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关节炎患者86例的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

管从军

关键词:骨关节炎, 中医,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评估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86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6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改善患者骨关节功能,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三酰甘油血症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比较高三酰甘油血症胰腺炎(HTGP)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HTGP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HTGP 38例和ABP 6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一般资料、入院24 h生化指标、并发症、病情及预后.结果 ①HTGP组男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脂肪肝、肥胖者及既往发作史的比例均高于ABP组(均P<0.01或P<0.05),HTGP组年龄低于ABP组(P<0.01),HTGP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ABP组(P<0.01).②HTGP组血淀粉酶(AMY)、尿AMY、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碱性磷酸酶(ALP)、血总胆红素(TBIL)、血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钙水平均低于ABP组(均P<0.01或P <0.05),空腹血糖(FBG)、血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血D-二聚体及血降钙素原(PCT)高于ABP组(P<0.05),血脂肪组(LPS)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HTGP组继发糖尿病及并发症比率高于ABP组(P>0.05),HTGP组Ranson、APACHEⅡ、CTSI评分均高于ABP组(P均<0.05),HTGP组病死率高于ABP组(10.53%比1.56%,P>0.05).结论 与ABP比较,HTGP具有一些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其血尿清淀粉酶升高不显著,但并发症更多,病情更重,复发率更高,而积极降低TG对改善预后及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兵;刘克勤;胡景芝;张胜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选取40例诊断为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或痰液进行采样,并对其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及分析,通过其真菌的数量及种类,对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以及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共发现5种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株(17.5%),热带假丝酵母菌6株(15.0%),接合酵母菌5株(12.5%),可柔假丝酵母菌3株(7.5%),阿萨酵母菌19株(47.5%).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30.0%;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27.5%;因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62.5%.结论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率高与其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差以及基础疾病多有关.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白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进入ICU≥l周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引起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郭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212侧肢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实验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骨折功能评分、影像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 12个月,平均10.7个月.实验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ienest评定标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0.0%、81.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结果检查优良率分别为71.7%、86.7%,对照组检查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均是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骨折类型、稳定性、年龄及骨质情况等综合确定.

    作者:陈穗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经神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其中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大尼麻醉.分别测量记录各项麻醉评估指标,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前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麻醉诱导时低值、拔管时高值、人工气腹后高值均比麻醉后低;而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结论 舒芬太尼在神经手术的麻醉中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瑞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GE VOLUSON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疾病诊断,借助二维和CDFI对血栓的形成进行观察,确定血栓的部位、类型及栓塞程度.结果 本研究急性血栓38例,亚急性血栓15例,慢性血栓7例;双下肢血栓形成8例,左下肢40例,右下肢12例,左右比例为3.3:1,左下肢血栓明显多于右下肢.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无创、高度敏感、鉴别准确等优势,可以准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已成为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作者:汤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硫酸镁治疗胎盘早剥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采用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2月至2015年8月64例胎盘早剥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及平均血压,根据胎盘早剥新生儿的预后,综合评价胎盘早剥采用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早剥新生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早剥采用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与胎盘早剥的常规治疗协同,显著改善孕产妇及胎盘早剥新生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赖莲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患者再入院的预防作用

    目的 研究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再入院的预防作用.方法 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COPD患者102例,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I)、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75%肺活量大呼气流量(FEF75%)及6 min行走距离(6 MVT),随访两组患者1年内再入院次数及时间.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90.20%)与对照组(68.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FEV1(2.01±0.83)L、FEV1/FVC (68.16±8.02)%、FEF75% (0.53±0.19) L/S、6 MVT(462.34±16.44)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1年内再入院次数(2.01±0.49)次及再入院天数(17.58±6.61)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对预防患者再入院效果显著.

    作者:王向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经病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7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孕三烯酮口服药物治疗,2.5 mg/次、2次/周,连续用药一个疗程;实验组予以经痛愈舒颗粒口服冲剂治疗,温水冲服,100 ml/次、2次/d,连续用药一疗程.停药后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痊愈率(16.67%)高于对照组(5.56%);实验组显效率(50.00%)高于对照组(33.33%);实验组有效率(30.56%)高于对照组(38.89%);实验组无效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实验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病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孕三烯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彭敏;李文堃;郑少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治疗偏头痛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与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胶囊),每组36例.治疗2个月后统计总有效率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头痛感受等.结果 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头痛感受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可有效治疗偏头痛.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前交叉韧带断裂并半月板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断裂并半月板损伤的生物力学.方法 随机抽取24侧正常男性新鲜膝关节标本,取材时间均在死亡后1h,分为前交叉韧带(ACL)完整组、前内侧束断裂组(AMB断裂组)、后内侧束断裂组(PLB断裂组)、ACL全断组(全断组).观察膝关节不同角度下各组内侧半月板后角应变情况.结果 膝伸直0°,全断组后角应变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B断裂组和ACL完整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膝屈曲30°,全断组后角应变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B断裂组后角应变高于完整组和AMB断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屈曲60°,全断组后角应变高于PLB断裂组和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B断裂组后角应变高于完整组、P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屈曲90°,全断组后应角应变高于完整组、PLB组和A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前交叉韧带断裂对半月板损伤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其生物力学的改变.

    作者:李征;谭志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同期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食管癌患者,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序贯组和同期组,每组50例.序贯组行序贯放化疗,同期组行同期放化疗.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及1、2年生存率;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③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同期组总有效率及1、2年生存率高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为0~2级,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序贯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放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加重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显微外科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V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治疗,研究组子以显微外科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精液相关参数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精子数量与精子活力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虽然显微外科曲张静脉精索结扎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波;邓程恩;龙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儿的发病时间窗、血气指标及发病高危因素.结果 患儿发病时间窗为0~6h者23例(76.7%),7~13 h者7例(23.3%).气血分析.pH值≤7.3者22例(73.3%),>7.3者8例(26.7%).高危因素分析:早产儿24例(80.0%),母体妊娠期糖尿病15例(50.0%),出生时宫内窘迫13例(43.3%),出生时窒息19例(63.3%).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发病者多为未足月患儿,且体质量低于1.5 kg,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三凹征、皮肤青紫等.高危因素分析有早产、母体妊娠糖尿病、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因素.

    作者:李郑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尿激酶局部溶栓在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血栓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深静脉导管阻塞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和微泵泵入溶栓疗法.比较两组溶栓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24例(96%),对照组19例(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溶栓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溶栓前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效果好,不影响凝血功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志霞;杜雪飞;李桂珍;钟慧;汪木兰;梅艳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肌注治疗对降低血清VIP、IL-17水平的作用

    目的 分析母牛分枝杆菌对降低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4年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4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复治抗结核治疗方案3 DRtSLE/6DrtE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行母牛分枝杆菌肌注治疗,疗程均为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IP、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IP、IL-17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VIP、IL-17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母牛分枝杆菌肌注治疗能明显降低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血清VIP、IL-17水平,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存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来曲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10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来曲唑、氯米芬疗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疗效指标和排卵结局.结果 实验组排卵数、优势排卵数等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妊娠率为51.92%,明显高于对照组(32.69%)(P<0.05).结论 来曲唑可以明显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妊娠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作者:朱晓敏;徐括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4例BPH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起居养生指导和口服非那雄胺、盐酸坦索罗辛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中药六味地黄丸,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量(MFR)、残余尿量(PVR)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病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PSS、QOL、PV、MFR、PVR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病情复发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BPH比单纯西医治疗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更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不失为BPH患者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韦林言;韦智贤;黄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

    目的 对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甲泼尼龙等常规疗法,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发热缓解时间以及临床痊愈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疗程.

    作者:张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中50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作为实验1组;另50例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作为实验2组.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各项临床表征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析,实验1组优于实验2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胀气、反酸、呕吐四项临床表征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实验1组优于实验2组(P<0.05).结论 对于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窦以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价值评估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距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级指标、左心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有效强化,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旭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