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及预后

郭丛径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 发作方式, 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72例心律 Q-T 间期正常,研究组48例 Q-T 间期延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对照组平均 Q-T 间期(0.36±0.03)s,直流电复律能够成功转复;研究组平均 Q-T 间期(0.53±0.03)s,大剂量补充钾、镁及异丙肾上腺素钾,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阿托品能够成功复律。结论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因不同形式期前收缩而诱发,发作方式不同,需按病情应用特定临床干预。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用于晚期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晚期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眼压、视力情况及视野范围。结果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前,有效率为100%。视野无缺失51例,其中8例术后视野范围较术前有所扩大;仅7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药物治疗后均得以纠正。结论小梁切除术可以达到遏制视功能丧失的目的,是治疗晚期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针0.5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之后渐减量。治疗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之后渐减量;免疫球蛋白1 g/(kg·d)静脉滴注,疗程1~2 d。对两组疗效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可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4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儿使用常规氧疗、鼻塞式 CPAP 及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气喘、气促、三凹征)、动脉血气[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的变化及住院时间、预后等。结果常规氧疗有效率为50%, CPAP 有效率为79%,呼吸机有效率为100%。住院时间 CPAP 组为8.9 d,较常规氧疗(12.5 d)和呼吸机治疗(12.7 d)均明显缩短(P <0.05)。结论鼻塞式 CPAP 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应用及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了有创呼吸支持对儿童气道的损害,具有无创伤、易操作、低费用、高疗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城;林业辉;范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缺血性卒中患者102例,予以16排 CTA 检查,在48例阳性患者中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进行对比,分析16排螺旋 CT 血管造影效果。结果经 CTA 造影显示102例患者中,有84例出现脑血管病变,18例未出现明显血管狭窄和闭塞。48例患者实施全脑 DSA 检查,结果和 CTA 保持基本一致。结论 CTA 具有无创性、安全性、无痛性,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振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血管微细结构的识别能力,使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介入诊疗过程中。其对协助医生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识别易损斑块、制定治疗策略、评估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疗效等多方面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简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胡艳;肖践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胺碘酮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胺碘酮不良反应报告360例患者,共390例次不良反应,对比2种剂型胺碘酮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胺碘酮片剂导致不良反应92例次,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298例次。片剂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肝功能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皮疹等。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肝功能损伤、静脉炎、皮疹、过敏等。两种剂型所致不良反应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片剂与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不良反应监测时需有侧重点,胺碘酮应用过程中需提高用药健康指导及指标监测。

    作者:谢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婴儿 Dandy-Walker 综合征(附1例报告)

    Dandy-Walker 综合征又称 Dandy-Walker 畸形,即第四脑室正中孔、侧孔发生闭锁为其主要原因,病理学改变以第四脑室和小脑发育畸形为特点,导致第四脑室明显扩张及小脑蚓部前移,小脑蚓部全部或部分缺失。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表现:患儿兴奋性增强、头痛、呕吐等;脑积水征:头围增大、颅缝裂开、前囟扩大隆起,头颅扩大以前后径长为特点,即后颅凹扩大;小脑症状: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眼球震颇;其他:运动发育迟缓,外展神经麻痹,智力低下,头部不能竖起,坐立困难,痉挛性瘫痪,癫痫发作。严重者可出现痉挛状态,双侧病理征阳性,还可因压迫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婴儿 Dandy-Walker 综合征报告如下。

    作者:马永利;马晓燕;韦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和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特点,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禹州市中心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收治的55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P <0.05);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胃镜下溃疡型21例、肿块型14例、结节型12例、浸润型8例。非霍奇金病患者45例、霍奇金病患者10例;T 细胞来源9例、B 细胞来源46例。给予患者积极针对性治疗后,3年以上患者生存率为32.7%(18/5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诊断,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苏红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及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对电视纵隔镜在纵隔肿物诊断与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未明确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患者42例与疑似或确诊的肺癌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行电视纵隔镜检查与治疗,对诊断结果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死亡事件及术后并发症;42例纵隔有疑难疾病患者的电视纵隔镜确诊率为97.62%,48例疑似或确诊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判断准确率为100%。结论电视纵隔镜具有术野清晰、可靠安全等优点,可作为对纵隔肿物与肺癌进行临床诊断与分期的常规、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宋召喜;王宪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呼气末正压在小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在小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将32例机械通气CLS 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动态调整 PEEP,渗漏期选择较低 PEEP,恢复期根据液体负荷、水肿程度、尿量及呼吸指数、氧合指数预先上调 PEEP,维持渡过 CLS,以后根据病情下调呼吸机参数至撤机。对照组渗漏期选择低PEEP,监测病情,发现肺渗漏、肺水肿指征后及时上调 PEEP,以后根据病情下调呼吸机参数至撤机。比较两组患儿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预后。结果实验组16例均临床治愈出院。无一例肺水肿并发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4.8 d。对照组16例中并发肺水肿5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7 d。结论动态调整 PEEP,渗漏期选择低 PEEP,恢复期根据液体负荷、水肿程度、尿量及呼吸指数、氧合指数预先上调 PEEP,维持渡过 CLS,能减少肺水肿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少,预后好。

    作者:刘亚丽;陈建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方法选取范县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出生的2540例新生儿中发生窒息现象的68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68例患儿中脐带异常24例,羊水过少15例,胎位异常及产程异常13例,早产7例,胎膜早破6例,其他原因 3例。结论为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产妇及医疗机构需做好产前保健,同时还要加强对预防及处理相关并发症的重视,并且要严格进行产前、产时电子监护及B 超监测。

    作者:岳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和6 min 步行距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振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囊肿剥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次月经第3天,观察组 LH、FSH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组织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卵巢功能保留好。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时适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时的适剂量。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剖宫产产妇75例,随机均分成三组,第2~3腰椎水平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0.5%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 L1组1.5 ml (7.5 mg)、L2组2.0 ml(10.0 mg)、L3组2.5 ml(12.5 mg),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 和胎儿娩出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观察并记录给药15 min 后麻醉平面、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效果、硬膜外给药例数及新生儿1、5 min时的 Apgar 评分。结果 L3组麻醉后5、10 min 和胎儿娩出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 L1、L2组差(P <0.05);L3组虽然得到很好麻醉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L1、L2组(P <0.05);L1组麻醉效果较差,L2组在达到较好麻醉效果的同时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时适剂量为10 mg。

    作者:付代伏;王海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发畸形胎儿B型超声表现1例

    1病例报道患者,女,23岁,孕2产1,孕23周,产前 B 型超声检查,见胎头双顶径57 mm,头颅光环于枕部中断,缺损处显示一向外突出的肿物,其内为液性暗区,暗区内见不规则光团回声(图1);颅内脑组织结构欠清晰,未显示脑中线;脊柱串珠状光带连续完整,生理弯曲存在;四肢显示不完全,左下肢股骨长度30.7 mm (图2),余下肢体显示欠规整,未测量;胎心149次/ min,律齐,胎儿腹部膨隆,胸腹盆腔探及多量的液性暗区(图3),内脏漂浮于其中,盆腔未显示膀胱或女性生殖器官,腹腔液性暗区大深度57 m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Ⅱ级,羊水暗区38 mm。提示:中孕单活胎;胎儿脑膜脑膨出;胎儿胸腹水;其他畸形(生殖器官、膀胱缺如、肢体短畸形)可能。引产后:见胎儿枕部有一囊性肿物,大小为70 mm ×60 mm ×50 mm,切开为淡黄色的脑脊液;腹部膨隆;肢体水肿粗短(似海豹样);外生殖器缺如和肛门闭锁。

    作者:梁玉华;肖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肺癌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荧光支气管镜( AFB)对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行AFB检查并终经支气管镜确诊的肺癌患者100例,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普通白光( WLB)和自体荧光成像(AFI)两种光源镜检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112块呈恶性改变组织中,AFI漏诊3处,漏诊率为2.7%;WLB漏诊31处,漏诊率为27.7%。结论 AFB检查能提高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可及早发现肺癌黏膜局部浸润,准确判断气道内肿瘤的侵犯范围,并能早期发现肺癌术后复发及支气管黏膜的转移。但该方法亦可引起一定的假阳性,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应注意鉴别。

    作者:王睿荣;徐曼;杨岚;魏亚芝;王周勋;王娟;王媛;巨永利;李媛;李彩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臭氧治疗支原体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支原体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试验组采用臭氧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观察组为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臭氧治疗支原体阴道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欧阳璐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60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源,可以表现为轻型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亦可致严重的致死肺炎。但前瞻性研究表明,MP 感染仅3%~10%发生肺炎,50%以上患儿表现为上呼吸感染症状[1]。因此,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好这部分患儿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体会报告分析如下,以期提高对 MP 感染的早期诊治水平。

    作者:罗百枝;李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胸水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热疗配合胸腔灌注化疗与单纯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水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恶性胸水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 =30)和对照组(n =35)。化疗方法采用温生理盐水100 ml +顺铂60 mg 注入胸腔,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4周。治疗组灌注化疗后给予局部高频热疗2次/周、60 min/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86.67%)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局部高频热疗控制恶性胸水,疗效优于单纯胸腔化疗。

    作者:孙红;侯纪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