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恒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巩义市人民医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主要为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部疾病(48.44%)、食管静脉曲张(26.56%)、重症胃黏膜疾病(12.50%)、消化道溃疡(7.81%)、消化道肿瘤(4.69%)。所有64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38例、有效20例、无效2 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导致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多种,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出血部位,并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景会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一个以少尿无尿、恶心呕吐、病情危急为其临床突出特点的综合征,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两肾排泄功能在短期内迅速减退,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达正常值的50%以下,血尿素氮及肌配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急性尿毒症症状,约占住院患者的5%,目前病死率高达50%[1],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大重症。可见于各科疾病,尤其是常见于内科、外科、产科、妇科疾病[2]。其与祖国医学的“关格”、“瘾闭”、“溺毒”等病证认识相近。ARF 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人们普遍认识到内皮素、凋亡因子、氧自由基、细胞内钙超载等机制[3-5]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 ARF( ATN)的发生。而中医学认为主要病机为湿、瘀、毒互结,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所致。大鼠肌注甘油造成ARF 模型是目前较经典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造模方法。下面就以大鼠肌注甘油造成 ARF 模型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梁鑫(综述);王鸿度(审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宣清润燥法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急支糖浆以及氨苄西林胶囊,急支糖浆每次服用20 ml,氨苄西林胶囊每次0.5~1.0 g;治疗组给予宣清润燥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每天2次,4 d 为1个疗程。在3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中医症状、咳嗽消失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上采用宣清润燥治疗法不但可迅速缓解病情,还可以减少再发次数,且症状逐渐减轻,从而达到不治自愈的目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高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患者血清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水平。方法选取息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57例样本,应用 ELISA、ECLIA 方法分别对血清内 AFP 予以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显示 AFP 水平,ELISA 与 ECLIA 相比较,系数高于0.99,高度具有相关性;95%可信度下,经 t 检验,双尾检验 P =0.299,由此可知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AFP 肿瘤标志物时保持一致性,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膝关节镜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六盘水市水矿集团总医院2012年6月至12月行膝关节镜手术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A 组采取局部麻醉,B 组采取脊椎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 组术中疼痛感较轻,A 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采取麻醉时,局部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脊椎麻醉能减轻患者疼痛,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麻醉方式。
作者:孙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重复应用长托宁、氯解磷定结合血液灌流的46例患者为治疗组;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复应用阿托品、氯解磷定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24 h 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CHE 恢复时间、治愈率及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入院后24 h 血 CHE 水平降低( P <0.05),CHE 恢复时间缩短(P <0.05),治愈率提高(P <0.05),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明显减少(P <0.01 或 <0.05)。结论应用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南乐县人民医院于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者30例行单纯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与1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1年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各具优势,在临床中需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赵小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方法分析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136例留置胃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计划拔管17例,对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持续改进,并与2012年6月后151例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发生的原因持续改进后,151例患者计划拔管149例,非计划拔管2例,非计划拔管率为1.32%,较持续改进前明显降低,持续改进后与持续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并根据患者情况持续改进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作者:黄玉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内胚窦瘤的彩色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内胚窦瘤彩色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11例卵巢内胚窦瘤彩色超声声像图上均表现为囊实性,实性部分均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卵巢内胚窦瘤彩色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宋云霞;高峰;倪静;任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频热疗配合胸腔灌注化疗与单纯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水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恶性胸水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 =30)和对照组(n =35)。化疗方法采用温生理盐水100 ml +顺铂60 mg 注入胸腔,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4周。治疗组灌注化疗后给予局部高频热疗2次/周、60 min/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86.67%)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控制恶性胸水,疗效优于单纯胸腔化疗。
作者:孙红;侯纪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39例在兰索拉唑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判定和胃镜检查疗效判定中,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毕学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对芬太尼诱导小儿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儿93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年龄4~10岁,体质量10~35 kg,性别不限,ASA 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 组)31例、利多卡因0.5 mg/ kg 组(L1组)31例、利多卡因1.0 mg/ kg 组(L2组)31例。L1和 L2组于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 kg 前经超过65 s 分别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 kg 和1.0 mg/ kg,C 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麻醉诱导期咳嗽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与 C 组比较,L1组与 L2组患儿咳嗽的发生率与咳嗽的严重程度降低(P <0.05 或 <0.01);L1、L2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小儿咳嗽。
作者:李雷;王先锋;浦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用于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医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面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后,实验组的复发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明显,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作者:姬馨彤;赵峻波;马小二;薛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4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儿使用常规氧疗、鼻塞式 CPAP 及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气喘、气促、三凹征)、动脉血气[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的变化及住院时间、预后等。结果常规氧疗有效率为50%, CPAP 有效率为79%,呼吸机有效率为100%。住院时间 CPAP 组为8.9 d,较常规氧疗(12.5 d)和呼吸机治疗(12.7 d)均明显缩短(P <0.05)。结论鼻塞式 CPAP 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应用及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了有创呼吸支持对儿童气道的损害,具有无创伤、易操作、低费用、高疗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城;林业辉;范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血管微细结构的识别能力,使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介入诊疗过程中。其对协助医生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识别易损斑块、制定治疗策略、评估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等多方面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胡艳;肖践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汤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阿托伐汀钙和马来酸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降压有效率97.5%、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92.5%、血脂控制有效率9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降压,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庭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在强效抑酸状态下,观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EBOS)的发生情况是否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有关。方法用葡萄糖呼气 H2试验,实验组为86例服用 PPI 患者,对照组为40名健康志愿者。结果实验组中呼气 H2检测EBOS 阳性42例,阴性44例;健康对照组中 EBOS 阳性4例,阴性36例。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且 PPI 服用时间与 EBOS 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可并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并且 EBOS 的发病率与 PPI 服用时间呈正相关。
作者: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在小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32例机械通气CLS 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动态调整 PEEP,渗漏期选择较低 PEEP,恢复期根据液体负荷、水肿程度、尿量及呼吸指数、氧合指数预先上调 PEEP,维持渡过 CLS,以后根据病情下调呼吸机参数至撤机。对照组渗漏期选择低PEEP,监测病情,发现肺渗漏、肺水肿指征后及时上调 PEEP,以后根据病情下调呼吸机参数至撤机。比较两组患儿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预后。结果实验组16例均临床治愈出院。无一例肺水肿并发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4.8 d。对照组16例中并发肺水肿5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7 d。结论动态调整 PEEP,渗漏期选择低 PEEP,恢复期根据液体负荷、水肿程度、尿量及呼吸指数、氧合指数预先上调 PEEP,维持渡过 CLS,能减少肺水肿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少,预后好。
作者:刘亚丽;陈建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A 组38例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B 组30例患者给予单独的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A 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1%,B 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血清血检查时发现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A 组与 B 组水平在治疗后比较,A 组明显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四联活菌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赵瑞敏;张志强;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