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乃榕;哈晓冬;陈华锋;谈瑞芳;吴登东
1 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因发现颈前区肿物7年余,反复黏液血便1月余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颈前区肿物,具体大小不详,未至医院诊治,后肿物逐渐增大,中间伴吞咽不适感,无呼吸困难,无声音嘶哑等,无明显心悸、胸闷不适,无性格急躁改变,无多食、易饥等,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5~6次/d,伴黏液样物质及暗红色血液,感腹部不适,无明显腹痛、腹胀不适,无低热.
作者:黎志伦;王存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术、妇科彩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方法 对因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06例全部进行妇科彩超检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病例行诊断性刮宫术及宫腔镜定位取材并经病理检验,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95例,发生率31.05%;宫腔镜诊断108例,符合率为87.96%;诊断性刮宫术诊断70例,符合率为73.68%,妇科彩超检查诊断51例,符合率为53.13%,三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子宫内膜情况,镜下检查、定位、活检准确可靠,手术效果满意,是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与治疗的较佳手段.
作者:高晓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在妇产科领域中属常见疾病,其临床定义为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RSA的病因比较复杂,排除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等因素后,仍有40% ~80%原因不明[1-3].1981年,Taylor和Faulk[4]对4例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或称为封闭抗体)阴性的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后有3例成功分娩,从而引起围生医学界的广泛关注[5-6].
作者:王茜;郭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产科的285例具有发生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40例,于剖宫产术后24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每日1次,连续5d;对照组145例,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其他任何抗凝药物;术前及术后第4天监测凝血功能.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无1例肺栓塞,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倾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确切,且无明显出血风险,有特异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梅莉;张宁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72例,年龄23 ~40岁,依据病情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和期待治疗.结果 孕早期发现16例,3例发生肿瘤蒂扭转;孕中期发现28例,9例发生肿瘤蒂扭转;孕晚期发现2例;剖宫产术中发现26例.早产8例,足月产64例;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52例.病理检查提示良性肿瘤68例,占95.4%,交界性肿瘤4例,占5.6%,肿瘤直径2.5 ~16.5 cm,平均(9.5±4.5)cm.结论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良性常见,妇产科医师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惕,仔细行妇科检查及B超动态监测,尽早发现卵巢肿瘤并进行适时合理的处理是确保母儿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曾伟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6例患者均采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痊愈率30.7%,有效率92.3%,无效率0.08%.结论 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54岁,反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6月余.每次均以进食生凉、隔夜等食物为诱因,开始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随后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患者于2011年5月28日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2 h首次入住我院.此次入院前晚间进食海鲜类食物后,凌晨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钝痛,可耐受,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5次,伴腹泻,水样便,自服易蒙停后效果不佳,随后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明显.
作者:于津;王彦昌;冯继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预激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有一定特异性.现将桓台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到的32例伴有异常Q波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及查体检出的32例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5~60岁.
作者:孙玲;荣爱萍;李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杏丁(又称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脑梗死标准治疗,杏丁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观察两组脑梗死治疗后3个月以及1年再发生脑梗死的情况.结果 3个月内两组脑梗死再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4,P>0.05);治疗1年后杏丁组脑梗死再发生数明显减少(x2 =3.95,P<0.05).结论 杏丁注射液具有扩张微动脉、改善微循环、抗凝和抗氧化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稳定细胞膜,故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作用.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4例V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MC的发病年龄以1岁前居多,临床上以发热、心前区疼痛、全身乏力等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心电图异常110例,占88.71%,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2.31%,心肌酶检查异常率为96.77%.治疗有效率为94.35%,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于儿童期,特别是1岁内的病毒性感染患儿,临床上应关注有无VMC表现,疑似患儿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确切的心肌保护治疗作用.
作者:牛玲;安新江;田静;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推动脉血流指数更为准确可信的指标,进一步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疾病组)及110例门诊体检的同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椎动脉及颈外动脉血流指标的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VA总血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血流总量/颈外动脉血流总量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外动脉血流总量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血流总量/颈外动脉血流总量不仅可反映后脑部组织的血供状况,同时还可除外因年龄、性别、基础血流、个体等因素所造成的差别,是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准确可靠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巧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硝普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发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桃江县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并发左心衰竭患者5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接受吸氧、镇静、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和左心室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力衰竭改善总有效率达83.3%,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在心力衰竭指标改善和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30 d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峰值充盈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使用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且具有较好的耐受力.
作者:傅泽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后临床疗效和血CD4+、CD4+/CD8+比值的变化.方法 以100例确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CD4+/CD8+比值的比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P <0.05).结论 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使血CD4+、CD4+/CD8+比值升高,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作者:于献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28例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的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楠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妇产科急腹症是急诊患者中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包括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扭转、黄体破裂、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子宫穿孔、急性宫腔炎、胎盘早剥等疾病.妇产科急腹症起病急,病因复杂,进展快,病情重,甚至可危及生命[1].异位妊娠是导致早期妊娠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超声诊断以其便捷、价廉及可重复性检查等特点成为妇产科急腹症的重要检查手段,经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联合应用使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晓玲;刘桂华;郑继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不同时期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登封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9例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初期,病后14、28 d行血糖检测.结果 入院初期血糖检测正常65例,糖尿病9例,糖耐量异常10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6例,入院14、28 d诊断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有所变化.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增高可以是原有糖代谢异常的反映,亦可以是应激反应的表现,另外通过本研究也说明在无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存在着较多的糖代谢异常者.
作者:郝金海;李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75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中显效2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89.5%,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20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3%.结论 临床上采用甲基强的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吉荣环;马香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探讨ABI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60岁以上住院患者225例,根据ABI分为周围血管病变(PAD)组和非PAD对照组.进行Lp(a)及临床指标的测定.结果 ①PAD组与非PAD对照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r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载脂蛋白B100(APOB)、载脂蛋白A1(APOA1)、空腹胰岛素(Ft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ABI与Lp(a)、SBP、FIns、HOMA-IR呈负相关(P<0.01).③Lp(a)、HOMA-IR、SBP为影响ABI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LP(a)水平与ABI呈独立负相关,Lp(a)是PAD的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周红坚;周雪坚;周圆媛;李翠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每年新发PE死亡率仅次于冠心病及肿瘤,居人口死因构成第3位.
作者:吴君伟;李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大鼠异位内膜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LEF对EMT的作用机制.方法 自体移植法建立EMT大鼠模型,观察LEF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学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异位子宫内膜IL-1β表达;放免法检测腹腔液IL-1β含量.结果 LEF组大鼠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明显缩小(P<0.01),异位子宫内膜IL-1β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液中IL-1β水平也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LEF可抑制EMT模型大鼠异位病灶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IL-1β等细胞因子的生成而实现的.
作者:刘彩霞;边爱平;赵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