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正骨手法的辨证施术

文纪平

关键词:正骨手法, 辨证施术, 盂肱关节脱位/治疗
摘要:运用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中医正骨手法进行辨证施术探讨,提出辨析骨关节生理解剖特点,辨析创伤病理解剖,结合手法原理及生物力学关系,制定骨关节损伤的整复方案,为临床提供佳治疗路径,并做了示例分析.
中医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胃肠减压,禁食水,吸氧,输液,输血浆或白蛋白,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胰汤治疗(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陈皮、木香、槟榔、丹参、红花、蒲公英).观察两组患者腹部体征缓解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Ranson评分、C反应蛋白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部体征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Ranson评分、C反应蛋白定量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赵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40例

    目的:评价消癌平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毒副作用.方法:将40 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消癌平联合FOLFOX4 方案,而对照组单用FOLFOX4 方案,2周为1个疗程,2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12 例,稳定6例,进展2例,有效率占60.0%;对照组部分缓解6 例,稳定8例,进展6例,有效率占3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治疗组显著改善5例,改善8例,稳定4例,下降3例;对照组显著改善2例,改善4例,稳定10例,下降4例.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液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方面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银翘散临证新用

    银翘散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原方用于治疗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本文以银翘散为主方,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证化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痤疮、带状疱疹、多型性红斑等病,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杨维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柴葛解肌汤治疗时行感冒53例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治疗时行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年龄6~58岁、病程1~6 d的时行感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给予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黄芩、白芍、桔梗、羌活、白芷、石膏、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3次热服.同时嘱患者服药后啜热粥,覆被取微汗一时许.12岁以下儿童酌情减少药物剂量.对照组47例口服或静脉滴注常规抗病毒的药物,病情中度以上者加用解热镇痛药物,咳嗽咳痰者配用化痰止咳药物.两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6.23%.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9例,有效率占80.8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葛解肌汤治疗时行感冒有显著疗效.

    作者:孙建国;杜光亮;李献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克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

    目的:观察克敏汤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AR患者,给予中药克敏汤(桂枝、生麻黄、细辛、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诃子、炒山药、白扁豆、防风、蝉蜕、乌梅、炙甘草)口服.结果:治疗后SNOT-20总分、VAS得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各维度分值对比,鼻相关症状、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较治疗前对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克敏汤治疗AR疗效确切,长期疗效较为理想,是一种治疗AR较为理想的方法;SNOT-20和VAS量表相结合能够较全面地反映AR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能够应用于临床的评估AR疗效的指标.

    作者:王树勇;游会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王海东主任医师运用经方辨证论治发热病案3则

    总结了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发热的临床经验,列举3个病例的成功治疗彰显了中医经方及辨证论治在临证中的作用,病同发热,但病机相差甚远,或为阴虚火旺,或为湿热内蕴于膜原,或为寒热错杂,分别采用当归六黄汤、柴胡达原饮、乌梅丸对证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智明;吴燕;李伟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心止痛胶囊配合磁珠耳贴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30例

    目的:观察冠心止痛胶囊配合磁珠耳贴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支架术后心绞痛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口服,2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次,1次/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冠心止痛胶囊,3粒/次,3次/d;配合磁珠耳贴.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87%与56.6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息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73.33%与4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表指数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止痛胶囊配合磁珠耳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的心绞痛的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玉娟;徐毅;陈阳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高血压49例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2.5 mg/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镇肝熄风汤(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生龟甲、怀牛膝、茵陈、川楝子、生白芍、玄参、生麦芽、甘草、天冬)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血压和临床症状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作者:伊文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治疗验案5则

    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文采用中医方法将本病分为风邪袭表、风火湿毒、营卫不和、气血亏虚、阳虚风中5个证型,治疗上注重祛风和血、调和营卫,并分证举案说明,疗效确切.

    作者:孔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6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得临床信息进行归类,辨证后得出中医证候,分析和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有5个主要中医证候,气阴两虚证200例,痰湿阻遏证190例,阴虚热盛证132例,痰瘀互结证104例,阴阳两虚证57例.结论:代谢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见,其次是痰湿阻遏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两虚证;其病情发展演变规律顺序为痰湿阻遏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脂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具相关性.

    作者:梁润英;熊玉鑫;阎国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普通感冒证素及证候特征分布规律的临床调查

    目的:探讨普通感冒的证素和证候的分布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河南省7家医院普通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证素与证候学调查.建立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运用统计描述与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调查发放表格1329份,收回1329份,合格1318份.结果:①构成普通感冒的病性证素以风、热、寒、气虚、燥为主;病位证素以表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中二证素组合常见(构成比58.95%,下同),其次是三证素(28.22%),其他证素组合较少见(<6%).二证素组合中,风+热常见(49.03%),其次是风+寒(39.38%)、风+燥(5.66%);三证素组合中,风+寒+气虚常见(40.86%),其次是风+热+气虚(30.11%)、风+寒+热(11.02%).②普通感冒的常见证候是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气虚证,并对主次症特征作了分析.结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性证素是风、寒、热、气虚、燥,病位证素以表为主;常见证候4种,即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气虚证.

    作者:张甜;王至婉;赵栋梁;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杜保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仲景汗法在损美性疾病治疗上的运用探析

    对损美性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是医学美容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经方中汗法在治疗损美性疾病上的运用.通过对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汗法的代表方剂做一剖析,与损美性疾病特点相结合,从中得出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以期能将经典之理法方药有效地指导临床损美性疾病的治疗.

    作者:付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68例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1.18%;对照组痊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17例,有效率占73.44%.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膀胱排尿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伯涛;李娟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久泻经验

    李振华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2009年被两部一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医药专家.李老认为:久泻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虚湿盛,辨证可分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2型,治疗时应详查病因,分析症状,明辨虚实,并注意有方有守,坚持服药;若泄泻初愈,脾胃较弱,还应注意饮食调理,起居有时,情志舒畅,以便促使机体彻底康复.

    作者:李郑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瘫患儿个体辨证论治探讨

    小儿脑性瘫痪由于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虽以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为主,但表现各异,其治疗手段亦有不同.本文针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特点,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以八纲辨证中的虚实辨证为主体指导,结合脑瘫患儿独特的临床特点进行部位辨证为主要治疗思路,并指导临床,取得较好的前期疗效.

    作者:冯兆才;马融;李瑞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突出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厚重的中医药文化积淀是中医医院区别于其他医院的重要特征.为了保持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弘扬中医传统职业道德、提高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通过夯实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基础,增强中医观念,不断扩大中医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中医医院的人才培养,增进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环境形象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内外统一;全面提高中医医院整体诊疗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中医医疗、保健、康复和养生服务,全面推进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中医医院又好又快和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司富春;高燕;宋雪洁;徐向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健脾化浊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胰岛素抵抗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本院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按照B超分度分层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健脾化浊饮(苍术、白术、薏苡仁、云茯苓、半夏、败酱草、茵陈、莪术、山楂、泽泻、决明子、荷叶、冬瓜仁、陈皮、白豆蔻)每日1剂,水煎,取药汁400 mL,分两袋包装,于早晚加温后各服1袋.对照组30例口服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每次2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均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并给予饮食指导--低脂、低糖、高维生素饮食,宜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少食高胆固醇食物、高糖食物,忌高脂食物及饮酒.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86.67%;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4例,好转11例,无效12例,有效率占6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肿瘤坏死因子及肝脏B超影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健脾化浊饮治疗NAFLD安全有效.

    作者:孙建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36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将72例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160 mg/d;治疗组在服用80 mg/d十一酸睾酮胶丸的同时给予补肾疏肝交泰汤(菟丝子、杜仲、巴戟天、仙茅、淫羊藿、柴胡、白术、白芍、当归、黄柏、知母、甘草)加减.治疗3个月,观察评估患者治疗前后PADAM评分、T、ALT、PSA、前列腺质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PADAM评分、T、PSA、前列腺质量与治疗前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PADAM评分、T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PADAM评分、PSA、前列腺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效果显著,无PSA升高、前列腺增大风险.

    作者:张二峰;邵丽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44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本科室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给予尼莫地平片40 mg,每日3次,口服;吡拉西坦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补髓增智汤(熟地黄、山茱萸、何首乌、枸杞子、黄芪、茯神、丹参、石菖蒲、远志)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休息5 d 后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控制25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6例,无效3例,恶化1例,有效率占90.91%;对照组基本控制7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5例,无效3例,恶化2例,有效率占77.2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兰印;武宏;贠建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头穴留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

    目的:观察头穴留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TCD的变化.方法:将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体针组.头针组41例采用头穴留针法,取穴百会、四神聪、玉枕、天柱、风池;体针组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取肢体穴位进行针刺.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头针组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87.8%;体针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有效率占63.4%.两组疗效及TCD改善情况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穴留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突出,可缓解椎基底动脉痉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作者:刘先松;董永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