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英;李叶娟;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目的:观察联合中药制剂对糖尿病足患者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1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抗炎、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组(A组)55例采取股动脉加压灌注方法给予活血化瘀联合中药制剂,股动脉注射组(B组)55例采取股动脉注射单一西药制剂。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用股动脉加压灌注联合中药制剂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较简便,股动脉注射西药制剂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赵翠华;王俊霞;钱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外科常见的疾病,由于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内,且多数位于上纵隔内,常与大血管、心包、气管、食管、迷走神经、肺等器官关系密切。故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的治疗情况和恢复效果均受到并发症的影响。因此,治疗护理中的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在我院手术的4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及护理体会,给予及时观察及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王令焕;刘大响;徐梅;王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病例1,女,71岁。主因右上牙龈出血3个月,加重3d就诊。3个月前右上牙龈红肿、出血,曾在他院治疗后缓解,但反复发作,近3d出现自发性出血,量较大,就诊于我科。既往糖尿病24年,高血压10余年,脑血栓10余年。否认血液病史,长期服用活血抗凝药物。
作者:徐中苏;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长时间储存的试剂稳定性下降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保证试剂质量提高血液安全。方法对同一批试剂进行不同温度条件储存,测定其稳定性有无差异用来揭示试剂储存温度对试剂质量有无影响。结果长时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的试剂稳定性有较大差异。结论日常储存试剂的冰箱(平开门)在拿取存放的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长时间储存对试剂的质量影响较大。
作者:薛文颖;王瑞丽;张燕;刘宁;鞠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病变程度与脑型钠尿肽( 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hs-CRP)的相关性。方法100例CHD患者和同期32例健康者纳入研究,测定血浆BNP和 hs-CRP含量,分析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BNP和hs-CRP水平依次下降( P <0.05),同时BNP和hs-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多依次增大( P <0.05)。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心功能级别与BNP和hs-CRP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 BNP及hs-CRP与CHD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患者心脏功能、心肌缺血程度及危险分层的指标。
作者:刘子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大豆中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种,即大豆甙类( daidzin )、染料木甙类( genistin )、黄豆甙类(glycitin),其中又以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含量多,活性强,其化学名为4,5,7-三羟基异黄酮。研究表明genistein作为天然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雌激素样作用、抗雌激素样作用、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周期等,近年来因其显著的防癌抗癌效果而倍受关注[1-3]。国内外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genistein在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而肿瘤血管生成几乎存在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每一步中,因此genistein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3]。其机制和作用途径综述如下。
作者:王巧焕;赵素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建立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质量标准,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依达拉奉的含量测定应用HPLC法,检测波长242 nm,理论塔板数以依达拉奉色谱峰计不低于2000,保留时间为12~15 min;通过pH值、重金属含量、细菌内毒素、无菌检查等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试验考察注射液的稳定性。结果依达拉奉在1.5~7.5μg/μl 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成良好线性关系( r =0.9994),平均回收率为100.02%,RSD=0.96%。3批依达拉奉注射液中依达拉奉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0.73%、98.37%、100.64%。3批依达拉奉注射液的pH值分别为2.8、2.9、2.8。重金属含量、细菌内毒素、无菌检查等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该试验方法简单,稳定性高,系统可重复性强,可有效控制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质量并保证其稳定性。
作者:陈楠;盖春燕;陈刚;付宏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儿,女,1岁1个月,因“咳嗽1周、发热3d伴抽搐1次”于2013年1月5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0℃,体重12.5 k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固定细湿啰音及哮鸣音。查血常规:WBC 15.3×109/L, N 61.9%, L 27.3%, Hb 136 g/L,PLT 363×109/L,CRP<1 mg/L。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320。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先后依次给予:痰热清注射液5 ml (上海凯宝药业)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清热化痰,阿奇霉素粉针0.1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 抗感染,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抗炎平喘,静脉滴注。各药品连续输注时加用隔离液冲管。输注痰热清注射液5 min后,患者全身出现红色风团样皮疹,迅速增多,伴有瘙痒,疹间皮肤水肿,咳嗽加剧,喉中痰响,伴有气喘、气急、烦躁不安,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及细湿啰音及哮鸣音。即刻停用,并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注射,异丙嗪1.5 mg肌内注射、吸氧治疗,1 h后患儿皮疹逐渐消退,咳嗽减轻。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急诊科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90例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护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另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入院前2组SAS及SDS评分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1 d及3 d后,试验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急诊科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了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占绘华;樊丹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对雷诺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157例雷诺综合征患者分为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干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 <0.05或P <0.01)。结论对雷诺综合征进行综合干预改善了其微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虹;解素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虹膜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中的图像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 CRVO)患者100例,其中A组为缺血性CRVO患者52例,B组为非缺血性CRVO患者48例,选择同期100例健康眼为C组,进行裂隙灯与虹膜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C组与B组虹膜血管造影为不显影,呈色素遮蔽荧光。 A组部分病例显影:10~20 s瞳孔缘或虹膜表面出现荧光,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血管形态被渗漏荧光遮挡,边界不清。结论虹膜血管造影可以发现裂隙灯难以显示的轻微虹膜病变,有利于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早期发现新生血管,积极避免致盲眼病。
作者:吴宇平;岑志敏;钟丘;苏定旺;刘浇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效果。方法120例在我科接受手术的乳腺癌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于前者所施加的护理是我科近期实行的患者个体化的护理。统计其出院后的生活品质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驱体功能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6.00%,对照组为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 P <0.05)。结论对乳腺癌的女性开展的个体化全程护理,可以帮助其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采取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日常生活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500名60岁以上的唐山市老年人进行评测。结果日常生活能力下降316名占21.1%,障碍211名占14.1%。日常生活能力对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显著,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者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较差,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应引起关注。
作者:杨巾俪;陈长香;李淑杏;田苗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镁细胞外液”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放电的可行性,以期建立难治性癫痫离体细胞模型。方法选取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分离海马神经元后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至第12天时,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 h,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神经元的放电情况。结果在培养第12天时,神经元突起间彼此接触形成神经网络。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后神经元产生稳定的放电,恢复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24 h,神经元仍可检测到自发的“癫痫样放电”。结论体外培养第12天海马神经元,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后可形成稳定的自发性癫痫样放电,为今后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癫痫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理想模型。
作者:董长征;赵文清;李文玲;岳向勇;孔艳莉;康进生;梁传栋;王蕴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肋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42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平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乌司他丁、抑肽酶在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用血量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体外循环( 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切皮前静注氨甲环酸50 mg/kg患者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20000 U/kg患者各66例为A组与B组。回顾性选取2000至2003年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切皮前静注抑肽酶50000 U/kg患者66例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24 h心包及纵隔出血量。结果3组心包及纵隔引流量、红细胞输入量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 前应用氨甲环酸、乌司他丁、抑肽酶均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氨甲环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乌司他丁和抑肽酶,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优化医疗资源。
作者:王振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言语不清,右眼睑下垂9 d”于2013年5月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缘于9 d前与人交谈时出现舌头发硬,持续数秒钟缓解,发作两次,8d前出现双眼流泪,右眼睑下垂,可间断缓解,于外院查颅脑MRI示右侧颞叶及双侧额叶深部脑白质散在缺血灶,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输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4 d前出现吞咽困难,休息后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神经内科。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史1年,预激综合征病史6个月。入院检查:T 36.3℃,P 64次/min,R 17次/min, Bp 130/87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额纹对称,眼睑无水肿,右眼睑下垂,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鼻唇沟对称。颈软,无抵抗。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均阴性。入院后查:重复频率电刺激:双面神经(眼轮匝肌记录)低频可见衰减现象。颅脑 MRA:基底动脉小开窗畸形。胸腺CT(图1):(1)左前纵隔内软组织结节(大小1.77 cm ×1.32 cm,CT值约29 Hu);(2)两侧胸膜轻度增厚;(3)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心电图:预激综合征。入院诊断:(1)重症肌无力;(2)胸腺瘤;(3)支气管哮喘;(4)预激综合征;(5)脑梗死;(6)高血压2级。于2013年5月13日转入我科拟行手术治疗,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患者于2013年5月20日自觉肌无力症状加重,出现吞咽困难,严重时饮水亦受影响。经全院会诊考虑可行手术治疗,术前可试验性应用新斯的明治疗。于2013年5月22日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拮抗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平稳,未出现哮喘发作。于2013年5月24日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于升主动脉左方找到大小2 cm ×2 cm ×3 cm质硬胸腺瘤,切除后完全清理剩余胸腺组织及周围心膈角脂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抗炎、化痰、抑酸、补液等综合治疗,患者右眼睑下垂及吞咽困难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未发生MG危象。病理诊断(图2):B2型胸腺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 a (-), CD20(-),CD3(+),CD4(+),CD5(+),CD8(+),CD99(+),CK19(+),CK5/6(+),CK7(-),EMA(-), Ki-67(+70%),TdT(+)。于2013年5月26日10∶30突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8次/min),急请心内科会诊,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 mg缓慢静推后转复成窦性心律。于2013年5月26日16∶00突发胸闷、气促,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考虑支气管哮喘发作,给予多索茶碱0.2 g入液静脉滴注后好转,并持续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 )1吸,1次/d。于2013年6月2日,术后第9天,患者右眼睑下垂及吞咽困难症状较术后前几日加重,遂起始给予溴吡斯的明30 mg,2次/d,口服,并逐渐加量至90 mg,2次/d,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明显改善,吞咽困难较前减轻,于2013年6月10日好转出院。出院后第7天随访,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消失,进硬食存在吞咽困难,溴吡斯的明剂量调整为60 mg,每6小时1次,(因90 mg,2次/d胃肠道反应严重),持续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 )1吸,1次/d,未见哮喘发作。
作者:刘欣;王连云;和宇峥;石彦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肺部真菌感染原因、菌种、耐药以及预防情况,为治疗提供建议。方法住院的肺部的真菌感染患者317例,并对其感染的菌种,原因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317例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分离的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181例(57.1%)、热带念珠菌52例(16.4%)、光滑念珠菌34例(10.7%)、克柔念珠菌26例(8.2%)、其他念珠菌12株(3.7%),曲霉菌属12株(3.7%);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主要有脑出血和脑梗死等、脑膜炎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等;各种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两性霉素B为6(1.9%),5-氟胞嘧啶为10(3.2%),伏立康唑为18(5.7%),伊曲康唑为54(17.0%)、氟康唑为84(26.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是不能忽视其他真菌感染的治疗,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的敏感性好,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医院应警惕真菌感染,加强支持治疗。
作者:王俊恒;王建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男,92岁,2004年10月因“冠心病、持续房颤、心功能不全”,口服地高辛0.125 mg/d及扩冠等药物治疗,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min。既往患脑梗死、重度痴呆等多种疾病,长期卧床、鼻饲。2012年5月患者病情恶化,诊断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肠麻痹、胃潴留,经抗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禁食、胃肠减压、利尿等抢救后,病情稳定,期间曾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正常。2012年10月患者再次发生肺部感染,伴少尿、肾功受损、心衰加重,给予反复更换抗感染药(曾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莫西沙星、卡泊芬净)及加强利尿(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药物治疗,病情未缓解。为避免食物反流误吸,将鼻饲方法由原来的定时人工推注法改为高压滴注法(营养液滴注速度为100 ml/h )。2013年1月11日患者口腔中溢出较多营养液,护士吸痰时也发现混有少量营养液。当时患者憋喘严重,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喘鸣音。经静脉应用喘定、西地兰、甲泼尼龙及禁食、胃肠减压等抢救后,憋喘逐渐改善。但心率无明显减慢,波动在120~140次/min,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次给予小壶入西地兰(0.1 mg/次),4 d内西地兰用量共0.6 mg。1月14日化验地高辛血药浓度明显增高(>5 ng/ml,正常值0.8~2.2 ng/ml),诊断地高辛中毒。经停用地高辛及西地兰3d后,症状明显改善,心率降至68~90次/min。复查地高辛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见表1。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