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棠
目的 探讨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80例上颌窦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0例,采用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下于尖牙窝和(或)下鼻道穿刺,进入上颌窦将病灶清除;B组90例,行柯陆氏手术或于内窥镜下行柯陆氏手术.结果 A组治愈78例(86.7%),B组治愈55例(61.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2,P<0.05);且A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较B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为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提供另一个进路方式;操作简单,容易学习、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志雄;李铎贤;叶远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治疗的1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补铁途径将其分成两组,即滴注组和口服组,每组各70例,分别采用静脉滴注和口服的方式补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滴注组和口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的补铁效果显著优于口服,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静;赵迪;陈璇;秦卫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在妇产科领域中属常见疾病,其临床定义为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RSA的病因比较复杂,排除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等因素后,仍有40% ~80%原因不明[1-3].1981年,Taylor和Faulk[4]对4例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或称为封闭抗体)阴性的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后有3例成功分娩,从而引起围生医学界的广泛关注[5-6].
作者:王茜;郭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观察烧伤再生医学(MEBT/MEBO)与传统西医外科烧伤治疗技术(SD-Ag/切削痂植皮)预防控制烧伤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MEBO组)和对照组(SD-Ag组),每组30例,研究组烧伤创面采用MEBT/MEBO治疗,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SD-Ag)配合切削痂植皮治疗.观察两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创面感染发生率,不同深度创面的愈合时间,手术植皮例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抗生素使用(7.6±5.6)d,平均创面的愈合时间(34.9±8.6)d,手术植皮3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烧伤再生医学预防控制烧伤创面感染的效果优于传统外科烧伤治疗技术,且有能效促进创面愈合和减少手术植皮,临床效果较满意.
作者:郑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芦丁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对力竭恢复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40只小鼠以不同剂量的芦丁灌胃12 d,进行一次性力竭游泳,恢复20h后,用超微量微孔板分光光度计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尿素氮(BUN)和血糖(SG)的含量,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LDH同工酶.结果 芦丁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AST、ALT活性、LDH同工酶总活性以及MDA、BUN、SG浓度(P<0.05).结论 芦丁可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性疲劳小鼠的恢复.
作者:吴涛;杨建雄;李宝茹;臧洁;刘明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泌阳县中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并住院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急性Ⅰ期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给予腹腔引流管置入,经充分引流后拔管,平均住院8d,均痊愈出院,无腹腔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及时消除感染源,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避免多次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避免二次手术,将取代保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Ⅰ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急性梗阻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2例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6例并发切口感染,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并发胃排空障碍.结论 对全身情况较好、无严重并存病、能耐受较长手术时间、梗阻时间短及术中肠道灌洗满意的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患者,术中行充分肠减压和顺行封闭式结肠灌洗,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围术期营养支持、高效广谱抗生素应用、手术技术提高等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
作者:莫乃榕;哈晓冬;陈华锋;谈瑞芳;吴登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妇产科急腹症是急诊患者中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包括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扭转、黄体破裂、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子宫穿孔、急性宫腔炎、胎盘早剥等疾病.妇产科急腹症起病急,病因复杂,进展快,病情重,甚至可危及生命[1].异位妊娠是导致早期妊娠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超声诊断以其便捷、价廉及可重复性检查等特点成为妇产科急腹症的重要检查手段,经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联合应用使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张晓玲;刘桂华;郑继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百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98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另选取5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Hcy和hs-CRP的水平.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UAP组(P<0.05);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三支病变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P<0.05).结论 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较好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对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刘华勇;潘国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武鸣县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分娩但无子宫肌瘤的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孕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先兆流产、早产、胎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4%、13.9%和2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3%和3.8%(P均<0.01);观察组胎盘早剥、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6%、13.9%和1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5%和1.3%(P均<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不同孕期、肌瘤大小、位置及伴随症状,在确保孕产妇及胎儿安全的前提下,施行个体化的治疗.
作者:兰景尤;周雪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推动脉血流指数更为准确可信的指标,进一步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疾病组)及110例门诊体检的同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椎动脉及颈外动脉血流指标的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VA总血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血流总量/颈外动脉血流总量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外动脉血流总量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血流总量/颈外动脉血流总量不仅可反映后脑部组织的血供状况,同时还可除外因年龄、性别、基础血流、个体等因素所造成的差别,是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准确可靠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巧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肾脏迷走血管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仔细观察肾脏上、下极有无异常血流信号,发现异常血管时重点观察其走行方向、进出肾实质的部位,肾积水时分析其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超声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静脉肾盂造影、血管造影结果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为肾脏迷走血管9例,其中肾积水肾脏下极迷走血管8例,健康体检发现肾脏下极迷走血管1例;全部经手术、肾盂造影或血管造影确诊证实,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 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迷走血管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直观地显示其走行方向、进出肾实质的部位及其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可作为肾脏迷走血管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孙雨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具有多分化能力且能自我更新复制的骨髓间质细胞,已被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能,可被应用于组织损伤修复,如心肌梗死、脊柱及脑损伤、软骨及骨损伤等.而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是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前提,因此进一步了解“归巢”机制可以为临床更有效的应用MSCs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移植方法.
作者:曹星宇;肖践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8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临床判断属于难治性患者,给予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疗程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两药合并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73.7%,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ESS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毛红岩;徐莉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28例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的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楠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和意义及并发症预防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4月至2012年8月1500例LC中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0例LC中中转开腹77例,中转率为5.13%.中转开腹的原因分别为: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三角粘连、解剖不清38例(49.35%);术中出血难以控制17例(23.61%);有腹部手术史及腹腔严重粘连11例(15.28%);胆囊萎缩、“瓷瓶样”胆囊6例(8.33%);胆囊癌2例(2.78%);术中胆漏、怀疑胆道损伤2例(2.78%);腹腔镜光源损坏1例(1.39%).本研究患者经中转开腹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7.8d.2例胆囊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5个月死亡.结论 胆囊三角处理困难,胆囊急性炎症及术中出血、损伤是LC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适时中转开腹尤其是主动中转开腹是保证安全、防止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智;周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54岁,反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6月余.每次均以进食生凉、隔夜等食物为诱因,开始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随后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患者于2011年5月28日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2 h首次入住我院.此次入院前晚间进食海鲜类食物后,凌晨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钝痛,可耐受,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5次,伴腹泻,水样便,自服易蒙停后效果不佳,随后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明显.
作者:于津;王彦昌;冯继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符合阴道试产者的分娩方式等进行分析,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成功者与足月妊娠阴道生产者进行对照,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成功者与术后再次剖宫产分娩者进行对照.结果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者与非剖宫产经阴道分娩者出血量及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者与术后再次剖宫产者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对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严格掌握阴道试产指征,严密产程监护,部分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性的.
作者:郭亚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所遇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 对60例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积极处理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对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积极处理,减少了并发症,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粪便进行菌群分析,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粪便菌群紊乱情况.方法 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组、2型糖尿病无胃肠功能紊乱组患者各20例,健康志愿者20名,留取粪便标本行快速涂片革兰染色以快速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症,按照菌种总数及菌群分布分为正常大便及Ⅰ、Ⅱ、Ⅲ度菌群失调症.结果 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组Ⅰ、Ⅱ、Ⅲ度菌群失调症分别为8、6、3例,发病率为85%,2型糖尿病无胃肠功能紊乱组Ⅰ、Ⅱ、Ⅲ度菌群失调症分别为4、2、0例,发病率为30%,对照组Ⅰ、Ⅱ、Ⅲ度菌群失调症分别为2、0、0例,发病率为10%.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组与其他两组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病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及健康对照组.
作者:任巧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