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围术期的护理

林婷;庄敏;郭少丽

关键词:腹腔镜, 宫外孕,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术期的护理重点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至2008年诊治的178 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呼吸机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高血压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曲线影响.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选择符合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高血压者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两组,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配合降压药物者为试验组,单纯药物降压治疗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昼夜血压曲线变化.结果:无创呼吸机能改善该类患者的非勺型血压曲线,夜间血压平均值较治疗前下降.结论:无创呼吸机能改善该类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避免睡眠结构破坏.

    作者:段玉香;赵美华;高中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腔镜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腔镜技术用于甲状腺手术获得美容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和微创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行甲状腺手术93例,其中腔镜甲状腺手术38例,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55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美容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出血、声嘶、低血钙等并发症.腔镜组与传统开放组相比,失血量少(14±10 ml vs 19±15 ml,t=-2.270,P=0.023),切口美容满意度高(VAS评分7.0±1.5 vs 2.0±1.4,t=24.549,P=0.000),术后颈前无手术疤痕,无皮肤色泽改变,但手术时间长(70±20 min vs 60±30 min,t=2.260,P=0.022),住院费用高(5843.5±897元vs 4859.4±683元,t=4.463,P=0.000).发生切口积液腔镜手术1例,开放组3例.随访2~30个月,平均14个月,复发2例,其中腔镜组0例,传统组2例.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手术可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手术安全、恢复快,有着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不可比拟的优点,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罗光辉;苏兴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的48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宫外孕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治疗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升高(P<0.05),手术率明显降低(P<0.05),腹痛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治疗范围广,而且简单、经济、成功率高,可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海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双吻合器技术(DST)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随访1~2年,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和死亡2例.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降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作者:王新生;马小庆;查润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湛江市健康人群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的调查及参考值范围的建立

    目的:调查本市健康人群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浓度分布及建立相应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529名健康人群血清Cys C含量.结果:健康人群血清Cys C参考值范围:男性为0.62~1.05 mg/L,平均为0.84±0.08mg/L;女性为0.53~0.99mg/ L,平均为0.76±0.09mg/L.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血清Cys 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岁年龄段,男女性别之间血清Cys C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本市6个月以上健康人群血清Cys C参考值范围,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测提供相应参数.

    作者:陈康荣;陈聪;陈亚珍;梁金明;王志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5月至2008年5月36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8例中 345例成功完成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23例中转开腹,其中11例是因为胆囊三角解剖不清,5例因为无法控制出血,2例合并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术中发现电凝钩损伤肠管,4例为手术器械故障.结论:经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安全可行,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掌握好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车河龙;叶祥燕;陈保华;林洪武;姚斌;邱卫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吻合器痔切闭术2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切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利用国产痔专用吻合器于齿线上方行痔切闭术25例.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d,96%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2周至12月无复发、狭窄、失禁、排便障碍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钛钉开始脱落.结论:吻合器痔切闭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的优点,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范显文;龚义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B7-H4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H4(sB7-H4)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夹心法检测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与51例正常人血清sB7-H4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原发性肝癌患患者血清sB7-H4水平为(52.90±23.26)μg/L,正常人血清sB7-H4水平(32.67±12.2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与AFP水平呈正相关;I/II期原发性肝癌患患者血清sB7-H4水平显著高于III/IV期患者;术后原发性肝癌患患者血清sB7-H4水平显著低于术前.结论:原发性肝癌患患者血清sB7-H4水平显著增高,且与临床分期、治疗情况呈正相关,提示sB7-H4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关,检测sB7-H4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陈小芳;胡国艳;郑淑华;刘伟;吕晶;王小梅;徐军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围术期的护理重点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至2008年诊治的178 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林婷;庄敏;郭少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因右侧腰背部间歇性疼痛4年,加重20d入院.查体:右下腹部可扪及囊性包块,范围自右侧肋弓下缘至髂嵴水平,界线不清,可活动,无明显压痛.

    作者:樊博;池红井;刘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1 慢性病的特点及患者心理行为众多有关慢性病的护理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针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王小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生儿喂养困难时联合用药探讨

    目的:观察新生儿喂养困难时临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常规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

    作者:江霞辉;侯春阳;李黄菊;梁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干扰素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3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栓(商品名安达芬栓)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对照组 56 例单纯应用微波(输出功率40W)烧灼糜烂面 ,治疗组 135 例于微波治疗后加用干扰素栓阴道给药 ,隔日 1 粒 ,共 6 次 ,两组于治疗后 8 周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 62.5 %,显效率 80.4 %;治疗组治愈率 80.7 %,显效率 91.8 %,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P<0.05) .结论:干扰素栓联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好.

    作者:杨幼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层综合医院病案的现代化管理

    目的:病案现代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浅谈病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及重要性,说明推动和加速病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性.方法::通过决策者重视,管理人员专业化教育,病案的标准化管理,病案管理方法现代化,病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病案管理信息的交流等各方面,阐述了如何搞好病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结果:可以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病案的信息作用结论:实现病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科学管理和社会服务,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医学需要.

    作者:陈宏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2例冠心病患者和58例对照组的静息心率、脉压及血脂,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静息心率(RHR)、脉压(P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静息心率(RHR)、脉压(P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并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温才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致反复呼吸衰竭误诊为AECOPD 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咳嗽,喘憋,水肿,乏力、头晕,行走不稳5月余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咳嗽咳痰史,否认外伤史.这已经是第三次入院.

    作者:傅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134例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4例直肠癌共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为10.45%.其中男性患者,年龄大于65岁者,长期吸烟酗酒者,低蛋白者,糖尿病者,伴肠梗阻者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小于7cm者易发生吻合口瘘;而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期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显不同.结论:直肠癌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本身、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海军;谭震森;金大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PAF)患者P波离散度(Pd)和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探讨其对房颤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降压药治疗,观察药物治疗6个月前后心电图(ECG)中的Pmax和Pd及超声心动图(UCG)中的左房舒张末内径(LA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Pmax 、Pd、LADd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能降低PAF患者Pmax和Pd,改善患者左房功能.结论:治疗组的Pmax、Pd和LAD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缬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Pmax和Pd,改善左房功能.

    作者:徐慧春;彭国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40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40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骨外科2005年至2008年收治的40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因定治疗的临床资料与预后随访情况.结果:住院时间7~15d,平均l1.6±2.3d.随访6个月,无不愈合和畸形愈合.愈合时间2~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按照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7.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牢固,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杨扬震;黄育青;杨逸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行剖宮手术的患者969例,记录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构成比以及指征的变化,对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年间剖宮产总率为31.77%;969例剖宫产中胎儿因素441例(45.51%),母亲因素183例(18.89%),头骨盆因素217例(22.39%),社会因素128例(13.21%).2003年至2008年剖宫产中胎儿因素分别为30.18%、36.69%、44.38%、47.93%、47.34%、54.44%,呈逐渐上升趋势;近3年母亲因素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9.53%、18.34%、18.93%;而社会因素近6年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8.88%、9.48%、11.24%、13.02%、15.38%、17.75%.结论: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的原因众多,剖宫产指征也发生很大变化,医务人员应重视产前宣教,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引导孕妇及家属对剖宫产利弊的正确认识.

    作者:谭雪梅;吴美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