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

竺幼芬

关键词:出血坏死性, 胰腺炎并发症, 临床监测, 非手术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 坏死性胰腺炎, 临床护理, 中毒性休克, 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手术时机, 平均年龄, 临床资料, 急性出血, 及时治疗, 患者, 护理讨论, 高治愈率, 腹部外科, 病例
摘要: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腹部外科危重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的急腹症。早期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是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的依据,并对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治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92年至1999年对收住18例病例进行监测和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18例病例进行临床监测护理讨论。1 临床资料 病人总数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11例,死亡1例;18例患者中重症16例,轻症2例,均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同时或先后发生;中毒性休克9例,急性呼吸衰竭4例,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3例,胰瘘1例。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活素与能量合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比较

    突发性耳聋(突聋)是一种多因素致聋疾病,目前常用扩血管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脑活素具有增加脑组织内葡萄糖和氧的利用,增加脑组织抗氧的能力,有利于脑代谢并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糖代谢。我们用脑活素和能量合剂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以评价二药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至1999年12月对突聋病人132例,男性92例,女性40例,年龄45±S8a(6~75a),无任何致聋病因而突然1耳或2耳听力缺失,以电测听听力缺失40~60dB及语言听力障碍为诊断依据

    作者:李长春;林伟峰;李玉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87例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护理

    糖尿病(diabetesme llitus 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DM患病率上升较发达国家快[1]。DM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为护士如何对DM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内分泌科从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187例DM住院患者,适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预防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 本组187例,1型DM3例,2型DM184例,男96例,女91例,年龄13~82岁,平均58.4岁。DM诊断依据WHO(1985)标准。住院时间11d~70d,平均21d。162例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治疗,其中137例出院前改口服降糖药。7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9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12例未见随诊。

    作者:谢金芝;付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72例分析

    我院自2000年1月开展了改良式剖宫产术[1],并在此基础上略有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6月来我院住院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改良式剖宫产术72例,年龄22~35岁,初产妇69例,经产妇为3例;腹部横弧形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4例,年龄21~37岁,初产妇59例,经产妇5例。手术指征: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羊水偏少,臀位,高龄初产妇,珍贵儿,妊高征等。两组年龄、手术指征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金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缺铁性贫血145例临床分析

    缺铁性贫血(IDA)是常见的贫血之一,是由于机体对铁的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或需要增加而引起体内铁的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致贫血。IDA可以是独立的疾病,更多是作为其它疾病的一个症状出现。IDA的诊断和治疗并不难,但一般临床上只满足贫血症状的改善,而对驱除病因,持续正规治疗不够重视,其不仅导致贫血症状多发,还可能引起原发病的误诊。本文对我院1990年至2000年收治的145例IDA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 门诊和住院IDA患者145例,男性62例,女性83例,男:女为0.427∶0.572,年龄(18~72)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RBC<4×1012/L,Hb<120g/L,女RBC<3.5×1012/LHb<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血清铁(SI)<8.95umol/L,总铁结合力(TIBC)>64.44umol/L,运铁饱和度<0.15。③血清铁蛋白(SF)<14ug/L。④成熟红细胞形态明显呈低色素表现。⑤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⑥铁剂治疗有效。以①~③为重要,本文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

    作者:陈一丽;赵志国;苏玉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曲马多和红外线照射防治硬膜外麻醉中寒战及其复发

    寒战在硬膜寒外麻醉中发生率高达到40~60%[1],既影响手术进行,又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试用了曲马多能有效地消除寒战,但复发率较高,且再用曲马多处理时疗效差。于是我们在用曲马多的同时加红外线照射,明显降低了寒战及其复发,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硬膜外麻醉中出现寒战病人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17~75岁,平均35岁,ASAⅠ~Ⅱ级,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0.1、阿托品0.5mg肌注,维持室温18~25度,手术种类包括上腹部手术12例,下腹部手术32例,下肢手术14例,其他手术2例。术中输血和用了其他药品的病人排出本研究组。硬外阻滞局麻药为2%盐酸利多卡因(含1:20肾上腺素),全部病例阻滞效果满意。

    作者:褚天;黄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十味龙胆花颗粒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初探

    近二年来,我们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采用十味龙胆花颗粒辅助治疗有了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的诊断均严格按照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1.2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住院病例及资料完整的专科病例共203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其中住院病例110例)病程≤10d的123例为第1组,病程>10d的80例为第2组,从这二组中随机又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咳痰,肺部听诊有干罗音或痰鸣音,胸片大多阴性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其它临床资料分别见表1、表2。 通过表1、表2可以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以及伴随发热4个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丁毅;石桂枝;金松华;吴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4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微波热凝治疗。结果:随访一年以上,治愈30例(71.4%),显效8例(19.1%),有效4例(9.5%),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好,痛苦少,反应轻,无并发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带教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经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即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等,为患者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空间和心境,提供优质服务,因此,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带好实习生,培养素质全面,作风扎实的“使用型”护理人才,是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二十一世纪护理教育的迫切需求。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作,由于这一特性,加之实习人员实习期一般较短,就决定了其带教工作过程中更需具备科学管理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行之有效的带教方法等特殊要求,针对这一特点,九五年来,我们对带教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1 明确带教目的 带教目标是带教工作努力的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带教目的,带教工作将成为无的放失,容易陷入任其发展的状况,因而也就难以收到实效,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在带教开始前根据送培单位提出的需求及实习人员不同情况,制订出具体明确的带教目的。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膀胱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膀胱引流术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如引流管放置不当,又缺乏认真的护理,往往可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不应有的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观察研究,分析原因,重在预防,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原因分析1.1 血凝块堵塞:常发生于经膀胱手术(膀胱癌切除、前列腺切除等)和膀胱出血性疾病(出血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未手术的膀胱癌等)。可以因手术止血不彻底,冲洗不及时或冲洗速度不当,也可因便秘、咳嗽突然增加腹压造成再出血,以及个别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等,未及时排出血性尿液致血液凝固堵塞导管造成引流不畅。

    作者:吴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氯酚酸钠对小儿高热快速退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选择既能快速有效地控制高热,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常体温,且使用方便,无痛苦的药物,观察双氯酚酸钠栓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观察方法,对直肠体温≥39℃高热症状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腮腺炎患儿分别用双氯酚酸钠栓剂每次2~4岁1/3颗,5~7岁1/2颗,8~12岁2/3颗,塞入肛内1.5~2cm处。泰诺林退热糖浆每次2~3岁5ml,~5岁7.5ml,~8岁10ml,~10岁12.5ml,~12岁15ml。安乃近注射液每次10mg/kg,肌注。结果:双氯酚酸钠在三组药物中所出现的退热时间体温降至低所需时间及维持时间,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氯酸酸钠对高热患儿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患儿容易接受,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等特点。

    作者:姚静婵;胡国华;林益平;胡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11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性危重病症,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更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5月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一概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11例受检患者中男159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3.0:1,年龄60~69岁,142例,70~79岁例,80岁以上13例。1.2 临床症状:全部病人均表现为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头昏,头晕,昏厥,心悸,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病程短1h,长2h。1.3 内镜检查:胃溃疡60例,占28.4%,胃癌56例,占26.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占22.7%例。糜烂性胃炎32例,占15.1%,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10例,占4.7%,其他如胃息肉,胃平滑肌瘤等5例,占2.3%。1.4 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癌51例,轻-重度肠化36例,不典型增生10例,萎缩性胃炎7例。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补肾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疑难病之一。现一般采用水杨酸制剂、类固醇抗炎药治疗,但因副作用较大,大多选用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等作对症治疗。自1991年至1998年,笔者用自拟补肾通络汤治疗50例,并以单纯服用中药昆明山海棠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作为对照,疗效比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50例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0~70岁;病程6个月~20年。对照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9~68岁;病程5个月~18年。疾病分期治疗组早期20例,中期23例,晚期7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12例、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期情况具有可比性。本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5年和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即晨僵时间≥1h,关节肿≥6h,关节肿痛数≥3个,血沉≥3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皮下结节和X线检查关节有相应异常改变等。

    作者:宋贤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2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分析

    我科自1997年6月起,使用米非司酮+MTX联合治疗异位妊娠32例,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2例病人均由门、急诊收住,并经询问病史及妇科检查、B超、血β-hcG或后穹窿穿刺等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年龄:20~42岁,平均31.5岁。婚育者19例,已婚未育和未婚者13例。32例病人均有1~3次人流史。1.2 临床表现:①停经,有明确停经史20例,无明确停经史12例。其中,停经时间<40d6例。40~50d的15例。②阴道流血,停经后少量阴道流血自认为流产就诊者12例,月经淋漓不尽者16例。这是异位妊娠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③腹痛。下腹部一侧有钝性的、针刺样疼痛,伴有下坠不适的15例。突然腹痛、伴恶心欲吐10例。④妇检及辅助检查,妇检可在子宫的侧方触及大小不等的包块,边界不清。或仅触及附件增厚。B超检查:宫腔内无妊囊。盆腔内有包块或无包块,但有少一中等量积液,平卧时,肝、肾隐窝有少量积液,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液。血β-hcG值>3.1ug/L。(本院正常值<3.1ug/L)

    作者:袁瑞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86例体会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初产妇发病率更高,对母乳喂养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我院自1995年5月到1999年5月近4年来利用抗生素局部注射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86例,收到良好疗效,易被患者接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5.4岁,初产妇74例,经产妇12例。哺乳初期(产后3个月内)71例,中后期15例。患乳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局部出现肿块、表面红肿伴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食欲不振、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体温超过38.5℃以上者71例,体温低于38.5℃者15例。白细胞升高超过15×109/L66例,接近正常值20例,病程短3d,长26d。

    作者:李玖荣;袁戈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腹部外科危重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的急腹症。早期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是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的依据,并对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治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92年至1999年对收住18例病例进行监测和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18例病例进行临床监测护理讨论。1 临床资料 病人总数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11例,死亡1例;18例患者中重症16例,轻症2例,均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同时或先后发生;中毒性休克9例,急性呼吸衰竭4例,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3例,胰瘘1例。

    作者:竺幼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8mm小切口碎核水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3.8mm小切口碎核同期植入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对53例(56只眼)白内障碎核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进行总结。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5的眼数分别为:49只眼(87.5%)、52只眼(92.9%)、52只眼(92.9%);平均散光度分别为:(1.02±0.71)D、(0.93±0.59)D、(0.85±0.67)D。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透明,前房反应轻。结论: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患者短时间内可以获得佳视力,屈光状态稳定。

    作者:朱光;谢桂珍;陈志萍;陶爱平;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龙胆泻肝汤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头痛类型,临床上以周期发作,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其特点,虽发作后不留后遗症,但发作轻者可使患者工作效率降低,重者可使患者生活难以自理。目前尚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在门诊工作多年,对偏头痛一症以分析病变部位及经络为主,用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偏头痛得到满意效果,现举二例说明。

    作者:吴冬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胫腓骨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甚多。我院自1998年5月以来,使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5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7~72岁,平均:34.8岁。车祸伤42例,高处坠落伤9例,跌伤8例。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8例,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31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多段粉碎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41例,开放性骨折18例(Ⅰ~Ⅱ度,伤口在2~5cm左右者)。合并伤:颅脑损伤3例,胸部外伤2例,腰椎骨折2例,腹部外伤1例,骨盆骨折1例。

    作者:张辉宇;郭锦明;李世楷;戴永平;卢弘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57例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归芪复方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取得比单用激素治疗更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101例均为成人,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26.8岁;病程25d~4.1年,平均病程1.32年。其中治疗组有41例做过肾活检,对照组有29例做过肾活检。两组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根据南京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制订。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低蛋白血症(<3g/d);③明显浮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项为必备。并通过相应检查排除了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作者:石磊;周祥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颏下皮样及表皮样囊肿(附51例报告)

    颏下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是颈部较少见的发育性囊肿,也是颈部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作者自1987-1999年共收治头颈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131例,其中颏下囊肿和表皮样囊肿51例,占38.9%,现报告如下,并对其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 颏下皮样囊肿16例,男7例,女9例、15岁以下3例、16~25岁8例、26~35岁4例、36岁以上1例,小9岁,大37岁,术前正确诊断者12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观察1~10年无复发。 颏下表皮样囊肿35例,男,6例;女29例;15岁以下18例;16~25岁,4例;26~35岁,9例;36以上4例,小6个月,大46岁。术前正确诊断者24例;35例中行手术治疗的33例,其中30例随访观察1~10年无复发,3例复发。

    作者:王文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