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秋;满忠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病因。方法整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73例新生儿肺出血(PHN)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 PHN 的高危因素与临床特征。结果 PHN 发病率男婴、低体质量儿、早产儿分别为66.34%、82.54%、58.06%,均高于女婴(14.63%)、体质量正常儿(26.58%)及足月儿(5.56%)。结论掌握 PHN 高危因素,对高危新生儿给予重点监护,积极预防以及尽早诊治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彭湘莲;丁桂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佐治颅脑创伤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颅脑创伤后综合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脑复康、谷维素、尼莫地平、尼麦角林等西药治疗,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79.0%,总有效率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1%和82.2%(P <0.01);ADL 和 WMS 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 均<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佐治颅脑创伤后综合征效果明显、安全,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品春;李修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于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药物治疗及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对比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NSS 评分、BPRS 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0周治疗,观察组的各维度得分及 BPRS 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的 SAN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而 NOSIE 评分显著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较对照组(78.85%)显著升高(P <0.05);此外,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予以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恢复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大规模应用。
作者:刘喜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硬化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使用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48周;对照组42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压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转氨酶明显降低。结论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作者:朱红辉;杨广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101例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果92%的患者带气管导管行 PDT,8%的患者未行气管插管直接行 PDT。平均置管时间(自切皮开始至置管成功)为(8.8±2.7)min。总成功率为97%,3例置管失败,1例术后出现气管狭窄,1例损伤气管后壁。结论 PDT 虽然简单易学,但并发症也并非少见,术前要充分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发生意外的准备,保证患者安全。PDT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气管切开术。
作者:张勇;潘赫男;尧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子宫体倒 U 形动脉缝扎术对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性治疗,并观察手术对血液循环以及子宫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66例,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止血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子宫体倒 U 形动脉缝扎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即刻止血率以及总有效率进行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子宫血循环指标子宫动脉阻抗指数以及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即刻止血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体倒 U 形动脉缝扎术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安全等众多优点,其在大限度上使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予以减免,并降低了对患者术后子宫及卵巢的血管及血循环的影响,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手术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丽英;陈颖;李燕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估利巴韦林联合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8例给予利巴韦林、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对照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和喘息的缓解时间、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和低氧血症的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儿咳嗽和喘息的缓解时间、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和低氧血症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巴韦林与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改善病情更快,疗效更好,且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建红;胡军红;莫坤梅;黄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其中6例患者因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较高,平均24271.5 U/ L,阴道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剖宫产切口部位见孕囊或不均质中低回声包块,长径3.3~4.8 cm,平均4.1 cm,包块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均突向浆膜层。6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瘢痕部位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出血少,避免子宫切除术,达到微创、有效、恢复快的治疗效果。结论 CSP 行腹腔镜下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不仅可以有效终止妊娠,同时可以修补瘢痕缺陷、修复子宫,保留生育功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胡碧洪;黄浩;李莉芳;王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在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胃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经病理诊断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行胃镜复查,观察病灶变化。结果所有病灶经高频电凝治疗后均无复发。结论高频电凝治疗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是食管癌高发区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
作者:柏化丽;李自廷;曹龙启;金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发病情况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49例 CHF 患者血红蛋白指标与 TNF-α水平。结果149例 CHF 患者中合并贫血40例,患病率为36.2%,随着 NYHA 心功能分级恶化,贫血的发生率增高,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TNF-α水平则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TNF-α水平的升高促进了 CHF 患者心功能的恶化,并与 CHF 患者贫血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向民;吕罗岩;李丹丹;谭艳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可有效降低肝脏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作者:章丽;张开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针对小儿哮喘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6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35例),参照组为72.22%(26例),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哮喘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较高,而且复发率极低,同时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龙林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上肢骨折手术患儿70例,按应用的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均采用面罩吸氧,未气管插管,仅手术开始分别泵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镇痛起效时间(3.14±0.57)min,术中疼痛感和牵扯感(1.26±0.09)分,苏醒时间(5.10±2.04)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脉搏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均比芬太尼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时,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儿童应用。
作者:王占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闭合性腹部外伤的优势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行腹腔镜探查及治疗的6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确诊。其中8例中转开腹手术,8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取小切口完成手术,余44例均于镜下完成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对闭合性腹部外伤不仅可明确诊断,并同时能够及时指导治疗,提高了确诊率,降低了阴性剖腹探查率,具有安全性、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手术病死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承良;李义廷;程言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横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48例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两种手术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恢复达优率以及总体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吕良庆;韦向东;蒙世远;苏义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肿瘤化疗中评价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舞阳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CysC、RBP 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消化道肿瘤患者的 BUN、Cr、CysC 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患者的 RBP 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BUN、Cr、CysC、RBP、CysC + RBP浓度达到诊断标准的阳性率为8%(4/50)、10%(5/50)、88%(44/50)、82%(41/50)、92%(46/50),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结论 CysC 联合 RBP 在评价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温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子宫内膜癌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88例术前接受宫腔镜检查,诊刮组88例术前接受刮宫诊断,以终的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两种不同方式的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腔镜组诊断符合率90.91%优于诊刮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I、II 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正确率方面,腔镜组分别为88.70%和100%,诊刮组分别为65.78%和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安全、符合率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冬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4,P =0.824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静脉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84,P =0.0001);白细胞减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41,P =0.1745);血小板减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8,P =0.8006);胃肠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63,P =0.366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同时能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建湘;欧阳取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 MRI 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血管狭窄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60例疑似脑血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 MRI 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照组采用 DSA 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以 DSA 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组检查的准确度为76.7%,特异度为66.7%,敏感度为79.2%。经Kappa 检验表明,Kappa 值为0.65(P <0.05),表明两种检查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虽然 DSA 检查脑血管狭窄准确性高,但是检查过程具有创伤性,而且费用高,不适合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首选。MRI 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与 DSA 检查基本一致,而且无创,可作为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