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毒鼠强中毒临床分析

贾桂花;孔祥俊

关键词:毒鼠强中毒, 癫痫样发作, 心肌酶异, 改善脑细胞代谢, 保肝, 监测心肌酶
摘要:毒鼠强是一种对人畜有剧毒性的神经毒性灭鼠药,由于毒鼠强在土地中无法降解,国内外已禁止生产和使用。中毒时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多器官衰竭死亡,尤其是毒鼠强中毒后对中枢系统及心肌酶有显著损害,且中毒症状越重,心肌酶学异常升高中毒后临床上必须迅速做出诊断并及时处理,本文将我科近十年收治的2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静脉采血后冷敷止血的效果观察

    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由于肝脏功能损伤,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同时脾功能亢进增加了血小板的破坏,使得凝血功能降低,所以此类患者存在着出血倾向,特别在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由皮下出血造成的瘀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也对静脉给药的后期治疗造成了困难。因此减少此类患者静脉穿刺后淤斑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静脉采血常规按压后给予0℃冰袋冷敷10 min,预防穿刺后皮下出血,减少淤斑形成,减轻患者的疼痛,介绍如下。

    作者:史艳敏;曲红岩;朱雪娟;冯文静;魏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牙列拥挤矫正后的稳定性及相关因素研究

    牙列拥挤采用错颌畸形治疗后,效果比较的明显,但是在治疗后的几年内,患者牙列会有不同程度的复发[1]。对于牙齿拥挤矫正治疗后复发的情况,一直在不断的研究中。关于牙齿拥挤矫正后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资料表明,患者牙齿拥挤在矫正之后复发主要是表现为前牙不齐[2]。本次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牙列拥挤患者在矫正治疗之后牙齿复发的情况以及影响牙列矫正稳定性的因素。

    作者:向义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营养支持在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的临床意义

    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手段,研究证实,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或诱导化疗。然而,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粘膜炎、味觉障碍、口腔干燥症,乏力等发生率高。这些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进食,加重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疗效。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住院放化疗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为头颈部肿瘤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洪珍;郭明丽;陈红耀;李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青少年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红斑、丘疹和斑块上覆盖白色鳞屑为其主要特征。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认为主要与T细胞调节紊乱有关。由于紫外线照射后T细胞容易发生凋亡,故常用于银屑病的治疗。近出现的双光谱双峰值高能紫外光治疗仪,具有靶向性、精确性和顺应性等优点,开始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目前关于该疗法的报道很少[1],尚不能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我们对中波高能紫外线和NB-UVB两种疗法治疗青少年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作者:王世东;张旭晶;任海红;张国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胆管中段癌临床分析

    胆管癌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而肝外胆管癌在进一步分类时是否需将胆管中段癌单独出分类,目前仍有争议,为了解胆管中段癌的特点,对我科1993年至2007年诊治的胆管中段癌、胆管下段癌和文献[1]总结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范波;刘进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多系统萎缩临床诊断及磁共振特征研究进展

    多系统萎缩(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是一种成年起病的、散发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系统症状的不同组合。 MSA的第一个临床诊断标准于1998年发表,因缺乏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及影像特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不同类型MSA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难度很大。近年来人们对MSA临床特征认知程度不断提高,神经影像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尤其是大量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内的、主要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 alpha-synucle in, AS )的嗜银性丝状包涵体( 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GCIs)的发现[1],为MSA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了强有力依据。为提高MSA的认知程度,本文就MSA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磁共振特征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和振;王贺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实验室常规检查在手足口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实验室常规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中的许多具体指标都是诊断疾病的敏感指标,对机体的许多病理改变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可协助临床判断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科学地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用药。是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1],极具诊断参考价值。本研究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血常规、电解质、血糖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手足口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叶迎宾;郭卫刚;章健;黄秀香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分析

    近年来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可以有效的控制子宫大出血,并且保留子宫。但是是否损害卵巢功能,是否影响以后的孕育,这个问题是广大患者和医生所关注的,也关系到这项技术开展的前景。我们通过观察手术前后血清β-HCG、FSH、LH、E2变化,来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金龙;陈宏;刘媛媛;李艳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分娩镇痛对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近年来,分娩镇痛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报道其可增加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我院近年开展应用腰硬联合麻醉( CSEA)分娩镇痛技术,由于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自然分娩几率,降低了人为因素剖宫产,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为观察其对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影响,笔者对我院进行分娩镇痛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芳;李建敏;邢博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分期低估的因素分析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自1910年Beer等进行的第一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之后,TURBt成为诊断和首次治疗膀胱癌的手段。膀胱癌初诊病例中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TCC)[1],TURBt 是治疗STCC的主要手段。但约30%的STCC患者在术后复发时病例分期、分级将会提高,首次TURBt术后病理分期低估。因此,分析首次TURBt病理分期低估原因,及时预防减少术后复发,成为临床医师重要的课题。本调查通过对92例首次TURBt术诊断为STCC及术后二次手术的患者资料的情况汇总与观察,对首次TURBt术后病理分期低估现象的几率和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以期针对性的进行观察与预防。

    作者:郭雄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测方法对经治疗后宫颈癌患者康复情况及复发可能性等的临床价值。方法2组患者均行LEEP手术切除病灶,并于术后1、3、6、12个月采用触诊、超声和液基薄层细胞学复查;研究组患者复查时加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记录2组患者残留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创.05)。结论 HPV检测可提高宫颈癌上皮内瘤变术后残留与复发的检出率,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选择良好的治疗时机,提早进行宫颈癌变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胡莉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不同药物预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或二甲双呱联合环丙孕酮进行预处理,然后给予促排卵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性激素、糖代谢相关指标和促排卵效果等。结果治疗后2组的黄体生成激素和睾酮水平显著降低,性激素结合蛋白显著增高,2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2组的餐后2 h血糖、糖负荷后2 h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明显下降,2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2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异( P >0.05)。联合吡格列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水肿和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较少,联合二甲双胍组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体重增加,未发生水肿。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环丙孕酮联合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药物。

    作者:庄小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 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因操作简单、创伤小、诊断准确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随之而来的辐射剂量对人身体的潜在损害,也越来越为医学界所关注[1,2]。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CT检查占所有放射学检查的2%~6%,但病人由此获得的辐射剂量却占整个医疗放射剂量的27%~40%[3]。如何做到图像质量好能解决临床问题,又降低辐射剂量,我们展开了这项研究,即在其它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成像以达到诊断要求,尽可能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王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NF-κB、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80例宫颈癌(CSES)、7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5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NCE)NF-κB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CSES、CIN及NCE中, 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18.6%、0%,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15.7%、0;即CSES中NF-κB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IN和NC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NF-κB、MMP-9表达与宫颈癌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 P <0.05),与患者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且二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872, P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NF-κB和MMP-9的过表达,其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宫颈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赵玉婵;李莲;张连梅;刘晓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自冷式冰袋冷敷治疗5-氟尿嘧啶外渗的效果观察

    氟尿嘧啶是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在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其他实体瘤中有良好效果,在肿瘤化疗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临床上大剂量氟尿嘧啶作静脉化疗时,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83.33%[1],虽然现在临床上多采用深静脉置管预防静脉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但因置管的费用高,我院位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患者因费用原因仍然选择四肢浅静脉穿刺进行化疗,如何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药物外渗导致化疗性静脉炎后如何治疗,是医护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自冷式冰袋冷敷治疗氟尿嘧啶外渗引起的化疗性静脉炎,报告如下。

    作者:周秀敏;张玉霞;王敬君;张桂军;马靖茹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听、触觉分散在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过程中的应用

    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是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炎、软骨损伤、部分关节镜术后等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1-4]。但是膝关节结构复杂,有髌骨、胫骨、股骨组成骨性结构,膝关节腔内有前叉韧带、后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软骨面等主要结构,这些结构被关节囊包裹共同组成复杂的膝关节腔,关节囊内壁有滑膜组织附着。膝关节腔外下有髌下脂肪垫、上有髌上囊。如果将玻璃酸钠注射到膝关节腔外或滑膜组织内,不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这些组织的刺激反应产生疼痛,造成患者的痛苦。为了提高穿次成功率,降低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疼痛的发生率。对在我科进行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的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并对两种注射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环;李春柳;吴晓萱;卢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缺氧诱导因子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约有2.46亿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与遗传易感、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但精确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缺氧诱导因子( hypoxiain-duciblefactor ,HIF)-1α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2]。本文就HIF-1α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芸;马博清;宋光耀;刘颐轩;臧莎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几丁糖联合甲氧氯普胺综合预防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术后腹腔粘连的疗效观察

    腹腔粘连是一个对临床手术的重要的挑战。腹部手术之后出现腹膜粘连比例约为90%[1]。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病可以导致在多个并发症,如肠梗阻、骨盆或腹部疼痛、不孕不育等比较常见[2]。针对腹膜粘连的治疗尚未有一个较好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临床上常见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应用几丁糖和甲氧氯普胺进行预防治疗,结果如下。

    作者:彭永光;张卫民;李宗山;赵卫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城乡慢性病老年人膳食结构分析与调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有文献报道,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将上升到总人口的20%左右,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为69.2%[1]。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同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们的饮食因素导致的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开展城乡居民的膳食与健康状况调查,根据我市城乡老年人的不同膳食结构进行有针对性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并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和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PTEN、NF-κB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 PTEN)和核因子κB ( NF-κB)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NF-κB 在肺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 P <0剟.05);而NF-κB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 P <0.05)。PTEN、NF-κB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术后生存期有关( P <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 P >0.05);临床病理分期低、组织分化好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肺癌中PTEN与NF-κB呈负相关( rs=-11.30, P <0.05)。结论PTEN基因的失活、NF-κB基因的活化可能促进了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进程,可作为临床评价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鲍振学;毛桂玲;刘云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