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绍尧从脾论治湿疹经验

宋瑜;李咏梅;顾敏婕;傅佩骏;冯国强;李燕娜;李晓睿

关键词:湿疹,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马绍尧
摘要:马绍尧教授认为湿疹的发生与心、肺、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与脾关系为密切;辨治时,治脾以健运为要,祛邪以祛湿为先,重视清热解毒;日常调护强调护脾.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益气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随机开放临床试验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AL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加味四君子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利鲁唑口服,治疗周期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ALS功能量表(ALSFRS)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及两组中以四肢为首发症状者的ALSFR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及两组中以四肢为首发症状者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中以四肢为首发症状者的ALSFRS评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较好,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脱落5例,包括死亡2例,因不良反应或经济原因退出3例.结论:健脾益气法在延缓ALS尤其是以四肢为首发症状者的病情进展方面较西药利鲁唑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副反应少,价格便宜.

    作者:潘卫东;苏小静;王骏;秦保锋;吴春岚;朱金;蔡定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分为高、中、低浓度组;另设复方斑蝥组和甲状腺素组作为阳性对照组,并以空白细胞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进行体外实验,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培养24、48、72 h时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药物组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负相关、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在5%浓度、48 h作用下达到抑制率的高峰.中药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呈现浓度依赖性,高浓度组显著高于低浓度组(P<0.05);复方斑蝥组的细胞凋亡率略低于中药高浓度组(P>0.05),甲状腺素片组略高于中药低浓度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的增殖,具有诱导人肝癌 细胞株SMMC-7721细胞凋亡的趋势.

    作者:张怡;周荣耀;钟薏;张彦博;赖优莹;潘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开秘方调控肠道Cajal细胞NO-cGMP-PKG通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开秘方对Cajal细胞的影响及其调控肠道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吗啡法制备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酶解法分离及体外培养Cajal细胞,C-Kit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ajal细胞,Fluo-4AM标记Cajal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连续拍摄模式测定基础钙流,并记录相对荧光强度;加入外源性一氧化氮(NO)及蛋白激酶G(PKG)抑制剂,观察其对Cajal细胞胞内[Ca2+]i影响.结果:吗啡诱导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制模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酶解法成功分离小鼠小肠Cajal细胞,Fluo-4AM成功标记Cajal细胞;体外培养各组Cajal细胞均存在钙离子振荡,其中模型组Cajal细胞钙振荡幅度明显减弱,益气开秘方中药组Cajal细胞钙振荡幅度接近正常组;加入外源性NO供体后,细胞内荧光强度在数秒内迅速上升,再经PKG抑制剂干预后,细胞内荧光强度迅速下降至接近药物干预前的基础水平.结论:益气开秘方对吗啡诱导的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具有一定肠动力恢复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表达,促进NO的释放,发挥NO对Cajal细胞的保护作用,益气开秘方对Cajal细胞的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NO-cGMP-PKG途径发挥作用.

    作者:董艳;何春梅;陆金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fMRI的合谷穴功能特异性研究

    目的:研究合谷穴功能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志愿受试者扫描序列分为对照序列和针刺序列.对照序列采用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电刺激,针刺序列采用针刺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形成电刺激.针刺受试者左合谷穴或右合谷穴,通过Bold-fMRI观察针刺合谷穴在大脑皮层的激活区域.采集fMRI大脑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脑功能图像.结果:针刺左侧合谷可激活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双侧额下回;针刺右侧合谷可激活: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结论:针刺合谷穴可激活大脑皮层语言运用中枢、面部反应区、听觉皮区,与合谷穴功能基本吻合.

    作者:陆欣玲;杨烁慧;宣腾;马文;李一婧;詹松华;沈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病用药特色分析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关联规则,对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的150例(595诊次)病案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方剂595首,共涉及中药380味;治疗心悸常用的药物16味(支持度为30%)、高频药对9对(支持度为40%)、高概率的多药物组合3组(置信度为70%).临床表现以心悸和心律失常为主,部分病案可见不寐、胸痞和乏力症状;治疗心悸病的基础方药是炒党参、灵芝草、生白果、景天三七、生地黄、炒白术、丹参、脱力草、苦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重用淮小麦,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重用生黄芪.针对症状用药规律有:治疗不寐加用淮小麦、五味子、熟地黄;治疗胸痞加用景天三七、灵芝草、生地黄;治疗乏力首选脱力草、景天三七、灵芝草.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病的经验相符合,基本体现了其学术思想与药用特色.

    作者:崔松;沈梦雯;车立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升降浮沉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床用药的重要原则.其现代定义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上、下、外、内4种趋向,但其研究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明确升降浮沉归属的药物数量有限,大多数混乱不统一;理论研究无突破;实验研究严重缺乏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药升降浮沉缺少合理的研究假说.针对中药升降浮沉现代内涵的争议,整理分析已有升降浮沉归属的药物,评析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从中发现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研究思路.

    作者:俞仲毅;韩翠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中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视域下的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中医本科教育标准规定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应体现在教师的自身素养、知识技能、职业情感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中医本科教育标准在规范中医高校办学水平和评估教育教学质量时亦突显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发展要素,而构建以中医高校为单位开展特色的、多元的、多层次的培训项目及活动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朱慧;魏建平;项乐源;胡鸿毅;刘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主象”指导从肾辨证规律探析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部位定位、时间定位、病因定位、色部定位、主味定位、凭脉定位、形体官窍定位、功能定位等多种从肾定位的方法,指出“腰为肾府”“肾主冬”“尺以候肾”等理论对指导从肾辨证具有重要价值.然在实际运用中还需“多象互参”,才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作者:陈慧娟;梁尚华;朱凌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五行健骨操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行健骨操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60例)与联合治疗组(60例),分别给予基础治疗(钙剂+维生素D)和联合治疗(基础治疗+五行健骨操锻炼),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量表(TUG、BBS)及平衡测试仪(静态平衡仪、动态平衡仪)测试结果的变化.结果:①平衡量表: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TUG、BBS测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受试者的TUG、BBS测试结果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平衡测试仪: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动态平衡仪各项指标测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睁眼或闭眼状态下,两组受试者的SI、MLSI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③TUG、BBS测试结果与静、动态平衡仪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①五行健骨操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衡能力.②TUG、BBS测试结果与静、动态平衡仪测定结果部分相关提示,量表评测与仪器评测结合可更好地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衡能力.

    作者:李富龙;史晓;施丹;孙译维;任江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诊断学》数字课程平台的建设与体会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单一纸质教材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立体化教学的需要.通过对《中医诊断学》数字课程平台建设,体会到数字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材出版模式,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作用;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四诊和辨证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能并快速地形成教学成果.

    作者:李福凤;燕海霞;郝一鸣;许朝霞;刘国萍;付晶晶;钱鹏;郭睿;徐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均匀设计的降尿酸方佳配伍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效应研究

    目的:探索以“清热祛湿、补肾通络”为治法的降尿酸方主效应中药佳配伍及其可能的降尿酸机制.方法:以氧嗪酸钾250 mg/kg腹腔注射诱导昆明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对降尿酸方中肉桂、黄柏、秦皮、桑寄生4味中药根据均匀设计U9(96)表分组实验,以血尿酸为考察指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佳配伍;以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及肾脏尿酸转运蛋白URAT1、OAT1、OAT3为靶点,检测佳配伍组可能的降尿酸机制,并以苯溴马隆为阳性对照进行效应验证.结果:回归方程提示,降尿酸方中黄柏、秦皮、桑寄生组合且其生药剂量分别为50、260、50 mg/kg时降尿酸效果佳;该配伍组可明显抑制XOD的生物合成,上调rOAT1、rOAT3蛋白与下调rURAT1蛋白表达.结论:该筛选结果可靠,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XOD的生物合成及其上调rOAT1、rOAT3蛋白表达及下调rURAT1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王毅兴;李晓刚;段君毅;励冬翡;高建东;杜霄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给予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SSS)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SD评分、MS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BI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的显效率为33.3%、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显效率为18.6%、有效率为79.1%,治疗组改善抑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显效率为37.8%、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率为14.0%、有效率为81.4%,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关利窍、理气解郁针法治疗PSD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冯辉;丁晓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李东垣辨治内伤杂病的学术思想与遣方用药特色

    李东垣强调脾胃不足、气虚下陷、阴火上乘是内伤杂病的核心病机;治疗重视补养脾胃,常用补脾胃(益气)、升阳气、降阴火(或散阴火)之法.在用药方面,常常升阳气与降阴火并进、扶脾阳与养胃阴兼顾、升清阳与降浊阴同施,且具有君药重、药味多、药量轻之特点.

    作者:蔡淦;张正利;余小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律宁颗粒对乌头碱及氯化钙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复律宁颗粒对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普罗帕酮组及复律宁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每组20只.各组连续干预1周,末次干预30 min后从大鼠股静脉分别推注乌头碱或氯化钙,记录Ⅱ导心电图,观察大鼠室性早搏(VPB)、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心脏停搏(CA)出现的时间.结果:复律宁颗粒能不同程度延缓乌头碱或氯化钙引发的VPB、VT、VF、CA的发生(P<0.05),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复律宁颗粒可多途径防治心律失常.

    作者:沈琳;孟祥敏;孙丽华;何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乳腺癌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并开展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其治则多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着手,再辅以个体化辨证治疗.研究表明,中药抗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效果平稳持久、副作用小等优点,并通过影响骨髓细胞增殖周期、骨髓细胞凋亡、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以及骨髓造血微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赵磊;江科;陆清;李琼;薛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马绍尧从脾论治湿疹经验

    马绍尧教授认为湿疹的发生与心、肺、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与脾关系为密切;辨治时,治脾以健运为要,祛邪以祛湿为先,重视清热解毒;日常调护强调护脾.

    作者:宋瑜;李咏梅;顾敏婕;傅佩骏;冯国强;李燕娜;李晓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WI技术在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在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72例健康受试者应用ALOKA Prosound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WI检测,同步应用双DDMX-100脉象仪进行寸口脉、趺阳脉的脉象参数检测,分析三者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WI参数与脉象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寸口脉与趺阳脉的脉象参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WI技术有助于完善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作者:高东雯;肖沪生;徐芳;任亚娟;银浩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对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四君子加川牛膝方治疗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建立大鼠右下肢难愈性创面模型,将3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四君子汤组、川牛膝方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中药灌胃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四君子汤组、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1,P<0.05);而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四君子汤组(P<0.05).造模后第7、10、14天,四君子汤组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3、7、10、14天,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P<0.05);造模后第10、14天,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优于四君子汤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可以促进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愈合,且以四君子加川牛膝方效果明显.

    作者:王云飞;阙华发;高丹;黄高敏;刘思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分布及转归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转归规律.方法:观察300例小儿肺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中医证型,分析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转归规律.结果:2 ~3岁急性期小儿肺炎以痰热闭肺证为主(P<0.01),4~7岁、8~12岁患儿急性期肺炎以风热闭肺证多见(P<0.01).2~3岁患儿急性期肺炎风热闭肺证易向脾虚痰蕴证及气阴两虚证转变(P<0.01),4~7岁患儿急性期肺炎风热闭肺证易向脾虚痰蕴证转变,痰热闭肺证易向痰瘀互阻证及脾虚痰蕴证转变(P<0.01).结论: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转归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史竞懿;姜之炎;徐彬彬;李华;毛黎明;李慧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采用Wexner计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治愈率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低位切除结合高位松挂线分次紧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可缩短住院时间,较好地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

    作者:韩晔;陆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