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净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

肖烈钢;何本夫;朱成全

关键词:尿毒净液, 慢性肾功能衰竭, 同型半胱氨酸, TGF-β1, 甲基化特异性-PCR
摘要:目的:探讨尿毒净液对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药理药效。方法:切除大鼠5/6肾脏构建大鼠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将实验分为4组,每组10只大鼠。 A组,假手术组。 B组,空白对照组。 C组,尿毒净液组。 D组,洛丁新组。观察5周后大鼠同型半胱氨酸、Scr、Bun、HGB、钾、钙、磷、钠、氯等肾脏生化代谢指标变化,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相关基因DNA甲基化水平、mRNA转录水平,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肾脏组织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模型造模成功, Scr、Bun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HGB明显下降( P<0.05)。5周治疗后,C组大鼠Scr水平较B、D组大鼠明显降低( P<0.05),C、D组大鼠Bun水平较B组大鼠明显降低( P<0.05),C、D组大鼠HGB水平较B组大鼠明显升高( P<0.05),C组大鼠氯、钙、磷紊乱水平较B、D组改善显著。尿毒净液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恢复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DNA甲基化水平,有效降低肾小球硬化的主要介质TGF-β1的mRNA转录水平表达。 HE染色见A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为正常形态,B组肾小球出现局灶性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球广泛萎缩或代偿性肥大改变。 C、D两组均局灶性肾小管萎缩、扩张、蛋白管型,多灶性肾小球萎缩、代偿性肥大,肾间质增生。结论:尿毒净液与洛丁新作用相仿,可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疝环环扎治疗小儿脐疝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环环扎治疗小儿脐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脐环环扎术的15例脐疝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儿手术平均时间35.6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恢复正常饮食。术后随访4-44个月,无复发,无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疝环环扎治疗小儿脐疝安全、有效,手术微创、有美学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周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FNA微创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PFNA微创法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12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各56例,治疗组行PFNA微创治疗,对照组行PFN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vs.79%,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vs.34%,P<0.05),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用微创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容易操作,愈合较快,疗效确切,感染等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正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旁腺素与血压及血压节律的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甲状旁腺素( parathyroid hormone , PTH)是重要的调节钙、磷代谢动态平衡的激素。近年来,甲状旁腺激素和血压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就此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建华;唐秀敏;焦秀华;孔红军;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以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5例HBV-DNA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针对肿瘤的治疗,治疗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不给于抗病毒治疗。采用log rank检验两组生存时间差异,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患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李勤英;胡晓锋;赵玲俊;曹新桥;李志伟;李蕴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高危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研究组同时加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 PAI-1)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二聚体( D-D)水平。结果:①治疗后两组Fib、D-D含量降低, tPA、PAI-1活性降低( P<0.05)。研究组Fib、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PA、PAI-1活性也低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期间,研究组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3例发生肺栓塞,发生率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③两组治疗期间均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预防性应用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纤溶-凝血系统,预防肺栓塞发生。

    作者:欧永强;李海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54例产妇为观察组,单纯剖宫产4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4.3±5.2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50.6±4.8) min比较,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34.5±14.2)mL、产褥时间(31.6±2.8)d以及住院时间(6.0±1.4)d与对照组(129.7±10.3mL、30.1±1.8d、6.0±1.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铁英;卢国友;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思路和方法的选择。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87例,其中男68例,女19例,年龄20-74岁,平均43.9±0.6岁,开放性损伤2例,闭合型损伤85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34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18例,Ⅵ型20例。根据分型,分别给于单侧解剖钢板60例,双钢板内固定25例,单纯螺钉固定2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3个月,采用Rasmussen 评分标准评定:优55例,良22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术中植骨将减少术后胫骨平台的下沉,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明显的改善胫骨平台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廷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醇酯片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醇酯片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片,10mg/次,口服,3/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丸/次,口服,3/d,疗程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68.9%,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 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醇酯片联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效果。

    作者:郑洪波;张秀静;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防治进展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引发HFDM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 EV 71)为常见。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1],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出现斑丘疹、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特征,少数患儿发展为重症,多由EV71感染引起,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呼吸循环障碍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2],鉴于此,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要求各级卫生部门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诊疗,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蔓延,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蒙增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部实时B超在诊断克罗恩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实时B超在诊断克罗恩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克罗恩病,对其进行腹部实时B超辅助检查,诊断病灶部位和性质,并对照组织标本病理结果,观察CD的B超特点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克罗恩病腹部实时B超诊断具有一定特点,诊断准确率为83.3%,定位准确率为100%;并发症诊断符合率为82.1%。结论:腹部实时B超在克罗恩病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操作方便,可优先考虑,进行初步诊断。

    作者:杨静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分析泮托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成本-效果,寻找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应用泮托拉唑,B组应用兰索拉唑,其余治疗方案二者相同,疗程结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愈率80.00%,B组溃疡愈合率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成本-效果比(C/E)为4.81,明显低于B组的5.81,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为68.33;敏感度分析A组患者C//E为4.33,明显低于B组的5.25,ΔC//ΔE为66.8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性胃溃疡较兰索拉唑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作者:肖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诱导麻醉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 mg/kg +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对照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mg/kg +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 mg/kg。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后ICP 及CPP 的变化。结果:ICP 的比较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插管后15min及切皮后,两组患者ICP 均逐渐升高,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骨瓣后两组患者ICP均逐渐降低,但仍高于诱导前水平(P<0.05),开硬膜后两组患者ICP 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观察组患者CPP 于插管后逐渐降低,插管后15min、切皮后及开骨瓣后均显著低于诱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硬膜后逐渐升高。对照组患者CPP 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min、切皮后、开骨瓣后及开硬膜后均显著低于诱导前,其中,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min、切皮后及开骨瓣后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幕上脑肿瘤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ICP 升高,CPP 降低,而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对ICP及CPP 影响更加明显。

    作者: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4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而对患者的血糖水平不会造成不利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动态血糖监测下超短效与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超短效与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分别给予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治疗,治疗期间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水平监测,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FP G、2hPG及睡前血糖水平治疗前、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B组( 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A组较治疗前、同期B组血糖均值、血糖标准差、血糖≤3.9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低于B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晋晓;焦秀敏;许秀萍;吕肖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疗外阴瘙痒所致瘢痕疙瘩1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外阴瘙痒所致瘢痕疙瘩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200例患者,按3:1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曲安奈德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30%。结论:中药熏洗配合穴位针灸治疗外阴瘙痒所致瘢痕疙瘩疗效确切。

    作者:索世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有效率为87.26%,对照组为60%,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唐海川;徐志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有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结果:60例患者肝纤维化病理分期S0期19例、S1期16例、S2期10例、S3期7例和S4期8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1分20例、2分16例、3分10例、4分7例及5分7例。病理结果显示肝纤维化41例、无肝纤维化19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判定肝纤维化40例、无肝纤维化20例。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灵敏度92.68%,特异度89.47%。结论: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并且具有无创,可反复检查,对观察患者病变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方群;晋军;贾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二者其它产程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入组时两组孕妇各盆底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产时、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6周两组各盆底肌纤维肌力较入组时均下降( 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 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各盆底肌纤维肌力基本恢复至入组时(P>0.05),对照组仍明显低于入组时(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有助于初产妇自然分娩,改善盆底功能,促进产后康复,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建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4排螺旋 CT 对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采用64层螺旋CT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0例,均为我院收集的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冠脉血管狭窄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就结果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满足CTA影像学评价的节段共680段,占总节段720段94.4%。因心率波动大、心率快,造成图像无法分析,造成冠状运动伪影的冠脉节段40个。轻度冠脉狭窄38个,中度35个,高度26个。依据狭窄程度,按轻组、中组、重组划分,与CAG结果对照,对CTA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结果相关性展开分析。冠状动脉采用64层螺旋CTA评估的各种程度特异性、敏感性、NPV和PPV随狭窄程度的增高呈增加表现。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采用64层螺旋CT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冠心病有效的筛查工作,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嗣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为预防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觉功能改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89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观测其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并选取200例非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眼睛进行对照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黄斑区A1-A9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98±56μm、389±65μm、383±49μm、390±85μm、392±59μm、299±48μm、301±47μm、291±64μm、283±53μm;对照组分别为158±12μm、242±15μm、231±16μm、245±14μm、246±14μm、210±16μm、199±10μm、201±9μm、229±14μm。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是影响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王梅艳;李之忠;徐凤;张季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