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菜中苯甲酸的仪器比对分析

申蓉

关键词:仪器比对,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甲酸的测定
摘要:了解实验室中不同型号的液相色谱仪对3批次样品的相同项目的检验情况,通过测得数据的复现性和差异程度,验证液相色谱仪在检验酱菜中得苯甲酸方面的检验能力。参照国标方法酱菜的苯甲酸进行检测,两台仪器间的比对实验结果误差均小于10%,符合试验误差允许范围。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得知,液相色谱仪在检验酱菜中苯甲酸的检验能力稳定,仪器误差主要来自标准曲线的建立、色谱柱的柱效、进样流速以及流动相的浓度。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保鲜中冰温技术的使用分析

    随着人们对于物质水平要求的提升,对于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食品的保鲜技术有着更高的需求。而冰温技术在上述产品的保鲜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保鲜效果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本文就此其在上述产品保鲜中的具体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陈青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我国转基因食品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由于其决策的主体和风险的承担对象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因此如何修正此类决策的决策程序以保证决策结果的合法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风险社会理论政治再造的要点和协商民主相关要素分析认为,公众参与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转基因食品决策的合法性。

    作者:汪霖;陈婷;严磊;黄夏初;卢善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冷杀菌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繁殖是引发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杀菌成为了食品加工中关键的环节,冷杀菌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和传统的热杀菌技术有较大差别,它不但能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保护食品功能的生理活性,还能保持食品的新鲜度以及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本文对冷杀菌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温敢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管理培训防止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我县在已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80%以上的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都是因农村聚集性聚餐而引发的事件,而农村流动厨师是这些事件的关键一环。因此,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的管理是一个关系到食品安全、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大事。

    作者:冯敏;雷玉林;习中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中甲醛残留的检测方法

    甲醛是一种致癌和致畸物质,我国规定食品中禁止加入甲醛。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中以及农副产品加入甲醛或能释放甲醛的吊白块等物质,用以改善外观。因此,食品甲醛残留量检测的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对多种食品甲醛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供食品安全监督中相关工作人员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甲醛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荣;尹予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药食同源与传统中药食品化探究

    我国传统中药宝库中包括大量可以药食两用的中药,不仅能够作为食品长期服用,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何深入开发这些资源,以国际通用的食品标准为基础,使中药相关食品的研发、生产、面市整个过程规范化,是中医药研发者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药食同源的回顾,发现其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中药食品化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赵振军;江祖德;姚志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

    随着新一轮的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检验机构的调整、改革、变化,新版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批准发布了GB/T 30642-2014《食品抽样检验通用导则》标准并于2015年5月1日实施。

    作者:柳泉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菜中苯甲酸的仪器比对分析

    了解实验室中不同型号的液相色谱仪对3批次样品的相同项目的检验情况,通过测得数据的复现性和差异程度,验证液相色谱仪在检验酱菜中得苯甲酸方面的检验能力。参照国标方法酱菜的苯甲酸进行检测,两台仪器间的比对实验结果误差均小于10%,符合试验误差允许范围。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得知,液相色谱仪在检验酱菜中苯甲酸的检验能力稳定,仪器误差主要来自标准曲线的建立、色谱柱的柱效、进样流速以及流动相的浓度。

    作者:申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新生力量-生物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持食品安全检测的5种生物技术及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并对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范围做了介绍。

    作者:李桂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现代社会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地沟油、三鹿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社会人心惶惶,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度也在骤然上升。牛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其营养非常丰富,易吸收,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牛奶的安全问题却备受争议,本文就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作者:黄彬;王晓东;张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活性发酵型含乳饮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乳制品品种已经从相对单一的巴氏杀菌乳、酸牛乳发展到现在各种形式各种花色各种包装的产品,其中活性发酵型含乳饮料的营养价值易引起争议。于是我们选取了某知名乳制品企业生产的活性发酵型含乳饮料,针对其营养价值方面作了研究,并与其竞争产品做了一般的比较。

    作者:张欣;赵杨东升;李鹏;陶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

    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需要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食品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检测。高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样本的完整图像信息和光谱信息,实现食品品质的快速、高效检测。本项目主要旨在利用高光谱成像仪在果蔬的农药和品质检验方面做相应的理论介绍,总结实践应用。果蔬表面污染的检测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一直都是很重视的问题,因此高光谱技术在推动果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证果蔬品质,提高果农收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作者:刘世凯;李子琦;张新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绿色环保番茄生产技术要点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绿色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种植绿色蔬菜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基于此,本文笔者就绿色环保番茄生产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作者:钟世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析家禽球虫病的免疫失败原因和对策

    在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的情况下,家禽的球虫病的防治已经开始逐渐由原来以药物防治逐渐转向了更为安全的疫苗接种预防上来,虽然疫苗预防的方法在家禽的球虫病的预防上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但随着疫苗研制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家禽球虫病疫苗的应用必将得到大量的普及和使用。然而家禽的球虫病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在免疫过程中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免疫失败。

    作者:代永联;侯乐乐;郝小静;王学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田阳县疾控中心201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安全是可食用的食品基本的原则,但是有些厂家在厚利的驱使下,利用一些危害身体的不可食用的廉价垃圾生产不合格的劣质产品,冒充合格的食品进行销售。近几年来重大食品安全案件不断爆发出来,也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人们才开始发现不合格的食品带来的后遗症是相当的触目惊心。

    作者:李花觉;韦晓芸;黄克华;黄小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法在食用油真伪鉴别中的实践分析

    探讨在食用油真伪鉴别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合模式识别法(SIMCA),建立FTIR-SIMCA 分类识别模型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各品牌合格食用油15种和伪食用油5种,抽取样品进行FTIR 检验,并根据图谱完成SIMCA 模型的建立。结果:训练集真伪食用油模型中,拒绝率与识别率均为100%,两种食用油有较高独立性,互不交叉;验证集模型识别,拒绝率与识别率同为100%。结论:FTIR-SIMCA 分类识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有效实现食用油真伪的鉴别,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作者:陈学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发酵型复合果蔬乳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发酵型复合果蔬乳饮料综合了果蔬汁和乳酸发酵的优点,使原料风味与发酵风味浑然一体。本实验选取乳酸菌中保加利亚乳酸菌和嗜热链球菌(1:1),复合果蔬汁添加量为55%(苹果汁和番茄汁配比为2:1)。结果表明:蔗糖添加量为7%,接种量为10%,40℃发酵6h,pH值达到4.0±0.2为宜。置于4℃的冰箱中冷藏后熟20h。所得益生菌果蔬汁发酵乳组织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果蔬特有的滋味和芳香。

    作者:赵蓓;李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瓶装饮用水异味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探讨

    瓶装饮用水的异味主要来源于包装材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贮存环境,本文通过对瓶装饮用水异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异味的预防控制方法。

    作者:李洁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玉武:用生物酵素保卫餐桌安全--记“生物酵素”研发人、中国生态学理事连玉武教授

    2012年至2014年,一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技术,植物精华酵素营养液微生物肥料,分别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军川农场、五常市进行小规模水稻栽培试验,经过有关部门监测,3年的生产实验中,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下,分别获得23.17%,31.2%和45.5%的增产效果。

    作者:光明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综述

    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食品中,是人体所必须的一种重要维生素。由于其是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相,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提取就非常困难,在测定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现存的测定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简要介绍维生素 E的检测技术的状况,目前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测定法、光谱测定法、电化学测定法以及色谱测定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本文阐述了这些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着重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检测器在维生素 E 分析中的应用,后提出目前维生素E分析检测技术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作者:黄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