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尹予希
转基因食品安全由于其决策的主体和风险的承担对象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因此如何修正此类决策的决策程序以保证决策结果的合法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风险社会理论政治再造的要点和协商民主相关要素分析认为,公众参与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转基因食品决策的合法性。
作者:汪霖;陈婷;严磊;黄夏初;卢善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在食用油真伪鉴别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合模式识别法(SIMCA),建立FTIR-SIMCA 分类识别模型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各品牌合格食用油15种和伪食用油5种,抽取样品进行FTIR 检验,并根据图谱完成SIMCA 模型的建立。结果:训练集真伪食用油模型中,拒绝率与识别率均为100%,两种食用油有较高独立性,互不交叉;验证集模型识别,拒绝率与识别率同为100%。结论:FTIR-SIMCA 分类识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有效实现食用油真伪的鉴别,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作者:陈学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国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催促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的步伐。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食责险的发展状况,得出的结论为发展乏力,仍需大力提高。之后在分析食责险运行结构的基础上,基于政府和保险公司,从技术支持、监管模式、共同基金、专营化、媒体评级、企业合作等角度提出建议。
作者:郑梦灵;吴莲莲;周耘竹;万鹏程;张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国传统中药宝库中包括大量可以药食两用的中药,不仅能够作为食品长期服用,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何深入开发这些资源,以国际通用的食品标准为基础,使中药相关食品的研发、生产、面市整个过程规范化,是中医药研发者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药食同源的回顾,发现其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中药食品化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赵振军;江祖德;姚志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2年至2014年,一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技术,植物精华酵素营养液微生物肥料,分别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军川农场、五常市进行小规模水稻栽培试验,经过有关部门监测,3年的生产实验中,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下,分别获得23.17%,31.2%和45.5%的增产效果。
作者:光明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人们对于物质水平要求的提升,对于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食品的保鲜技术有着更高的需求。而冰温技术在上述产品的保鲜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保鲜效果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本文就此其在上述产品保鲜中的具体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陈青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在果脯、蜜饯制品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对这些质量问题提出控制措施。
作者:杨帅;刘华丽;成铖;赵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利用食用菌的富集作用来探究平菇、香菇、鸡腿菇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能力。通过测定三种食用菌在含有不同浓度镉标准溶液的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在液体培养基上菌体的湿重和干重,采用ICP设备检测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内镉含量来评价其富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菌体中镉含量也随之升高,食用菌菌丝干湿重逐渐减少,富集能力为香菇>鸡腿菇>平菇。
作者:王馨萍;魏志刚;陶艳丽;马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食品杀菌新技术不断更新并广泛应用于使用加工过程中。采用杀菌技术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还能够避免出现微生物。本文重点介绍了杀菌的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指导食品加工。
作者:王娅玲;王永林;李维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阐述了降至营养保健油的基本概念及使用降脂营养保健油的意义,并对其制备工艺以及所选用的原材料进行分析与讨论。
作者:张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持食品安全检测的5种生物技术及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并对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范围做了介绍。
作者:李桂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针对当前国际市场果品质量安全的新形势,结合天水苹果在质量安全现状,对提高质量安全给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作者:金文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需要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食品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检测。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样本的完整图像信息和光谱信息,实现食品品质的快速、高效检测。本项目主要旨在利用高光谱成像仪在果蔬的农药和品质检验方面做相应的理论介绍,总结实践应用。果蔬表面污染的检测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一直都是很重视的问题,因此高光谱技术在推动果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证果蔬品质,提高果农收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作者:刘世凯;李子琦;张新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发酵型复合果蔬乳饮料综合了果蔬汁和乳酸发酵的优点,使原料风味与发酵风味浑然一体。本实验选取乳酸菌中保加利亚乳酸菌和嗜热链球菌(1:1),复合果蔬汁添加量为55%(苹果汁和番茄汁配比为2:1)。结果表明:蔗糖添加量为7%,接种量为10%,40℃发酵6h,pH值达到4.0±0.2为宜。置于4℃的冰箱中冷藏后熟20h。所得益生菌果蔬汁发酵乳组织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果蔬特有的滋味和芳香。
作者:赵蓓;李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生产豆奶或豆腐过程中的副产品豆渣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随着人类逐渐认识到充分利用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提高粮食作物的经济价值,必须走科学综合利用之路”。同时豆渣具有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还原糖、高钾低钠、钙镁含量较高的营养特点,营养价值较高。可见如何更好的利用豆渣成为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产量日益增长的豆渣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者:徐松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牛奶是微生物天然的培养基,乳制品在加工过程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变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非常有必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酸牛奶灌装区如何控制实现无菌操作。
作者:马仲峰;邢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同时与政治经济及科学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正在受到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多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与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给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作为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与手段,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概念入手,对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陈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色谱分析标准物质管理使用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常用色谱法定性定量。色谱分析是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各组分程度不同的分配到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一般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对分析物质定性定量。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由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标准物质的准确复现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在食品检测色谱分析中对检测数据起关键作用,加强色谱分析用标准物质采购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可追溯性。
作者:张念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在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的情况下,家禽的球虫病的防治已经开始逐渐由原来以药物防治逐渐转向了更为安全的疫苗接种预防上来,虽然疫苗预防的方法在家禽的球虫病的预防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但随着疫苗研制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家禽球虫病疫苗的应用必将得到大量的普及和使用。然而家禽的球虫病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在免疫过程中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免疫失败。
作者:代永联;侯乐乐;郝小静;王学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现代社会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地沟油、三鹿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社会人心惶惶,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度也在骤然上升。牛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其营养非常丰富,易吸收,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牛奶的安全问题却备受争议,本文就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作者:黄彬;王晓东;张皓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