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食物原料在烹饪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及防止措施

富梅红

关键词:烹饪维生素损失对策
摘要:烹饪的根本目的是将食物原料加工烹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食物,既能使食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又达到食物合理营养的目的。但由于烹饪条件与方法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日常的烹饪操作对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并提出科学的烹饪方法和措施。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中甲醛残留的检测方法

    甲醛是一种致癌和致畸物质,我国规定食品中禁止加入甲醛。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中以及农副产品加入甲醛或能释放甲醛的吊白块等物质,用以改善外观。因此,食品甲醛残留量检测的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对多种食品甲醛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供食品安全监督中相关工作人员更加便捷高效的检测甲醛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荣;尹予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管理培训防止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我县在已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80%以上的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都是因农村聚集性聚餐而引发的事件,而农村流动厨师是这些事件的关键一环。因此,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的管理是一个关系到食品安全、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大事。

    作者:冯敏;雷玉林;习中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新生力量-生物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持食品安全检测的5种生物技术及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并对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范围做了介绍。

    作者:李桂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保鲜中冰温技术的使用分析

    随着人们对于物质水平要求的提升,对于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食品的保鲜技术有着更高的需求。而冰温技术在上述产品的保鲜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保鲜效果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本文就此其在上述产品保鲜中的具体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陈青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运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为关注的话题,地沟油、毒大米、染色馒头、红心鸡蛋等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应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验,提高食品的食用安全指数,寻找切实有效的食品检验方法至关重要。液相色谱技术是现代食品检验的主要方式,其精确度相对较高,值得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本文就关于运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作者:郭晓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发展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建议

    我国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催促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的步伐。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食责险的发展状况,得出的结论为发展乏力,仍需大力提高。之后在分析食责险运行结构的基础上,基于政府和保险公司,从技术支持、监管模式、共同基金、专营化、媒体评级、企业合作等角度提出建议。

    作者:郑梦灵;吴莲莲;周耘竹;万鹏程;张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北京市食品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研究

    食品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的生存和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民族的素质与兴衰。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本文及用户北京市当下食品监督管理现状以及问题,提出了适合于北京市自身发展食品信用档案建立及管理建议,以更好的促进北京市整体食品安全管理有效性。

    作者:门玉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作用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同时与政治经济及科学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正在受到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多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与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给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作为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与手段,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概念入手,对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陈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色谱分析中标准物质管理和使用

    食品色谱分析标准物质管理使用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常用色谱法定性定量。色谱分析是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各组分程度不同的分配到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一般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对分析物质定性定量。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由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标准物质的准确复现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在食品检测色谱分析中对检测数据起关键作用,加强色谱分析用标准物质采购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可追溯性。

    作者:张念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现代社会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地沟油、三鹿奶粉事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社会人心惶惶,人们对食品的关注度也在骤然上升。牛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其营养非常丰富,易吸收,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牛奶的安全问题却备受争议,本文就我国牛奶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作者:黄彬;王晓东;张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强化法规标准

    我国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采用的是GB14880-94,该标准使用时间较长,卫生部门也在不断地批准和更新,但是还存在着新旧法规衔接等方面的问题。为了促进该法规的不断完善,确保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更加营养和安全,本文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的营养强化法规的现状以及使用情况和建议做了探讨。

    作者:杨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杀菌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食品杀菌新技术不断更新并广泛应用于使用加工过程中。采用杀菌技术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还能够避免出现微生物。本文重点介绍了杀菌的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指导食品加工。

    作者:王娅玲;王永林;李维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合理膳食,吃出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吃饱吃好,到现在吃得营养健康,一些人认为只要吃得好,就健康,以致于肥胖、糖尿病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不断出现,因此,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应该做到食物合理搭配,并保证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给自己制定一定的目标,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基础。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活性发酵型含乳饮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乳制品品种已经从相对单一的巴氏杀菌乳、酸牛乳发展到现在各种形式各种花色各种包装的产品,其中活性发酵型含乳饮料的营养价值易引起争议。于是我们选取了某知名乳制品企业生产的活性发酵型含乳饮料,针对其营养价值方面作了研究,并与其竞争产品做了一般的比较。

    作者:张欣;赵杨东升;李鹏;陶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明确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议食物原料在烹饪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及防止措施

    烹饪的根本目的是将食物原料加工烹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食物,既能使食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又达到食物合理营养的目的。但由于烹饪条件与方法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日常的烹饪操作对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并提出科学的烹饪方法和措施。

    作者:富梅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铅含量检测试纸的研制

    本文研究了铅含量检测试纸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制备铅含量检测试纸的佳显色剂浓度、低检测限、以及试纸的保质期等。初步确定的玫瑰红酸钠佳使用浓度为200ml/L,试纸对标准硝酸铅水溶液的检出限为40mg/L,试纸在室温下避光保存4个月未失效。该铅含量检测试纸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检测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作者:汪生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究产品质量监督中的标准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也逐渐深入。产品质量监督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进行记录和分析。标准监督是指建立一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并实施监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众多原因,食品质量问题屡见不鲜,食品安全也就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作者:何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质量管理在食品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是经常发生,这就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威胁,因此,食品实验室中质量管理要引起重视。食品质量检验是通过食品检验机构来实现的,为了保证食品质量能够达到标准,确保食品是安全的,改变如今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是相当重要的,从而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安全度,确保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玉武:用生物酵素保卫餐桌安全--记“生物酵素”研发人、中国生态学理事连玉武教授

    2012年至2014年,一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技术,植物精华酵素营养液微生物肥料,分别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军川农场、五常市进行小规模水稻栽培试验,经过有关部门监测,3年的生产实验中,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下,分别获得23.17%,31.2%和45.5%的增产效果。

    作者:光明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