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

陈亮

关键词:膀胱造瘘管, 长期, 常见问题
摘要:目的 总结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所遇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 对60例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临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积极处理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对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常见问题的积极处理,减少了并发症,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曲肽与加贝酯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奥曲肽与加贝酯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奥曲肽治疗组89例,加贝酯治疗组79例.奥曲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加贝酯组则在同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贝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奥曲肽组和加贝酯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81%、8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型胰腺炎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加贝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与加贝酯在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时疗效相似,但在治疗急性重症型胰腺炎时奥曲肽疗效优于加贝酯,因此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

    作者:赵迪;张静;牛瑶;王庆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泌阳县中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并住院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急性Ⅰ期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给予腹腔引流管置入,经充分引流后拔管,平均住院8d,均痊愈出院,无腹腔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阑尾周围脓肿行Ⅰ期手术切除治疗及时消除感染源,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避免多次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避免二次手术,将取代保守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栓塞的研究进展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每年新发PE死亡率仅次于冠心病及肿瘤,居人口死因构成第3位.

    作者:吴君伟;李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氯霉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炎琥宁的配伍稳定性

    目的 评价氯霉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炎琥宁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氯霉素与炎琥宁配伍后0~6h内的含量变化.结果 混合溶液在6h内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氯霉素注射液与注射用炎琥宁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林恒宽;林恒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潘立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28例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28例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的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支气管咳嗽评分与胃食管反流性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潘立酮混悬液联合PPI制剂治疗小儿胃底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楠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和脑卒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和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温组62例给予常规治疗,低温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亚低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低温组死亡8例,常温组死亡22例;低温组康复15例,常温组康复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辅助颅脑损伤和脑卒中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马玉静;杨秀丽;张延蕊;崔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根据声像图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信号特征及颈部淋巴结对甲状腺癌进行诊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5% (28/32),4例误诊为甲状腺囊腺瘤.结论 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闻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入住重症监护室并疑诊为VAP的患者60例,按诊断标准分为VAP组(33例)和非VAP组(27例),测定两组患者的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值,VAP组的33例患者在治疗后第5天再次进行PCT检测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根据病情转归又分为好转组(18例)和恶化组(15例).结果 VAP组的PCT、WBC和CRP值均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诊断VAP的敏感性与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CT诊断V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WBC;VAP组经治疗后好转组的PCT和CHS值均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与CPIS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PCT水平的测定有助于VAP的早期诊断,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病情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高伟良;陶维华;傅应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96例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相应的护理.结果 96例患者中治愈95例,1例因无法开通而失败.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艳芳;冯英璞;张桂芳;行君;张婧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具有多分化能力且能自我更新复制的骨髓间质细胞,已被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能,可被应用于组织损伤修复,如心肌梗死、脊柱及脑损伤、软骨及骨损伤等.而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是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前提,因此进一步了解“归巢”机制可以为临床更有效的应用MSCs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移植方法.

    作者:曹星宇;肖践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样本来自于近1年内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治疗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2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缓减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状况、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和部分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60例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以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对照组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对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显著、协同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裴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75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中显效26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89.5%,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20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3%.结论 临床上采用甲基强的松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吉荣环;马香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研究

    目的 观察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1例GDM孕妇进行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胰岛素治疗及产后随访等的联合干预措施),观察至产前、随访2~6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31例GDM孕妇进行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前(93.55%)存在不良心理,干预后2例(6.45%);干预前14例(45.16%)知晓糖尿病知识,干预后31例(100%)均知晓,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至产前27例(87.10%)GDM孕妇血糖水平控制良好,其中23例只采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另4例增加胰岛素治疗;余4例(12.90%)为产前血糖水平控制不良,干预过程中均使用胰岛素治疗.31例GDM孕妇产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6个月,其中3例血糖水平控制不良转内科治疗,均为产前血糖水平控制不良者,余28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结论 GDM孕妇大多存在不良心理,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GDM孕妇能够显著改善不良心理,提高GDM知识知晓率及血糖控制良好率.

    作者:崔占叶;崔付清;马英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39例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均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平均听力水平的提高程度.结果 治疗后39例患者受损频率听阈降低,平均听力有所提高,其中上升型损失患者平均听力提高明显(有效率为87.50%),其次为下降型损失患者(有效率为77.78%),后为平坦型损失患者(有效率为76.82%),总有效率为79.49%.结论 对于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且操作方便,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卫蔚;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布加氏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探测布加氏综合征10例,并经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 肝静脉阻塞3例,下腔静脉阻塞5例,二者同时病变2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判断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对临床诊断可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志榕;郑继伟;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评价

    目的 针对伴有营养不良的卒中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总结工作体会.方法 总结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筛选合并营养不良的131例患者,入院时均进行营养状况评分,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住院治疗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工作,另一组进行普通常规护理工作,护理1个月后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总结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131例营养不良患者,在经过针对性护理治疗后,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均优于普通护理治疗方式.结论 对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护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孙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156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及术后配合特定电磁波(TDP)局部照射的疗效.方法 对156例(耳)慢性中耳乳突炎行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术后配合TDP局部照射.结果 干耳率及鼓膜穿孔愈合率达98%,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对慢性中耳乳突炎采用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病变愈单纯,术后听力改善愈佳;凡鼓室成形术,均应行鼓室探查;术后应配合TDP局部照射.

    作者:陈仁物;黄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术、妇科彩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方法 对因子宫异常出血患者306例全部进行妇科彩超检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病例行诊断性刮宫术及宫腔镜定位取材并经病理检验,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95例,发生率31.05%;宫腔镜诊断108例,符合率为87.96%;诊断性刮宫术诊断70例,符合率为73.68%,妇科彩超检查诊断51例,符合率为53.13%,三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子宫内膜情况,镜下检查、定位、活检准确可靠,手术效果满意,是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与治疗的较佳手段.

    作者:高晓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肾脏迷走血管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肾脏迷走血管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仔细观察肾脏上、下极有无异常血流信号,发现异常血管时重点观察其走行方向、进出肾实质的部位,肾积水时分析其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超声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静脉肾盂造影、血管造影结果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为肾脏迷走血管9例,其中肾积水肾脏下极迷走血管8例,健康体检发现肾脏下极迷走血管1例;全部经手术、肾盂造影或血管造影确诊证实,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 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脏迷走血管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直观地显示其走行方向、进出肾实质的部位及其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可作为肾脏迷走血管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孙雨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男,53岁,突发中上腹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8h入院.8h前,患者进食后突感左上腹剧烈疼痛,持续性,难以忍受,伴恶心、呕吐3次.吸烟史30余年,每天1包,高血压病病史4年,否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人院时查体:体温36℃,呼吸24次/min,脉搏90次/min,血压160/85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痛苦面容,烦躁不安,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

    作者:李水花;吴农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