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英
目的: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n =18)和常规剂量组(n =18)。强化治疗组予瑞舒伐他汀20 mg/ d,常规剂量采用舒伐他汀10 mg/ d,疗程6个月。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结果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强化治疗组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增加(3.65±0.94比2.29±0.06,P <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采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贮备能力。
作者:刘扬;何月葵;李艳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其中68例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68例给予芪苈强心胶囊及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1%)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及 NT-proBNP 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可靠,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作者:韩红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检测对孕晚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出血产妇34例作为观察组,正常产妇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结果观察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发现两组产妇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的预测情况,发现纤维蛋白和 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较大,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无检测价值。结论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对孕期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汉煌;吴燕;苏玉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毒性元素与营养元素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70例正常血元素儿童、51例高血铅儿童、60例高血钙儿童、55例高血铁儿童、61例高血锌儿童及58例高血铜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和智商情况。结果正常组儿童智商明显高于高血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高血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高于高血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智商均明显低于高血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高血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钙、铁、锌、铜可影响学龄前儿童身高发育,铅、锌可影响智商发育,但上述元素对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发育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司徒坚墉;周晓华;刘紫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手术病理检查前均行彩超及钼靶 X 射线检查,观察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结果单独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6.42%,单独钼靶 X 射线诊断符合率为76.5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彩超联合钼靶 X 射线诊断符合率为96.29%,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彩超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查,必要时可联合钼靶 X 射线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CT 定位引导下后颅窝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CT 定位引导下后颅窝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28例,伴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先行脑室外引流术,部分患者术后经引流管将尿激酶灌注血肿腔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结果钻孔治疗小脑出血28例,同期手术治疗27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采取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钻孔组28例,恢复良好21例(75.0%),重残6例(21.4%),死亡1例(3.6%);手术组27例,恢复良好15例(55.6%),重残9例(33.3%),死亡3例(11.1%)。钻孔组恢复良好率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T 定位引导下后颅窝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操作简便,手术安全,血肿清除率高,是治疗小脑出血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平振;邢伟;张蕊;刘秉柱;蔡艳飞;于涛;杨光;张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82例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患儿采取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患儿采取全静脉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体质量恢复花费时间、喂养耐受状况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体质量恢复花费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儿喂养耐受率为85.37%,对照组为43.90%,实验组喂养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功能紊乱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腹胀、胃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与全静脉营养相比,其有效地提高了患儿喂养耐受率,降低了胃肠功能异常发生几率,安全高效,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王其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与超声介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不典型肝脓肿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经超声诊断后,在超声引导下行介入治疗,分析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91例患者中,经超声诊断89例为肝脓肿,诊断准确率为97.8%;经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脓腔<20 mm,且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超声介入治疗不典型肝脓肿是经济、安全、高效、简便的一种方法。
作者:林一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和单纯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较对照组(80.49%)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林百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针灸治疗和西药营养神经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及费用经济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78例面瘫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西药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39例实施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费用。结果①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9,P <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为(156.8±24.3)元,对照组为(1218.4±235.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258,P <0.05)。结论对于面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效果要优于西药营养神经治疗,同时针灸治疗费用更低,更具经济价值;因此,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作者:于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肝癌实施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单用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甲胎蛋白、肿瘤大直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的甲胎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肿瘤大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4.78%,明显高于对照组(52.17%,P <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肝癌患者,实施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培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研究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临床优良率为78.38%,较对照组(56.76%)显著较高(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前倾角(13.41°±1.68°)和尺偏角(23.27°±2.24°),较对照组的(12.57°±1.52°)、(22.21°±2.17°)显著较大(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VAS 疼痛评分(4.06±0.47)分,较对照组的(5.29±0.52)分显著较低(P <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患者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小,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冀明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双管喉罩联合椎管内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将其分成三组,其中35例设为对照组,行复合全身麻醉应用单纯气管内插管静吸,另35例患者设为试验组,行椎管内麻醉应用双管喉罩麻醉;余30例设为单一麻醉组,仅应用椎管内麻醉。对比三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应用双管喉罩联合椎管内麻醉,吸入七氟醚实施全身麻醉,可以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结论下肢手术应用双管喉罩联合椎管内麻醉,下肢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作者:容青霖;包胜华;康衡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肾损伤( AKI)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 AKI 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分别为77.6%(38/49)、98.0%(48/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1%(27/49)、83.7%(41/49)]。此外,观察组血肌酐恢复时间及少尿期持续时间分别为(11.8±1.4)、(5.4±2.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2±2.3)、(8.3±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对 AKI 治疗疗效显著,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病死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杰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晚孕期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TSTT)及肝脏面积(FLA)对预测其出生体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超声检查的足月单胎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实际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 A(<2500 g,n =20)、B(2500~3500 g,n =36)、C(>3500 g,n =24)三组。对比其入组时超声检测的 TSTT、FLA 水平差异,分析妊娠期胎儿 TSTT、FLA 水平与出生体质量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产妇晚孕期胎儿的超声检查均显示:A 组 TSTT [(18.3±2.9)mm]及 FLA[(35.0±4.2)cm2]水平为三组低,B 组其次[(21.1±3.6)mm,(43.2±5.2)cm2],C 组[(23.5±1.1)mm,(46.5±2.8)cm2]则为三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晚孕期胎儿 TSTT、FLA 水平均与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 r =0.836,0.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晚孕期胎儿 TSTT、FLA 水平与其实际出生体质量关系密切,临床可将超声检测 TSTT、FLA 作为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有效依据,为母婴获得理想的妊娠结局提供条件。
作者:成红宇;张美娥;鹿守印;燕向楠;李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 Miles 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11月1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日排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秦国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评价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9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取单纯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两者比较,单纯穿孔修补术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并发症更低;因此,可作为优先选择。
作者:罗艳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作用及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内镜确诊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为两组,A 组(对照组)38例接受安慰剂治疗,B 组(治疗组)42例接受胃复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3、6、9个月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行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结果 A 组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为23.68%,B 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改变、胃镜下检查情况: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疗效与疗程有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胃复春治疗萎缩性胃炎,随疗程的延长疗效增强,3个疗程的治疗可以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袁龙良;辛毅;燕善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的 CT 与 MR 表现及其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76例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完整的 CT 与 MR 资料,对病灶的形态、密度、病灶边缘骨质改变、信号强度,信号均匀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76例肺腺癌脊柱成骨型转移瘤患者共扫描脊椎640个,180个脊椎受累,发现成骨型转移病灶220个。CT 表现为椎体内的单发或多发结节状、环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无正常骨小梁结构。MR 病灶 T1WI及 T2WI 均呈不同程度低信号。结论肺腺癌成骨型脊柱转移瘤病灶 CT 与 MR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成骨型脊柱转移瘤CT 平扫密度与 MR T2WI 信号强度有相关性。
作者:靳永峰;林吉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从病理角度研究此类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分别观察45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其中非特殊型浸润性癌41例,导管原位癌4例)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组织结构,建立声像与病理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声像与病理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结论认识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的联系,从声像细节改变分析病变本质,对提高此类疾病超声诊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亚平;常娟;卞志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