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丝状角膜炎31例的临床治疗效果

李玉茹

关键词:丝状角膜炎, 个体化,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31例丝状角膜炎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31例(39眼)丝状角膜炎患者,在治疗病因的前提下表面麻醉剔除角膜丝状物,根据患者的眼部体征给予个体化治疗。结果31例丝状角膜炎患者经个体化治疗治愈率为100%,随诊半年无复发,角膜透明无明显云翳。结论丝状角膜炎个体化治疗效果良好。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肝穿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在小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在小肝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接诊的80例小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联合介入治疗。术后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12.50%、15.00%、27.50%,对照组分别为20.00%、35.00%、50.00%,观察组术后24、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7.50%、90.00%、77.50%,对照组分别为85.00%、67.50%、55.00%,观察组术后24、36个月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皮肝穿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联合治疗小肝癌具有显著的疗效,较传统手术切除预后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孙俊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良性直肠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研究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良性直肠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50例良性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行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对照组20例行传统肛门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康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6.67%和10%,对照组分别为75%和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良性直肠肿瘤疗效满意,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准确掌握其适应证,规范操作。

    作者:赵卫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联合5-氟胞嘧啶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细菌性脑膜炎患儿60例,其中30例行静脉滴注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为对照组,另30例行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联合5-氟胞嘧啶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细菌性脑膜炎患儿鞘内注射两性霉素 B 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效果良好,小儿的机体恢复快速,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台献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锌、维生素 D 联合钙治疗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锌、维生素 D 联合钙治疗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儿童保健门诊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110例婴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法将所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维生素 D3结合碳酸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OHD3、钙(Ca2+)、脱氧吡啶啉(DP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钙素(BGP)含量的变化情况用以评价预防用药的效果。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儿血清25-OHD3、DPD 含量、佝偻病复发率及骨密度用以评价用药后的远期治疗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 Ca2+、DPD、25-OHD3、BGP 及 BALP 含量均显著升高(P ﹤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Ca2+、DPD、25-OHD3、BGP 及 BALP 含量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 ﹤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儿的骨密度、25-OHD3及 BAL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儿的佝偻病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期间两组患儿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且在停药后均自行消失,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锌、维生素 D 联合钙在治疗婴幼儿佝偻病方面的近、远期疗效均较理想,安全性高,对临床预防婴幼儿佝偻病及促进婴幼儿骨质形成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旭;刘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椎动脉、基底动脉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两指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 ﹤0.05)。结论中药丹参川穹嗪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能很好地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抑制血小板凝集,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新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 C 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 C 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42例桡骨远端 C 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AO 骨折分型:C1型9例,C2型18例,C3型1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掌侧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结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2.5±13.2)min;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42例患者术后获得6~20个月随访;X 线片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时间5~12周,平均8.2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为背伸40°~60°,掌屈45°~80°,旋前60°~90°,旋后60°~80°;腕关节 VAS 评分:完全无痛34例,轻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2例;按改良的Gartland-Werley 疗效评分:优25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肌腱激惹,无正中神经卡压;2例患者出现骨折背侧骨片移位,未对腕关节功能造成影响,不予处理。结论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 C 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腕关节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奇生;王一民;曾瑞芬;黄醒中;张宏波;李中檀;罗福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中口腔护理联合体位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1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155例分为对照组45例、口腔护理组41例、体位护理组37例、联合护理组32例,比较四组患者 VAP 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四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均﹥0.05);联合护理组 VAP 发生率(21.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11%)、口腔护理组(31.71%)及体位护理组(3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联合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10.34±1.19)d 和住院时间(20.12±1.88)d 均低于对照组[(18.53±1.68)d,(30.33±2.57)d]、口腔护理组[(13.21±2.03)d,(24.75±3.14)d]及体位护理组[(14.17±1.25)d,(26.18±2.36)d]。结论口腔护理联合体位护理能有效降低 VAP 的发生率,这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喜梅;屈清荣;郭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目的:分析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寻求防治对策。方法针对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制定完善护理预防管理体制,针对性优化治疗的流程,加强培训,对比分析在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前后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由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前的43.5%下降至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护理专项管理可全面提高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陈霖;王新亮;覃健;张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由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到确诊。根据患者的波形特征将其分为右室起源室速组(A 组)和左室起源室速组(A 组),对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 QRS 电轴、QRS 时限、QT 离散度、平均心室率等心电图参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A 组患者的 QRS 电轴明显低于B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的 QRS 时限、QT 离散度、平均心室率等参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动态心电图中 QRS 电轴进行测量,有助于对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心室进行鉴别,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友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异氟烷对成龄和老龄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探讨异氟烷对成龄和老龄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影响的差异性分析。方法选取20只老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 Caged 组和 Iaged 组,另选取20只成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 Cadult 组和 Iadult 组,给予 Caged 组和 Cadult 组吸入纯氧气和含有40%氧气的混合气体;Iaged 组和 Iadult 组的大鼠吸入40%氧气的空气和3%的异氟烷,随之异氟烷浓度降至1.2%吸入。观察吸入异氟烷 SD 大鼠的海马蛋白质组的影响。结果 Iaged 组机械痛阈(67.27±15.11)高于 Caged 组(47.46±12.02),Iadult 组机械痛阈(65.46±12.02)高于 Cadult 组(23.86±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SD 大鼠经异氟烷麻醉后,Iadult 组的编号1、2、3的蛋白质含量高于 Iaged 组的编号1、2、3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adult 组编号4的蛋白质含量低于 Iaged 组编号4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使用异氟烷进行麻醉具有持久性,可使 SD 大鼠海马区蛋白质组的延迟相发生改变,不同年龄的大鼠也具有差异性。

    作者:陈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术期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 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以 YL-1型微创针行穿刺闭式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同时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0.06±2.14)min、住院时间为(8.21±0.0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3.10±10.05)min、(15.3±1.94)d(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1±2.06)ml、术后出血量为(2.78±1.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20±4.90)、(4.99±2.01)ml(P ﹤0.05);观察组手术切口为(0.48±0.12)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2±0.03)cm( P ﹤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95.70%)与对照组(91.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60%)明显低于对照组(27.60%,P ﹤0.05)。结论 YL-1型微创针穿刺闭式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与传统微创钻孔引流术相似,且手术切口小,创伤低,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李宗聚;李东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57%(2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ADL 评分及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及 NIHSS 评分分别为(64.23±5.57)分、(9.35±2.1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1.21±5.46)分、(16.52±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姜丙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血糖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 ASAH 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ASAH 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n =41)和高血糖组(n =29),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期间 DCI 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高血糖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 ﹤0.05)。高血糖组患者治疗期间 DCI 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糖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 ﹤0.05)。高血糖组患者治疗期间 DCI 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糖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 ﹤0.05)。DCI 与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r =0.481~0.556,P ﹤0.01)。结论 ASAH 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导致 DCI 发生、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能使 ASAH 患者获得大收益。

    作者:李翠平;胡薇薇;杨巧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腔镜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及患者美观评价的1年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腔镜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及1年后患者美观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8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接受腔镜手术切除结节,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1年内随访观察两组切口美观度,以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患者评价(PSAS)和观测者评价(OSAS)瘢痕评价量表评估,并统计两组1年内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2.5±5.7)ml、(3.7±1.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8±6.3)ml、(6.6±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年时,观察组 VSS、PSAS、OSAS 评分分别为(3.6±2.6)、(12.4±5.7)、(8.9±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2±4.0)、(21.5±8.9)、(14.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可减小手术创伤与复发率,有效提升美容度,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钰;李长江;袁启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效果

    目的:归纳灌洗一期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进行治疗的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灌洗一期吻合术,对照组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顽固性腹泻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考虑到术后出血量及顽固性腹泻发生率,笔者认为灌洗一期吻合术更适合用于治疗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不过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选择以及其是否满足实行吻合术的要求。

    作者:钱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真方白丸子汤在急性期脑梗死风痰入络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 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真方白丸子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风痰入络型的疗效和对 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治疗的9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应用真方白丸子汤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NIHSS 评分、Barthel 水平、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CRP 水平和 NIHSS 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 水平提高,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急性期脑梗死风痰入络型患者采用真方白丸子汤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 CRP 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映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根据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病症,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98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下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36.7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病症,对其应用腹腔镜切除术可减小手术创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显示疗效更佳。

    作者:黑涛;赵正国;杨伟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与镍铬合金铸造桩核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镍铬合金铸造桩核在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前牙缺损患者74例(共计74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使用镍合金铸造桩核修复牙缺损,观察组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牙缺损。统计两组患者修复前后牙齿抗折裂强度、龈炎指数( GI)、龈沟出血指数(SBI)和修复成功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牙根折裂、牙龈着色、桩核折裂、全冠松脱/脱落以及桩核松脱/脱落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修复后牙齿抗折裂强度、GI、SBI[(0.63±0.11)kN、(0.65±0.23)及(1.07±0.26)]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修复成功率(94.6%)高,牙根折裂发生率(2.7%)低,无牙龈着色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镍铬合金铸造桩核,玻璃纤维桩树脂核用于修复前牙缺损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牙周环境,减少牙根折裂、牙龈着色等情况发生。

    作者:黄剑锋;黄琴秀;何冰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甘露聚糖肽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甘露聚糖肽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甘露聚糖肽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甘露聚糖肽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能有效提高其疗效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脉压波动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脉压(PP)波动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需行玻璃体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病史和年龄将其随机分为老年高血压组(实验组,30例,30只眼)和老年正常血压组(对照组,30例,30只眼)。测量患者入院时( PP1)、玻璃体切除术术前结膜切口时(PP2)、切除玻璃体开始时(PP3)、玻璃体切除手术结束时(PP4)各时间点的脉压值,观察记录术前和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及眼压变化,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及手术顺利进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特殊情况发生,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提高(P ﹤0.01),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有效控制老年人的眼部疾病恶化,使老年患者的视力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及术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加强手术关注力度,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刘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