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朱琳琳;方曼倩;朱佳;凌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体质量指数, 患病率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至2010年新疆南部和北部农村常住人口3124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取资料完整且肺功能检查合格的2874份问卷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新疆农村地区COPD的总患病率为7.5%;其中男性1289人,女性1585人,男性患病率为6.4%,女性患病率为4.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59,P=0.0001));低BMI的人COPD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1, P=0.024)。结论新疆南部和北部35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7.5%,BMI与COPD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 P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干预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塞通注射液。两组均在入院时和治疗后12 d检测血清CD62P分子和血小板膜CD62P分子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急诊入院时血清CD62P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8,P﹥0.05),血小板膜CD62P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3,P﹥0.05);治疗后12 d,两组血清CD62P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1,P﹤0.05),血小板膜CD62P分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1,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时患者的血清和血小板膜CD62P分子水平,但是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转归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陆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46例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伴有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滤过( HDF)组和血液透析( HD)组,经过8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甲状旁腺素的变化。结果 HDF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甲状旁腺素较HD组下降明显( P﹤0.01)。结论 HDF能有效清除甲状旁腺素等中分子毒素,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效果优于HD。

    作者:耿鹏军;刘柱;董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预防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卒中发生率。

    作者:慕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武陟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其进行保肝及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9例患者痊愈,5例死亡。结论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进行严密观察,保肝同时应进行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能够提高肝病治疗效果。

    作者:杨学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组23例,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消心痛、美托洛尔、地尔硫卓艹、坎地沙坦等治疗;曲美他嗪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曲美他嗪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值及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值等指标上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是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尚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支气管扩张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剂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86例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用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照组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和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改善体征、住院天数、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能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

    作者:廖景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有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口服泼尼松1个月后治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较罕见,病因未明,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作者:张晔;胡晓林;胡开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癌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57个甲状腺肿块的二维图像和弹性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声像图特征。结果57个肿块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正确诊断恶性46个,误诊11个,其中恶性误诊为良性的9个,良性误诊为恶性的2个。结论常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二者联合,综合分析,必要时结合穿刺活检,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吴秀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汤阴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结构性鼻炎患者,其中鼻中隔轻度偏曲65例次,筛大泡34例次,中鼻甲气化22例次,中鼻甲曲线反常19例次,下鼻甲内伸18例次,钩突骨质增生或者向内偏曲14例次,下鼻甲肥厚伴随骨质增生14例次,中鼻甲骨质增生11例次。分别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治愈例数为67例(81.71%),有效例数为12例(14.63%),无效例数为3例(3.66%);无效的3例患者均为下鼻甲肥厚伴随骨质增生者,加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愈。82例患者中的4例患者出现鼻内结构粘连,及时分离换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治疗结构性鼻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针对各种结构性鼻炎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范述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穿支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踝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应用穿支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67例,均行穿支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所植67例皮瓣中成活63例,随访6~12个月,所有皮瓣均具有良好弹性,外观满意,质地优良,且颜色和正常肤色接近,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功能。结论穿支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踝周软组织缺损有显著治疗效果,可促使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宋晓磊;王红建;李灏;李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丰县人民医院脑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加施肠外营养支持,而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前提下在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状况和营养状态。结果实验组第7天时营养状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支持在第7天时的免疫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病例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显著的营养维持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及增加抵抗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新疆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至2010年新疆南部和北部农村常住人口3124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取资料完整且肺功能检查合格的2874份问卷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新疆农村地区COPD的总患病率为7.5%;其中男性1289人,女性1585人,男性患病率为6.4%,女性患病率为4.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59,P=0.0001));低BMI的人COPD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1, P=0.024)。结论新疆南部和北部35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7.5%,BMI与COPD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朱琳琳;方曼倩;朱佳;凌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基础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游泳对新生儿基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察布查尔县妇幼保健院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的足月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游泳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记录两组每天体质量、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神经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在体质量增加、每天睡眠时间、哭闹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第7天神经行为安慰性增加,颈紧张反射活跃,手握持力度增加,并能重复抓握,觅食反射活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游泳及抚触婴儿是早期的保健活动,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

    作者:王志军;余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宫内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宫内妊娠28~34周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羊水过少孕妇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和间苯三酚120 mg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组应用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对照组静脉补液2000 ml。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 AFI)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结果联合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三组孕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宫内妊娠28~34周羊水过少能显著增加羊水量,且不增加产后出血风险。

    作者:徐颖媚;胡碧洪;向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数字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 X线摄影对乳腺癌多形态影像学分析的价值,提高乳腺癌的影像学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的数字乳腺X线摄影资料,评价数字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触及肿块110例,占55%,肿块伴钙化42例,占21%;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伴结构紊乱27例,占13%,PAGETS病4例,占2%;皮肤增厚32例,占16%,乳头内陷28例,占14%。结论数字乳腺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结合临床病史和触诊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张爱辉;于湛;高剑波;梁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 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在兰考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指标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65.3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改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明显,且起效迅速,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代翠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穿孔性阑尾炎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组给予腹腔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结束后,在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时采取腹腔镜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性更小、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局部晚期食管癌累积野照射与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癌累积野照射与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的毒性反应与疗效。方法将60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累积野照射组和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组。两组PTV照射50.4 Gy,共28次, PGTV照射59.36 Gy,共28次。两组均同期给予DF方案化疗2个周期。结果累积野照射组和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组1、2生存率分别是83%、65%和8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4,P=0.317)。累积野照射组和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组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96.6%(2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P=0.335)。急性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时采用累积野照射与选择淋巴引流区照射疗效相同,急性不良反应相同,应进一步观察晚期损伤,放疗中应使用照射野较小的累积野照射。

    作者:孙荣刚;张光斌;任润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和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将540例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0例。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B组采用笑气吸入镇痛,C组不予应用镇痛药。比较三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A组与B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三组活跃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C组(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笑气吸入和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王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动脉瘤破裂患者80例(动脉瘤80枚),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37例(37枚)和介入组43例(43枚)。开颅夹闭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开颅夹闭组总完成栓塞及夹闭率为91.9%,介入组为9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组GDC及动脉瘤夹使用枚数明显少于介入组(P﹤0.05);开颅夹闭组H-H分级Ⅲ级以下完全转归率为94.1%,介入组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再次出血。结论介入栓塞可治疗各种形态的动脉瘤及开颅夹闭术无法抵达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必将逐渐成为动脉瘤治疗领域的主流方法。

    作者:岳四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