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对比

赵小立

关键词:急性胃穿孔, 单纯修补术, 胃大部分切除术, 1年复发率
摘要:目的:对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南乐县人民医院于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者30例行单纯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与1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1年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各具优势,在临床中需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时适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时的适剂量。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剖宫产产妇75例,随机均分成三组,第2~3腰椎水平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0.5%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 L1组1.5 ml (7.5 mg)、L2组2.0 ml(10.0 mg)、L3组2.5 ml(12.5 mg),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 和胎儿娩出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给药15 min 后麻醉平面、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效果、硬膜外给药例数及新生儿1、5 min时的 Apgar 评分。结果 L3组麻醉后5、10 min 和胎儿娩出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 L1、L2组差(P <0.05);L3组虽然得到很好麻醉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L1、L2组(P <0.05);L1组麻醉效果较差,L2组在达到较好麻醉效果的同时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时适剂量为10 mg。

    作者:付代伏;王海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口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 A 组与 B 组,A 组26例患者给予单纯保肛手术进行治疗,B 组34例患者在保肛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直肠冲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过程中,B 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较 A 组小,生存率较 A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中直肠冲洗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跃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慢性咳嗽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接诊的12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儿中反复呼吸道感染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22例,细菌性肺炎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26例,胃食管反流13例,鼻窦炎12例,支气管异物 3例,结核感染1例,鼻后滴漏综合征20例。结论本研究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支原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后滴漏综合征等。

    作者:许素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石门县人民医院住院的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患者采用长春西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丁苯肽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仅用长春西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及神经缺损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肽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遂平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给予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龚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因素与性别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性别分成女性组和男性组,每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变特点。结果女性组的肥胖、腹性肥胖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男性组的吸烟、饮酒、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的比例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防治要注意区别对待。

    作者:武忠英;秦庆祝;刘春霞;马江艳;苗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血管微细结构的识别能力,使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介入诊疗过程中。其对协助医生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识别易损斑块、制定治疗策略、评估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等多方面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胡艳;肖践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持续改进探讨

    目的:分析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方法分析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136例留置胃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计划拔管17例,对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持续改进,并与2012年6月后151例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发生的原因持续改进后,151例患者计划拔管149例,非计划拔管2例,非计划拔管率为1.32%,较持续改进前明显降低,持续改进后与持续改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非计划拔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并根据患者情况持续改进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作者:黄玉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术后黏膜恢复观察

    目的:对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术后黏膜临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为术后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新郑市中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实行鼻内镜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 组与 B 组,A 组34例给予氟康唑对术腔进行冲洗;B 组34例给予生理盐水进行术腔清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 组冲洗1.56周,B 组冲洗1.62周;A 组发生新病变14例,B 组15例;A 组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为5.10周,B 组为5.55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实行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术的患者进行定期术腔处理是必要的,一般需要处理40 d 左右,不需要给予抗真菌药物对局部进行冲洗。

    作者:张自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3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郸城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135株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株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临床科室分布:外一科(普外科、烧伤科)占38.5%,外三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占14.8%,呼吸科占9.6%,肛肠科占8.1%,门诊部占6.7%,骨科占5.9%,ICU 占4.4%,其余科室合计占11.6%;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全部耐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环丙沙星均大于80%,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均大于75%,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均为65.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为68.9%,均大于65%,头孢哌酮/舒巴坦为31.1%,阿米卡星为17.0%、头孢西丁为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8.1%、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为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临床分离的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应重点加强其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刘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导乐陪伴联合导乐仪 GT-4A 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联合导乐仪 GT-4A 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在天津市第一医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导乐陪伴联合 GT-4A 镇痛,对照组单独采用导乐陪伴,不使用导乐仪。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有效率、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与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2 h 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陪伴分娩联合 GT-4A 仪分娩镇痛效果好,产程短,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是分娩镇痛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孔笑楠;刘永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胃镜置入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26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胃镜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气管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食管气管瘘患者26例,采用经胃镜食管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后瘘封堵的有效性、并发症及短期生活质量。结果食管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术后患者感染减轻,咳嗽好转,进食增加,营养状态好转。结论经胃镜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气管瘘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疗效好,已成为治疗食管气管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捷;屠惠明;许科斌;乔峤;钱荦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4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巩义市人民医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主要为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部疾病(48.44%)、食管静脉曲张(26.56%)、重症胃黏膜疾病(12.50%)、消化道溃疡(7.81%)、消化道肿瘤(4.69%)。所有64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38例、有效20例、无效2 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导致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多种,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出血部位,并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景会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8例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进行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后交替应用伊马替尼与化疗治疗;另选同期化疗治疗的18例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1 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6例,未缓解7例,有效率为6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联合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 4例,感染5例,对应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对照组骨髓抑制6例,感染6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性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Ph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许惠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面肌痉挛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用于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医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面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及随访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后,实验组的复发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明显,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作者:姬馨彤;赵峻波;马小二;薛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获嘉县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5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术后两侧乳房基本保持对称,外形均较好,2年内患者生存率为96.0%,乳腺癌复发率为4.0%。结论对处于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实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保留患者乳房,保证乳房外形良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提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林州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60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运用常规西药对症支持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药物的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 尿蛋白定量、血β2-MG (β2-微球蛋白)、尿β2-MG 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24 h 尿蛋白定量、血β2-MG、尿β2-MG 均优于治疗前,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血β2-MG、尿β2-MG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用于晚期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晚期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眼压、视力情况及视野范围。结果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前,有效率为100%。视野无缺失51例,其中8例术后视野范围较术前有所扩大;仅7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药物治疗后均得以纠正。结论小梁切除术可以达到遏制视功能丧失的目的,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武陟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1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予以合理治疗,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鞘内注药、地塞米松、泼尼松、脑室内分流术等方法进行治疗,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18.5%,无效为4.6%、病死率为7.7%。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在诊断时往往具有较多临床症状,复杂性高,及早诊断、合理治疗可以缓解脑水肿症状,减少不良反应,避免患者有致残、致死情况,增加患者痊愈率。

    作者:杨学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诊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预后

    目的:探讨急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72例心律 Q-T 间期正常,研究组48例 Q-T 间期延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对照组平均 Q-T 间期(0.36±0.03)s,直流电复律能够成功转复;研究组平均 Q-T 间期(0.53±0.03)s,大剂量补充钾、镁及异丙肾上腺素钾,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阿托品能够成功复律。结论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因不同形式期前收缩而诱发,发作方式不同,需按病情应用特定临床干预。

    作者:郭丛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