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穗生

关键词:T形钢板,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
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212侧肢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实验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骨折功能评分、影像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 12个月,平均10.7个月.实验组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ienest评定标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0.0%、81.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影像学结果检查优良率分别为71.7%、86.7%,对照组检查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均是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骨折类型、稳定性、年龄及骨质情况等综合确定.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经病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7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孕三烯酮口服药物治疗,2.5 mg/次、2次/周,连续用药一个疗程;实验组予以经痛愈舒颗粒口服冲剂治疗,温水冲服,100 ml/次、2次/d,连续用药一疗程.停药后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痊愈率(16.67%)高于对照组(5.56%);实验组显效率(50.00%)高于对照组(33.33%);实验组有效率(30.56%)高于对照组(38.89%);实验组无效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实验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病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孕三烯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彭敏;李文堃;郑少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选取40例诊断为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或痰液进行采样,并对其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及分析,通过其真菌的数量及种类,对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以及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真菌培养结果共发现5种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株(17.5%),热带假丝酵母菌6株(15.0%),接合酵母菌5株(12.5%),可柔假丝酵母菌3株(7.5%),阿萨酵母菌19株(47.5%).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30.0%;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27.5%;因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而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62.5%.结论 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率高与其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差以及基础疾病多有关.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白细胞降低、低蛋白血症、进入ICU≥l周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引起ICU重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郭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冠心病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55例给予参麦注射液与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游离脂肪酸水平,可有效保护心肌功能.

    作者:朱茗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普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小儿血管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小儿血管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普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使用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病灶改善明显,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血管瘤应用普萘洛尔的“阶梯治疗方案”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或推广.

    作者:徐继鹏;姜其学;张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运用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资料2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通过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进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吴善瑜;焦飞虎;孔繁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疗法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重度OSAHS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照组采用UPP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ESS、SD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ESS、SDS评分分别为(2.8±1.6)、(36.0±4.2)分,其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症状、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日常活动、症状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情感活动、症状、总分(不合E维度)分别为(5.81±0.39)、(5.99±0.72)、(3.77±0.88)、(4.99±0.50)分,其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OSAHS,能显著改善患者白天嗜睡程度,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可作为治疗OSAHS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震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与血清胱抑素C及B型钠尿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并房颤患者与血清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的相关性,评价其对慢性心力衰竭并房颤患者早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CHF患者126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46例,非心房颤动患者80例,比较两组患者Cys-C及BNP间是否存在差异,Cys-c、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早期是否具有预测价值.结果 CHF合并心房颤动患者Cys-C、BNP水平高于CHF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95% CI0.708 ~0.881,P<0.05);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95% CI0.617~0.814,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Cys-C、BNP水平高于慢性心力衰竭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且Cys-C、BNP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早期有预测价值.

    作者:何明;胡艳;李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三酰甘油血症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比较高三酰甘油血症胰腺炎(HTGP)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HTGP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HTGP 38例和ABP 6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一般资料、入院24 h生化指标、并发症、病情及预后.结果 ①HTGP组男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脂肪肝、肥胖者及既往发作史的比例均高于ABP组(均P<0.01或P<0.05),HTGP组年龄低于ABP组(P<0.01),HTGP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ABP组(P<0.01).②HTGP组血淀粉酶(AMY)、尿AMY、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碱性磷酸酶(ALP)、血总胆红素(TBIL)、血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钙水平均低于ABP组(均P<0.01或P <0.05),空腹血糖(FBG)、血三酰甘油(TG)、血总胆固醇(TC)、血D-二聚体及血降钙素原(PCT)高于ABP组(P<0.05),血脂肪组(LPS)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HTGP组继发糖尿病及并发症比率高于ABP组(P>0.05),HTGP组Ranson、APACHEⅡ、CTSI评分均高于ABP组(P均<0.05),HTGP组病死率高于ABP组(10.53%比1.56%,P>0.05).结论 与ABP比较,HTGP具有一些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其血尿清淀粉酶升高不显著,但并发症更多,病情更重,复发率更高,而积极降低TG对改善预后及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兵;刘克勤;胡景芝;张胜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急诊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在重症哮喘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咳嗽、气促、喘息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静脉红霉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光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

    目的 对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7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甲泼尼龙等常规疗法,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发热缓解时间以及临床痊愈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疗程.

    作者:张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焦虑抑郁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13例AECOPD患者,对其一般信息进行分析,检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入选患者中合并焦虑和(或)抑郁者35例(30.97%),病程、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是AECOPD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焦虑抑郁发病率高,病程、CAT评分、mMRC指数是AECOPD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李宝珠;卢春玲;禹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治疗偏头痛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与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胶囊),每组36例.治疗2个月后统计总有效率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头痛感受等.结果 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头痛感受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维生素B1片及谷维素片可有效治疗偏头痛.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价值评估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距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各级指标、左心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有效强化,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旭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EGFR基因型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辅助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根治性术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不同EGFR基因状态对患者术后化疗与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51例高危Ⅰ B~ⅢA期根治术后NSCLC患者,按照EGFR基因型分为A组(23例,EGFR野生型,给予含铂两药化疗)、B组(16例,EGFR突变型,给予含铂两药化疗)和C组(12例,EGFR突变型,给予含铂两药化疗+靶向TKIs药物治疗).观察维持治疗6、12、18个月时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化疗和靶向TKI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化疗、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给予化疗+靶向TKI药物治疗的EGFR基因突变C组患者12、18个月的DFS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对根治性术后EGFR基因突变的NSCLC采用化疗+靶向TKI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小,可有效延长患者的DFS.

    作者:张庆忠;刘月娟;李俊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鼻出血的微波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填塞藻酸钙纤维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临床中应用微波治疗疾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经微波治疗后,临床鼻腔后部症状得到改善,有效率达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6.7%,两组鼻腔后部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治疗手段治疗鼻腔后部出血,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还可以发挥积极治疗效果及其优越性.

    作者:陈静;谢景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密度减低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探究

    目的 探讨骨密度减低对老年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102例,根据冠心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双能X线的测定,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低骨密度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不同性别低骨密度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分析低骨密度对冠心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服用骨密度药物(类固醇激素及双磷酸盐类)、血清肌酐、血清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②男性患者低骨密度组与骨量正常组间冠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骨密度减低组与骨量正常组间冠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低骨密度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983、7.626、7.097、5.681、5.978.结论 骨密度减低与老年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显著;同时,相对于传统危险因素,骨密度减低导致老年冠心病的风险值得警惕.

    作者:杨莞莹;李结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尿激酶局部溶栓在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栓塞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血栓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深静脉导管阻塞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和微泵泵入溶栓疗法.比较两组溶栓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24例(96%),对照组19例(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溶栓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溶栓前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效果好,不影响凝血功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志霞;杜雪飞;李桂珍;钟慧;汪木兰;梅艳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71例和非糖尿病足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者年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血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足组,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糖尿病足组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收缩压、血纤维蛋白原、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足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及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并发症有关,因此,积极控制血糖、血脂、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对糖尿病足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宋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其中50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作为实验1组;另50例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作为实验2组.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各项临床表征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析,实验1组优于实验2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胀气、反酸、呕吐四项临床表征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实验1组优于实验2组(P<0.05).结论 对于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窦以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CRP水平检测.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RP、TG、TC指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增加,而预后良好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预后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RP、TG、TC含量均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并随着病情的恢复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30、6.18、8.52,均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确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在此基础上酌情辅助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晓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