仑的低检测限均为4 ngmL-1;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3.12%和67.70%;日内、日间RSD分别在6.08%和11.05%以下;线性范围均为12.5~375.0 ng*mL-1.结论:酶水解提高了α-羟基三唑仑的检出率,从而使本法能同时测定尿中三唑仑及α-羟基三唑仑,此法重现性好、灵敏、可靠,可用于三唑仑滥用中毒及有关案例的检测.
作者:郭幼梅;郭胜才;郑力行;张玉荣;汪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阿罗洛尔治疗特发性震颤(ET)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研究方法,对60例ET患者给予盐酸阿罗洛尔10~20 mg*d-1,po,疗程4~6 wk.治疗前后对患者的震颤进行评分.对血压(BP)和心率(HR)给予监测.结果:56例患者完成本试验观察.治疗后患者的震颤评分为(4.2±3.1)分,较治疗前的(7.9±3.1)分显著降低(P<0.01).盐酸阿罗洛尔易于耐受.治疗前后收缩压无显著变化,但舒张压和HR均显著下降,分别从治疗前的(81.1±10.2) mmHg (1 mmHg=0.133 kPa)和(77.4±10.7) beats*min-1下降为治疗后的(78.6±10.8) mmHg和(67.3±7.0) beats*min-1.结论:盐酸阿罗洛尔治疗ET有效,安全性好.
作者:王坚;范薇;丁萍;翁中芳;张承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对老年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老年严重感染患者,每天予万古霉素0.5~2.0 g,分1~2次iv gtt,平均疗程9 d,治疗前后观察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前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老年人应用万古霉素大多数是安全的,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谨慎与袢利尿剂合用.
作者:严震文;张月莉;陆文俊;盛蔚文;司徒碧颖;王群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布洛芬混悬液人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评价该制剂与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和布洛芬片剂400 mg的经时血药浓度.药-时曲线数据经3P87药物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以及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1.65±1.46) h-1和(0.70±0.25) h-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89±0.32) h和(1.92±0.38) h;峰浓度(cmax)分别为(52.62±14.21) μgmL-1和(42.43±10.62) μg*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55±0.70) h和(2.68±0.8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42.03±35.70) μg*h*mL-1和(237.04±39.63) μg*h*mL-1;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为(102.81±11.45)%.经统计学处理,2种制剂的Ka,cmax,t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布洛芬混悬液吸收迅速,T1/2,AUC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与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王本杰;倪梅媛;郭瑞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流行性感冒(流感)一直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仅在美国,每年因流感住院的患者就达15万人[1];1972年至1995年间,全美有2万多人死于流感及其并发症[2];1993年美国用于防治流感的直接及间接费用已达146亿美元[3].据此推测,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流感所造成的损害势必更为严重.
作者:程能能;陈斌艳;王永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例]男,73 a。因腹泻1 wk,发热5 d,于2000年2月28日入院。既往有20 a Ⅱ型糖尿病史。近2 a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未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基本正常。查体:体温(t)36.0 ℃,脉搏(P)78 beats*min-1,呼吸(R)22 beats*min-1,血压(BP) 130/80 mmHg (1 mmHg=0.133 kPa),神志清醒,无脱水症,心肺腹部体检无异常发现。
作者:李文华;李健;王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国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尤其是一些特殊ADR的情况.方法:我们收集了国内40 a文献源抗高血压药物的ADR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对于个人呈报的ADR报告,参照国家卫生部ADR监测中心指定的原则.ADR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药物ADR分类方法分类.结果与结论:抗高血压药物ADR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ADR发生集中于45~75 a年龄段,且男性多于女性;而45 a以下,女性多于男性.抗高血压药物的ADR是以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精神紊乱、呼吸系统损害为主.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损害的ADR中,钙拮抗剂占绝大多数;呼吸系统损害主要由卡托普利引起.
作者:杜文民;王永铭;陈斌艳;范维琥;耿晓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例1]女,49 a.曾有青霉素过敏史.因游走性关节炎予正清风痛宁(白云山正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9911105,每片含盐酸青藤碱20 mg)3 片,po,bid.用药d11 10:00腹部隐痛;13:00又服本品3 片,腹痛加重;18:00出现牙痛,仍腹痛,躯干出现大小不等红色风团,瘙痒且伴触痛感;20:00喉痛,风团蔓延至全身,融合成片,自服牛黄解毒片、元胡止痛片未有效;23:00始感面部、口唇肿胀,喉部继续肿胀致使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无法躺卧,且声音嘶哑、微弱,自服阿司咪唑,未有效.翌日6:00来急诊室就诊.
作者:张玮;王玉芬;段效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氨唑西林钠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129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75)予氨唑西林钠50~150 mgkg-1d-1,iv gtt;对照组(n=54)采用青霉素15~20万U*kg-1*d-1,氨苄西林50~150 mg*kg-1*d-1及地塞米松0.8~2.5 mg*d-1,iv gtt.5~7 d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81.3%,显著高于对照组(57.4%).2组均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氨唑西林钠静滴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赖金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舒拉明对兔髂动脉血管成形后的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高脂饲料喂养3 mo后,均行右侧髂动脉球囊成形,然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n=8);治疗组(B组,n=8).A组每日予生理盐水2 mL,iv,B组每日接受舒拉明15 mgkg-1,iv,共7 d.2 wk后处死兔.取血管成形后的髂动脉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病理学观察示A组髂动脉内膜显著增生,B组髂动脉内膜增生明显受抑制;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示:A组的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PI)为(7.83±0.71)和(3.44±1.04),而B组动物PI仅为(1.75±0.68)和(1.33±0.91),2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拉明对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的血管内膜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俊明;马业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组酸体外抗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活性.方法:MTT法测定细胞毒作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CR-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组酸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0.6 mgmL-1,有促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的趋势,可降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论: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组酸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侯华新;秦箐;黎丹戎;唐东平;邱莉;吴华慧;Soren Brogger Christensen;Hasse Bonde Rasmussen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20 ℃保存,通过ELISA法同步检测并与正常人做对照.结果:IFN-α应答组(n=10)在治疗前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低于非应答组(n=15)和正常组(n=10),P<0.01;但IFN-α治疗后无论是应答组还是非应答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尤其是非应答组下降更明显.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例血清中IL-8水平均较正常组低,经IFN-α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并接近正常人水平,但应答组和非应答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的失调,IFN-α具有抑制TNF-α和增进IL-8表达的调节作用,但体内病毒复制消长与TNF-α和IL-8表达水平没有相关性.
作者:何生松;李淑莉;熊莉娟;刘薇;曾令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