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内障术后药物性角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李艳秋;姬翔;马丽

关键词:白内障, 药物性角膜病变,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药物性角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与联系。方法对焦作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101眼)白内障术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诱发药物性角膜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药物性角膜病变的情况、表现及既往基础病等。结果药物性角膜病变造成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流泪、畏光及视力模糊等,进行眼科检查可发现存在点状角膜糜烂、角膜上皮混浊、角膜基质浸润等情况。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年龄因素是造成药物性角膜病变常见的因素(P <0.05)。药源性病变组视力恢复时间虽较多,但仍可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恢复。结论白内障术后需要重视药物性角膜病变的发生,对于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者以及老年患者需要格外重视。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RI 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 MRI 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60例疑似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 MRI 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照组采用 DSA 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以 DSA 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组检查的准确度为76.7%,特异度为66.7%,敏感度为79.2%。经Kappa 检验表明,Kappa 值为0.65(P <0.05),表明两种检查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虽然 DSA 检查脑血管狭窄准确性高,但是检查过程具有创伤性,而且费用高,不适合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首选。MRI 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与 DSA 检查基本一致,而且无创,可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研究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溶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喘息、嗽咳、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天数、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 <0.01),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 <0.01)。结论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作者:李宗尚;赫延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婴幼儿人工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可靠性研究

    目的:评价婴幼儿人工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肺部听诊进行气道高反应性结果判断)的可靠性。方法选择82例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按照《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为慢性咳嗽的婴幼儿做为试验对象,用乙酰甲胆碱从低浓度开始逐渐递增浓度进行激发试验,每次雾化吸入药物后首先进行肺部听诊,再进行潮气肺通气功能检查,肺部任何区域出现哮鸣音、氧饱和度下降大于5%或 MCH 浓度已达到16 mg/ ml 时终止激发试验,对两种方式判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潮气肺功能判断的阳性率为68.3%,通过肺部听诊的人工激发试验判断阳性率为59.8%,潮气肺功能判断为阴性的病例通过人工听诊方法均判断为阴性。结论婴幼儿人工支气管激发试验方法可靠,特异性高,敏感性略低于潮气肺通气功能检查的结果,有一定的假阴性,但仅为8.5%,为不具备潮气肺功能仪的医院完成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一种替代手段。

    作者:余静;刘蓉;李艳;杜继宇;邓琳凡;董金蓉;王敏;杨进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康复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每组120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康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式 Barthel 和简式的 FMA 方式进行检测。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治疗组。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在单纯治疗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可提高脑血管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雪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64例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症状缓解时间、Hp 根除率、治疗前后空腹胃液 pH 值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消化道溃疡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高达81.71%和97.56%,高于对照组的67.07%和8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Hp 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胃液 pH 值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相比于单用奥美拉唑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开玉;章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01例体会

    目的:对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101例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果92%的患者带气管导管行 PDT,8%的患者未行气管插管直接行 PDT。平均置管时间(自切皮开始至置管成功)为(8.8±2.7)min。总成功率为97%,3例置管失败,1例术后出现气管狭窄,1例损伤气管后壁。结论 PDT 虽然简单易学,但并发症也并非少见,术前要充分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发生意外的准备,保证患者安全。PDT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气管切开术。

    作者:张勇;潘赫男;尧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替代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优甲乐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影响。方法服用优甲乐患者分为25~50μg 组和50~75μg 组,分别检测1、3、6个月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改善情况及优甲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患者服用优甲乐后第1个月开始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3个月可完全达到较理想的水平,25~50μg 组治疗前平均收缩压为(136±12)mm Hg(1 mm Hg =0.133 kPa),服药1、3、6个月后分别升高为(137±11)、(147±7)、(150±6)mm Hg;50~75μg 组治疗前平均血压为(137±11)mm Hg,服药1、3、6个月后分别升高为(147±10)、(154±8)、(155±7)mm Hg。结论优甲乐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甲状腺功能不足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小剂量开始给药能有效地减少外源性激素替代治疗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阿依努尔·买买提明;帕提曼·肉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目的:观察及评价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30例,采用气动雾化吸入装置吸入1.5%丁卡因4 ml,在气道表面麻醉完成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 kg、芬太尼1μg/ kg,再行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T0)、气道表面麻醉后(T1)、放置喉镜时(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的插管反应评分;术后24 h 咽喉部疼痛情况以及患者对该局部麻醉方法的主观评价。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反应评分(1.4±0.6)分;30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周麻木、惊厥等;T1、T2较 T0 SBP、DBP、MAP 无明显变化(P >0.05),SpO2较 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较 T0 SBP、DBP、MAP、HR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30例患者中仅3例有咽喉部轻至中度疼痛。患者对麻醉方法的评价结果为优26例,良4例,无差评。结论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行气道表面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

    作者:陈金红;叶炜;熊祥生;赵卫兵;蒋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FNA 与 DHS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3013年8月于郸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采用 PFNA 内固定治疗(PFNA 组),28例采用 DHS 内固定治疗(DHS 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DHS 组总优良率为78.57%,PFNA 组总优良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HS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 PFNA 组。结论 PFNA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

    作者:孙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病因。方法整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73例新生儿肺出血(PHN)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 PHN 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特征。结果 PHN 发病率男婴、低体质量儿、早产儿分别为66.34%、82.54%、58.06%,均高于女婴(14.63%)、体质量正常儿(26.58%)及足月儿(5.56%)。结论掌握 PHN 高危因素,对高危新生儿给予重点监护,积极预防以及尽早诊治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彭湘莲;丁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ysC 联合 RBP 在肿瘤化疗中评价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肿瘤化疗中评价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舞阳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CysC、RBP 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消化道肿瘤患者的 BUN、Cr、CysC 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的 RBP 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BUN、Cr、CysC、RBP、CysC + RBP浓度达到诊断标准的阳性率为8%(4/50)、10%(5/50)、88%(44/50)、82%(41/50)、92%(46/50),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结论 CysC 联合 RBP 在评价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温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112例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胆囊炎21例,慢性胆囊炎91例。结果本研究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102例,成功率为91.1%,中转开腹手术10例(8.9%),术后并发症11例(9.8%)。结论加强围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技术,对预防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丁克雄;董伟;谢大伟;金耀华;赵玉环;段海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子宫体倒U形动脉缝扎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子宫体倒 U 形动脉缝扎术对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性治疗,并观察手术对血液循环以及子宫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66例,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止血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子宫体倒 U 形动脉缝扎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即刻止血率以及总有效率进行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子宫血循环指标子宫动脉阻抗指数以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即刻止血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体倒 U 形动脉缝扎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安全等众多优点,其在大限度上使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予以减免,并降低了对患者术后子宫及卵巢的血管及血循环的影响,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手术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丽英;陈颖;李燕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 S-100B、MMP-9和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 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第1、7、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 S-100B 和 MMP-9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患者第1、7、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另外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S-100B、MMP-9和脑水肿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 S-100B 和 MMP-9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S-100B 在入院第1天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MP-9在入院第7天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 MMP-9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 S-100B 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第7天和第14天时 MMP-9和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依达拉奉组 S-100B 亦低于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 S-100B 和 MMP-9均明显增高,MMP-9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 S-100B、MMP-9和脑水肿的水平。

    作者:姬馨彤;赵峻波;薛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利巴韦林与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评估利巴韦林联合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8例给予利巴韦林、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对照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和喘息的缓解时间、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和低氧血症的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儿咳嗽和喘息的缓解时间、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和低氧血症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巴韦林与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改善病情更快,疗效更好,且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建红;胡军红;莫坤梅;黄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与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临床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4例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在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后的心率、血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麻醉效果良好,未加用辅助药物,观察组高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以及 Bromage 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7例(21.9%)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人临床麻醉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循环较为平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分析

    目的:针对小儿哮喘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6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35例),参照组为72.22%(26例),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哮喘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较高,而且复发率极低,同时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龙林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药物联合干预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药物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 H 型高血压患者实施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8周,对比分析干预前后血压、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前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168.9±10.4)mm Hg,(92.5±11.3)mm Hg,(24.7±5.3)μmol/ L,0.98±0.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5±6.6)mm Hg,(71.8±7.9)mm Hg,(9.8±2.7)μmol/ L,0.57±0.14)( P <0.01)],干预后 SBP、DBP、CAIMT 及血清 Hcy 水平[(130.2±8.9)mm Hg,(78.7±8.6)mm Hg,(10.9±4.2)μmol/ L,0.76±0.13]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 <0.01)。药物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81/86)。结论非洛地平、卡托普利、叶酸及 B 族维生素联合干预 H 型高血压患者,可显著改善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液 Hcy 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海燕;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麻醉的比较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手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R组)。七氟烷组给予吸入七氟烷,浓度为4%~6%;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20~40μg/kg,入室至麻醉苏醒期间连续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停药至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记录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在气管插管时R组HR、SBP、DBP均高于S组(P<0.05),同时R组的HR、SBP均高于基础值(P<0.05);支撑喉镜植入后1min时R组的HR、SBP、DBP明显低于S组(P<0.05),S组的SBP、DB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七氟烷均可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但是七氟烷对循环系统尤其对心率的干扰较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该类手术的麻醉。

    作者:高志秋;满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血液净化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 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MHD 患者60例,按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HD 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 + HF 组)、血液透析灌流组(HD + HP 组),另选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 及治疗后12周检测各组血清 Hcy 及 CRP 的水平。结果 MHD 患者血清 Hcy、CR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HD + HF 组和 HD + HP 组治疗后 Hcy 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1),治疗后12周 HD + HP 组CRP 下降明显(P <0.05)。结论 HD + HF 及 HD + HP 治疗可使 MHD 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 CRP 水平下降,可能有助于降低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方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