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品检验标准合理应用的探析

王飞

关键词:食品检验标准, 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 检测体系, 身体健康, 社会发展, 焦点问题, 检验结果, 检验过程, 检测技术, 精确度, 基础, 构建
摘要:众所周知,食品质量安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直接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由于我们检测技术还没有相当的成熟和一些人为因素,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不能做到大的有效性,在加之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时常发生。所以如何提高食品检验标准,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的精确度以及检验的速度是我们检测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只有把握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构建新型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食品检测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的造福于人类,加快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中微生物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近些年食品问题事件频频发生,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我国食品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损失,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据调查在食物安全问题中微生物危害的出现是影响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危害控制以及控制措施分析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方式。现代食物工业投资不断增加,致使食物供给变得日趋复杂,因此食物隐患一旦发生,并定会公众带来心理上的恐慌,降低消费者对消费信心,从而制约食品行业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将食物问题发生率降低到低。

    作者:彭振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ICP-AES法测定面制品中的铝

    目的:建立ICP-AES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湿法或压力罐消解后,用ICP-AES法测定其铝含量。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31mg/kg,定量限为1.03 mg/kg,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mg/L浓度范围,相关系数r 为0.99996。结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好,适合面制食品中铝的检测。

    作者:周玉玲;李健;汤祝华;姜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检验标准合理应用的探析

    众所周知,食品质量安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直接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由于我们检测技术还没有相当的成熟和一些人为因素,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不能做到大的有效性,在加之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时常发生。所以如何提高食品检验标准,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的精确度以及检验的速度是我们检测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只有把握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构建新型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食品检测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的造福于人类,加快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

    作者:王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生物安全检测中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剖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食品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进步,食品安全是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因此应努力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生物传感技术的成本比较低、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等特点,作为一种比较强的分析工具,生物传感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食品检测中,有助于提高食品检测的速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使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作者:顾肖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稳定酱油加热灭菌效果因素研究

    酱油中的细菌、致病菌是加热灭菌的重点,经过加热可对其杀灭并破坏其产生的酶,避免微生物分解酱油中的营养物资降低酱油质量。阐明了灭菌时间、灭菌温度、盐分及设备选择对灭菌效果的影响,论述了灭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作者:莫坚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菊糖的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菊粉(Inulin)是由是由D-果糖经β(1→2)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链状多糖,每个菊糖分子末端以α-(1,2)糖苷键连接一个葡萄糖残基,菊糖的聚合度为2~60,一般平均为10~12,平均分子量在5500左右[1]。菊糖的来源和生产工艺决定了其聚合度,比如收货季节,原料生产地等。菊糖水解后可以生成果糖和少量葡萄糖[2]。

    作者:熊政委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是生物技术的产物,即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产生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rtified organisms),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作者:孔冬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浅谈提升我国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主要措施

    提升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的主要意义有利于增强我国区域性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农产品的质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消费者无法直观的感受农产品真实的质量信息。特别是一些绿色、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其具有的市场优势无法直接从农产品的外观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而基于原产地效应和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一种品牌标识,可以为消费者更好的传递该农产品所具有的资源和品质优势,以及该农产品具有的潜在质量特征。而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可以使消费者对特定区域生产的某种农产品的所具有的潜在价值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并容易对此产生信任,由此获得本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谢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肉类产品会更丰富,价格未必走下坡路

    中澳正式签署自贸协定业内人士热议对中国市场影响6月17日,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堪培拉正式签署《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按照协定,进口牛肉12%关税将在9年内逐步取消,活牛5%的关税将在4年内逐步取消,羊肉12%-23%的关税将在8年内逐步取消。

    作者:中国食品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基质效应研究

    目前,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中国对于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十分重视,每年都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检测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根据农业标准方法NY/T761—2008,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然而用该方法测定农药残留很容易产生基质效应。

    作者:孙中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生产监管面临的主要风险和对策

    食品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消耗品,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老百姓和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食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具有使用寿命短,消费速度较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食品在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节中,产品周转周期短,对客户投诉的反馈和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难以保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确保食品安全,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隐患及风险,是食品生产监管大的目标。

    作者:周玉娟;梅蓉;王煜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PCR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PC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检测的整个过程不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并且其操作也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与准确性,可以准确检测出不安全食品。为了更好的达到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需要对已有的PCR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如定时定量PCR技术、多重PCR技术、PCR-DGGE技术,但是在这些改进技术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因此本文介绍了传统PCR技术与PCR改进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作者:刘皓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目前,水产品监测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农业部渔业局在国家层面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抽检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而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可保障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并能加强监测结果分析、利用,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作者:李明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网售神户牛肉大多不是正规进口进口水果同样也有假

    号称来自日本的神户牛肉,贴着英文标签的国外“洋水果”,号称“进口奶粉”的高价货,这些都可能不一定是真的。昨天,江苏省暨南京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对于市民关心的高端大气“洋气范儿”食品,专家现场进行指导辨别真伪,走出选购误区。

    作者:江南时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四种亚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其中B1毒性强。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谷物、坚果、棉花籽及其他食品或饲料中,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机率高,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对于乳品行业,当奶牛被饲养被污染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进而污染牛奶。黄曲霉毒素M1结构稳定,在牛奶加工过程中甚至是巴氏消毒都无法将其去除,直至后被人体摄入。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作者:李中杰;郭爱萍;韩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塑料大棚应用和管理技术

    建设塑料大棚的准则选取合适的形式。当前,塑料大棚根据材料或者构造可以分为许多形式,建设塑料大棚需要按照使用的需求,坚持经济、实用的准则选取建设形式,用科学的造价,尽可能多地减少投入费用。

    作者:刘秀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方便面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与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方便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方便面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市场上一些方便面存在着令人担忧的质量问题,对方便面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尤为重要。本次实验选取方便面面饼中的磷酸盐、料包中的亚硝酸盐、包装桶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三种化学物质进行定量检测,对比国家卫生标准用量进行分析,并对人们食用方便面提出科学的建议与指导。

    作者:余珊珊;李家振;饶恒军;吴坚;朱启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与水质安全多参数速测仪透射比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校准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5~30)℃;相对湿度:(20~80)%,无强电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对流风,洁净无灰尘。校准用标准物质:透射比标准滤光片或透射比标准溶液。

    作者:黎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食品类谣言为何大行其道?五招帮您识别谣言伪装术

    吃荔枝会引起儿童得手足口病?近,有关荔枝的这一谣言甚嚣尘上。事实上,网络上关于食品的种种所谓“揭秘”谣言一直层出不穷。近期,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微信食品类谣言数据报告。人民网“求真”栏目和您一起看看这些频繁出现的食物谣言是如何产生,又如何进行甄别。

    作者:人民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国标两种测定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的方法

    氯化物是饮用水中常规理化指标,含量通常以CL-计,含有少量氯化物饮用水通常是无毒性的,研究表明,当饮用水中的氯化物含量超过250mg/L时,人对水的咸味开始有味觉感官,氯化物含量在250 mg/L~500mg/L 之间时,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没有影响,大于500mg/L 时,对胃液分泌、水代谢有影响;另外,近年来国外有专家研究发现,饮用水中含有过高浓度的氯化物,可能增加怀孕妇女流产和产下有缺陷婴儿的风险。因此国标对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有明确的规定:纯净水不超过6.0mg/L,生活饮用水(自来水)不超过250mg/L,矿物质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其氯化物含量一般以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加以控制。

    作者:刘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