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57例

石磊;周祥荣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诊断标准, 原发性肾病综合, 激素治疗, 治疗组, 肾活检, 现报道如下, 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 组织类型, 临床资料, 学术会议, 平均年龄, 临床表现, 患者, 高脂血症, 肾脏病, 可比性
摘要: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归芪复方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取得比单用激素治疗更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101例均为成人,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26.8岁;病程25d~4.1年,平均病程1.32年。其中治疗组有41例做过肾活检,对照组有29例做过肾活检。两组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根据南京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制订。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低蛋白血症(<3g/d);③明显浮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项为必备。并通过相应检查排除了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活素与能量合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比较

    突发性耳聋(突聋)是一种多因素致聋疾病,目前常用扩血管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脑活素具有增加脑组织内葡萄糖和氧的利用,增加脑组织抗氧的能力,有利于脑代谢并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糖代谢。我们用脑活素和能量合剂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以评价二药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至1999年12月对突聋病人132例,男性92例,女性40例,年龄45±S8a(6~75a),无任何致聋病因而突然1耳或2耳听力缺失,以电测听听力缺失40~60dB及语言听力障碍为诊断依据

    作者:李长春;林伟峰;李玉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带教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经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即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等,为患者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空间和心境,提供优质服务,因此,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带好实习生,培养素质全面,作风扎实的“使用型”护理人才,是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二十一世纪护理教育的迫切需求。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作,由于这一特性,加之实习人员实习期一般较短,就决定了其带教工作过程中更需具备科学管理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行之有效的带教方法等特殊要求,针对这一特点,九五年来,我们对带教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1 明确带教目的 带教目标是带教工作努力的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带教目的,带教工作将成为无的放失,容易陷入任其发展的状况,因而也就难以收到实效,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在带教开始前根据送培单位提出的需求及实习人员不同情况,制订出具体明确的带教目的。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早期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早期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黄疸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其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不仅有个体差异,也与种族、地区、遗传、性别和喂养方式与时间等有关,在不同地区高胆报道中,原因不明的高胆均占一定比例约11~33%左右,其出现时间,达峰时间,病程及临床特点均与生理性黄疸相似,故有人提出生理性黄疸标准高于传统标准[1],若过高的胆红素血症,同时伴有一些危险因素,可造成胆红素脑病,因此早期干扰高胆血症,是消除胆红素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于1998年后提倡早期喂养,新生儿黄疸的均值有显著下降,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7年组出生新生儿330例,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60例,日龄1~27d,出生体重(2930±270)g,胎龄(38.1±4.77)周,病理性黄疸16人,主要病因ABO溶血一例,血管外溶血(头颅血肿等)4例,感染性2例,母乳性黄疸8例,其中早发性3例,晚发5例。其余新生儿在黄疸出现时间,达高峰时间,消退时间,临床特点均符合生理性黄疸。1998年组新生儿出生270例,其中男140例,女性130例,日龄1~27d,出生体重(3010±490)g,胎龄(37.8±5.21)周,其中病理性黄疸13例,ABO溶血1例,红细胞增多症1例,血管外溶血2例,感染性因素2例,母乳性黄疸7例,其中早发性2例,晚发性5例,其余新生儿在黄疸出现时间,达高峰时间、消退时间、临床特点符合生理性黄疸

    作者:陈兆;蒋优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曲马多和红外线照射防治硬膜外麻醉中寒战及其复发

    寒战在硬膜寒外麻醉中发生率高达到40~60%[1],既影响手术进行,又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试用了曲马多能有效地消除寒战,但复发率较高,且再用曲马多处理时疗效差。于是我们在用曲马多的同时加红外线照射,明显降低了寒战及其复发,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硬膜外麻醉中出现寒战病人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17~75岁,平均35岁,ASAⅠ~Ⅱ级,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0.1、阿托品0.5mg肌注,维持室温18~25度,手术种类包括上腹部手术12例,下腹部手术32例,下肢手术14例,其他手术2例。术中输血和用了其他药品的病人排出本研究组。硬外阻滞局麻药为2%盐酸利多卡因(含1:20肾上腺素),全部病例阻滞效果满意。

    作者:褚天;黄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8mm小切口碎核水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3.8mm小切口碎核同期植入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对53例(56只眼)白内障碎核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进行总结。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5的眼数分别为:49只眼(87.5%)、52只眼(92.9%)、52只眼(92.9%);平均散光度分别为:(1.02±0.71)D、(0.93±0.59)D、(0.85±0.67)D。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透明,前房反应轻。结论: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患者短时间内可以获得佳视力,屈光状态稳定。

    作者:朱光;谢桂珍;陈志萍;陶爱平;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72例分析

    我院自2000年1月开展了改良式剖宫产术[1],并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6月来我院住院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改良式剖宫产术72例,年龄22~35岁,初产妇69例,经产妇为3例;腹部横弧形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4例,年龄21~37岁,初产妇59例,经产妇5例。手术指征: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羊水偏少,臀位,高龄初产妇,珍贵儿,妊高征等。两组年龄、手术指征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金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女性尿道分泌物不同采集法淋菌培养结果比较

    淋菌感染患者的尿道症状女性明显较男性轻,常以脓性白带、小腹急痛(淋菌性盆腔腹膜炎)为主要症状,尿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常受标本采集的方法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因为女性尿道口及前尿道内常寄生大量不同菌种、培养时常有杂菌生长,影响淋菌培养结果,因此要做好尿道分泌物淋菌培养。标本采集是重要关键。我们与妇科合作对22例受检者标本均同时作两种方法采集,结果表明以接种环法为佳,棉拭法易致漏诊。1 方法 本组病例均由妇科医师采集、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尿道口三遍后,再经阴道内诊以指面向上由里向外轻柔挤压前尿道或用二根灭菌棉签分置尿道口两侧,挤出尿道前端脓液以灭菌棉签轻擦弃去,再挤出尿道中后段脓液。

    作者:吴莹;何福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57例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归芪复方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取得比单用激素治疗更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101例均为成人,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26.8岁;病程25d~4.1年,平均病程1.32年。其中治疗组有41例做过肾活检,对照组有29例做过肾活检。两组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根据南京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制订。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低蛋白血症(<3g/d);③明显浮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项为必备。并通过相应检查排除了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作者:石磊;周祥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机械辅助呼吸期间支气管痉挛的观察及处理C

    目的:为探讨呼吸末正压(PEEP)对支气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支气管痉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处理方法(静脉注射氟美松、氨茶碱、吸痰)与新技术处理方法(喷雾给药、应用PEEP)。结果:常规处理方法治疗效果差、合并症多,新技术处理方法治疗效果确切、见效快、无任何合并症。结论:PEEP对治疗支气管痉挛能起到90%的作用,是很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庄瑰霞;张朝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慢性肾炎呕吐的中医药疗法

    慢性肾炎是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变症百出。呕吐是慢性肾炎病变过程某一阶段的主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出现呕吐多由于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胃粘膜水肿,或长期运用激素而并发溃疡或胃炎,或尿毒症时的尿素性胃肠道炎症等引起。祖国医学认为:肾炎呕吐为浊邪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结合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可以分别采用清胃、温胃、和胃、养胃、泄胃和降胃等方法,临床观察效果显著。1 具体方法1.1 清胃法:以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其中黄连和竹茹用姜汁炒。用于激素治疗后呈现面红体胖,怕热多汗。心烦寐差,咽喉干痛,大便秘结,呕吐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亦用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而见尿少,甚则尿闭,神识昏糊,呕吐恶心,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腻而干,脉象弦滑。此由湿热内蕴,胃气失于和降,浊邪上逆所致。治以清胃止呕。案例:苏某,男,58岁。患者因尿少伴呕吐恶心1周入院。临床拟诊尿毒症,即以西药纠正酸中毒、利尿。又因口苦寐差,苔腻,脉滑,以清利湿热和胃予中药治疗,方用姜汁川连4.5g、半夏9g、陈皮6g、茯苓12g、姜竹茹9g、生军4.5g(后下)、枳壳9g、佩兰9g、砂仁3g(后下),2剂。药后呕吐恶心等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张振军;庞宗然;张利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两种剂量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白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2例,与常规量历史组比较。结果:①小剂量ATRA同样有较高的CR率(90.9%)。达CR时间不延长。②小剂量ATRA不降低高白细胞血症的发生率。③小剂量ATRA治疗的副作用可减少、减轻,无1例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结论:两种剂量的ATRA治疗APL疗效相近,但小剂量ATRA可降低ATRA的毒副作用。

    作者:殷果;刘传勇;古茂群;容中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龙胆泻肝汤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头痛类型,临床上以周期发作,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其特点,虽发作后不留后遗症,但发作轻者可使患者工作效率降低,重者可使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目前尚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在门诊工作多年,对偏头痛一症以分析病变部位及经络为主,用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偏头痛得到满意效果,现举二例说明。

    作者:吴冬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氯酚酸钠对小儿高热快速退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选择既能快速有效地控制高热,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常体温,且使用方便,无痛苦的药物,观察双氯酚酸钠栓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观察方法,对直肠体温≥39℃高热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腮腺炎患儿分别用双氯酚酸钠栓剂每次2~4岁1/3颗,5~7岁1/2颗,8~12岁2/3颗,塞入肛内1.5~2cm处。泰诺林退热糖浆每次2~3岁5ml,~5岁7.5ml,~8岁10ml,~10岁12.5ml,~12岁15ml。安乃近注射液每次10mg/kg,肌注。结果:双氯酚酸钠在三组药物中所出现的退热时间体温降至低所需时间及维持时间,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氯酸酸钠对高热患儿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患儿容易接受,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等特点。

    作者:姚静婵;胡国华;林益平;胡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11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性危重病症,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更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5月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一概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11例受检患者中男159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3.0:1,年龄60~69岁,142例,70~79岁例,80岁以上13例。1.2 临床症状:全部病人均表现为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头昏,头晕,昏厥,心悸,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病程短1h,长2h。1.3 内镜检查:胃溃疡60例,占28.4%,胃癌56例,占26.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占22.7%例。糜烂性胃炎32例,占15.1%,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10例,占4.7%,其他如胃息肉,胃平滑肌瘤等5例,占2.3%。1.4 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癌51例,轻-重度肠化36例,不典型增生10例,萎缩性胃炎7例。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捷力治疗滴虫性阴道炎80例分析

    受社会环境及卫生条件的影响,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我院于1999年8月至2000年6月应用捷力对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与诊断标准:我院妇科门诊1999年8月至2000年6月滴虫性阴道炎患者80例。平均年龄29岁(17~42岁),初发者49例,复发者31例,均以主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并阴道分泌物镜检找到滴虫为确诊。1.2 治疗方法:采用山东罗欣制药厂生产的捷力胶囊剂、每粒含有效成分替硝唑250mg。每日一次,每次服用1g,首次加倍,连服3d,要求性伴侣同时同法治疗。服药结束后3d复查。临床有效,镜检阴性者一月后复查:镜检仍找到滴虫者巩固治疗一疗程,用药后复查。1.3 疗效观察: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同时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及用药后一月各查肝功、肾功一次

    作者:李静静;王本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以肝损为主肝豆状核变性21例

    目的:报告21例以肝损为主肝豆状核变性,进一步提高原因不明肝病和肝豆状核变性诊治工作。方法:收集我院近8年来21例以肝损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对其临床和实验检查改变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以肝损为主肝豆状核变性有以下特点:本病男、女均可发生,主要在5~15岁发病,近90%,小于5岁及15岁以上少见。肝损害中肝硬化占80%以上。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肝外脏器受损,如贫血占80.9%,椎体外系症状占61.928.6%有家族史。角膜K-F环,血清铜,铜兰蛋白,铜氧化酶,尿铜测定等均有重要诊断、鉴别意义。结论:对原因不明肝病,特别是小儿肝病,只要提高对本病认识,根据临床特征和实验检查,诊断该病并无困难。必要时可作肝活检进一步防止误诊、漏诊。

    作者:刘寿荣;张斌海;许如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8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简称ICP)是妊娠中晚期出现的,以搔痒、黄疸为要特征的疾病。主要并发症有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死产等使围产儿死亡率升高。本文对78例ICP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妊娠前无肝胆疾病,肝功能正常,妊娠期出现单纯皮肤搔痒或伴有黄疸,血胆汁酸值>10μmol/L或伴有SGPT及胆红素值升高,而在产后2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血清胆汁酸值>10μmol/L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1.2 一般资料自:1991年2月至2000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9例,而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ICP78例,发生率为4.2%。

    作者:陶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腹部外科危重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的急腹症。早期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是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的依据,并对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治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92年至1999年对收住18例病例进行监测和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18例病例进行临床监测护理讨论。1 临床资料 病人总数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11例,死亡1例;18例患者中重症16例,轻症2例,均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同时或先后发生;中毒性休克9例,急性呼吸衰竭4例,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3例,胰瘘1例。

    作者:竺幼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VitB1、VitB12治疗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VitB1、VitB12治疗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5年6月至1999年12月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病例56例,切口液化深浅不一,内无脓性分泌物,患者体温正常,查血象不高,无贫血,随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9例,其液化长度<2cm16例,3~6cm12例、>7cm2例;对照组26例,其液化长度<2cm14例、3~6cm10例、>7cm2例。两组年龄、妊娠情况、术中分娩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作者:黄风;江世敏;牟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膀胱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膀胱引流术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如引流管放置不当,又缺乏认真的护理,往往可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不应有的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观察研究,分析原因,重在预防,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原因分析1.1 血凝块堵塞:常发生于经膀胱手术(膀胱癌切除、前列腺切除等)和膀胱出血性疾病(出血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未手术的膀胱癌等)。可以因手术止血不彻底,冲洗不及时或冲洗速度不当,也可因便秘、咳嗽突然增加腹压造成再出血,以及个别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等,未及时排出血性尿液致血液凝固堵塞导管造成引流不畅。

    作者:吴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