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鹿角型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李荣均;苏劲强;欧红运;文锋;冯少林;张汉钊

关键词:皮质镜, 钬激光碎石,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
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 Cyberwand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治疗鹿角型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鹿角型肾结石患者6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 A 组(n =33)采取钬激光碎石术,第二组为 B 组(n =36)采取 Cyberwand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有无发热、有无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种方法清除鹿角型肾结石的疗效。结果发现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容易造成患者肾盂黏膜损伤,结石清除率相对较低,Cyberwand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手术时间更短,碎石清除率更高。结论治疗鹿角型肾结石,Cyberwand 双导管超声碎石术的效果比钬激光碎石效果更佳。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粘连性肠梗阻168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肠梗阻患者168例,其中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接受手术治疗者48例。48例中行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32例,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16例。将48例患者分为早期手术(≤36 h)、中期手术(36~72 h)及晚期手术(≥72 h),分析其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48例中早期手术20例,中期手术14例,晚期手术1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中,1例晚期手术的患者术后6 d 出现梗阻(肠扭转),经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晚期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1年内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余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胃肠外科中以肠梗阻的病因为复杂,病情变化快,现在腹腔镜技术普及面广,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早期腹腔镜手术干预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黄振华;陈创造;林木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比全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4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23例,分别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以及全关节镜手术,术后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训练,对比相关指标。结果随访时间8~14(12±1)个月;治疗组肩关节被动活动开展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主动 ROM、肩关节体侧外旋主动 ROM、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疗效均较好,全关节镜手术更有助于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作者:黄伟彦;吴宇峰;蔡亮;彭杰威;黄子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毒性元素铅和营养元素钙、铁、锌、铜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分析毒性元素与营养元素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70例正常血元素儿童、51例高血铅儿童、60例高血钙儿童、55例高血铁儿童、61例高血锌儿童及58例高血铜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和智商情况。结果正常组儿童智商明显高于高血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高血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高于高血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智商均明显低于高血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身高明显低于高血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钙、铁、锌、铜可影响学龄前儿童身高发育,铅、锌可影响智商发育,但上述元素对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发育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司徒坚墉;周晓华;刘紫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研究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92例急腹症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胰腺炎组(n =47)和非急性胰腺炎组(n =45),另选取同期47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6.0 h 内抽取3.0 ml 静脉血及6.0 ml 新鲜尿液,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C-反应蛋白水平,通过速率法测定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水平。对比三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及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差异。结果急性胰腺炎组及非急性胰腺炎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急性胰腺炎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诊断急性胰腺炎,且能对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曼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管淀粉样变伴狭窄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管淀粉样变伴狭窄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咽部、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合并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其诊疗经验。结果该患者经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成功,术后3 d 出院,康复效果满意。结论气管淀粉样变合并支气管狭窄应用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春来;黄炎明;卢焕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Liddle 综合征一例

    Liddle 综合征(Liddle syndrome)又称遗传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症,1964年由 Liddle 等首先报道,是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活性、低醛固酮血症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我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 Liddle 综合征,本报告旨在同大家共同探讨其遗传性、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从而巩固及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及诊治水平。

    作者:李东明;王东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评价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9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6例实施单纯穿孔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取单纯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两者比较,单纯穿孔修补术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并发症更低;因此,可作为优先选择。

    作者:罗艳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介入造影栓塞对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在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29例,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判断有无出血,并明确出血部位,对可进行栓塞治疗者,用明胶海绵、PVA 颗粒、弹簧圈、生物蛋白胶等栓塞材料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22例血管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喷射、外溢及浓染,阳性率为75.9%;29例均行栓塞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30次栓塞术后出血症状消失27例,脾梗死1例。结论介入造影栓塞对动脉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较高。

    作者:赵建新;朱逸明;沈东元;宋轶;徐栋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改善情况、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临床优良率为78.38%,较对照组(56.76%)显著较高(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前倾角(13.41°±1.68°)和尺偏角(23.27°±2.24°),较对照组的(12.57°±1.52°)、(22.21°±2.17°)显著较大(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VAS 疼痛评分(4.06±0.47)分,较对照组的(5.29±0.52)分显著较低(P <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患者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小,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冀明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与腹腔镜Roux-en-Y胃肠短路术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与腹腔镜 Roux-en-Y 胃肠短路术治疗肥胖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62例肥胖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常规组采用腹腔镜 Roux-en-Y 胃肠短路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体质量指数减少值及多余体质量减少率。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术后6、9、12个月时体质量指数减少值及多余体质量减少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及腹腔镜 Roux-en-Y 胃肠短路术治疗肥胖病患者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操作更加简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雷大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和单纯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较对照组(80.49%)显著提高,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林百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82例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患儿采取早期微量喂养,对照组患儿采取全静脉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体质量恢复花费时间、喂养耐受状况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体质量恢复花费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儿喂养耐受率为85.37%,对照组为43.90%,实验组喂养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功能紊乱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腹胀、胃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与全静脉营养相比,其有效地提高了患儿喂养耐受率,降低了胃肠功能异常发生几率,安全高效,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王其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研究

    目的:分析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从病理角度研究此类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分别观察45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其中非特殊型浸润性癌41例,导管原位癌4例)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组织结构,建立声像与病理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声像与病理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结论认识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的联系,从声像细节改变分析病变本质,对提高此类疾病超声诊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亚平;常娟;卞志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手术病理检查前均行彩超及钼靶 X 射线检查,观察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结果单独彩超诊断符合率为86.42%,单独钼靶 X 射线诊断符合率为76.5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彩超联合钼靶 X 射线诊断符合率为96.29%,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彩超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查,必要时可联合钼靶 X 射线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深Ⅱ度烧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磨削痂人体生物敷料覆盖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中、术后疼痛程度,记录两组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坏死创面清除率、二次清创率及细菌清除率,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 VAS 评分、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坏死创面清除率(98.93%)、细菌清除率(97.46%)均高于对照组,二次清创率(3.13%)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增加坏死创面清除率及细菌清除率,减少二次清创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肖宏涛;田社民;魏莹;查新建;黄红军;李允;杨焕纳;夏成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 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注射,每周3次,疗程2周。记录两组患儿生后7、14、28 d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6月龄时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生后30 d 患儿头颅 CT 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出生后7 d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59,P >0.05),治疗组患儿生后14、28 d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9,P <0.05;t =7.59,P <0.05);生后30 d 头颅 CT 结果显示,治疗组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 <0.01);两组患儿6月龄时 MDI 和 PD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67,P <0.05;t =10.06,P <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HIE新生儿可以改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促进病情的恢复。

    作者:赫延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抗生素及益生菌序贯给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下消化道症状及排便的改善情况研究

    目的:研究抗生素及益生菌序贯给药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下消化道症状及排便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抗生素及益生菌序贯给药,对照组给予益生菌制剂,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下消化道症状及排便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与对照组的84%比较显著提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时下消化道症状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排便异常发生率为8%,与对照组的24%比较显著减少(P <0.05)。结论抗生素及益生菌序贯给药能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下消化道症状及排便情况,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陈伟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危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危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早期高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加用激素治疗,疗程8个月。比较两组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血清 CA125抗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1年内无瘤生存率。结果观察组 ER 阳性率(94.3%)、PR 阳性率(97.1%)、1年内无瘤生存率(91.4%)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 CA125[(5.35±2.76)U/ ml]、TNF-α[(15.31±1.52)ng/ L]、IL-6[(3.27±0.52)ng/ L]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早期高危型患者 CA125、ER、PR 水平,提高无瘤生存率,改善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其中68例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68例给予芪苈强心胶囊及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1%)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及 NT-proBNP 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可靠,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

    作者:韩红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术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实验组采取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临床事件发生率与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24 h 外出血率(10.0%)与输血率(15.0%)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医疗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下段前后壁贯穿缝合术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显著,可提高医疗满意度。

    作者:侯志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