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血浆和肽素和N-末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水平评价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黄宝丰;蒋科威;梁旭;罗特丹

关键词:顽固性心力衰竭, 和肽素, N-末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 左西孟旦
摘要:目的 采用血浆和肽素(copeptin)和N-末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综合评价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基线资料均衡.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的血浆copeptin水平、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1周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63.16%(24/38),对照组为31.58%(1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血浆copeptin、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周,观察组血浆copeptin和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1周血浆copeptin、NT-proBNP及LVEF水平改善不明显,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应用copeptin联合NT-proBNP综合评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碘克沙醇与碘普罗胺在高龄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碘克沙醇与碘普罗胺在高龄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肾功能不全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照组造影剂选用碘普罗胺,观察组造影剂选用碘克沙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升高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23.81%(10/42)]高于观察组[4.76%(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造影剂选用碘克沙醇安全性更高,对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影响较小,可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温宝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式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Miccoli)与开放式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甲状腺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Miccoli术治疗,B组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切口长度(3.08±0.48)cm、术中出血量(12.15±2.45)ml、手术时间(76.23±3.85)min、住院时间(4.32±0.61)d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coli与开放式手术均可有效治疗甲状腺瘤,Miccoli术可减小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关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瓣膜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术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瓣膜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术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2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瓣膜手术但未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113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患者心律转复及维持、心脏结构及心脏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比例为90.32%(56/62),对照组为77.08%(8/113),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00).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均较术前减小(P<0.05);实验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且左室射血分数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瓣膜手术的同时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能有效转复患者心房颤动心律为窦性心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浮志坤;张向立;杨慧娟;朱勇锋;赵巧艳;李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软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

    目的 探讨软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在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38例,均在接受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假体对骨缺损进行修复,同时接受软组织修复以及功能重建.治疗后随访6~35个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8例患者功能恢复优24例,良7例,中4例,差3例,优良率为81.58%.随访6~35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周围骨折、假体断裂及松动.结论 软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可促进保肢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文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型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佳恢复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指数低于对照组,术中异常情况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婕;陈荟郦;黄祖烽;陈玄之;曾朝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体外循环搭桥术与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搭桥术与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体外循环搭桥术,实验组行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比例为15.56%(7/45),对照组为33.33%(1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0,P<0.05).结论 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效果优于体外循环搭桥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

    作者:赵东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应用血浆和肽素和N-末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水平评价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目的 采用血浆和肽素(copeptin)和N-末端B型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综合评价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基线资料均衡.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的血浆copeptin水平、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1周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63.16%(24/38),对照组为31.58%(1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血浆copeptin、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周,观察组血浆copeptin和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1周血浆copeptin、NT-proBNP及LVEF水平改善不明显,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应用copeptin联合NT-proBNP综合评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黄宝丰;蒋科威;梁旭;罗特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以泌尿系感染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二例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主要浸润骨髓和软组织,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不典型者易出现误诊与漏诊.

    作者:金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时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在出血6 h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B组患者出血后6~24 h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A组手术优良率(88.57%)高于B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ADL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6 h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效果较好,可减少脑组织持续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斌;李少鹏;柴辉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血栓前状态致复发性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血栓前状态致复发性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发性流产、存在血栓前状态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93.75%)高于对照组(6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8.75%)低于对照组(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 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对血栓前状态致复发性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妊娠结局和性激素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梅德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气管异物患者60例,依照入院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丙泊酚麻醉,实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躁动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时,选择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良好,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欣;彭粤;桑轶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乙醇中毒患者脑电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慢性乙醇中毒患者脑电图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08例慢性乙醇中毒患者(出院后坚持随访)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调查患者的饮酒史和治疗史,比较分析不同饮酒史和治疗史患者的脑电图转归情况.结果 综合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进步45例,进步43例,无效20例;患者脑电图转归情况改善,治疗效果与脑电图转归有显著关系(P<0.05);日饮酒量≤350 ml的患者脑电图转归优于日饮酒量>350 ml的患者(P<0.05);且饮酒史<15年的患者脑电图转归优于饮酒史≥15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脑电图变化与患者饮酒史、日饮酒量和乙醇依赖时间相关,脑电图变化情况能早期评估患者病例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动脉狭窄与发育不良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椎动脉狭窄与发育不良患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椎动脉狭窄与发育不良的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66例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设为A组,34例椎动脉发育不良设为B组,比较两组椎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阻力指数(RI)以及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A组椎动脉内径大于B组,A组椎动脉高阻型血流频谱(RI≥0.8)、后循环脑梗死及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动脉内径和阻力指数(RI)是鉴别椎动脉狭窄与发育不良的敏感超声参数,且阻力指数(RI)敏感性较高.

    作者:王社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效果显著,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少.

    作者:李振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脐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脐血流检测和胎心监测,并分析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围生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胎儿脐血流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胎心监测无反应型和可疑型比例高于对照组,反应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羊水粪染、低体质量新生儿以及呼吸窘迫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脐血流异常胎儿围生结局异常率高于脐血流正常胎儿(χ2=43.658,P<0.05),胎心监测可疑型、无反应型胎儿围生结局异常率高于反应型胎儿(χ2=16.219,P<0.05).结论 脐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测可推测胎儿是否宫内缺氧,以便及时给予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相应救治措施,改善胎儿围生结局,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痰热清注射液与头胞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头胞哌酮舒巴坦治疗,实验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胞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胞哌酮舒巴坦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疗效较理想,能及时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东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小儿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小儿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急性DI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小剂量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2万U/(kg·次);大剂量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4万U/(kg·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95.0%)优于大剂量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凝血指标变化优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小儿急性DIC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各项凝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寇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高剂量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剂量组患者采用基本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组有效率(97.5%)高于低剂量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C-反应蛋白浓度为(8.24±1.31)mg/L,低剂量组为(10.62±1.2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满意率(90%)高于低剂量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8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FVC(用力肺活量)、FEV 1(1秒用力呼气量)、FEV 1/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PEF(大呼气流量)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VC、FEV 1、FEV1/FVC和PEF值分别为(2.51±0.29)、(1.68±0.26)、(69.03±0.12)和(2.41±0.27),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肺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拉贝洛尔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拉贝洛尔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镇静解痉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及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酵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二聚体纤溶及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贝洛尔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增强纤溶活性,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慧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