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胃炎的分类值得商榷

王志;邢学义;樊明红

关键词:慢性胃炎, 分类方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免疫性胃炎, 不合理, 临床
摘要:目前临床上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两大类,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有不合理之处,值得商榷.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颤动对高血压病患者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颍县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2例有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以48例无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脏超声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高血压病患者房颤的发生、治疗以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还能进行临床病情评估.

    作者:王春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药熏泡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湿疹50例

    目的 探讨中药熏泡联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肛周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泡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12例,显效3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 中药熏泡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湿疹疗效满意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万卉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胃镜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胃镜总有效率为79.5%.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可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彩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功能性便秘体质的辨识及中医治疗

    便秘发病率在年轻人中为3%,中年人8%,老年人20%,国内有报道估计1/10的人受到便秘的困扰,75%属于慢性便秘,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生率更是高达15%~20%[1].笔者自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辩证治疗84例不同体质的功能性便秘并与西药治疗64例比较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桂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庆地区临床感染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安庆市立医院2010年度临床感染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 用Walkaway-40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的153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9.11%、30.21%和10.68%.分离率高的8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占所有分离病原菌的83.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65.1%、60.0%.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8%和8.4%.结论 加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和监测,对病原学诊断及指导合理选用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宗光;李小月;徐元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胃炎的分类值得商榷

    目前临床上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两大类,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有不合理之处,值得商榷.

    作者:王志;邢学义;樊明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5.4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16.67%,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传统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择期剖宫产患者40例,均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在切腹膜时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0.3 mg/kg)辅助麻醉.对照组22例,在相同时点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和Apgar 评分.结果 两组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脐带血气分析及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能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璞;常国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治疗输尿管口囊肿6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口囊肿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6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得以确诊.6例均行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等离子电切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临床症状均消失,经B超或IVU检查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未见输尿管反流.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等离子电切术是治疗成人输尿管口囊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群锋;朱劲松;戴宇红;陈志洁;鲍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子宫下段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105例

    目的 探讨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河南省宁陵县妇幼保健院自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者10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产妇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为胎头高浮35例,占33.33%;胎头深定骨盆29例,占27.62%;麻醉效果欠佳16例,占15.24%;巨大儿8例,占7.62%;胎儿过度仰伸7例,占6.67%;腹壁切口或子宫切口相对较小6例(包括子宫狭窄环2例),占5.71%;其他4例,占3.81%.结论 正确把握剖宫产时机,术前充分估计胎头娩出的难易程度、适当的手术切口、良好的麻醉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有利于母婴安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权红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措施

    目的 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探讨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沂南县人民医院诊治的89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在不停止母乳喂养的情况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配合蓝光照射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全部治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母乳性黄疸退黄效果好,而且安全.同时又可继续母乳喂养,增加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了母婴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祖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FBXW7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发病是由多种外源性致癌物的诱导和内源性的基因表达失控的结果,其中基因的异常表达包括多种癌基因的活化和/或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FBXW7基因(F框/WD40域蛋白基因)又称hCDC4,是近发现的重要的抑癌基因,在人体细胞周期的进程、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缺失能引起和/或加快癌细胞增殖,不良预后增加.本文对FBXW7基因与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牛建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在小腿近端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在促进小腿近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56例小腿近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均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1个月,平均22.4个月,X线片示骨折愈合,胫骨平台高度无明显丢失,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对称,无内固定感染、松动、断裂等发生,且无严重膝关节不稳及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优20例,良27例,可7例,差2例.结论 小腿近端骨折术后在带足长腿膝限位支具保护下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并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家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细胞因子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苯那普利组及联合组.对模型组和三治疗组给予阿霉素(5 mg/kg) 尾静脉注射,建立肾病综合征模型.自注射阿霉素后,己酮可可碱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给予己酮可可碱50 mg/(kg*d)、苯那普利6 mg/(kg*d)、联合组给予己酮可可碱25 mg/(kg*d)联合苯那普利3 mg/(kg*d)灌胃,共6周.分别于给药2周、4周、6周抽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放入代谢笼留24 h尿测蛋白定量.结果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在己酮可可碱组、苯那普利组和联合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1),而联合组又低于己酮可可碱组和苯那普利组(P均<0.05).结论 己酮可可碱和苯那普利联合应用能进一步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作者:苏惠;张道友;杨沿浪;汪裕伟;徐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输卵管妊娠的阴道超声诊断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妊娠的0.5%,是孕早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常见,占95%左右[1].阴道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笔者结合临床和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30例输卵管妊娠的阴道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玲;刘桂华;郑继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导乐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0 年1月至12月行孕期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6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方法 观察产程、接产;观察组80例采取导乐陪伴分娩,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 h 出血量、焦虑程度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2 h 出血量、焦虑程度及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能促进产程进展,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解除或降低产妇的焦虑程度,减少新生儿窒息,从而有效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林春燕;朱伟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无痛胃镜检查163例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安全性、患者自觉感受及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准备同常规胃镜检查,静脉注射芬太尼1~2 μg/kg,15~20 s内注完,1 min后按1.5~2.0 mg/kg缓慢推注异丙酚,30~40 s内缓慢推注,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自主呼吸正常后(Ramsay分级Ⅲ级),再行胃镜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检查结束后15 min内均完全清醒,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未遗留痛苦回忆,69例次(42.3%)有舒适感或轻度欣快感.结论 镇静状态下胃镜检查术可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并能减少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痛胃镜检查法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健;廖炳福;翟浩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成年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成年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方法 成年肺炎患者100例,研究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2结合力、PaO2/FiO2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O2、PaCO2与PaO2/FiO2、二氧化碳结合力、CRP,六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气分析的结果 可以显示肺炎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秀枝;孙永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心脏肌钙蛋白I测定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cTnI水平,同时测定心肌酶谱作为对照.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血清cTnI阳性率较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血清cTnI对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高的价值,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CK-MB,可作为诊断和预测心肌炎较好的指标之一.

    作者:贾新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纳洛酮与传统呼吸衰竭合剂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以氨茶碱为主的呼吸衰竭(呼衰)合剂在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95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纳洛酮与氨茶碱治疗呼吸衰竭的近期疗效.结果 纳洛酮组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率为96.1%,以氨茶碱为主组成的呼衰合剂组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率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以氨茶碱为主组成的呼衰合剂.

    作者:冀振旭;杨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