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能林
目的:探讨利用加样器进行血型自动化检测。方法采用对实验参数进行选择优化,然后经过离心、孵育、振荡后静置判断。结果试管 Z 轴低高度1600 mm;微板上加抗-A、抗-B 时 Z 轴位置高度965 mm。微板每孔加235μl生理盐水,红细胞为5μl,抗-A 和抗-B 加样量均为25μl。生理盐水的吸取液速度调整为110μl/ s,分配速度调整为400μl/ s。从12410人份中共检出 RhD 阴性25份,1份弱 D;纠正 ABO 初筛错定3例,2例正反定不符。结论本实验参数优化合理,实现了血型自动化检测。
作者:宋润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呼吸科临床送检标本,将所分离菌株进行药敏结试验,分析其耐用性。结果分离出的3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60株(46.0%),真菌96株(27.6%),革兰阳性菌92株(26.4%);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应用美洛培南、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率为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真菌构成比上升,各类病原菌耐药性存在出现上升情况,临床用药需按照药敏结果合理选取。
作者:胡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娄底眼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 d 视力矫正≥0.5的术眼达到75.00%,对照组仅为4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角膜水肿发生率为22.99%,对照组为76.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早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海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上肢骨折手术患儿70例,按应用的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均采用面罩吸氧,未气管插管,仅手术开始分别泵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镇痛起效时间(3.14±0.57)min,术中疼痛感和牵扯感(1.26±0.09)分,苏醒时间(5.10±2.04)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脉搏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均比芬太尼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时,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儿童应用。
作者:王占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其中6例患者因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较高,平均24271.5 U/ L,阴道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剖宫产切口部位见孕囊或不均质中低回声包块,长径3.3~4.8 cm,平均4.1 cm,包块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均突向浆膜层。6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瘢痕部位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出血少,避免子宫切除术,达到微创、有效、恢复快的治疗效果。结论 CSP 行腹腔镜下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不仅可以有效终止妊娠,同时可以修补瘢痕缺陷、修复子宫,保留生育功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胡碧洪;黄浩;李莉芳;王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3013年8月于郸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采用 PFNA 内固定治疗(PFNA 组),28例采用 DHS 内固定治疗(DHS 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DHS 组总优良率为78.57%,PFNA 组总优良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HS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 PFNA 组。结论 PFNA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
作者:孙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抗炎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宣城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43,P =0.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8444,4.8474,7.0662,P <0.05),再次入院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781,8.6771,P <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能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 a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单用恩替卡韦口服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胸腺肽 a1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加用免疫调节用药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和胸腺肽 a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彭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联用丁苯肽软胶囊200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14 d;对照组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两组常规治疗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14 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14 d 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应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软胶囊,对于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洪波;滕瑞祥;沈为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子宫内膜癌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88例术前接受宫腔镜检查,诊刮组88例术前接受刮宫诊断,以终的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方式的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腔镜组诊断符合率90.91%优于诊刮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I、II 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正确率方面,腔镜组分别为88.70%和100%,诊刮组分别为65.78%和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安全、符合率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患者,女,60岁,因“间歇性右侧腰痛2年余”入院。既往患2型糖尿病13年,近年出现双眼糖尿病眼底病变,因“胆囊结石”接受胆囊切除术4年。入院时查体:双眼视物稍模糊。两肺呼吸音清晰,右侧肾区叩击痛(+)。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84×109/ L,中性粒细胞75.6%,红细胞3.12×1012/ L,血红蛋白73 g / L,血小板计数406×109/ L。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血糖6.23 mmol/ L。泌尿系 B 超提示右肾多发结石伴右肾重度积水。双肾 CT 加增强扫描提示右肾及输尿管上段多发结石,右侧肾盂积水呈囊状扩大,肾皮质变薄,右肾实质强化较弱。X 线尿路平片提示右肾及输尿管上段多发弱阳性结石影。术前诊断:右肾积水,右肾及输尿管上段多发结石,2型糖尿病,双眼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血糖控制较满意,拟予行右侧肾盂切开取石术。术中见右肾周脂肪组织水肿明显,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离困难,切开薄弱区肾实质,见肾积脓,取出肾盂内多个脓栓,术中考虑:肾结核,脓肾,行包膜内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右肾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切口愈合好,随访23个月,预后良好。
作者:姚凤斌;王磊;鲍世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可有效降低肝脏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作者:章丽;张开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扩容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84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扩容治疗组(观察组)和标准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主要包括保护脑细胞、控制血压、抗血小板等治疗,并给予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每天1次,连用5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 ml 每天1次,连续使用5 d。结果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均有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扩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阻断脑梗死的进展,提高治疗4周时的有效率,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短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作者:范爱勤;李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及基础疾病给予相应的降压、降糖、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且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郑才;黎绮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MTBI)病情恶化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42例 MTBI 病情恶化的临床资料。结果浅昏迷和昏迷病情恶化率占85.7%,明显高于嗜睡和朦胧的恶化率(14.3%,P !0.01);GCS 13分患者恶化率明显高于14分和15分者(P !0.01);头颅影像学异常的恶化率显著高于影像学阴性者(P !0.01)。结论影响本研究患者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浅昏迷和昏迷、GCS 13分及头颅影像学异常,对初诊为 MTBI 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恶化,及时进行头颅 CT 复查和针对性处理,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东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与丹参片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杞县中医院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等各种指标。结果两组 HBV-DNA 和 HBeAg 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采用阿德福韦酯与丹参片联合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张中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及评价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30例,采用气动雾化吸入装置吸入1.5%丁卡因4 ml,在气道表面麻醉完成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 kg、芬太尼1μg/ kg,再行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T0)、气道表面麻醉后(T1)、放置喉镜时(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的插管反应评分;术后24 h 咽喉部疼痛情况以及患者对该局部麻醉方法的主观评价。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反应评分(1.4±0.6)分;30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周麻木、惊厥等;T1、T2较 T0 SBP、DBP、MAP 无明显变化(P >0.05),SpO2较 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较 T0 SBP、DBP、MAP、HR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30例患者中仅3例有咽喉部轻至中度疼痛。患者对麻醉方法的评价结果为优26例,良4例,无差评。结论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行气道表面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
作者:陈金红;叶炜;熊祥生;赵卫兵;蒋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血脂异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 d,对照组采取瑞舒伐他汀5 mg/ d。对比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8周后的调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 A、载脂蛋白 B 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 LDL-C 水平及 LDL-C 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治疗血脂异常的心血管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 d 能够达到满意效果,有效降低 LDL-C 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更显著。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机标志物检测采用 POCT 法和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的相关性和检测结果。方法选取7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集血清样本,分别进行 POCT 法检测和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析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的相关性及 POCT 法的批内精密度。结果中浓度与高浓度中心肌肌钙蛋白的 POCT 法与Roche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 =0.79、0.85,P <0.05)。POCT 法特异性为96.3%,明显高于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62.9%,P <0.05);POCT 法敏感性为76.7%,明显低于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的(100%,P <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检测 POCT 法与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良好(r =0.79,0.93,P <0.05)。结论 POCT 法对心肌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在中、高浓度的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与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贺喜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病因。方法整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73例新生儿肺出血(PHN)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 PHN 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特征。结果 PHN 发病率男婴、低体质量儿、早产儿分别为66.34%、82.54%、58.06%,均高于女婴(14.63%)、体质量正常儿(26.58%)及足月儿(5.56%)。结论掌握 PHN 高危因素,对高危新生儿给予重点监护,积极预防以及尽早诊治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彭湘莲;丁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