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潘立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28例

朱楠秋

关键词:多潘立酮, 质子泵抑制剂, 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
摘要: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28例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的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80例上颌窦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0例,采用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下于尖牙窝和(或)下鼻道穿刺,进入上颌窦将病灶清除;B组90例,行柯陆氏手术或于内窥镜下行柯陆氏手术.结果 A组治愈78例(86.7%),B组治愈55例(61.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2,P<0.05);且A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较B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为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提供另一个进路方式;操作简单,容易学习、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志雄;李铎贤;叶远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奥曲肽与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奥曲肽与加贝酯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奥曲肽治疗组89例,加贝酯治疗组79例.奥曲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加贝酯组则在同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贝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奥曲肽组和加贝酯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81%、8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型胰腺炎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加贝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与加贝酯在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疗效相似,但在治疗急性重症型胰腺炎时奥曲肽疗效优于加贝酯,因此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

    作者:赵迪;张静;牛瑶;王庆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样本来自于近1年内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治疗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2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缓减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状况、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和部分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以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对照组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对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显著、协同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裴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男,53岁,突发中上腹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8h入院.8h前,患者进食后突感左上腹剧烈疼痛,持续性,难以忍受,伴恶心、呕吐3次.吸烟史30余年,每天1包,高血压病病史4年,否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人院时查体:体温36℃,呼吸24次/min,脉搏90次/min,血压160/85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痛苦面容,烦躁不安,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

    作者:李水花;吴农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顺行封闭式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急性梗阻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2例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6例并发切口感染,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并发胃排空障碍.结论 对全身情况较好、无严重并存病、能耐受较长手术时间、梗阻时间短及术中肠道灌洗满意的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患者,术中行充分肠减压和顺行封闭式结肠灌洗,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围术期营养支持、高效广谱抗生素应用、手术技术提高等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作者:莫乃榕;哈晓冬;陈华锋;谈瑞芳;吴登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4例相关发病因素及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发病因素及机制.方法 对5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睡眠障碍、偏头痛、氨基糖苷耳毒性药物、高血压病、糖尿病、内耳的病毒性感染、梅尼埃病等.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生与各种因素引起耳石的脱落有关,治疗主要采用复位疗法,复位成功后根据可能的不同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作者:宋长明;薛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39例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平均听力水平的提高程度.结果 治疗后39例患者受损频率听阈降低,平均听力有所提高,其中上升型损失患者平均听力提高明显(有效率为87.50%),其次为下降型损失患者(有效率为77.78%),后为平坦型损失患者(有效率为76.82%),总有效率为79.49%.结论 对于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且操作方便,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卫蔚;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泌阳县中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并住院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急性Ⅰ期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给予腹腔引流管置入,经充分引流后拔管,平均住院8d,均痊愈出院,无腹腔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及时消除感染源,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避免多次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避免二次手术,将取代保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胎盘大切面与传统切面的比较

    目的 比较新的胎盘扫查切面与传统切面,探讨胎盘大切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新的超声胎盘切面,即垂直于传统的超声胎盘切面,观察和比较新老方法的区别.结果 通过新老胎盘切面的比较,新方式获得的显示面积明显增大,信息量明显增多.结论 新的胎盘大切面方法,操作简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晓俊;郭迎新;刘艳国;骆桂英;刘青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根据声像图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信号特征及颈部淋巴结对甲状腺癌进行诊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5% (28/32),4例误诊为甲状腺囊腺瘤.结论 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伴有异常Q波改变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32例分析

    预激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有一定特异性.现将桓台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到的32例伴有异常Q波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及查体检出的32例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5~60岁.

    作者:孙玲;荣爱萍;李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研究

    目的 观察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1例GDM孕妇进行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胰岛素治疗及产后随访等的联合干预措施),观察至产前、随访2~6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31例GDM孕妇进行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前(93.55%)存在不良心理,干预后2例(6.45%);干预前14例(45.16%)知晓糖尿病知识,干预后31例(100%)均知晓,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至产前27例(87.10%)GDM孕妇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其中23例只采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另4例增加胰岛素治疗;余4例(12.90%)为产前血糖水平控制不良,干预过程中均使用胰岛素治疗.31例GDM孕妇产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6个月,其中3例血糖水平控制不良转内科治疗,均为产前血糖水平控制不良者,余28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结论 GDM孕妇大多存在不良心理,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GDM孕妇能够显著改善不良心理,提高GDM知识知晓率及血糖控制良好率.

    作者:崔占叶;崔付清;马英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372例瘢痕子宫再妊娠者,年龄24~38岁,孕37.3~40.1周.372例患者依据病情分别行阴道试产和再次剖宫产.结果 372例瘢痕子宫再妊娠者进行分娩的方法为212例(56.98%)产妇通过阴道试产,阴道分娩成功的孕妇有148例,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9.81%.224例产妇进行了再次剖宫产,通过择期剖宫产手术者206例,通过阴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者64例.结论 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孕妇首要选择阴道试产,密切观察其各项指标,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再剖宫产率.

    作者:张银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4例V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MC的发病年龄以1岁前居多,临床上以发热、心前区疼痛、全身乏力等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心电图异常110例,占88.71%,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2.31%,心肌酶检查异常率为96.77%.治疗有效率为94.35%,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于儿童期,特别是1岁内的病毒性感染患儿,临床上应关注有无VMC表现,疑似患儿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确切的心肌保护治疗作用.

    作者:牛玲;安新江;田静;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烧伤再生医学预防控制烧伤创面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观察烧伤再生医学(MEBT/MEBO)与传统西医外科烧伤治疗技术(SD-Ag/切削痂植皮)预防控制烧伤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MEBO组)和对照组(SD-Ag组),每组30例,研究组烧伤创面采用MEBT/MEBO治疗,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SD-Ag)配合切削痂植皮治疗.观察两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创面感染发生率,不同深度创面的愈合时间,手术植皮例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抗生素使用(7.6±5.6)d,平均创面的愈合时间(34.9±8.6)d,手术植皮3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烧伤再生医学预防控制烧伤创面感染的效果优于传统外科烧伤治疗技术,且有能效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手术植皮,临床效果较满意.

    作者:郑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为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为冠心痛的原因.方法 对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为老年人,仅有轻度或缺乏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症状、体征,均有心脏疾病的表现,甲状腺功能测定均有促甲状腺激素降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激素升高.单纯针对心脏疾病治疗效果差,确诊后同时予以抗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心脏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易误诊为冠心病,对原因不明的老年心脏病患者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免误诊.

    作者:唐梅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入住重症监护室并疑诊为VAP的患者60例,按诊断标准分为VAP组(33例)和非VAP组(27例),测定两组患者的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值,VAP组的33例患者在治疗后第5天再次进行PCT检测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根据病情转归又分为好转组(18例)和恶化组(15例).结果 VAP组的PCT、WBC和CRP值均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诊断VAP的敏感性与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CT诊断V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WBC;VAP组经治疗后好转组的PCT和CHS值均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与CPIS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PCT水平的测定有助于VAP的早期诊断,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病情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高伟良;陶维华;傅应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肾脏迷走血管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肾脏迷走血管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仔细观察肾脏上、下极有无异常血流信号,发现异常血管时重点观察其走行方向、进出肾实质的部位,肾积水时分析其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超声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静脉肾盂造影、血管造影结果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为肾脏迷走血管9例,其中肾积水肾脏下极迷走血管8例,健康体检发现肾脏下极迷走血管1例;全部经手术、肾盂造影或血管造影确诊证实,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 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迷走血管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直观地显示其走行方向、进出肾实质的部位及其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可作为肾脏迷走血管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孙雨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硝普钠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硝普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剂量从0.5 μg/(kg·min)开始,每10分钟增加0.5μg/(kg·min),大剂量不超过8 μg/(kg·min).结果 应用硝普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5~28 h后,心率、呼吸频率下降,射血分数提高至正常.结论 使用硝普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佩军;董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潘立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28例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28例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的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楠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