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玲莉
目的::观察临床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镜冷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海萍;沈茂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患者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修补部位瘘的发生、出现心脑血管意外情况高于实验组患者,临床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进行探查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以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较好的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刘方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统计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拟输血或手术患者563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330例患者中,HBsAg阳性4894例,抗 HCV 阳性736例,抗 TP 阳性1166例,抗 HIV 阳性48例,阳性率分别为8.69%、1.31%、2.07%、0.09%,其中男性患者的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1d至20岁、20~40岁、40~60岁、60~94岁患者的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HBsAg、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者主要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状态的了解。
作者:刘健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回顾IVF-ET助孕后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整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辅助生殖技术19例助孕后确诊为宫内外复合妊娠,且均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IVF-ET术后宫内外复合妊娠患者腹腔镜治疗后患者,整体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静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进行跟骨陈旧性骨折导致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陈旧性骨折引发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开放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融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融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跛行、麻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引发的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法,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远期预后较佳,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志刚;勾成果;刘伦;曹丙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SDS和SAS负面情绪所占比例也少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白细胞恢复程度满意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高血压患者人数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加以音乐疗法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配合率与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徐丹;钟涛;张海丽;杨爽;郭巍;王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 )孕妇血糖控制及降低母婴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产检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45例,根据接受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体重和血糖变化,以及空腹血糖( FBG)和餐后2h血糖( P2hBG)控制率的差异。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总增加体重和每周增加体重(10.35±5.87,0.42±0.20)kg以及总BMI增加量(5.17±1.84)kg/m2均低于对照组(15.26±5.13,0.53±0.22,6.25±1.8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的FBG和P2hBG(4.85±0.72,6.09±0.88)mmoL/L低于对照组(5.42±0.81,6.82±0.91)mmoL/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 FBG 和 P2hBG 控制率(92.94%,94.12%)高于对照组(68.33%,71.7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巨大儿和剖宫产的发生率(3.53%,7.06%)低于对照组(18.33%,28.33%),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联合健康饮食指导可有效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体重增长和血糖,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
作者:韦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EMR),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灶直径比较对照组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横向切缘阴性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灶切除更彻底,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震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5年我院全麻控制性降压下行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247例,常规全麻后其中应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患者127例为研究组,应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PetCO2等氧合情况,同时选取,对比2组降压方案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资料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出血量、血压稳定性评分、异氟醚吸入总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平均动脉压、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血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过程中血压控制稳定性相关因素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在全身麻醉采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较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于手术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具有明显优势,极具应用价值。
作者:王樱;杨春利;聂洪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患者内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和B两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再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老年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三组老年人群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等指标在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A和B组的内皮素( 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肌梗死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和B组治疗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老年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内皮素(ET-1)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内皮素和CA125水平,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志安;边树伟;金明磊;钦佩;刘勇;马建华;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按标准,选择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71例,均符合糖尿病肾病和(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测量患者的身高及体重,身高测得数据精确至0.1cm;体重测得数据精确至0.1kg。并计算体重指数,按体重指数分为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两组,搜集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性别、年龄、患者病程的情况。结果:肥胖组Hcy水平高于非肥胖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382,P=<0.001);Hcy与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肥胖密切相关,Hcy的水平升高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Hcy的水平较低者的14倍。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肥胖关系密切。
作者:王英南;陈镇;葛晓春;宋娜;高宇;刘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方法:收集老年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继续目前治疗方案,中药治疗组加用大黄水煎液,100mL日2次口服。患者于入院及治疗后7d后行血清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测定,并进行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统计。结果:①中药治疗组对血清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改善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药治疗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治疗可改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血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并有效降低感染、胃肠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疗效更佳。
作者:李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癌中的高表达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探索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为寻找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多肽体外标记技术(即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以及桥本氏甲状腺炎腺体组织的蛋白提取物进行iTRAQ分析,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组。寻找四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将差异性明显的蛋白进行数据检索,明确这些差异性明显的蛋白质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腺瘤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四组蛋白提取物的分析比较,比较所得差异蛋白质,进行重合分析,后得出8种有较高差异的表达蛋白。分别是:K6PL HUMAN, NUCB2 HUMAN, CNBP HU-MAN,UB2V2 HUMAN,RAB8A HUMAN,APOA4 HUMAN,RPL13 HUMAN,TES HUMAN。对 iTRAQ结果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得出以上八种蛋白的验证结果,比较发现,RPL13在四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明显。结论:通过蛋白比对发现,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过程中有8种表达的蛋白有较高差异,而核糖体蛋白13( RPL13)在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可能为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并发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性较大的蛋白质。
作者:蔡丽萍;孙燕双;王琳;陈元;方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 CT 成像技术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出血早期患者69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3例。 A组采用常规CT扫描;B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 MRI);C组采用血管CT成像技术检测。检测结束后,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A、B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相比,C组的病灶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丘脑脑叶出血检出率及脑干小脑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特殊病因脑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相比, C组特殊病因脑出血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其病因判断方面,血管CT成像技术能够精确的显示出病灶,准确的发现脑出血的特殊病因。
作者:魏淑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制弹性牵引外固定架治疗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应用自制弹性牵引外固定架治疗的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3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34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7.5周;均无出现针道感染、骨折不愈合,术后6个月手指功能按指总主动屈曲度( TAFS)评分:优13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自制弹性牵引外固定架治疗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恩广;张建斌;张擎柱;付世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90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次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干预率、IL-1β、INF-γ、NF-kB、VEGF表达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IL-1β、INF-γ、NF-kB及VEGF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相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生存率较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庆友;黄浩岳;余云生;叶文学;沈振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Bohler角恢复程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0例(80足),依据内固定材料将这些患者分为锁定钢板组( n=40)和解剖钢板组( 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Bohler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90.0%(36/40)高于解剖钢板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ohler角高于解剖钢板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15.0%(6/4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定钢板较解剖钢板更能有效恢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Bohler角恢复程度,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殷铭;臧顺利;鲁春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0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2.1(17/53)与7.1%(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以尽快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何方;王平云;李兴华;常伟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对肺癌晚期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对45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化疗联合艾迪治疗组)及对照组(单纯化疗组);结果:肿块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艾迪组CD3,CD4细胞水平略上升,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艾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程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体力状况KPS评分艾迪组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含铂双药方案治疗晚期肺癌能确切地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李栋;姜子瑜;张培影;刘勇;王永林;曹成松;张有为;李若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50例已被确诊为局部晚期乳腺癌并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效果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有38例、12例。回顾其化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比较其肿块大小、病灶血流分级及RI值、P SV值等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肿块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肿块体积等均显著小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无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化疗前比较则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效组患者化疗后的病灶的血流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SV和RI值也相应降低,病灶血流分级降为0级、Ⅰ级的比例更高,且RI值与化疗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化疗无效组的病灶血流分级、RI值、PSV值均与化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大小改变、病灶内血管的分布、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的情况进行有效测量和判断,可以为临床疗效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曹瑞莲;段凤伶;林重阳;王金成;杜建文;程亚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