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疗效观察

宁强

关键词: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鼓室成形术治疗, 胆脂瘤型中耳炎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3例(47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均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干耳,干耳时间为术后1~3个月,平均(1.8±0.3)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3年,移植的颞肌筋膜全部成活,均无胆脂瘤复发;患者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气骨平均导差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能在彻底清除病灶、控制感染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及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银杏叶注射液对老年人在手术后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术后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研究银杏叶注射液对患者病情的缓解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皮疹、发热等现象,也无血压升高、胸闷、心慌等短暂的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叶注射液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安全有效。

    作者:雒鸿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OCT 法和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对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比较

    目的:探讨心机标志物检测采用 POCT 法和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的相关性和检测结果。方法选取7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集血清样本,分别进行 POCT 法检测和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析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的相关性及 POCT 法的批内精密度。结果中浓度与高浓度中心肌肌钙蛋白的 POCT 法与Roche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 =0.79、0.85,P <0.05)。POCT 法特异性为96.3%,明显高于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62.9%,P <0.05);POCT 法敏感性为76.7%,明显低于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的(100%,P <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检测 POCT 法与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良好(r =0.79,0.93,P <0.05)。结论 POCT 法对心肌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在中、高浓度的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与 Roche 电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贺喜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3例(47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均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干耳,干耳时间为术后1~3个月,平均(1.8±0.3)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3年,移植的颞肌筋膜全部成活,均无胆脂瘤复发;患者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气骨平均导差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能在彻底清除病灶、控制感染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宁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Aurora-A 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 Aurora-A 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胶质瘤发生、进展及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63例,利用 SP 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Aurora-A 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 Aurora-A 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Aurora-A 在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中均有阳性表达,随着病理级别增加,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并且不同病理级别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urora-A 阳性表达与不同病理级别、肿瘤复发、生存时间相关(P <0.05),胶质瘤病理级别越高、术后发生复发、生存期<2年的患者,Aurora-A 阳性表达越高。结论 Aurora-A 在脑胶质瘤的发生、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判定脑胶质病理级别、进展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脑胶质瘤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马建;付旭东;王新军;寿记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采用加巴喷丁治疗的疗效和药理探析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采用加巴喷丁治疗的疗效及药理。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9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洛芬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巴喷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治疗方法对重度 OSAS 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重度 OSAS 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60例,手术组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嗜睡量表(E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SAQLI)总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ESS、SD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nCPAP 组改善更加明显,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 nCPAP 组治疗后 SAQLI 日常活动、情感活动、症状方面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度 OSAS 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优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作者:李维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全自动仪器复检无偿献血者血型参数选择

    目的:探讨利用加样器进行血型自动化检测。方法采用对实验参数进行选择优化,然后经过离心、孵育、振荡后静置判断。结果试管 Z 轴低高度1600 mm;微板上加抗-A、抗-B 时 Z 轴位置高度965 mm。微板每孔加235μl生理盐水,红细胞为5μl,抗-A 和抗-B 加样量均为25μl。生理盐水的吸取液速度调整为110μl/ s,分配速度调整为400μl/ s。从12410人份中共检出 RhD 阴性25份,1份弱 D;纠正 ABO 初筛错定3例,2例正反定不符。结论本实验参数优化合理,实现了血型自动化检测。

    作者:宋润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利巴韦林与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评估利巴韦林联合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8例给予利巴韦林、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对照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和喘息的缓解时间、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和低氧血症的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儿咳嗽和喘息的缓解时间、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和低氧血症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巴韦林与布地奈德交替雾化吸入改善病情更快,疗效更好,且用药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建红;胡军红;莫坤梅;黄小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予以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恢复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大规模应用。

    作者:刘喜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综合方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姜堰蔡官医院收治的4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综合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咳、吸氧、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氯雷他定和布地奈德,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组咳嗽消退时间、夜咳停止时间、咳嗽减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方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广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后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行急诊 PCI 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7例急性 STEMI 行急诊 PCI 患者进行分组,常规剂量组58例给予1~3 min 内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μg/ kg,大剂量组59例给予1~3 min 内静脉推注替罗非班25μg/ kg。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聚功能抑制率(IPA)、血小板活性指标变化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大剂量组静脉泵入10 min 末、静脉泵入24 h末和停药24 h 末血小板凝聚功能抑制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P <0.01);大剂量组静脉泵入10 min 末血小板活性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 P <0.01);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33.33%),P <0.05。结论急诊STEMI 患者行急诊 PCI 后早期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25μg/ kg)能够显著提高血小板凝聚功能抑制率和降低血小板活性,安全可靠,在改善血流再灌注和心肌微循环灌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作者:秦小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4,P =0.824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静脉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84,P =0.0001);白细胞减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41,P =0.1745);血小板减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8,P =0.8006);胃肠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63,P =0.366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同时能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建湘;欧阳取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FNA 与 DHS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3013年8月于郸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采用 PFNA 内固定治疗(PFNA 组),28例采用 DHS 内固定治疗(DHS 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DHS 组总优良率为78.57%,PFNA 组总优良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HS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 PFNA 组。结论 PFNA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

    作者:孙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轻型颅脑损伤(MTBI)病情恶化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42例 MTBI 病情恶化的临床资料。结果浅昏迷和昏迷病情恶化率占85.7%,明显高于嗜睡和朦胧的恶化率(14.3%,P !0.01);GCS 13分患者恶化率明显高于14分和15分者(P !0.01);头颅影像学异常的恶化率显著高于影像学阴性者(P !0.01)。结论影响本研究患者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浅昏迷和昏迷、GCS 13分及头颅影像学异常,对初诊为 MTBI 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恶化,及时进行头颅 CT 复查和针对性处理,提高治愈率。

    作者:黄东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上肢骨折手术患儿70例,按应用的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两组均采用面罩吸氧,未气管插管,仅手术开始分别泵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镇痛起效时间(3.14±0.57)min,术中疼痛感和牵扯感(1.26±0.09)分,苏醒时间(5.10±2.04)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脉搏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均比芬太尼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时,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儿童应用。

    作者:王占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81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髋关节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及治疗前后 Harris 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3.8%,对照组为8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Harris 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髋关节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周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其中6例患者因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较高,平均24271.5 U/ L,阴道彩超提示:子宫增大,剖宫产切口部位见孕囊或不均质中低回声包块,长径3.3~4.8 cm,平均4.1 cm,包块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均突向浆膜层。6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瘢痕部位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出血少,避免子宫切除术,达到微创、有效、恢复快的治疗效果。结论 CSP 行腹腔镜下局部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不仅可以有效终止妊娠,同时可以修补瘢痕缺陷、修复子宫,保留生育功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胡碧洪;黄浩;李莉芳;王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血脂异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 d,对照组采取瑞舒伐他汀5 mg/ d。对比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8周后的调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 A、载脂蛋白 B 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 LDL-C 水平及 LDL-C 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治疗血脂异常的心血管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 d 能够达到满意效果,有效降低 LDL-C 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更显著。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目的:观察及评价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患者30例,采用气动雾化吸入装置吸入1.5%丁卡因4 ml,在气道表面麻醉完成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 kg、芬太尼1μg/ kg,再行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T0)、气道表面麻醉后(T1)、放置喉镜时(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的插管反应评分;术后24 h 咽喉部疼痛情况以及患者对该局部麻醉方法的主观评价。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反应评分(1.4±0.6)分;30例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周麻木、惊厥等;T1、T2较 T0 SBP、DBP、MAP 无明显变化(P >0.05),SpO2较 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3较 T0 SBP、DBP、MAP、HR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30例患者中仅3例有咽喉部轻至中度疼痛。患者对麻醉方法的评价结果为优26例,良4例,无差评。结论气动雾化吸入丁卡因行气道表面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经口明视清醒气管插管。

    作者:陈金红;叶炜;熊祥生;赵卫兵;蒋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 S-100B、MMP-9和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 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第1、7、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 S-100B 和 MMP-9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患者第1、7、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另外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S-100B、MMP-9和脑水肿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 S-100B 和 MMP-9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S-100B 在入院第1天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MP-9在入院第7天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 MMP-9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 S-100B 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第7天和第14天时 MMP-9和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依达拉奉组 S-100B 亦低于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 S-100B 和 MMP-9均明显增高,MMP-9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 S-100B、MMP-9和脑水肿的水平。

    作者:姬馨彤;赵峻波;薛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