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必净联合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100例临床效果分析

谢国林

关键词:血必净, 胸腺肽, 重症肺炎, 炎性因子指标, 血管通透能力
摘要:目的:分析血必净与胸腺肽联合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胸腺肽+血必净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胸腺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 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8.16±3.02)×109/ L、(31.60±9.55)mg/ L,对照组分别为(9.28±3.05)×109/ L(37.79±10.87)m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通透水平为(0.52±0.02)g/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8±0.01)g/ L(P <0.05);观察组患者肺部顺应能力为(209.78±21.44)ml/ cm H2 O(1 cm H2 O =0.098 kPa),对照组为(201.57±20.58)ml/ cm H2 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胸腺肽+血必净联合治疗重症肺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 gp41为靶点的 HIV-1肽类融合抑制剂研究进展

    gp41是 HIV-1表面的一种包膜糖蛋白,介导病毒粒子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膜融合从而使病毒进入靶细胞,在 HIV-1感染和传播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 gp41为靶点的融合抑制剂不失为一种新型的抗 HIV-1药物之选,其中2003年多肽类融合抑制剂 T-20的上市,使得多肽融合抑制剂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就 gp41的结构、融合机制以及肽类融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许燕珍;吴文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应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宝安区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茶碱与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 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均未出现严重反应。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卢万可;宋辉;陶伍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利迭单用与合用孟鲁司特对老年哮喘的实效性对比

    目的:探讨舒利迭单用与合用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 MON)对老年支气管哮喘( B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联合组60例给予口服孟鲁司特与吸入舒利迭治疗,而舒利迭组60例仅给予吸入舒利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大呼气流速(PEF),比较两组患者的咳嗽、哮喘和胸闷症状缓解时间,评价其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 FEV1、FVC 和 PEF 分别为(1.32±0.39)L、(2.13±0.62)L 和(3.15±1.32)L,舒利迭组为(1.15±0.26)L、(2.01±0.51)L)L 和(2.80±1.01)L,联合组咳嗽、哮喘和胸闷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舒利迭组;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舒利迭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利迭结合孟鲁司能明显改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小平;何东阳;戴广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麦滋林辅助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对改善胃镜及疗效等方面的作用

    目的:探讨麦滋林辅助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中对改善胃镜检查结果和提高疗效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消化道溃疡患儿共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麦滋林辅助治疗。8周后观察胃镜检查结果和疗效。结果对照组胃镜黏膜检查中充血和出血缓解较观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 Ridit 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麦滋林辅助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对改善胃镜检查表现具有一定的效果,且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罗威耀;刘志刚;何昀;何小城;彭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后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后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湄潭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并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记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多元回归法对脑微出血阳性组患者实施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脑白质稀疏及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高血压、脑白质稀疏、高血脂及腔隙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微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阳性组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病死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阳性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脑微出血发生率,而且脑出血和患者高血脂、脑白质稀疏、腔隙性脑梗死及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郑继珍;柳运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安阳市灯塔医院收治乳腺肿块患者114例,均行普通 B 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普通 B 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普通 B 超乳腺肿块诊断总符合率为80.70%,良性、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65%、80.95%;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块诊断总符合率为94.74%,良性、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55%、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肿块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利于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作者: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成功救治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一例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为一种少见的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猝死的冠状动脉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滋养血管出血形成血管夹层,影响正常冠状动脉血液供应。常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围产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动脉壁中层结构变异、剧烈运动等因素相关。往往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腹痛。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早期行介入诊断及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作者:王秀亭;陈韵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 SOD 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 SOD 活性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株洲市中心医院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 =53)和对照组(n =50)。研究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下降( P <0.05),而血清 SOD 活性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上升(P <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而血清 SOD 活性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治疗后研究组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05);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清 SOD 活性,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刘安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53)和对照组(n =53)。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入院时、治疗第1天、治疗第5天颅内压、血糖、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羟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1、5天颅内压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第1、5天颅内压明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第1、5天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P <0.05),观察组第1、5天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两组血清 GFAP、UCH-L1水平第1天、第5天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血清 GFAP、UCH-L1水平第1、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中残、重残及植物状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易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 超下金属探针用于过度倾屈子宫放置吉妮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 B 超下金属探针用于过度倾屈子宫放置吉妮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韶关市新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行 B 超下金属探针放置吉妮环的过度倾屈子宫妇女12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常规放置吉妮环的过度倾屈子宫妇女115例,比较两组妇女置入吉妮环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中共有9例不合格,包括吉妮环脱落5例,放置偏移4例;观察组妇女无脱落及偏移情况,观察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 超下金属探针用于过度倾屈子宫放置吉妮环可提高置入合格率,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新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术中不同融入方式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术中不同融入方式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来茂名市中医院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切除上、下关节突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照组采用经后方入路椎体间孔融合术(PLIF),术后比较两组随访 JOA 评分改善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 JOA 改善率为(83.8±0.6)%,对照组为(83.6±0.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LIF与 PLIF 两种不同融入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其中 TLIF 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子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前房穿刺联合 Nd:YAG 激光早期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联合 Nd:YAG 激光早期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缩瞳剂和β-肾上腺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对患者行前房穿刺术后,增加 Nd:YAG 激光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眼睛的视力、眼压和房角开放情况,并进行3~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在术后24 h,72例(90%)患者手术眼的视力得到提升(≥2行);术后2 h 时,患者平均眼压为(19.8±7.3)mm Hg(1 mm Hg =0.133 kPa);术后69例(86.2%)患者手术眼的房角开放情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平均开放度数为(6.31±0.22)°。对照组80例患者患眼视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平均眼压为(25.2±8.6)mm Hg,房角平均开放度数为(4.09±0.18)°。观察组治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结论将前房穿刺术联合 Nd:YAG 激光切除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早期的治疗中,可以达到控制眼压,改善房角开放情况的目的,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徐黛丽;谭荣强;夏云开;刘勇慧;张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发生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合并 CKD 与合并 CKD 两组,对其一般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对比。CKD 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733例患者中,212例合并 CKD,发生率为28.9%。与未合并 CKD 组患者比较,合并 CKD 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更长,视网膜病变和吸烟者比例更高,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血肌酐、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24 h 尿白蛋白水平更高,肾小球滤过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尿酸、LDL-C 及吸烟与2型糖尿病发生 CKD 独立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 CKD 与多种临床危险因素相关,戒烟、控制血压和体质量、降低血尿酸和 LDL-C 水平,对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 CKD 有益。

    作者:林秀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气管内麻醉联合肌松药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气管内麻醉联合肌松药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总结连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初发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闭孔神经反射和麻醉相关情况。结果7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9.58±8.32)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02±0.88)分,意识恢复时间为(5.30±1.07)分,气管内麻醉联合肌松药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闭孔神经反射有效率为98.72%,明显优于传统的闭孔神经局部阻滞方式。结论气管内麻醉联合肌松药可有效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闭孔神经反射,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观宝;杨志华;王国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的原因、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被误诊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半年随访,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复位26眼,再脱离5眼。术后矫正视力:≥0.3者8眼,视力<0.3者15眼,视力无恢复者8眼。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情况:3 d 内吸收者18眼,1周内吸收者4眼,3~4周吸收者4眼,积液未吸收5眼。误诊原因:检查不全面,所有误诊患者既未做散瞳检查,也未做过眼科 B 超或三面镜检查等;检查不细心,考虑不周全,误诊为其他眼科疾病。临床特点:中老年农村患者多见;此类患者病程长,视网膜脱离范围大;裂孔多位于下方;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结论眼底疾病要做散瞳、三面镜等全面检查,有条件者可做眼部 B 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可以防止漏诊和误诊。

    作者:杨永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3G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23 G 微创玻璃体手术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 PDR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B 组予以20 G 传统玻璃体手术方案,A组采用23 G 微创玻璃体手术方案。比对两组患者平均术程及术前(T0)、术后第7天(T1)、术后第15天(T2)、术后第30天(T3)等时段内眼压、佳矫正视力变化情况,记录其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T0~ T3时段内,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0时,两组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1~ T3时,两组佳矫正视力均较 T0时显著提升(P <0.05);其中 A 组增幅大于 B 组(P <0.05);②A 组手术时间为(62.8±10.9)min,显著低于B 组的(90.4±19.4)min(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 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与 B 组的21.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PDR 患者予以23 G 微创玻璃体手术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红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08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

    目的:观察308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长垣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102处皮损)与观察组(38例105处皮损)。对照组采用308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进行光疗,观察组同时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2%和23.7%,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308准分子光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志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机械通气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大理州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吸氧,观察组患者则在入院后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中结合机械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情况,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转归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锦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肺感染患者 PCT 与 CRP 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肺感染患者血清 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煤集团总医院自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肺部感染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肺感染种类将其分为 G -菌感染组、G +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CT、CRP 水平,分析两者联合检测在肺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G -菌感染组血清 CRP、PCT 分别为(98.61±6.35)mg/ L、(13.82±2.12)μg/ L,与其他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T + CRP 两项联合诊断对不同类型肺感染患者诊断准确率均达85.00%以上,高于单项检测。结论在肺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 PCT 联合 CRP 检测方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且对感染类型鉴别有其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陈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时段测定尿蛋白量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究不同时段测定尿蛋白量的变化以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方法将郸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无尿蛋白组(40例),轻中度尿蛋白组(40例),以及重度尿蛋白组(40例)。采集三组患者入院后8、12、24 h 的尿液标本,测定其尿蛋白量,比较不同时间点尿蛋白定量与三组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结果8 h 尿蛋白量在轻中度蛋白尿组和重度蛋白尿组中与24 h尿蛋白量相关(P <0.05)。12 h 尿蛋白量在轻中度蛋白尿组和重度蛋白尿组中与24 h 尿蛋白量相关(P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不同时间尿蛋白量的测定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早期测定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改善子痫前期孕妇及胎儿的预后。

    作者:孟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