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变化及缬沙坦胶囊对其影响的研究

丁园;李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缬沙坦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血浆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在疾病变化过程中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随机收集于我院就诊的经过临床相关血液指标、肝脏彩超等临床诊断确诊的88例 NAFLD 患者做为NAFLD组,同时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做为对比参照, NAFLD 组采用口服缬沙坦胶囊进行干预治疗,在治疗干预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HO)、空腹血糖( GLU)、肾素活性( 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血管紧张素Ⅰ( AngiotensinⅠ, AngⅠ)、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 Ⅱ),将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NAFLD的关系。结果:NAFLD组在未进行干预治疗前,患者血浆中RAS ( P RA、AngⅠ、Ang Ⅱ)、ALT、GGT、TG、TCHO、GLU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呈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RAS( PRA、AngⅠ、Ang Ⅱ)与NAFLD的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 P=0.000);NAFLD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其RAS、ALT、GGT、TG、TCHO、GL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中RAS的变化可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并能改善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卡尼汀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患者内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和B两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再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老年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三组老年人群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等指标在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A和B组的内皮素( 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和B组治疗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老年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内皮素和CA125水平,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志安;边树伟;金明磊;钦佩;刘勇;马建华;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膝关节胫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并发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膝关节胫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后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病率;患者年龄、ISS评分与异位骨化严重程度相关性;异位骨化分度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连续病例140例胫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随访126例胫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其中男性101例、女性25例。非骨化组与各度异位骨化组比较, ISS评分( P 值<0.05)存在显著差异。非骨化组与各度异位骨化组比较伤后6周VAS评分结果( P 值<0.05),存在著差异;Ⅲ度异位骨化组与其它各组伤后6个月VAS评分相互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Ⅲ度异位骨化组与其他各组比较伤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屈曲角度评分,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度异位骨化影响患者膝关节早期疼痛症状,但对伤后6个月以上后期功能无影响;Ⅲ度以上异位骨化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疼痛;ISS评分大于12分患者,Ⅲ度以上异位骨化发生率明显增高。

    作者:王青松;徐文硕;于力;金宝城;孙彦豹;王荣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垂宁方治疗PRL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垂宁方”治疗泌乳素( PRL)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垂宁方”联合溴隐亭治疗;对照组予以溴隐亭治疗,治疗时间为期2年。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 RL水平变化及垂体MRI动态增强瘤体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 RL水平、瘤体变化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宁方”能有效改善P RL型垂体腺瘤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泌乳素水平、缩小瘤体、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洁;张秋娟;汪涛;施扬;张怀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ACI患者视为观察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金标法测定观察组入院时(急性期)、治疗1~2周(稳定期)、治疗2周后(恢复期)和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并于治疗4周后以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价患者预后,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稳定期和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稳定期高于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大梗死灶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梗死灶高于小梗死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ACI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会随着治疗的有效进行而逐渐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低的患者普遍预后良好,提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判定ACI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孔竹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RF AKA CRP CCP和ANA五项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 RF)、抗角蛋白抗体( AKA)、C反应蛋白( CRP )、抗环瓜氨酸(抗-CCP )抗体、抗核抗体( ANA)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2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和ANA水平,比较两组5项指标的阳性比例并评价5项指标诊断RA的能力。结果:观察组的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ANA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均<0.01或P<0.05);联合检测5项指标的特异度高于单独RF、CRP、ANA检测( P 均<0.05),灵敏度高于单独RF、AKA、CRP、抗-CCP 抗体、ANA检测(P 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F、AKA、CRP、抗-CCP 抗体、ANA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RA的诊断灵敏度,有利于早期诊断RA。

    作者:任焕民;刘晓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含铂双药方案治疗晚期肺癌4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肺癌晚期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对45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化疗联合艾迪治疗组)及对照组(单纯化疗组);结果:肿块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艾迪组CD3,CD4细胞水平略上升,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艾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程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体力状况KPS评分艾迪组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含铂双药方案治疗晚期肺癌能确切地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李栋;姜子瑜;张培影;刘勇;王永林;曹成松;张有为;李若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不同治疗周期对多发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发性胃溃疡治疗中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采用不同治疗周期对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至2015年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胃溃疡患者2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选择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总疗程为8周,对照组总疗程为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7d进行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愈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疗程结束后第4周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康复新液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多发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适当延长治疗周期,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而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汪忠红;桂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5年我院全麻控制性降压下行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247例,常规全麻后其中应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患者127例为研究组,应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PetCO2等氧合情况,同时选取,对比2组降压方案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资料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出血量、血压稳定性评分、异氟醚吸入总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平均动脉压、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血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过程中血压控制稳定性相关因素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在全身麻醉采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较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于手术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具有明显优势,极具应用价值。

    作者:王樱;杨春利;聂洪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筛查工具对食管癌患者营养筛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营养评价工具在食管癌患者的评价及营养干预。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住院食管癌患者80例,分别进行SGA、NRS-2002和传统单项营养指标评价方法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分析不同营养评价方法与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评估患者具体的营养状况。结果:内容一致性信度:Cronbach’ s αCNS为0.693,MNA为0.712,四个维度的Cronbach’ s α为0.698-0.845。 MNA的内部一致性高于CNS;Pearson相关分析MNA条目及所属、非所属因子,MNA条目10、6、5与所属因子相关性较差(r<0.4);CNS条目2、4、6、8、9与总分相关性差(r<0.4);以NRS2002为效标量表,NRS2002与CNS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393( P=0.000) NRS2002与MNA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661( P=0.000)。结论:不同营养筛查工具间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临床食管癌住院患者存在一定营养不良状况,临床营养评估和筛查对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桂玲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管CT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管 CT 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出血早期患者69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3例。 A组采用常规CT扫描;B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 MRI);C组采用血管CT成像技术检测。检测结束后,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A、B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相比,C组的病灶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丘脑脑叶出血检出率及脑干小脑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特殊病因脑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相比, C组特殊病因脑出血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方面,血管CT成像技术能够精确的显示出病灶,准确的发现脑出血的特殊病因。

    作者:魏淑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检测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核酸检测法对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 HBV)的检测价值。方法:采集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16214份,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核酸检测法,以筛查HBV感染情况,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ELISA、核酸检测HBV 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核酸检测法的特异性、敏感度明显高于 ELISA 检测法,而漏诊率及窗口期明显低于ELISA检测;A组的HBV-DNA阳性率、含量均高于B 组、C 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核酸检测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 ELISA 检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有效地减少漏诊率,缩短窗口期,且HBV-DNA的含量能反映HBV的传染性,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宏;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0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2.1(17/53)与7.1%(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以尽快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何方;王平云;李兴华;常伟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QQ技术对青年颈动脉生理年龄与相关因素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QQ技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指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查体的青年人群中颈总动脉IMT正常者194例,分别以采用超声QQ技术测得的血管年龄及血管弹性为因变量与受检者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及生活习惯、家族史等行多元相关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脉粥样硬化不是单一影响因素所致,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值能更准确评估动脉血管的早期病变,累计分值越高,则颈总动脉血管年龄及血管弹性异常者比例越高。血管弹性下降的发生早于内中膜增厚的改变。结论:颈部血管超声QQ技术具有无创、快捷、操作简便,作为粥样斑块形成前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的预测手段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王爱民;杨静茹;王静;马静;郝君苹;温艳娇;吕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输尿管硬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行输尿管硬镜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治疗对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复杂上尿路结石80例患者资料,按不同医治方案分2组,对照组行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医治,观察组联合输尿管软镜医治,对比两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结石取净率97.50%比对照组80.00%高,总并发症率5.00%比对照组22.50%低,且总体健康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行输尿管硬镜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乐克平;顾懿宁;刘春林;单勇;曹春晖;徐汉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意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腹部,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将在本院住院的84例存在下腹部手术史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出院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62%、舒适度评分(78.00±1.3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时间缩短,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下腹部手术史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其意义重大,值得借鉴与推广。

    作者:朱冬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析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进行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陈旧性骨折引发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开放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融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融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跛行、麻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引发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法,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远期预后较佳,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志刚;勾成果;刘伦;曹丙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98例,将这些患者作为急性阑尾炎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88例慢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慢性阑尾炎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超声测量的阑尾长度、宽度、管壁厚度及周围积液、包块等超声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89.9%(178/198)高于慢性阑尾炎组68.2%(6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宽度长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阑尾区积液比例高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管壁厚度长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管壁层次不清、管腔扩张比例均高于慢性阑尾炎组中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解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个体化补充叶酸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不同叶酸利用能力的孕妇在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影响。方法:按照自愿原则,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自愿进行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的孕妇中,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叶酸利用能力正常、略差、较差、很差,选取检测结果较差和很差的孕妇各53例(共10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定期产检,选择没有接受叶酸利用能力基因检测常规补充叶酸的孕妇10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均为孕周<12周;对观察组孕妇根据叶酸利用能力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及孕期营养指导,对照组的孕妇除注意孕期食物补充叶酸和营养指导外,按照400μg/d的剂量,常规补充叶酸,观察并记录以上两组孕妇在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结果:①观察组的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血浆中叶酸的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对照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观察组,且病情程度重于观察组。③观察组既没有发生重度子痫前期也没有发生子痫,也未出现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结论:对叶酸利用能力较差或很差的孕妇进行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魏海青;范秀华;张伟;胡殿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意义探析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50例已被确诊为局部晚期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效果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有38例、12例。回顾其化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比较其肿块大小、病灶血流分级及RI值、P SV值等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肿块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肿块体积等均显著小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无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化疗前比较则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效组患者化疗后的病灶的血流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SV和RI值也相应降低,病灶血流分级降为0级、Ⅰ级的比例更高,且RI值与化疗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化疗无效组的病灶血流分级、RI值、PSV值均与化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大小改变、病灶内血管的分布、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的情况进行有效测量和判断,可以为临床疗效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曹瑞莲;段凤伶;林重阳;王金成;杜建文;程亚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支气管结核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临床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镜冷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海萍;沈茂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