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黄彬;王晓东;张皓

关键词:牛奶安全, 问题, 应对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现代社会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地沟油、三鹿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社会人心惶惶,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度也在骤然上升。牛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其营养非常丰富,易吸收,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牛奶的安全问题却备受争议,本文就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管理培训防止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我县在已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80%以上的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都是因农村聚集性聚餐而引发的事件,而农村流动厨师是这些事件的关键一环。因此,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的管理是一个关系到食品安全、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大事。

    作者:冯敏;雷玉林;习中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保鲜中冰温技术的使用分析

    随着人们对于物质水平要求的提升,对于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食品的保鲜技术有着更高的需求。而冰温技术在上述产品的保鲜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保鲜效果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本文就此其在上述产品保鲜中的具体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陈青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色谱分析中标准物质管理和使用

    食品色谱分析标准物质管理使用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常用色谱法定性定量。色谱分析是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各组分程度不同的分配到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一般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对分析物质定性定量。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由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标准物质的准确复现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在食品检测色谱分析中对检测数据起关键作用,加强色谱分析用标准物质采购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可追溯性。

    作者:张念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岩藻多糖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岩藻多糖(fucoidan)是褐藻细胞产生的粘性物质,存在于褐藻间组织或粘液中,是一系列组成相似的多糖混合物,主要组分是L-岩藻糖-4-硫酸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岩藻多糖有抗凝血的活性,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和抗病毒病等功效。所以对岩藻多糖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岩藻多糖的活性经实验表明是源于岩藻多糖中的L-岩藻糖和有机硫酸根,硫酸根含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岩藻多糖功效的好坏。

    作者:宫锡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后定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分析

    诺如病毒可通过食源传播、水源性传播及人与人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1]。其感染感染引发的呕吐、腹泻暴发易发生在封闭或半封闭场合,如幼儿园、学校、养老院[2]。自2011年至2014年无锡市发生5起诺如病毒感染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由于疫情以“疑似食物中毒”形式报告,所以每次由食品安全部门组织流调,在流调过程中,由于目的不同易出现片面性,加之专业知识和流行病学的工作经验不足,对调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以我市2011年4月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疑似食物中毒,后确定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为例,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区分食物中毒与诺如病毒感染的不同点,提出及对疑似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建议。

    作者:艾永才;孙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菜中苯甲酸的仪器比对分析

    了解实验室中不同型号的液相色谱仪对3批次样品的相同项目的检验情况,通过测得数据的复现性和差异程度,验证液相色谱仪在检验酱菜中得苯甲酸方面的检验能力。参照国标方法酱菜的苯甲酸进行检测,两台仪器间的比对实验结果误差均小于10%,符合试验误差允许范围。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得知,液相色谱仪在检验酱菜中苯甲酸的检验能力稳定,仪器误差主要来自标准曲线的建立、色谱柱的柱效、进样流速以及流动相的浓度。

    作者:申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议食物原料在烹饪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及防止措施

    烹饪的根本目的是将食物原料加工烹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食物,既能使食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又达到食物合理营养的目的。但由于烹饪条件与方法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日常的烹饪操作对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并提出科学的烹饪方法和措施。

    作者:富梅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合理膳食,吃出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吃饱吃好,到现在吃得营养健康,一些人认为只要吃得好,就健康,以致于肥胖、糖尿病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不断出现,因此,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应该做到食物合理搭配,并保证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给自己制定一定的目标,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基础。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河南省粮食补贴政策效率评价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16个省直辖市的DEA模型分析

    本文运用DEA模型来分析现阶段河南省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的绩效,且分析了补贴效率不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析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在河南也有问题,政府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地区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和扩大粮食补贴规模。

    作者:赵予新;宋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检测中大型仪器的应用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人们的健康问题,还关系着国家的声誉。在我国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了解甚少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本文就我国食品检测中大型仪器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做出简单论述。

    作者:刘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酸牛乳的无菌灌装控制

    牛奶是微生物天然的培养基,乳制品在加工过程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变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非常有必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酸牛奶灌装区如何控制实现无菌操作。

    作者:马仲峰;邢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玉武:用生物酵素保卫餐桌安全--记“生物酵素”研发人、中国生态学理事连玉武教授

    2012年至2014年,一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技术,植物精华酵素营养液微生物肥料,分别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军川农场、五常市进行小规模水稻栽培试验,经过有关部门监测,3年的生产实验中,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下,分别获得23.17%,31.2%和45.5%的增产效果。

    作者:光明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中甲醛残留的检测方法

    甲醛是一种致癌和致畸物质,我国规定食品中禁止加入甲醛。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中以及农副产品加入甲醛或能释放甲醛的吊白块等物质,用以改善外观。因此,食品甲醛残留量检测的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对多种食品甲醛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供食品安全监督中相关工作人员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甲醛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荣;尹予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述国内外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效价检测方法异同

    利用琼脂分散法检测Nisin的效价是由英国 Aplin & Barrett公司的Tramer, J.& Fowler, G.G(1964)[1]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该方法成为国际公认的Nisin效价检测法。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2]中关于Nisin的检测方法也是依据该文献。另外欧盟2006年出版的Nisin专刊[3]中亦提到食品中Nisin的检测法是依据Fowler, G.G & Tramer, J.(1975)[5]。我国Nisin的执行标准为QB 2394-2007[4],其效价检验方法参照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第五版制定。因此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Nisin效价检测法进行简要归纳,比较各方法的异同点。

    作者:洪超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试谈对《白酒分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预先要经过蒸馏。总酯的测定做空白试验,毛细管柱色谱法的应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缩短了分析时间,且可用于酯、酸、醇、醛等特征分析,测定组分更多,分离效果更好。

    作者:王雷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铅含量检测试纸的研制

    本文研究了铅含量检测试纸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制备铅含量检测试纸的佳显色剂浓度、低检测限、以及试纸的保质期等。初步确定的玫瑰红酸钠佳使用浓度为200ml/L,试纸对标准硝酸铅水溶液的检出限为40mg/L,试纸在室温下避光保存4个月未失效。该铅含量检测试纸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检测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作者:汪生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杀菌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食品杀菌新技术不断更新并广泛应用于使用加工过程中。采用杀菌技术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还能够避免出现微生物。本文重点介绍了杀菌的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指导食品加工。

    作者:王娅玲;王永林;李维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禁用偶氮染料介绍及对应欧盟分析方法探讨

    介绍了禁用偶氮染料在印染行业的使用现状,法规要求,详述目前主要的检测标准,分析原理和结果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作者:何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随着人们交流方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个地区之间的饮食文化实现了很好的交流,现阶段,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同当前食品安全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食品的安全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对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进行详细的探讨分析,这对提高我国食品的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莉;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食用菌对镉元素富集作用的研究

    利用食用菌的富集作用来探究平菇、香菇、鸡腿菇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能力。通过测定三种食用菌在含有不同浓度镉标准溶液的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在液体培养基上菌体的湿重和干重,采用ICP设备检测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内镉含量来评价其富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菌体中镉含量也随之升高,食用菌菌丝干湿重逐渐减少,富集能力为香菇>鸡腿菇>平菇。

    作者:王馨萍;魏志刚;陶艳丽;马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