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病毒损脑络与复杂网络性

郑宏;刘雪梅

关键词:毒损脑络, 火毒, 痰毒, 瘀毒, 中风, 复杂网络
摘要:中风病毒损脑络具有病邪非单一、病机非静止、病情非单维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系统特点的临床复杂证候.毒损脑络既是中风发病过程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以证候表达为核心的病因与发病多维界面和动态时空变化着的复杂系统,其科学内涵、特性、临床表征、生物学基础均具有复杂网络性,从复杂网络角度将毒损脑络进行深入挖掘与阐释,建立一份以专家共识毒的特性、临床表征和理化指标为结点的网络,揭示其复杂特性必将对临床治疗中风病产生深远意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本草”的含义及英译规范

    在现代文献中,有将“本草”视为中药而将其英译为materia medica,有将“本草”视为药物学著作而英译为book of materia medica或meidicinal works,有的直接将“本草”音译为ben cao.“本草”一词出现多种译法,究其原因是现代文献对“本草”的释史没有达成共识.故通过对古今文献考证可知,“本草”指我国的传统药学或中药,当以ben cao作为其规范英译名.但如果在特定的语境中,即“本草”的含义被限定在“中药”上,materia medica则更能表达出本草之含义.此时可以方便读者理解为根本目的,将“本草”英译为materia medica.

    作者:何娟;刘文礼;蔡永敏;徐江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论王维德消法和托法的理论内涵

    王维德消法和托法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其消法不仅包含消肿、消毒我们熟知的内容,还特别涵盖了消痰.其3方面内容共同构建起王维德消法的学术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消法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出消法临床方剂的多样性,如阳和汤、清署汤等.其托法概念更是宽广,不限于托毒透脓之类的法则,在临床使用上不拘于疮疡的发展阶段,明确了托法仅限阳证的学术思想,并首次厘清了补益与托毒的区别,这对中医外科后来的理论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临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晓强;闫小宁;赵志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百会穴治疗癫痫的古代文献研究

    目的:分析古代医家运用百会穴治疗癫痫的用穴规律和治疗方法,为百会穴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华医典》以“百会”作为检索词,检索出百会穴主治病证的相关文献条文,按照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制成原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有明确治疗癫痫疾病的条文105条,其中单穴51条,配穴54条;明清时期使用百会穴治疗癫痫较前期明显增多共计87条;在治疗方法的选用上采用灸法治疗66条,针刺13条,针灸结合8条,刺血疗法2条,无明确治疗方法16条.结论:百会穴具有明确治疗癫痫的作用,使用频率逐年递增,配穴略高于单穴,在治疗方法上以艾灸单穴为主,并结合其他疗法.

    作者:刘倩;黄银兰;薛小卫;李洋洋;蔺耐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风病毒损脑络与复杂网络性

    中风病毒损脑络具有病邪非单一、病机非静止、病情非单维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系统特点的临床复杂证候.毒损脑络既是中风发病过程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以证候表达为核心的病因与发病多维界面和动态时空变化着的复杂系统,其科学内涵、特性、临床表征、生物学基础均具有复杂网络性,从复杂网络角度将毒损脑络进行深入挖掘与阐释,建立一份以专家共识毒的特性、临床表征和理化指标为结点的网络,揭示其复杂特性必将对临床治疗中风病产生深远意义.

    作者:郑宏;刘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试论《明医指掌》对中医诊疗理论的整合

    《明医指掌》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为明代医家皇甫中所撰.全书共10卷,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内容以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证治,是一部对中医学诊疗理论的整合之作.该书在疾病分类上采用以科类病的分类方式,以“歌”““论”“脉”证治四部分相贯的写作体例论述了具体疾病的诊疗理论.特别是其证治部分按病机分成不同类型,其下再按具体的病机分列诸方,凸显了论痛析机、以证统方的特点,成为临床诊疗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形态.

    作者:郑齐;黄玉燕;杜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探讨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我院450肾移植术后受者症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客观分型并探索规律.结果:肾移植术后1周证型可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4类,第1类在脾肾阳虚基础上或外感或兼有血瘀,第2类在肝肾阴虚基础上或湿热或兼有湿浊,第3类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兼湿热或血瘀、湿浊,第4类在气阴两虚的主证上兼湿热、血瘀、湿浊.肾移植术后1年证型可聚为3类,第1类在脾肾阳虚基础上或兼外感或兼血瘀,第2类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兼有湿浊、血瘀,第3类在气阴两虚基础上或湿浊或兼有血瘀.结论:肾移植术后1周至1年内,肾移植术后患者证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马继伟;丁元;刘浩飞;秦中豪;白继琼;冯睿;董磊鹏;杨洪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视网膜色素变性传统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8例(56眼)视力显效25眼,好转19眼,总有效率78.6%;视野显效26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82.1%,所有病例针刺和辨证口服中药未发现有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作者:马红霞;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特应性皮炎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方法:AD患者风湿蕴肤证20例,血虚风燥证34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检测不同证型AD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AD患者CD4+、IL-4、IL-17表达均高于对照纽,风湿蕴肤证及血虚风燥证组CD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证CD8+、IL-10表达高于风湿蕴肤证组及对照组,风湿蕴肤证及血虚风燥证组Treg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风湿蕴肤证Treg及IL-12表达低于血虚风燥证组,IL-4及IL-17表达高于血虚风燥证组.结论:可根据IL-4、1L-12、IL-17、IL-10水平及CD4+、CD8+、Treg数量初步判断病情阶段及中医辨证分型.

    作者:赵一丁;杨洁;闫小宁;郎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论小儿为至柔之体而非纯阳之体

    依据小儿体质特点及古代文献对“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进行辨析,认为“纯阳之体”的观点不能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提出小儿为“至柔之体”,并从柔弱、柔顺,娇柔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以指导临床.

    作者:郑志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病机的概念及意义

    在中医药秦汉以前的经典著作中,“病机”一语两见:一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二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机”字在中国文字语义中深湛而义广.“机”字早为“幾”,金文“(丝)”表示脐带,下边的“戍”为持斧戍之器断脐,是新生儿的关键一步.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早年留守对外出务工人员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

    目的:基于中医五态人格类型,调查早年留守经历外出务工人群人格特征的阴阳偏颇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方法:以留守经历外出务工人群较多的河南省为调查地,选取18~25岁的外出务工人员327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五态人格测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近期生活事件量表(LES)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经历组少阳与太阴人格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经历组;LES得分≤20分问卷,留守经历组与非留守经历组SCL-90得分比较,躯体化、焦虑、敌意、恐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经历组留守分离总积分与太阴人格维度积分正相关;留守分离总积分与SCL00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神经病性因子正相关.结论:早年留守分离与太阴人格的形成存在相关性,且对外出务工人员心理精神健康状态有负面影响.

    作者:巫鑫辉;李娜;王小雪;岳广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杨国华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用药经验

    目的:分析归纳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病例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望京医院心血管专家门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所用中药处方,筛选效验病例用方共91首,录入Excel表格,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将处方中药物功效、药性、药味的频次、频率等分别列出,结合病案总结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的91首处方中共收集单味中药94种,药物使用频次共计1321次.单味药出现频次较多的依次为北沙参、丹参、茯苓、枳壳、黄连等,高频用药按功效分前两位为补虚药和清热药,药味以苦、甘主.结论:杨国华教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多用补虚药以益气养阴、用药平和,注重调气和血,善用苦味药取其味以宁心复律,养心同时兼顾养肝健脾使安神定悸之效更著.

    作者:王东芳;李金宝;张辰浩;张靖琨;胡传国;杨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痛麻洗剂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伦多(Toronto)积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痛麻洗剂(自拟配方)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6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使用甲钴胺治疗2周,观察组30例使用痛麻洗剂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疗程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反射积分和感觉检查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积分、反射积分和感觉检查积分均有减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起效更快,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结论:痛麻洗剂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甲钴胺,可以作为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外治方法使用.

    作者:侯元利;任杰;王宇琦;马潇;崔丽丽;赵彦军;慕程;王毅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微小RNA调控探讨中医药延缓肾纤维化机制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蛋白质RNA,通过与动植物的RNA结合,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是通过调控TGF-β/Smads为代表的多个信号通路在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以TGF-β/Smads为代表的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miRNA表达及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这些特定的信号通路影响肾纤维化的进程.课题组研究发现,中药方剂芪归益肾方及其组分在延缓肾纤维化方面的作用确切,其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与调控TGF-B/Smads等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其调控TGF-B/Smads的作用可能通过对miRNA的作用而实现.故通过探讨miRNA与多种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miRNA表达与肾纤维化的关系,特别是中药方剂及其组分通过调控miRNA表达对肾纤维化病变的影响,为中医药精准医疗在慢性肾脏病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尹佳琦;魏明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伤寒论》五泻心汤煎煮法探析

    《伤寒论》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临床遣方用药之圭臬,中医学者对其理、法、方、药之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药物煎煮法方面则不甚详尽,一方之效与不效与药物煎煮法密切相关.故从《伤寒论》五泻心汤所主病机、药物组成与煎煮法的关系切入,探讨“麻沸汤渍之”和“去滓再煎”的内涵.

    作者:崔晓春;赵鸣芳;凌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泽兰”药用史略考

    泽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微温.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创,痈肿创脓.一名虎兰,一名龙枣.生大泽傍.”根据历代本草及方剂文献的记载,将泽兰的功效概括为补气血,利血脉,治产后虚损;通水道,走血分,消通身水肿;散瘀血,生肌肉,并治疮疡3个方面.其中历代医家重视的是其在妇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本草纲目》称其为“妇人要药”,《本草通玄》称其为“女科上剂”,《本经逢源》称其“功效胜于益母”.故通过古代本草文献及方剂文献的考证,对泽兰的归经药效及临床应用进行全面探究,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参考.

    作者:张紫薇;梁尚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从“风痰瘀毒”论治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其不适用于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且易复发转移,因此是当前乳腺癌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故根据其临床待性提出“脾肾两虚”是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基础,因虚生痰致瘀化风,在虚、痰、瘀的基础上“六淫七情”诱发癌毒,终成“痰毒瘀结”之态.“痰毒”是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病理因素,而“内风”是复发转移的推动力量,基于此临证治以“健脾益肾、化痰解毒、活血息风”.从“风痰瘀毒”论治三阴性乳腺癌,是中医药治疗特殊类型乳腺癌的初步探讨,对预防其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帅;刘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薛伯寿厥阴病合病、并病理论与经验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擅长以六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通过跟师学习对厥阴病合病、并病理论加深了认识.厥阴病常见渴欲饮水、饮后不解、胃脘疼痛、嘈杂或烧灼、气逆、知饥不欲食、食后吐、大便次数多、腹泻等症蕴含着并病概念.同时举验案说明厥阴病的合病与并病并无一定规律可循,可出现六经的任意两经、三经及四经同病,并可兼夹蓄水证、瘀血证等,从而印证了六经围绕少阴少阳为枢进行多系统的开合运动,并给出厥阴病合病及并病的诊治思路.六经具有动态性,即在一经向另外某经传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某经的一些症状而不是全部症状.后指出乌梅丸是厥阴病正治方,主要药物为乌梅和川椒.

    作者:马桂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王祖龙治疗弱精子症辨证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王祖龙教授治疗弱精子症的辩证规律,为弱精子症辩证提供临床数据.方法:收集王祖龙教授在男科门诊辨治弱精子症患者486例,采用频数、频率和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结果:34种症状出现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症状分为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郁肾虚型、肾阳亏虚型、肝肾阴虚型6大证型.结论: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郁肾虚型、肾阳亏虚型、肝肾阴虚型6大证型是王祖龙教授门诊常见的弱精子症证型.

    作者:王诗琦;王祖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综合方案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应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组收治的157例AP患者(治疗组80例,对照组77例)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医辨证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对于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化火证、结胸里实证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柴芩承气汤、柴胡疏肝散、清胰陷胸汤加减,辅以针灸、外敷等,比较2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改良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腹腔内压力(IAP)、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MCTSI、IAP、平均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腹腔内压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杜进龙;李玉梅;齐建华;曹玉平;王丕;杜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