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

兰景尤;周雪勤

关键词:妊娠, 子宫肌瘤, 分娩, 围生儿,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与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武鸣县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分娩但无子宫肌瘤的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孕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先兆流产、早产、胎位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7.4%、13.9%和2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3%和3.8%(P均<0.01);观察组胎盘早剥、宫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6%、13.9%和1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5%和1.3%(P均<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不同孕期、肌瘤大小、位置及伴随症状,在确保孕产妇及胎儿安全的前提下,施行个体化的治疗.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 观察360例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及单独使用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与单独使用丙泊酚组比较丙泊酚用量少,麻醉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安全舒适,能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张占军;孙菊意;徐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粪便菌群分析

    目的 对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粪便进行菌群分析,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粪便菌群紊乱情况.方法 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组、2型糖尿病无胃肠功能紊乱组患者各20例,健康志愿者20名,留取粪便标本行快速涂片革兰染色以快速诊断肠道菌群失调症,按照菌种总数及菌群分布分为正常大便及Ⅰ、Ⅱ、Ⅲ度菌群失调症.结果 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组Ⅰ、Ⅱ、Ⅲ度菌群失调症分别为8、6、3例,发病率为85%,2型糖尿病无胃肠功能紊乱组Ⅰ、Ⅱ、Ⅲ度菌群失调症分别为4、2、0例,发病率为30%,对照组Ⅰ、Ⅱ、Ⅲ度菌群失调症分别为2、0、0例,发病率为10%.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组与其他两组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病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及健康对照组.

    作者:任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胰腺炎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并分析肝功能指标与急性胰腺炎(AP)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9例AP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查结果.结果 129例中,90例(69.76%)有肝功能损害.轻型AP患者77例,发生肝功能损害38例(49.35%);重型AP患者52例,发生肝功能损害52例(100%).胆源性AP患者78例,发生肝功能损害61例(78.211%),明显高于非胆源性AP患者(56.86%).同时,轻型急性胰腺炎的肝损害程度与重型胰腺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率与非胆源性胰腺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肝损害,重症胰腺炎较轻症胰腺炎肝损害程度重,胆源性胰腺炎较非胆源性胰腺炎肝损害程度重.

    作者:陈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后临床疗效和血CD4+、CD4+/CD8+比值变化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后临床疗效和血CD4+、CD4+/CD8+比值的变化.方法 以100例确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CD4+、CD4+/CD8+比值的比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P <0.05).结论 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使血CD4+、CD4+/CD8+比值升高,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作者:于献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手足口病326例分析

    近几年手足口病患儿数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大多以手足皮疹、口腔溃疡、发热等为主诉就诊,结合查体、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及我市流行病学资料,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入院后经上级主管部门流行病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为手足口病.

    作者:张桂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

    目的 总结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所遇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 对60例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积极处理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对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积极处理,减少了并发症,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80例上颌窦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0例,采用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下于尖牙窝和(或)下鼻道穿刺,进入上颌窦将病灶清除;B组90例,行柯陆氏手术或于内窥镜下行柯陆氏手术.结果 A组治愈78例(86.7%),B组治愈55例(61.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1.2,P<0.05);且A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较B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单套管针在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为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提供另一个进路方式;操作简单,容易学习、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志雄;李铎贤;叶远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男,53岁,突发中上腹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8h入院.8h前,患者进食后突感左上腹剧烈疼痛,持续性,难以忍受,伴恶心、呕吐3次.吸烟史30余年,每天1包,高血压病病史4年,否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人院时查体:体温36℃,呼吸24次/min,脉搏90次/min,血压160/85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痛苦面容,烦躁不安,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

    作者:李水花;吴农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39例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平均听力水平的提高程度.结果 治疗后39例患者受损频率听阈降低,平均听力有所提高,其中上升型损失患者平均听力提高明显(有效率为87.50%),其次为下降型损失患者(有效率为77.78%),后为平坦型损失患者(有效率为76.82%),总有效率为79.49%.结论 对于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且操作方便,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卫蔚;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在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产科的285例具有发生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40例,于剖宫产术后24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IU,每日1次,连续5d;对照组145例,不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其他任何抗凝药物;术前及术后第4天监测凝血功能.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无1例肺栓塞,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倾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确切,且无明显出血风险,有特异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梅莉;张宁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和脑卒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和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温组62例给予常规治疗,低温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亚低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低温组死亡8例,常温组死亡22例;低温组康复15例,常温组康复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辅助颅脑损伤和脑卒中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马玉静;杨秀丽;张延蕊;崔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泌阳县中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并住院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急性Ⅰ期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给予腹腔引流管置入,经充分引流后拔管,平均住院8d,均痊愈出院,无腹腔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及时消除感染源,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避免多次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避免二次手术,将取代保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于宜阳县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并被诊断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48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经调整静脉滴注速度后不良症状好转;对照组中有1例患儿出现腹痛症状,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情况好转,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艳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以反复发作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患者,女,54岁,反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6月余.每次均以进食生凉、隔夜等食物为诱因,开始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随后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患者于2011年5月28日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2 h首次入住我院.此次入院前晚间进食海鲜类食物后,凌晨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钝痛,可耐受,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5次,伴腹泻,水样便,自服易蒙停后效果不佳,随后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明显.

    作者:于津;王彦昌;冯继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372例瘢痕子宫再妊娠者,年龄24~38岁,孕37.3~40.1周.372例患者依据病情分别行阴道试产和再次剖宫产.结果 372例瘢痕子宫再妊娠者进行分娩的方法为212例(56.98%)产妇通过阴道试产,阴道分娩成功的孕妇有148例,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9.81%.224例产妇进行了再次剖宫产,通过择期剖宫产手术者206例,通过阴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者64例.结论 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孕妇首要选择阴道试产,密切观察其各项指标,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再剖宫产率.

    作者:张银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24例V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MC的发病年龄以1岁前居多,临床上以发热、心前区疼痛、全身乏力等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心电图异常110例,占88.71%,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2.31%,心肌酶检查异常率为96.77%.治疗有效率为94.35%,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于儿童期,特别是1岁内的病毒性感染患儿,临床上应关注有无VMC表现,疑似患儿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确切的心肌保护治疗作用.

    作者:牛玲;安新江;田静;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拉贝洛尔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急症85例

    目的 探讨盐酸拉贝洛尔注射液对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85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男52例,女33例,年龄50~76岁.观察给予拉贝洛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心率、血压变化及肝、肾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用药前后不同时间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肌酐[(80±20) U/L]和血尿素氮[(6±2)U/L]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贝洛尔可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急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肾脏功能.

    作者:贾西伟;潘瑞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样本来自于近1年内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治疗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2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缓减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状况、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和部分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以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对照组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对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显著、协同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裴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评价

    目的 针对伴有营养不良的卒中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总结工作体会.方法 总结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筛选合并营养不良的131例患者,入院时均进行营养状况评分,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住院治疗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工作,另一组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工作,护理1个月后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总结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131例营养不良患者,在经过针对性护理治疗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均优于普通护理治疗方式.结论 对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护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孙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潘立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28例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28例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的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楠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