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贤武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内科急性危重病症,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更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5月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作一概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11例受检患者中男159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3.0:1,年龄60~69岁,142例,70~79岁例,80岁以上13例。1.2 临床症状:全部病人均表现为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同时伴有头昏,头晕,昏厥,心悸,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病程短1h,长2h。1.3 内镜检查:胃溃疡60例,占28.4%,胃癌56例,占26.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占22.7%例。糜烂性胃炎32例,占15.1%,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10例,占4.7%,其他如胃息肉,胃平滑肌瘤等5例,占2.3%。1.4 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癌51例,轻-重度肠化36例,不典型增生10例,萎缩性胃炎7例。
作者:王春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糖尿病(diabetesme llitus 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DM患病率上升较发达国家快[1]。DM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为护士如何对DM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内分泌科从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187例DM住院患者,适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预防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1 临床资料 本组187例,1型DM3例,2型DM184例,男96例,女91例,年龄13~82岁,平均58.4岁。DM诊断依据WHO(1985)标准。住院时间11d~70d,平均21d。162例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治疗,其中137例出院前改口服降糖药。7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9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12例未见随诊。
作者:谢金芝;付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简称ICP)是妊娠中晚期出现的,以搔痒、黄疸为要特征的疾病。主要并发症有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死产等使围产儿死亡率升高。本文对78例ICP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妊娠前无肝胆疾病,肝功能正常,妊娠期出现单纯皮肤搔痒或伴有黄疸,血胆汁酸值>10μmol/L或伴有SGPT及胆红素值升高,而在产后2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血清胆汁酸值>10μmol/L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1.2 一般资料自:1991年2月至2000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9例,而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ICP78例,发生率为4.2%。
作者:陶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肾炎是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变症百出。呕吐是慢性肾炎病变过程某一阶段的主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出现呕吐多由于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胃粘膜水肿,或长期运用激素而并发溃疡或胃炎,或尿毒症时的尿素性胃肠道炎症等引起。祖国医学认为:肾炎呕吐为浊邪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结合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可以分别采用清胃、温胃、和胃、养胃、泄胃和降胃等方法,临床观察效果显著。1 具体方法1.1 清胃法:以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其中黄连和竹茹用姜汁炒。用于激素治疗后呈现面红体胖,怕热多汗。心烦寐差,咽喉干痛,大便秘结,呕吐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亦用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而见尿少,甚则尿闭,神识昏糊,呕吐恶心,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腻而干,脉象弦滑。此由湿热内蕴,胃气失于和降,浊邪上逆所致。治以清胃止呕。案例:苏某,男,58岁。患者因尿少伴呕吐恶心1周入院。临床拟诊尿毒症,即以西药纠正酸中毒、利尿。又因口苦寐差,苔腻,脉滑,以清利湿热和胃予中药治疗,方用姜汁川连4.5g、半夏9g、陈皮6g、茯苓12g、姜竹茹9g、生军4.5g(后下)、枳壳9g、佩兰9g、砂仁3g(后下),2剂。药后呕吐恶心等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张振军;庞宗然;张利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腹部外科危重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的急腹症。早期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监测和护理,是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的依据,并对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治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92年至1999年对收住18例病例进行监测和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18例病例进行临床监测护理讨论。1 临床资料 病人总数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治疗11例,死亡1例;18例患者中重症16例,轻症2例,均有二种或二种以上并发症同时或先后发生;中毒性休克9例,急性呼吸衰竭4例,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3例,胰瘘1例。
作者:竺幼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突发性耳聋(突聋)是一种多因素致聋疾病,目前常用扩血管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脑活素具有增加脑组织内葡萄糖和氧的利用,增加脑组织抗氧的能力,有利于脑代谢并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糖代谢。我们用脑活素和能量合剂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以评价二药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至1999年12月对突聋病人132例,男性92例,女性40例,年龄45±S8a(6~75a),无任何致聋病因而突然1耳或2耳听力缺失,以电测听听力缺失40~60dB及语言听力障碍为诊断依据
作者:李长春;林伟峰;李玉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胫腓骨骨折临床常见,治疗方法甚多。我院自1998年5月以来,使用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5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17~72岁,平均:34.8岁。车祸伤42例,高处坠落伤9例,跌伤8例。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8例,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31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多段粉碎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41例,开放性骨折18例(Ⅰ~Ⅱ度,伤口在2~5cm左右者)。合并伤:颅脑损伤3例,胸部外伤2例,腰椎骨折2例,腹部外伤1例,骨盆骨折1例。
作者:张辉宇;郭锦明;李世楷;戴永平;卢弘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8mm小切口碎核同期植入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手术的效果。方法:对53例(56只眼)白内障碎核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进行总结。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5的眼数分别为:49只眼(87.5%)、52只眼(92.9%)、52只眼(92.9%);平均散光度分别为:(1.02±0.71)D、(0.93±0.59)D、(0.85±0.67)D。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透明,前房反应轻。结论: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患者短时间内可以获得佳视力,屈光状态稳定。
作者:朱光;谢桂珍;陈志萍;陶爱平;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VitB1、VitB12治疗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5年6月至1999年12月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病例56例,切口液化深浅不一,内无脓性分泌物,患者体温正常,查血象不高,无贫血,随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9例,其液化长度<2cm16例,3~6cm12例、>7cm2例;对照组26例,其液化长度<2cm14例、3~6cm10例、>7cm2例。两组年龄、妊娠情况、术中分娩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作者:黄风;江世敏;牟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受社会环境及卫生条件的影响,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我院于1999年8月至2000年6月应用捷力对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与诊断标准:我院妇科门诊1999年8月至2000年6月滴虫性阴道炎患者80例。平均年龄29岁(17~42岁),初发者49例,复发者31例,均以主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并阴道分泌物镜检找到滴虫为确诊。1.2 治疗方法:采用山东罗欣制药厂生产的捷力胶囊剂、每粒含有效成分替硝唑250mg。每日一次,每次服用1g,首次加倍,连服3d,要求性伴侣同时同法治疗。服药结束后3d复查。临床有效,镜检阴性者一月后复查:镜检仍找到滴虫者巩固治疗一疗程,用药后复查。1.3 疗效观察: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同时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及用药后一月各查肝功、肾功一次
作者:李静静;王本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淋菌感染患者的尿道症状女性明显较男性轻,常以脓性白带、小腹急痛(淋菌性盆腔腹膜炎)为主要症状,尿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常受标本采集的方法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因为女性尿道口及前尿道内常寄生大量不同菌种、培养时常有杂菌生长,影响淋菌培养结果,因此要做好尿道分泌物淋菌培养。标本采集是重要关键。我们与妇科合作对22例受检者标本均同时作两种方法采集,结果表明以接种环法为佳,棉拭法易致漏诊。1 方法 本组病例均由妇科医师采集、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尿道口三遍后,再经阴道内诊以指面向上由里向外轻柔挤压前尿道或用二根灭菌棉签分置尿道口两侧,挤出尿道前端脓液以灭菌棉签轻擦弃去,再挤出尿道中后段脓液。
作者:吴莹;何福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缺铁性贫血(IDA)是常见的贫血之一,是由于机体对铁的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或需要增加而引起体内铁的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致贫血。IDA可以是独立的疾病,更多是作为其它疾病的一个症状出现。IDA的诊断和治疗并不难,但一般临床上只满足贫血症状的改善,而对驱除病因,持续正规治疗不够重视,其不仅导致贫血症状多发,还可能引起原发病的误诊。本文对我院1990年至2000年收治的145例IDA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 门诊和住院IDA患者145例,男性62例,女性83例,男:女为0.427∶0.572,年龄(18~72)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RBC<4×1012/L,Hb<120g/L,女RBC<3.5×1012/LHb<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血清铁(SI)<8.95umol/L,总铁结合力(TIBC)>64.44umol/L,运铁饱和度<0.15。③血清铁蛋白(SF)<14ug/L。④成熟红细胞形态明显呈低色素表现。⑤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⑥铁剂治疗有效。以①~③为重要,本文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标准
作者:陈一丽;赵志国;苏玉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心肌梗塞病人发病24h内及发病后48~72h的QTd变化情况,了解QTd与心梗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本组纳入心梗病人62例,分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两组,分别测量其发病24h及发病后48~72h的QTd,并比较两组指标。结果:①发生室内性心律失常的心梗病人QTd显著高于未发生心律失常组;②心梗发病24h内QTd显著高于发病后48~72h。结论:急性心梗病人测量QTd对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操向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寒战在硬膜寒外麻醉中发生率高达到40~60%[1],既影响手术进行,又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试用了曲马多能有效地消除寒战,但复发率较高,且再用曲马多处理时疗效差。于是我们在用曲马多的同时加红外线照射,明显降低了寒战及其复发,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硬膜外麻醉中出现寒战病人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17~75岁,平均35岁,ASAⅠ~Ⅱ级,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0.1、阿托品0.5mg肌注,维持室温18~25度,手术种类包括上腹部手术12例,下腹部手术32例,下肢手术14例,其他手术2例。术中输血和用了其他药品的病人排出本研究组。硬外阻滞局麻药为2%盐酸利多卡因(含1:20肾上腺素),全部病例阻滞效果满意。
作者:褚天;黄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在胆道再次手术时肝门胆管显露的各种要点和方法,包括刮吸解剖法的应用经验。方法:在106例胆道再次手术中显露肝门胆管时综合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刮吸解剖法的应用来完成手术。结果:106例均成功显露肝门胆管,完成手术。结论: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助于胆道再次手术时肝门胆管的显露。
作者:梅军;徐永宏;郑曙;叶冠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花斑癣的病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56例复发性花斑癣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有病例中有慢性感染者5例,恶性肿瘤者3例,家族中有本病患者2例,全身皮质激素应用者2例,高温和多汗者56例,无营养不良者。结论:根据结果分析,笔者认为:(1)这些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有一种内在因素,这种因素促使这些患者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特别易患本病,我们称之为易感性;(2)以前认为本病有遗传因素,可能就是这种易感性的遗传,而非本病的遗传。
作者:郑万方;张跃龙;张怡明;虞伟衡;钱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归芪复方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7例,取得比单用激素治疗更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101例均为成人,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26.8岁;病程25d~4.1年,平均病程1.32年。其中治疗组有41例做过肾活检,对照组有29例做过肾活检。两组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根据南京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制订。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低蛋白血症(<3g/d);③明显浮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项为必备。并通过相应检查排除了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作者:石磊;周祥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疑难病之一。现一般采用水杨酸制剂、类固醇抗炎药治疗,但因副作用较大,大多选用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等作对症治疗。自1991年至1998年,笔者用自拟补肾通络汤治疗50例,并以单纯服用中药昆明山海棠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作为对照,疗效比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50例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0~70岁;病程6个月~20年。对照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9~68岁;病程5个月~18年。疾病分期治疗组早期20例,中期23例,晚期7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12例、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期情况具有可比性。本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5年和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即晨僵时间≥1h,关节肿≥6h,关节肿痛数≥3个,血沉≥3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皮下结节和X线检查关节有相应异常改变等。
作者:宋贤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影响。方法:分别检测血脂康治疗组40例高脂血症患者和多烯康对照组4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结果:血脂康治疗组的血流变学及血脂治疗前后差异(P<0.005);多烯康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血脂康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及降低血脂,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华;丹笑颖;宁辉;薛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4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微波热凝治疗。结果:随访一年以上,治愈30例(71.4%),显效8例(19.1%),有效4例(9.5%),有效率为100%。结论: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好,痛苦少,反应轻,无并发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