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哺乳期用药探讨及护理体会

李翠萍;李桂英

关键词:妊娠哺乳期, 用药探讨, 药物, 妊娠期用药, 胎儿, 新生儿, 胎盘屏障, 母体, 损害作用, 间接影响, 功能障碍, 器官, 雌激素, 组织, 孕妇, 先天异常, 乳汁分泌, 过期妊娠, 作用持续时间, 中枢神经系统
摘要:妊娠期用药,大多数人都注意以致畸为标准的直接影响,往往忽视了药物的间接影响,哺乳期母体用药机会很多,药物经母体吸收进入乳汁,必然对婴儿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优生优育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大,妊娠期,哺乳期用药应引起重视,笔者总结体会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妊娠期用药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均产生影响妊娠期母体所有代谢功能均亢进,肝肾负担加重,与非妊娠期相比,对药物的处置和排泄功能降低,药物易在体内潴留,副作用发生率增高,冈此,妊娠期用药剂量小,疗程短即可发挥药效,作用持续时间也延长,相对容易发生用药过量. 药物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药物经母体吸收入血液循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体.某些药物直接引起胚胎某器官组织细胞色体中的基因突变,干扰DNA和RNA的合成,使染色体畸变和抑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胎儿,新生儿的发育和器官的功能.二是间接影响,药物佼孕妇某器官或脏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母体缺少某些物质,间接对胎儿,新生儿产生损害. 1.1 直接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通过胎盘密切接触,胎盘屏障有时会妨碍母子间的物质输送,妊娠期用药时,可通过胎盘的方式简单扩散,因此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一般分子量在1.000以上者(大多数药物属之),尤其是高脂溶性的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弱的,不易离解的药物容易通过胎盘.但是孕妇患有妊娠的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合并肾炎、过期妊娠、糖尿病或胎盘本身病变功能障碍时,则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胎盘的分子药物和抗体等,也可在母体同经过变化后通过,所以,不通过胎盘,完全不进入胎体的药物是很少的. 1.1.1 发生先天异常,药物的种类,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胎儿对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发生胎儿先天异常起着重要作用,孕妇的年龄、营养状态、激素水平、生活环境等,也影响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和胎儿对药物的反应.因此,引起先大异常除药物影响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 1.1.2 胎儿致畸敏感期:各种胎儿畸形发生的时期是在妊娠后第2~8周,所有各器官的原基已开始发生,是各器官和脏器分化发育的形成阶段,容易受到的药物及病毒素的影响.所以,怀孕3个月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药物,预防感冒及患腮腺炎. 1.1.3 对胎儿的损害作用:妊娠中、晚期用药主要是引起功能障碍.如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地巴唑等,使智力低下. 1.1.4 对新生儿的损害作用:新生儿的代谢系统,酶系统不健全,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肾功能未成熟,所以,对麻醉药、解痉药、降压解痉药,妊娠期应慎用或禁用,避免药物进入胎体蓄积组织内,引起不必要的损害. 1.2 间接影响 1.2.1 妊娠期应用泻剂:雌激素药物使肠蠕动增强,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流产及早产. 1.2.2 影响乳汁分泌:过期妊娠时,为软化宫颈,常使用雌激素口服,忽略雌激素作用于母体的乳腺组织,抑制产后乳汁分泌而影响哺乳. 2 哺乳期用药 2.1 禁止哺乳期应用药物:抗肿瘤药物和硫脲嘧啶,放射性碘时药物进入母乳可对婴儿产生损害,应禁止哺乳. 2.2 需暂时停止哺乳的药物:吗啡、眠尔通、抗组织脓药,盐酸乙苯环庚烷,安妥明等进入母乳中给新生儿带来损害,应慎用或暂时停止哺乳.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普拉酮钠促宫颈成熟108例临床分析

    宫颈的成熟状态与分娩的发动或引产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在某些高危妊娠需终止妊娠或计划分娩时常可遇到宫颈成熟不全或不成熟者,而直接催产素引产常因宫颈对催产素不敏感而致引产失败,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由于硫酸普拉酮钠(硫酸去氢表雄酮,DHAS)能使子宫颈成熟、软化.我们对本院108例孕妇使用DHAS,观察其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对引产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HAS促宫颈成熟及对引产的成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柳佩珍;郑巧形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大剂量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995年6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4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其中22例应用丹参加低分子右旋糖酐较单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疗效好. 1 一般资料将收住院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9岁.对照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平均59±7岁.上述两组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且均经颅脑CT证实.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上海第一制药厂出品)3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点滴,另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抗生素等治疗,未用抗凝、溶栓及扩张血管药物.对照组,除不给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外,其余与治疗组相同.均日一次静点,2周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临床治愈:病人症状体征消失,瘫痪肢体肌力达V级,语言恢复,生活能自理.显效:可自行散步或依拐行走,下肢趴力达IV级,语言基本恢复,无明显异常症状.好转:自觉症状减轻,生活自理较困难,瘫痪肢体肌力III级以下.无效:全部疗程结束,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8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显效5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9.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 4 讨论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其病因多因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或血栓闭塞血管所致.脑血管动力学异常目前己被认为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理[1].早期治疗将血管再通,及时恢复脑部血液供应,是治疗的关键,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本病治疗的适应症,但加入大剂量复方丹参疗效更显著.基础实验证明,复方丹参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DNA合成,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和分泌胶原,血管壁的胶原含量下降[2].因此,丹参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临床实验证实,复方丹参可使脑循环动力学多数指标明显改善,尤其是脑血流速度、管壁弹性波波速以及临界压力的改善,说明其对加快脑循环流速,改善脑血管弹性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方面有重要作用[3].因此,早期应用丹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

    作者:翟泽玲;孙继红;张洁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选择性保留置管化疗在盆腔肿瘤中的应用

    1 资料及方法 1.1 46例患者来源于本院住院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在30~67岁.本组直肠癌21例,卵巢癌14例,膀胱癌4例,宫颈癌3例,前列腺癌4例. 1.2 置管方法及途径:对于明确病理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取一侧股动脉小分支,(尽量不影响生活)多以腹壁下动脉为主.放置一动脉导管并在X光引导下,进入到肿瘤所在的血供动脉分支,并给保留固定.导管按时应用抗凝剂冲洗,伤口按时更换敷料,导管保留长可达18个月.全身口服抗凝剂及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及血栓形成. 1.3 治疗方法:术后2h即可按不同类型的肿瘤按相应的化疗方案行导管化疗,用药量取全身用量的6~8分之一.通过局部血药浓度分析测定并与全身对比为9:1.化疗后冲洗导管及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2 结果本组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随访率100%.16例置管患者除3例于1年后死于脑、肝转移外,有15例化疗3周后行手术切除,6例肿瘤消失,21例带瘤生存3年以上,1例失败. 46例中1例于放置导管3周后,出现同侧下肢动脉栓塞,经切开取栓后痊愈,2例出现骨髓抑制,3例出现腹泻及食欲差等肠道反应.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28例创伤临床误诊分析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达,人们从事各式各样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创伤事故也逐渐增多,已成为现在医院重点多发病种之一.创伤是一种复杂的常见病,如不能早期诊治,常常带来严重后果.现将笔者所遇到的创伤临床误诊28例作以分析,以变提高对创伤的认识. 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4例、女性4例;年龄9~60岁,平均34.5岁;其中脾破裂5例,肝破裂2例,脑外伤4例,脊柱骨折2例,血气胸2例,心包填塞1例,腹膜后血肿2例,回肠破裂2例,膀胱破裂1例,神经损伤4例(其中桡神经1例,尺神经1例,正中神经1例,腓总神经1例),动脉损伤1例,骨盆骨折2例.受伤机制:撞伤6例,跌伤7例,刺伤和切割伤各2例,坠落伤4例,扭伤、拳击伤各2例.本组死亡1例,下肢瘫、脑外伤遗留后遗症各1例. 2 讨论 2.1 脾破裂:本组脾破裂5例,其中3例为脾包膜下血肿破裂,1例受伤后2d破裂,1例受伤后7d破裂(此例受伤后主诉胸痛,X光照片有肋骨骨折后经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而确诊).因此凡有上腹部尤其左上腹外伤的病人应警惕脾破裂,一旦出现Willo氏三联症应及时手术探查. 2.2 肝破裂:诊断主要依靠外伤史和腹部体征.本组有1例肝脏隔面破裂曾误诊为腹壁挫伤、后经腹腔穿刺明确诊断. 2.3 颅脑外伤:变化快,死亡率高.本组1例清创缝合后回家,突然发生脑疝,手术证实硬膜下血肿.另2例因慢性硬膜外血肿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贫血、脑血管意外,均因忽略了外伤史,因此对头部外伤应观察24~72h.对以上其它症状为主诉就诊者应全面询问病史,以免延误治疗. 2.4 血气胸:本组有2例误诊.其中1例合并腹部开放性损伤,小腿部骨折,忽视了胸部情况治疗不及时而死亡.1例形成脓胸,应引以教训.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紫钳时应考虑血气胸. 2.5 腹膜后血肿:是腹部损伤常见的并发症,较小的血肿常易误诊.1例多次腹腔穿刺抽出粉红色液体,疑肝脾破裂,但经手术证实为腹膜后血肿.如多次腹腔穿刺均抽出淡红色液体,说明腹腔无活动出血,可以观察,以避免不必要手术. 2.6 心包填赛:本组1例胸部挤压伤,多根肋骨骨折致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后10d突然发生急性心包填塞致死.回顾本例伤后患者一直述心前区疼痛,伤后患者一直述心前区疼痛,但忽视了全面心脏检查情况. 2.7 小肠破裂:损伤后早期即可出现腹膜炎,但若小的破口又是回肠末端时易误诊.有1例因忽略轻微外伤所至肠破裂而误诊. 2.8 神经损伤:本组3例误诊、1例桡神经损伤、1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腓总神经损伤,误诊的原因是缺乏神经损伤的有关知识和实践经验未作神经探查,仅当作皮肤裂伤或骨折处理. 2.9 骨盆骨折:本组1例引起膀胱损伤,7d后才发现患者一直尿少、腹胀,开始未引起重视,行逆行膀胱造影后发现膀胱瘘. 2.10 病理性骨折1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开始根据外伤史X光中诊断为骨折,一周后复查X光中确诊为病理性骨折,手术证实,病理报告为骨母细胞瘤. 笔者认为要减少创伤误诊,关键在于:对创伤疾病提高认识,全面收集病史,仔细体检,思路开阔,不要满足于一处伤,要警惕合并伤的存在.一旦发现了误诊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智玉;库尔班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供应室的监测与管理

    在综合性医院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器械、物品、敷料等需要高压灭菌,因此供应室的监测与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要做好供应室的监测工作.监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消毒识别.为进一步防止已消毒物品与未消毒物品相混淆,可采用无菌物品的包装外面贴3M胶带的方法,因为3M胶带与灭菌物品经高压灭菌后可变成深褐色.对于较大的器械包、敷料包等中央要放置化学指示管或卡,若高压灭菌后化学指示管内的颗粒未熔化或卡未变色,则说明渗透未达到,所消毒灭菌物品便不可使用.另一种方法为生物监测或B-D监测.为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必须每月对高压锅进行监测.压力蒸汽灭菌锅可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监测,即每锅放置5个点(上层中心,中层左前、右后,下层左后、排气管附近),灭菌后取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菌管,须在56摄氏度的专门培养器内进行细菌培养,24h看颜色变化,48h看结果,如培养基由淡紫色变为黄色混浊,则表明有细菌生长,反之培养基不变色为灭菌合格.目前已有厂家生产出2h即可得到检测结果的生物指示剂.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锅则采用B-D监测.即将B-D包放于灭菌锅温度低处,如果灭菌后颜色变化均匀一致便说明灭菌合格. 其次要做好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一是每年对供应室消毒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合格人员持证上岗.同时还要进行关于高压灭菌锅的构造、原理、保修以及微生物学、院内感染等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灭菌时间、温度、压力、饱和蒸汽状态等.三是灭菌物品出锅时必须立即封闭储槽及各种有孔器皿;放置无菌间,由专人负责,分类存放,标明消毒日期,认真做好记录,并将记录存档3年.四是供应室、无菌间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等监测一次,发现超标及时整改.

    作者:崔惠英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补骨脂冲剂治疗腰痛经验

    补骨脂味辛,性温,补肾助阳.腰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特别是腰部外伤之后,日久不愈者,必然引起筋膜,肌肉以及腰椎等劳损而导致腰痛. 1 临床资料本组治疗98例腰痛患者,男66例,女32例;年龄大81岁,小22岁;病程长30年,短3个月.其中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腰肌劳损52例,风湿14例,其它11例.总有效率达96.9%. 2 治疗方法补骨脂研面,每次5g冲服,每日三次.若自觉腰部寒凉,可用黄酒送服;若排尿不畅可用泽泻20g煎水送服;若腰部患处肿胀配汗三七粉2g冲服. 3 治疗结果本组98例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见表1 注:疗效标准:痊愈指症状消失,停药后观察1个月不复发;显效指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有效指服药后症状好转;无效指服药后无变化.其它病例中2例无效均为尿毒症后期的患者,该98例患者服药后未发现有毒副作用反应.

    作者:任国宏;任海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妊娠哺乳期用药探讨及护理体会

    妊娠期用药,大多数人都注意以致畸为标准的直接影响,往往忽视了药物的间接影响,哺乳期母体用药机会很多,药物经母体吸收进入乳汁,必然对婴儿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优生优育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大,妊娠期,哺乳期用药应引起重视,笔者总结体会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妊娠期用药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均产生影响妊娠期母体所有代谢功能均亢进,肝肾负担加重,与非妊娠期相比,对药物的处置和排泄功能降低,药物易在体内潴留,副作用发生率增高,冈此,妊娠期用药剂量小,疗程短即可发挥药效,作用持续时间也延长,相对容易发生用药过量. 药物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药物经母体吸收入血液循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体.某些药物直接引起胚胎某器官组织细胞色体中的基因突变,干扰DNA和RNA的合成,使染色体畸变和抑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胎儿,新生儿的发育和器官的功能.二是间接影响,药物佼孕妇某器官或脏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母体缺少某些物质,间接对胎儿,新生儿产生损害. 1.1 直接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通过胎盘密切接触,胎盘屏障有时会妨碍母子间的物质输送,妊娠期用药时,可通过胎盘的方式简单扩散,因此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一般分子量在1.000以上者(大多数药物属之),尤其是高脂溶性的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弱的,不易离解的药物容易通过胎盘.但是孕妇患有妊娠的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合并肾炎、过期妊娠、糖尿病或胎盘本身病变功能障碍时,则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胎盘的分子药物和抗体等,也可在母体同经过变化后通过,所以,不通过胎盘,完全不进入胎体的药物是很少的. 1.1.1 发生先天异常,药物的种类,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胎儿对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发生胎儿先天异常起着重要作用,孕妇的年龄、营养状态、激素水平、生活环境等,也影响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和胎儿对药物的反应.因此,引起先大异常除药物影响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 1.1.2 胎儿致畸敏感期:各种胎儿畸形发生的时期是在妊娠后第2~8周,所有各器官的原基已开始发生,是各器官和脏器分化发育的形成阶段,容易受到的药物及病毒素的影响.所以,怀孕3个月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药物,预防感冒及患腮腺炎. 1.1.3 对胎儿的损害作用:妊娠中、晚期用药主要是引起功能障碍.如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地巴唑等,使智力低下. 1.1.4 对新生儿的损害作用:新生儿的代谢系统,酶系统不健全,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肾功能未成熟,所以,对麻醉药、解痉药、降压解痉药,妊娠期应慎用或禁用,避免药物进入胎体蓄积组织内,引起不必要的损害. 1.2 间接影响 1.2.1 妊娠期应用泻剂:雌激素药物使肠蠕动增强,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流产及早产. 1.2.2 影响乳汁分泌:过期妊娠时,为软化宫颈,常使用雌激素口服,忽略雌激素作用于母体的乳腺组织,抑制产后乳汁分泌而影响哺乳. 2 哺乳期用药 2.1 禁止哺乳期应用药物:抗肿瘤药物和硫脲嘧啶,放射性碘时药物进入母乳可对婴儿产生损害,应禁止哺乳. 2.2 需暂时停止哺乳的药物:吗啡、眠尔通、抗组织脓药,盐酸乙苯环庚烷,安妥明等进入母乳中给新生儿带来损害,应慎用或暂时停止哺乳.

    作者:李翠萍;李桂英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单纯性支气管结核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早期确诊手段.方法:分析5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的单纯性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以及确诊前病程.结果:58例中主要症状包括:咳嗽54例,发热22例,咯血14例,气促8例,消瘦7例,胸痛5例,喘鸣2例.36例胸部X线表现未见异常.纤支镜检查示:充血水肿型占48.28%,溃疡肉芽肿型占10.34%,增殖型占29.31%,瘢痕狭窄型占12.07%.58例FB术前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查有16例阳性(27.59%),痰培养结核菌有19例阳性(32.76%),58例经FB刷片行抗酸杆菌检查,有26例阳性(44.83%),32例行活组织检查证实为结核有11例(34.38%),确诊前误诊为其它疾病有39例,误诊率为67.24%.结论: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正常不能排除支气管结核,确诊主要依靠纤支镜及痰结核菌检查.对不明原因低热和呼吸道症状经积极治疗无效者,应怀疑支气管结核及早行支纤镜检查.行镜下常规刷检找抗酸杆菌及取活体组织病理活检对单纯性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刘英其;关玉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HD)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透析患者逐年递增.由于老年患者本身疾病的复杂化,多伴有心血管及全身多器官功能的减退,从而给血透及其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人收集了自1995年2月至2001年1月老年血透患者共68例.将其透析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小跃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33例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出血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其疗效及预后分析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44~80岁,平均64.7岁,其中44~50岁4例.除4例外余均有高血压病史,短者2年,长者30年,平均10.4年;1例同时伴有糖尿病史4年,1例伴有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病史20年,16例伴有脑、心综合征.发病形式:1例为突发昏迷,1例为晨起时发病,余31例均在活动中或情绪波动时发病,入院时昏迷者10例,嗜睡状态者8例,意识清楚者15例.CT资料除3例因病情危重而未做CT检查外,余30例头部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其中内囊出血12例(1例同时伴有脑梗塞),外囊出血8例,丘脑出血6例,颞顶叶或单纯顶叶出血4例(其中2例伴脑梗塞). 1.2 治疗方法:①降颅内压: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以20%甘露醇250ml及50%葡萄糖60ml,每小时交替1次静脉点滴、无昏迷但有头疼恶心、呕吐或血压高于基础血压者给以每日2次脱水20%甘露醇250ml,对于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者,每日脱水1次连用3d,具体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②常规静滴清开灵,每日40~60ml,用药时间根据热证清退情况而决定,短者一周,一般2周,个别患者因热证持续时间稍长,但长不超过3周.③有意识障碍属热闭及痰热上蒙者均同时服用安宫牛黄丸轻者每日一丸,重者每日2丸连服1~3d,重症昏迷而无吞咽功能者,将安宫牛黄丸调成糊状薄涂舌面上或鼻饲给药.但注意不能使其流入咽喉,以防窒息.④支持疗法.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凡每8h或6h用20%甘露醇或50%葡萄糖脱水治疗1次者,每日入液量要大于500~1000ml左右,能进食者液体量只为给药用液即可.支持疗法包括给以对症处理临时情况,如抗感染及治疗其它合并症等.⑤使用中药汤剂.首先注意通腑,辨证施治有吞咽功能者均同时服用中药汤剂.痰热上蒙清窍,阳亢风动者(18例),治以平肝熄风,清热涤痰,方用镇肝熄风汤合涤痰汤化载,阴虚阳亢型患者2例用镇肝熄风汤化载.属气虚,阳脱、阴竭者3例,静滴参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等. 2 疗效及预后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上发布的诊断标准,治愈7例.好转18例,未愈4例,死亡4例.治愈7例中丘脑出血3例,顶叶出血2例,外囊出血2例.内囊出血者无一例治愈,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但大多数患者可以扶杖行走或生活基本自理.死亡4例,1例经CT证实,1例因病情危重,根据临床证实为内囊出血,另外2例死亡者,均因病情危重而未做头部CT检查,经临床分析为桥脑出血.未愈患者4例,均因经济等原因于入院1~2周而自动出院.

    作者:吕焕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规范病历书写的法律意义

    1 病历是法律书证病历不仅是医疗文件,还是重要的法律书证.病历中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重要的法律证据.由于病历问题造成医疗纠纷的处理困难或使自已处于不应处于的被动境地的事件时有发生,如病程记录的缺如或不详问题,值班医生本已对病人做了处理,但没有认真记录,一旦出现责任纠纷、值班医生的尽职行为无据确认,只能承担一定责任.所以,医务人员都应以对病人、对自已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严肃地对待病历书写,实事求是的记录每一句话,保持其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与完整性,不得涂改、伪造、销毁. 临床检验

    作者:郭志敏;冯继;刘佳丽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药加洛美沙星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

    近二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加奎诺酮类广谱抗菌素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统计的43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18~28岁6例,29~39岁11例,40~78岁26例,平均年龄60.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感染者16例,合并糖尿病肾病者3例,单纯性肺炎10例,肺炎可疑肺结核者4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继发感染者8例,肺脓疡2例.43例患者中全部表现有较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其中咳脓痰者29例,发热者26例,呼吸促者28例,呼吸困难需要吸氧者22例,肺部湿罗音者23例,哮鸣音及干性罗音者17例,血白细胞及中性粒升高者35例,血象基本正常者8例.X线胸片检查提示两肺纹理增多增强紊乱者18例,肺部有阴影者25例.43例患者中病程短7d,长25年.发病初期用过丁胺卡那霉素青霉素者12例,用过鱼腥草注射液和灭滴灵注射液者6例,用中药者10例,未经任何治疗者15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基本方,银花15g,连翘10g,蒲公英20g,黄芩20g,桔梗10g,杏仁10g,大贝母12g,法半夏10g,金荞麦20g,瓜蒌仁10g(打).随证加减:发热高者加柴胡10g,痰多气喘加莱子、桑白皮各15g,胸痛加橘络,元胡索各10g,便秘加生军10g(后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服.连服1~2个疗程(7~14d)后根据症状更方. 2.2 选用洛美沙星0.4g×250ml溶液每日一次静脉滴注,或用洛美沙星0.2g×250ml溶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7~10d为一疗程.长不得超过二个疗程.

    作者:俞娜珍;王光德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58例中老年人突聋疗效分析

    突发性耳聋属感音性耳聋的一种.比较常见,表现多为单侧性不明原因的突然耳鸣,听力减退,往往瞬间或数小时内达到重度或全聋的程度,部分患者伴有眩晕.中老年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不高.而此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本院(1991~1999年间)住院的58例中老年患者预后疗效,结合青年对照组突聋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病史:病因不明,既往听力正常.经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及ABR检查证实为感音神经性聋.符合中华医学会上海会议(1996)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总计132人,142例.中老年组58例,40~67岁,平均53.8岁,男28例,女30例,右侧23耳,左侧29耳,双侧10耳,耳鸣25例,眩晕18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74例19~39岁,平均29岁,男40例,女34例,耳鸣40例,眩晕21例. 1.2 方法:全部患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能量、吸氧、静脉血管内激光8次作常规治疗,配以丹参针16ml,东菱克栓酶10Bu或654-2交替使用.疗效判断标准:痊愈:500、1000、2000、4000Hz,四个频率段听阈恢复至正常;显效:上述频段提高30dB;有效:上述频段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段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疗程、听力情况及治疗后恢复见表1、表2

    作者:罗祝芬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28例

    单纯性肥胖是机体脂肪组织的量过多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使体重超过标准重20%以上,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998~2000年,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28例,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为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小的12岁,大的41岁,经检查,不包括任何病态性肥胖者均为治疗对象.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腹针穴位:中脘、水分、气海;体针穴位:肩 (双),曲池(双),合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血海(双),阴陵泉(双)、殷门(双),风市(双). 2.2 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30号3.5寸毫针针刺诸穴.腹针施行泻法,体针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15d为一个疗程,3个月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显效:体重以每月下降2kg~3.5kg为宜;有效:体重每月下降2kg. 3.2 治疗结果:本组28例,显效17例,占60.9%,有效11例,占39.1%,总有效率100%.

    作者:赵顺利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阿斯匹林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6例临床观察

    在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时,常常使用阿斯匹林,本文总结了长期口服阿斯匹林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共26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26例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65~72岁.平均年龄66.5岁.其中患高血压、冠心病14例,脑梗塞12例.经消化道钡餐透视或胃镜检查诊断慢性胃炎12例(浅表性胃炎8例,萎缩性胃炎4例),陈旧性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病史时间4~8年,近2年病情稳定,未服消化系统药物.无消化道疾病5例. 1.2 剂量及时间:口服阿斯匹林25~125mg,每日一次,服药1~4年. 1.3 出血前症状及观察结果:患者常先有上腹饱胀、烧灼感,隐性出血患者4例表现为贫血、乏力,呕血8例,量约300~500ml/次,黑便14例,量约500~1000ml/d.出血后复查胃镜消化道溃疡复发4例,胃粘膜变苍白、水肿及点状出血16例.未发现异常者4例.病变部位在胃底贲门部4例,胃体部13例,幽门部7例. 2 讨论 2.1 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胃肠功能障碍对机械性或化学性损伤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形成溃疡或出血,长期应用阿斯匹林,直接或间接影响上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保护功能,易引起出血,同时易使原有的消化性溃疡复发,故有消化道疾病者在选用抗凝药物时应尽量避免用阿斯匹林,如确实需要,应加用胃粘膜保护剂,以防粘膜损伤. 2.2 长期大剂量服用阿斯匹林可抑制肝脏制造凝血因子及阻断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血小板减退引起出血,故在使用时间可加服维生素K防治. 2.3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新的抗凝剂不断增多,在老年人选用药物时应考虑到其特点,做到合理、适量,选用副作用少的药物,以减少药物副作用发生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迟旭光;张群慧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β-容血性小菌落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β-容血性小菌落是临床细菌检验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细菌.由于它具有较强的溶血性,一般被认为属常规致病菌或致病力较强的条件致病菌群而为临床所重视.为此,笔者将近三年来在我院细菌室所收验的痰、进行了详细的分类鉴定,以阐明这类细菌的临床流行病学分布,以为提高临床病原诊断的水平。

    作者:王德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

    我科自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病人1500人,我科7名护士共做静脉穿刺11000次,一次成功为9500次,占86%,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静脉穿刺一次未成功为1500次,占14%.影响因素包括患儿的血管条件,是否与医务人员合作,及护士本身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个人素质、环境因素及患儿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护士参加工作时间等等,其中患儿血管条件,是否与医务人员合作,护士本身的心理状态占主要因素.

    作者:吴兰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Thl/Th2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1986年Mosmann和Coffman首次报告[1]根据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可以将鼠T辅助淋巴细胞分为两组功能性亚群.选择性分泌IFN-γ的称为Th1细胞,选择性分泌IL-4的称为Th2细胞.随后的研究证明Th0是Th前体细胞,能分泌IFN-γ和IL-4两类细胞的细胞因子.广义上说,Th1型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和TNF-β;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6、IL-10、1L-13,可能还包括IL-9.目前,发现Th1型、Th2型细胞因子不仅来自CD4+T淋巴细胞,其它的白细胞,甚至非血液细胞也能分泌.由此,在命名上以Ⅰ型(typeⅠ)或Th1-样(Th1-like)细胞替代Th1细胞,以Ⅱ型(typeⅡ)或Th2-样(Th2-like)细胞替代Th2细胞,更为合适.这样的命名方法,强调的是细胞功能,而不仅仅是指来源.弄清楚Ⅰ型、Ⅱ型细胞因于对免疫反应的调节或障碍,对于揭开致病机理和临床治疗是极其重要的. 1 Thl、Th2细胞的分化目前,用流式细胞术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的产生,证实确有Th1和Th2的存在,根据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而将CD4+T细胞(Th)分为三个亚群,各亚群的功能不尽相同.Th1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Th2促进体液免疫,消除细胞外病原体;Th0是它们的前体,分泌淋巴细胞因子不受限制. Th1和Th2细胞的分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重要的有三个:①局部环境的细胞因子,②TCR与配体的亲合力,③遗传多形性.如:IL-12、IL-4分别诱导T淋巴细胞向Th1和Th2分化.MHC-II/抗原肽复合物与TCR间相互作用强度,依赖于抗原递呈细胞(APC)与T细胞间的亲合力强弱,也可以调控T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低亲合力的相互作用,有助于T细胞间Th2细胞分化.另外,Th1和Th2亚群之间也相互调控CD4+T细胞的分化.IL-12有很强的促进Th1细胞分化作用,并抑制IL-4介导的IgE合成.INF-γ能放大IL-12依赖的Th1分化,抑制Th2增生.相反,IL-4和IL-10可促进Th2的分化,抑制Th1分泌相应的淋巴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3抑制Th1细胞的增生,主要是通过下调IL-12来完成的. 根据细胞表达IL-12、IFN-γ受体的不同,能够从分子机制上解释Th1/Th2的分化作用.IFN-γ促进Th1分化,抑制Th2增生,其原因可能与Th1细胞缺乏IFN-γ受体β链有关.然而,IFN-γ处理的Th2细胞也丧失IFN-γ受体β链,因此,IFN-γ受体B链不能作为Th1的标志.相反,向Th2分化的细胞迅速导致IL-12信号消失.Th2细胞对IL-12的不反应,可能是由于IL-12R β2亚单位的选择性下调引起的.体外实验也证实:抑制Th1、诱导Th2,与细胞表达IL-12Rβ2亚单位的下调有关. 抗原递呈细胞(APC)在Th1、Th2的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6].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APC通常驱动T细胞向Th1发展,以B细胞呈递过敏原为主的APC通常驱动T细胞向Th2发展,低浓度的过敏原也同样能引起高水平的IL-4产生.动物模型证实,以CD80诱导的T细胞增生主要产生Th1型细胞因子,相反,CD86诱导的T细胞增生主要产生Th2型细胞因子.

    作者:陈军浩;顾光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74例临床观察

    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74例萎缩性胃炎,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104例患者,胃镜病理报告均证实有不典型增生和伴有不同程度的肠腺上皮化生.病理分级标准以1993年悉尼国际会议标准为准,重度29例,中度39例,轻度6例.78例中HP检测阳性58例. 1.2 治疗方法:74例按辨证分4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①脾胃虚弱型:黄芪健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②胃阴不足型:一贯煎合麦门冬饮加减;③胃络血瘀型: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④肝胃温热型:温胆汤合左金丸加减,每日二次早晚各1次,蜂蜜30~60ml调后空腹服下,禁用水送.1月为1疗程.3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颠茄8mg,吗丁啉10mg均每日3次,疗程1月,阿莫西林0.5或灭滴灵0.2日4次,德诺240mg,日2次,用药2周.疗程结束2周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①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炎症好转,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改善达2级以上;②有效:主要症状减轻,胃镜复查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病理证实改善1级以上.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6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危害,心功能分级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0年6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其心功能分级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心功能衰竭的发病时间,以及剖宫产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意义.结果:本组6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中,心肌炎、有症状的预激综合征、围产期心肌病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居第一位,占42.2%,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占29.7%,第三为先天性心脏病,占23.4%;心功能衰竭发于孕32~34周者占61.1%;剖宫产率占84.4%,剖宫产中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低体重儿发生率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加,新生儿平均体重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减少.结论: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所占比例升为第一位,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孕32~34周为心功能衰竭多发期,剖宫产可以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

    作者:陈映缄;陈涤暇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