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琴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李某,男,72岁,因少尿10d,无尿4d,感腹胀、恶心呕吐.当地医院CT示双肾输尿管结石,双肾积水,BUN27.9mmol/L,于99年6月7日18时急症入院.急查血生化BUN44.99mmol/L,Cr1554.61umol/L,CO2-CP7.1mmol/L,于19时急症行膀胱镜检查加逆行插管,回房后14h内左输尿管导管引出淡红色尿液1000ml,右输尿管导管无尿液流出.次日9时逆行造影观察导管位置,透视下见左导管位于肾盂内,推入造影剂30ml后肾盂肾盏显影良好,右导管位于肾盂输尿管处,结石梗阻,造影剂不能入肾盏.于11时回房,回房后一直无尿,于18时急症行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后给抗炎、纠正酸中毒及调节电解质、利尿及营养支持治疗,住院15d痊愈出院.
作者:孟春玲;满功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临床常见的表现为慢性弥漫性疼痛、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多点疼痛.现将我们遇见的26例报告如下:
作者:高忠和;齐保龙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肌钙蛋白(Tn)是调节蛋白,包括三个亚单位:TnI、TnC、TnT.本文着重介绍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I(cTnI)存在于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质中.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状态下cTnI、cTnT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故健康人血内不含或仅含极低量cTnI和cTnT.当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细胞膜破损时,cTnI和cTnT弥散进入细胞间质,能较早出现在外周血及淋巴液内.在心肌损伤的诊断中,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心肌酶谱和心电图.
作者:张化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饮食及运动疗法或加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人65例,随机分为伏格列波糖组33例和二甲双胍组32例,治疗3月.结果和结论:二甲双胍降空腹血糖效优于伏格列波糖,伏格列波糖降餐后2h血糖效优于二甲双胍,两药均能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且均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肝肾功能和血脂无不良影响,伏格歹波糖尤适于以餐后2h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更适于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
作者:孙红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中医治疗1.1 辨证论治现代医学认为癌性发热与肿瘤坏死、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肿瘤使白浆中游离原胆烷醇增高等因素有关[1].中医认为其属祖国医学中的内伤发热,多由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偏虚、虚瘀湿毒内聚,蕴久化火所致,是正虚邪实亦即本虚标实的一种病理现象[2].
作者:曹爱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药物均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个方面的作用,用药治病就是要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因此合理用药并避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值得我们重视.在此略举几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门诊自1998年1月至1999年4月,共接诊缓解期肺心病患者94例,未住院者62例,对其中57例患者通过现场指导,发健康教育处方、家庭随访,进行了全面的社区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玲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心理康复初发的脑中风患者都是从一个运动自如的状态突然致病的,渡过危险期后,大部分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精神障碍等后遗症.当他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偏瘫失语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能较快进入病人角色,脑海里一切都是怎么办?生活不能自理,家中老小、社会工作、经济开支这一切今后怎么办?使患者思想上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者:俞琬如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科是脑外伤专科,5年来,共收治重型脑外伤病人62例,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男43例,女19例,平均年龄在45岁,气管切开60例.临床实践表明,加强对重型脑外伤病人的呼吸道护理,对促进病人康复显得尤其为重要.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周淑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病例摘要江某,女,68岁,居住农村.主因左额部鼻部及眼部疼痛10d而于2000年9月1日入院,病案号46030,患者于10d前自己感觉左额部及鼻部的皮肤出现针刺样疼痛,随后皮肤出现片状红斑,继而出现水疱,随后波及同侧眼部,病灶始终未越过额部及鼻背部中线,此时患者左侧头痛剧烈,眼睑肿胀明显,视物逐渐模糊,当地卫生院给于洁霉素治疗,无效果,来我眼科就诊,检查:右眼情况正常,视力5.0,左眼视力4.3,左额部皮肤及左侧鼻根至鼻尖部皮肤和眼部皮肤可见集簇状水疱,周围有红晕,有的破溃和结痂不等,左眼睑高度水肿,睁眼困难,结膜混合性充血,以睫状充血为著,结膜、角膜均可见散在扁平隆起小结节,角膜雾状混浊,房闪(++)角膜后Kp(++),角膜知觉减退,瞳孔中度散大,稍有变形,对光反射迟钝,虹膜纹理不清,瞳孔领处有极少量色素颗粒脱落,指测眼压正常,晶状体、玻璃体、眼底均正常,左耳前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作者:张淑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在我院共分娩2150例,其中巨大胎儿(体重≥4000g)为212例,发生率为9.9%,而体重≥4500g的为特大儿22例,占巨大儿总数的10.4%,其中初产妇175例,占82.6%,经产妇37例,占17.5%,妊娠≤40周有82例,占38.7%,≤41周者90例,占42.5%,≥42周者26例,占12.3%.另按1:1比例随机选取同期足月产212例为对照组,其中初产妇180例,经产妇32例.
作者:李捷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进一步弄清β地中海贫的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了四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并观察了他们的临床表现,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基因突变型-28(A→T)/41-42(-TTCT)、-28纯合子、β地中海贫血同时复合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等的患者临床症状及贫血程度较轻.
作者:黄荣宁;苏承武;梁荣;梁徐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835例中符合务件的32例资料,同时与28例早期CT复查而未见血肿扩大病例进行比较.结果:32例血肿扩大患者入院时血压均明显增高,收缩压均高于180mmHg,高达240mmHg;舒张压均高于105mmHg,高达135mmHg;头颅CT示基底节区出血30例,左侧17例、右侧13例,血肿形态不规则形18例,椭圆形或圆形14例;死亡19例,治愈及好转13例.结论: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以及血肿处于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预后差;要积极管理好血压.
作者:黄晓新;陈洁容;许建生;姚沛旭;黄伟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颈部造瘘口是因喉切除后,将气管吻合在颈部皮下的气道口,因此气道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术后在医院度过伤口愈合和感染期,恢复期的保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用时间来计算,因此家庭保健尤其重要,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避免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如何掌握保健方法,医务人员应给予以下指导:
作者:荆素卿;李爱华;程春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应用压宁定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5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住院各类高血压急症患者,或无明显症状,但舒张压>120mmHg,共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8例,高血压性脑病12例,合并脑血栓8例,合并急性左心衰,肺水肿8例,无明显症状4例,12例曾使用心痛定,卡托普利,心得安治疗,无明显效果.
作者:林恒钊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机磷中毒并发脑水肿,在临床较常见,病死率较高.我院近四年共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126例,其中6例发生脑水肿.为了降低死亡率,我们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加强了对病人的护理,除1例因严重脑水肿并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
作者:朱玉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行306例70岁以上老年人食道癌手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306例食道癌手术中,男219例,女87例,年龄大为86岁.术前有明显合并症者86%,两种合并症并有为27%,三种或三种以上并存为42%.合并症中以循环系统疾病为多,其次为呼吸系统,其它有低蛋白血症,贫血等.
作者:陈曙林;吴学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992年1月至12月149例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手术64例术后放疗85例,放疗剂量40~60Gy.结果:术后随访5年以上,术后放疗组局部复发率29.4%,低于手术组42.2%.1,3,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65.6%,34.8%,9.4%,术后放疗组67.1%,42.4%,22.4%,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
作者:柏会明;何凤池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5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其中年龄小23岁,大75岁.临床表现为腹痛28例,血便8例,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22例.息肉单发者44例,多发者14例.息肉发生部位:升结肠15枚,占14.7%,横结肠9枚,占8.8%,降结肠17枚,占16.7%,乙状结肠38枚,占37.3%,直肠23枚,占22.5%.息肉直径约0.3cm~2cm.
作者:郑雪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HCV)感染情况,探讨其与透析时间、输血次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第二代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调查慢性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70例,其中维持性血透患者39例,未行血透治疗者31侧,并按透析时间、输血次数等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D组与非HD组HCV感染率分别是41.3%和3.23%,输血组与非输血组HCV感染率分别是33.33%和3.23%,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年限和输血次数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肖嘉;吴宇红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