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湘莲;丁桂花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姜堰蔡官医院收治的4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咳、吸氧、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氯雷他定和布地奈德,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组咳嗽消退时间、夜咳停止时间、咳嗽减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方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广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佐治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颅脑创伤后综合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脑复康、谷维素、尼莫地平、尼麦角林等西药治疗,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79.0%,总有效率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1%和82.2%(P <0.01);ADL 和 WMS 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 均<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佐治颅脑创伤后综合征效果明显、安全,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品春;李修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 a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单用恩替卡韦口服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胸腺肽 a1皮下注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加用免疫调节用药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联合应用恩替卡韦和胸腺肽 a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彭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血液净化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 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MHD 患者60例,按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HD 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 + HF 组)、血液透析灌流组(HD + HP 组),另选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 及治疗后12周检测各组血清 Hcy 及 CRP 的水平。结果 MHD 患者血清 Hcy、CR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HD + HF 组和 HD + HP 组治疗后 Hcy 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1),治疗后12周 HD + HP 组CRP 下降明显(P <0.05)。结论 HD + HF 及 HD + HP 治疗可使 MHD 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 CRP 水平下降,可能有助于降低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方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药物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 H 型高血压患者实施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8周,对比分析干预前后血压、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前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168.9±10.4)mm Hg,(92.5±11.3)mm Hg,(24.7±5.3)μmol/ L,0.98±0.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5±6.6)mm Hg,(71.8±7.9)mm Hg,(9.8±2.7)μmol/ L,0.57±0.14)( P <0.01)],干预后 SBP、DBP、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130.2±8.9)mm Hg,(78.7±8.6)mm Hg,(10.9±4.2)μmol/ L,0.76±0.13]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 <0.01)。药物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81/86)。结论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可显著改善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 Hcy 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海燕;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于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药物治疗及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对比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NSS 评分、BPRS 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0周治疗,观察组的各维度得分及 BPRS 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的 SAN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而 NOSIE 评分显著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较对照组(78.85%)显著升高(P <0.05);此外,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每组120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康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式 Barthel 和简式的 FMA 方式进行检测。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治疗组。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在单纯治疗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可提高脑血管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雪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皮肤科带状疱疹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给予伐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给予伐昔洛韦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5 d 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应用伐昔洛韦和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消退皮损,改善神经疼痛的不良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药物性角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与联系。方法对焦作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101眼)白内障术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诱发药物性角膜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药物性角膜病变的情况、表现及既往基础病等。结果药物性角膜病变造成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流泪、畏光及视力模糊等,进行眼科检查可发现存在点状角膜糜烂、角膜上皮混浊、角膜基质浸润等情况。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年龄因素是造成药物性角膜病变常见的因素(P <0.05)。药源性病变组视力恢复时间虽较多,但仍可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恢复。结论白内障术后需要重视药物性角膜病变的发生,对于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者以及老年患者需要格外重视。
作者:李艳秋;姬翔;马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重度 OSAS 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60例,手术组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嗜睡量表(E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SAQLI)总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ESS、SD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nCPAP 组改善更加明显,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 nCPAP 组治疗后 SAQLI 日常活动、情感活动、症状方面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度 OSAS 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优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作者:李维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予以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恢复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大规模应用。
作者:刘喜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7月小儿肺炎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接受肺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发热、气喘与咳嗽等症状改善、肺部啰音消失、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发热、气喘与咳嗽等症状改善、肺部啰音消失、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8%)优于对照组(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能够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缓解改善、促进患儿的预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翟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综述国内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运途中气道控制研究进展,旨在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相应临床治疗参考。方法分别通过 Pubmed 及 CHKD 检索近几年英文及中文文献,限定主题于颅脑损伤转运并气道控制,对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机制、评定方法、治疗方案等方面研究较为成熟,然而对其转运途中气道控制经验存在着不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运途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通过气道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转运风险率。
作者:包娜娜;刘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可有效降低肝脏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作者:章丽;张开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娄底眼科医院收治的160例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1 d 视力矫正≥0.5的术眼达到75.00%,对照组仅为47.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角膜水肿发生率为22.99%,对照组为76.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早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海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PTS)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非妊娠女性45例(非妊娠组)、正常晚孕女性45例(正常妊娠组)及妊娠糖尿病女性45例(妊娠糖尿病组),检测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肽 A(FPA)、蛋白 C(PC)、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妊娠糖尿病(GMD)组与非妊娠组、正常妊娠组比较,GMD 组血浆 TpP、TAT、vWf、FPA、P-选择素、D-dimer 均明显上升(P <0.05)。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女性具有 PTS,妊娠糖尿病患者则具有较为显著 PTS 情况,所以糖尿病孕妇产前检测凝血和纤溶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等。
作者:娄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在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经病理诊断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行胃镜复查,观察病灶变化。结果所有病灶经高频电凝治疗后均无复发。结论高频电凝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是食管癌高发区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
作者:柏化丽;李自廷;曹龙启;金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扩容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84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扩容治疗组(观察组)和标准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主要包括保护脑细胞、控制血压、抗血小板等治疗,并给予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每天1次,连用5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 ml 每天1次,连续使用5 d。结果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均有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扩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阻断脑梗死的进展,提高治疗4周时的有效率,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短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作者:范爱勤;李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行急诊 PCI 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7例急性 STEMI 行急诊 PCI 患者进行分组,常规剂量组58例给予1~3 min 内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μg/ kg,大剂量组59例给予1~3 min 内静脉推注替罗非班25μg/ kg。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聚功能抑制率(IPA)、血小板活性指标变化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大剂量组静脉泵入10 min 末、静脉泵入24 h末和停药24 h 末血小板凝聚功能抑制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 <0.01);大剂量组静脉泵入10 min 末血小板活性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 P <0.01);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33.33%),P <0.05。结论急诊STEMI 患者行急诊 PCI 后早期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25μg/ kg)能够显著提高血小板凝聚功能抑制率和降低血小板活性,安全可靠,在改善血流再灌注和心肌微循环灌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作者:秦小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病因。方法整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73例新生儿肺出血(PHN)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 PHN 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特征。结果 PHN 发病率男婴、低体质量儿、早产儿分别为66.34%、82.54%、58.06%,均高于女婴(14.63%)、体质量正常儿(26.58%)及足月儿(5.56%)。结论掌握 PHN 高危因素,对高危新生儿给予重点监护,积极预防以及尽早诊治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彭湘莲;丁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