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徐桂芳;朱瑞平

关键词:剖宫产术, 脂肪液化, 伤口愈合
摘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及肥胖产妇的明显增多等原因.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多,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加重了产妇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本文就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75例(治疗组)与外剥内扎合皮瓣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对照组)进行手术效果比较;对2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中及术后出血、恢复工作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外观良好,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随访无复发.结论 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既不损伤肛门括约功能,又能保持良好肛门外观,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贾志儒;王海梅;尹志梅;高丽霞;刘冬花;谷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妊娠糖尿病诊治进展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起病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GDM属高危妊娠,对孕妇及胎儿都有一定的影响,虽然GDM的代谢紊乱多在产后可以恢复正常,但产后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暴露在高糖环境中的胎儿将来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显著增加,因此及时发现、综合干预、个体化治疗GDM是事关母儿健康的大事,越来越引起产科、内分泌科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对近年有关GDM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付根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均高.近年来,随着对脑梗死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疾病早期过程的炎性反应及其损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炎性介质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

    作者:喇俊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预后及转归与治疗是否及时、准确密切相关.我院采用颈动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周士岩;耿六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时间和压迫方法的观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而肝癌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的一种治疗方法.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通过对108例患者介入术后压迫时间及压迫方法的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纪素花;刘为平;李玉红;张雪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四肢骨病理骨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病理骨折已十分常见,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对病理骨折的误诊、漏诊并不少见.影像诊断对病理骨折的鉴别诊断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四肢骨病理骨折影像学分析,探讨病理骨折影像学鉴别诊断价值,以便提高病理骨折确诊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作者:张哲;张京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20%,每年约有1/3的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未有效地遵从治疗而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1].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如能成功地遵从治疗计划,则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熊玉干;陈蕾;周正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胰胆管合流异常所致胆管扩张症胆管病理表现和上皮细胞Survivin与Ki-67表达

    胆胰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arrangement of pancreaticobiliary ducts,APBD)是指解剖学上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提前合流,共同通道过长致使胰液和胆汁过早混合而引起的以胆管扩张症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作者:韩新峰;孙广新;袁增江;杨俊山;侯钰;王东芹;卢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RhoE基因与肿瘤

    RhoE又称为Rnd3.是Foster等[1]于1996年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鉴定并命名的,是Rho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近来有研究揭示RhoE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失调,参与调节肿瘤细胞形态及迁移能力,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转移及耐药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高鸿;陈勇;刘颖;刘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误差及原因.方法 对ICU 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比较,每位患者均采用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15分钟测定1次,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在术后18 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8 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存在一定误差,在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的差值,有条件的尽可能用有创血压.

    作者:向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椎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椎骨巨细胞瘤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结果 胸椎7例,腰椎1例.痛灶累及2个以上椎体2例,均累及椎体和附件,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其中软组织肿物侵及肋骨1例.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MRI显示病变TIWI为均匀的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合并点状高信号1例,出现液液平面1例,TIWI和T2WI病变信号不均匀.椎间盘受侵消失1例,椎间盘T2出现高信号影1例.结论 椎体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作者:李政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对调理机体应激、分解代谢和促进合成代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临床肯定,目前营养支持在严重感染、烧伤、创伤等患者的救治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影响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经常发生营养不良.

    作者:苏永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在颈椎外伤CT扫描中的比较

    目的 评估颈椎外伤患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法 162例患者,分别用16排和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检查扫描:常规剂量42例;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高管电压60例;低管电压60例.扫描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做出计算.结果 多螺旋CT发现17例颈椎骨折.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降低了51%~60%.常规剂量,低剂量高电压和低电压低剂量的平均有效剂量,平均图像噪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名影像科医师主观评估3个检查组的图像质量,在评分上无显著不同.结论 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进行多螺旋CT低剂量扫描,剂量降低60%~70%时,同常规剂量相比,图像噪声有少量增加外,但主观图像质量评估并没有不同.

    作者:李晓娜;彭志刚;马晓晖;崔建岭;孙英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Hunt-Hess分级Ⅳ~V级)采用超早期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病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行超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后根据结果选择合适方法对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显微外科处置.术后6个月以Glasgow(COS)评分分级及影像学检查为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6个月后GOS评分显示:死亡1例(7.7%);植物状态1例(7.7%);严重残疾4例(30.8%);中度残疾4例(30.8%);恢复良好3例(23.1%).结论 通过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品元;侯凯;徐丽峰;王树军;井山泉;宋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迅速在全世界蔓延,欠发达国家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数超过发达国家.HIV感染后损伤免疫系统,引起致死性机会感染或肿瘤.

    作者:杜荣花;潘志远;王俊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传染性强,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易惊、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抖动,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终可能导致死亡.

    作者:张敏;赵艳雪;王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效果研究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作为一种新的的临床护理观念及方法,已逐渐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1].而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的结合,将EBN与中西医结合护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融合了中医、西医的优点,又可以适应当前的护理模式,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需求,从而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作者:周文琦;高彦阳;雷建华;高晓玲;梁平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天麦消渴片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三大杀手.在糖尿病人群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90%左右[1],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作者:苑晓烨;杨圣俊;温志谦;李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河北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管理模式探讨

    河北省于2003年启动了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我省开展的这项工作覆盖面广、参与率高,组织模式新颖,教学管理严格,将正规的学楞教育与乡村医生的特点相结合,填补了河北省农村卫生教育的一项空白.

    作者:张静如;李晓伟;魏津平;许军玲;刘红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及肥胖产妇的明显增多等原因.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多,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加重了产妇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本文就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桂芳;朱瑞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