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洁楠;王乐;曹洪欣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急性高原缺氧大鼠血红蛋白(Hb)和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景天组、埋线A组、埋线B组和埋线C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低压氧仓模拟高原环境的方法制备急性高原缺氧大鼠模型后,红景天组于造模前后均灌胃1周,每日1次;埋线A、B、C组分别于造模前1周、造模后1周及造模前后各1周埋线治疗1次,观察Hb含量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b显著升高,动脉血气各项指标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3个埋线组及红景天组Hb均明显降低,PaO2、PaCO2、SaO2及埋线C组的pH值显著升高,以埋线C组对Hb含量、PaO2、PaCO2、SaO2干预效果为明显.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急性高原缺氧大鼠Hb含量,并不同程度升高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含量,对急性高原缺氧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治疗效果与埋线时机与频次有关.
作者:汪永锋;徐亚莉;金建军;王士源;高晓娟;孙鹏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大医精诚”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故从隋唐时期社会政策开明、律法完备、经济繁荣,儒释道文化兼容,先贤诸家先进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形成背景,旨在倡导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健康中国建设中,弘扬“大医精诚”医德医术风范,构建良好的医疗保健环境.“大医精诚”理念是在分裂统一的社会更迭背景下,基于民众对政策开明、律法完备、社会公德的需求,兼容并蓄儒、释、道优秀文化,以及先贤诸家先进思想,结合医学发展现状与需求而产生的.
作者:夏洁楠;王乐;曹洪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瘤体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晚期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近期缓解情况及瘤体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arnofsky,KP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6.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疗效确切,可显著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运用哲学思维及文字释义,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到的“淡泊名利、清静安逸、道通为一”的原象观皆来自于中国哲学的思想,属于中国的心灵哲学.提出“恬淡的心灵或意识层面是淡雅、淡定以内守精神”“依其法道,于心身健康,则恬淡为重,于心灵哲学,以虚无观筑其根基”,这些理念不仅指导中医的防病治病,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人类心灵健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随着医学人文学、叙事医学的出现,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内心感受,因此中医理论的研究要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唯心史观的思维,方能更好地诠释和发展中医理论,更新健康认知的新观念.
作者:王永炎;张华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收集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临床试验报告的疗效评价指标,分析各类指标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方法:文献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制作调查表,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文献220篇,使用频次较多的依次为理化指标、临床症状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终点事件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使用相对较少.使用频次高的指标组合为理化指标+症状指标+安全性指标.结论:中医药治疗UA的疗效评价目前主要依赖于理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指标的改善,缺乏生存质量指标和循证医学所关注的终点事件指标.
作者:徐福雪;戴国华;王鑫浩;高武霖;陈士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病程的关系,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证候要素,总结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演变规律.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492例经过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53例,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9例,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个证候要素中血瘀、血虚、气滞、气虚、内毒、寒凝、痰浊、阳虚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内毒产生→脉络损伤、痰浊内生→阳气损伤、寒凝脉络→肾虚水停.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随着病程的延长,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
作者:王永刚;尚俊平;齐婧;钟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在疾病的急性期往往处于正邪斗争的初期或极期,是正邪斗争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强力祛邪、防邪伤正是既病防变的主要思路.治疗外感温热疾病必须辨明兼夹之邪,防兼夹之邪生变.内伤杂病其传变规律更为复杂,如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的生理病理规律、经络相传规律以及气血、阴阳等传变规律等均应熟练掌握.可借鉴西医学对疾病发展和转归的认识,采用中医既病防变的治疗措施.情志也是影响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应防情志生变.
作者:何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总结黄穗平教授治疗便秘的学术思想和辨治方法.认为便秘多由饮食失节、七情内伤、病后产后体弱或感受外邪等所致,基本病机为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在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基础上,临床治疗便秘补行兼施,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重在用补、滋、润三法并行,非泻非导切合病机;泻法中病即止,针对病因病机以固护根本为主,以通导泻下为辅,忌惮过用峻下;调理脏腑气机,尤重开宣肺气;重视气机升降,清升方能浊降,治疗以通为要、以降为顺、以调理脾胃升降为法,关键在于健脾理气和升脾降胃.
作者:胡学军;林晓丰;龙亚秋;黄穗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周念祖老师善用温热药物,强调在辨证基础上可以早用广用.故主要介绍其将补托应用于创面难愈类疾病的治疗.认为此类疾病病程久、反复加重伴发感染,与气的防御和推动功能低下有关,故以气虚火衰立论.治疗上补托以黄芪重用配白芷为基础,见火衰则加温阳之品,见标实则攻毒祛邪,以益气补火为先导推动透托搜剔、行气活血、清热散结更能直达病处.以阴阳为纲统摄标本,或见气虚火衰即益气补火,又常反复斟酌标本缓急.从实际出发,用药似不合常规,实则着眼临床,大胆任用温阳补托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学习研究.
作者:尚鹏鑫;杨仕年;林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阳郁厥逆和肝脾郁滞之证.笔者发现四逆散同样也可以治疗以胸闷为主症的阳郁证.胸闷一症与少阴心肾关系为密切,而四逆散的病机关键在于少阴阳郁,因此以四逆散治疗阳郁胸闷收效甚佳.故从阳郁胸闷与脏腑的关系、病因病机、四逆散治疗机理、临床医案等多方面论证,以求临证之时对四逆散的灵活运用.
作者:李凡;薛一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医养生理论的既往研究多侧重于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归纳整理,反复归纳但鲜有创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近年来,对其研究已深入到从养生理论建构的背景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并通过文献、临床、实验等方面开展中医养生理论的现代研究,以及探讨中医养生理论对中医养生学发展的相关研究和中医养生理论的专题研究.据此,本文结合近10年来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文献,对中医养生理论研究进展加以整理,以此提出如何从多层次、多角度展开进一步研究,从而深入挖掘中医养生理论的内涵,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学科发展.
作者:高健;倪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诊治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自拟中药熏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晨僵、压痛、功能及WOMAC评分、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的75.8%;2组患者晨僵、疼痛、功能及WOMAC评分等指标相比于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17、IL-23、CRP水平含量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熏洗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小,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鑫;曹得玉;静晓明;魏福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雪莲细胞培养物的活血化瘀及抗子宫内膜异物炎症的作用.方法:以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浴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以子宫引入异物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炎症模型,观察致炎子宫肿胀程度并检测炎性介质.结果:连续给药7d,雪莲细胞培养物低剂量组(35mg/kg)可明显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低剂量组(140、70、35 mg/kg)可明显降低全血黏度10、全血黏度20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剂量组(140、70 mg/kg)对于大鼠子宫内膜异物的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以明显降低致炎子宫的肿胀率;雪莲细胞培养物高、中、低剂量组(140、70、35 mg/kg)可明显降低致炎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雪莲细胞培养物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对大鼠子宫内膜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彦礼;刘雅萍;高俊鹏;王敦方;徐航宇;马旭冉;杨伟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藏血舍魂,心得肝助而血脉通利,肝得心助而肝体柔和,情志得舒;“补脾必以疏肝,疏肝即以补脾”,调脾健胃当与疏肝并举;心胃相关,经脉相系,心中少火下行,温胃降纳腐熟;脾胃纳运有常,化生气血,心神得养.中国中医科学院孔令诩教授治疗心胃诸疾守证而不限于症,不仅考虑心胃更是时时顾护肝性,体阴而用阳,从肝气、肝阳和肝阴角度提出调肝三法:疏肝、凉肝与柔肝,临证舌脉合参辨证施治,以柴胡、郁金、川楝子、枳壳、香附、枳壳等疏肝解郁,丹皮、栀子、黄芩、龙骨、牡蛎等镇肝凉肝,麦冬、白芍、沙参、生地、龟板、酸枣仁等柔肝润肝,临证疗效显著.
作者:高雅;徐旻灏;黄江鹏;徐世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针对当代疾病的特点,仝小林教授提出“新病机十九条”,故对其“新内经十九条”简要释意.虽言病机实则比病机的内容更加丰富,论述了病因病位等内容,如皆属于“膜、神、髓、脾、络”均可归属于“病位”,皆属于“燥、佚”等可归属于“病因”.条文或依照临床经验对疾病传统病机、治法进行新的思考,如感冒的病机病位、脏腑风湿论、凉燥郁火的病机、顶焦神系与髓系的理论以及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急性反复性发作疾病、脏纤维化的治疗等;或可反映当代老年病、慢性病、多代谢紊乱性疾病(脾瘅)、心理性疾病与医(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如脾瘅、老年性抑郁症、癔病、神志性疾病等.以上诸条多是对疾病规律的精要概括,在临床运用时可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以运用.
作者:逄冰;赵林华;刘文科;宋斌;周毅德;于晓彤;何丽莎;王涵;顾成娟;沈仕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由于历代以来对客运理论都鲜有阐发,以至于当代出现了两种客运的排列方案,一种称为“内经版”,另一种称为“创新版”,故本文旨在探讨哪种更为合理.方法:从积温角度入手,在平均气温、高气温、低气温三个维度对120多个站点一个天千周期内的太少对作赋值分析.结果:“内经版”的n1值即客运排列方案显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而“创新版”则比较随机难以找到规律.结论:内经的排列顺序更为合理.
作者:周志;柯资能;吕游;章燕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眼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甲钴胺、强的松片等西药治疗,治疗后14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1例,治疗组愈显率86.6%优于对照组70.9%;治疗组疱疹结痂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眼部损害临床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眼部带状疱疹均有效,电针结合放血疗法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能快速缓解疼痛,促进疱疹结痂,减少眼部损害,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作者:曾慧;陈纯涛;黄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裘吉生是近代中医史上杰出的临床家、教育家、出版家、藏书家和医事活动家,其学术底蕴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为后人留下了大量验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对郁金这味药见解独到,运用巧妙,疗效显著,是其临证处方的一大特色,并将郁金广泛运用于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及妇儿科病证中.具体而言,裘吉生对郁金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除胀满、助湿化、解肺郁、开心窍、止疼痛以及清热毒6个方面,扩大了郁金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明确了郁金的运用指征,认真总结其用药特色对当今临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畅;董晓薇;徐建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隐喻在中医思维中无所不在.实体隐喻能合理阐释阴阳配伍,揭示人与自然同构,但对阴阳归属的矛盾冲突、“尚阳”思想、阴阳交互机制、阴阳循环论等中医学困惑缺乏足够解释力,且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太宽泛,导致施治中的盲目.过程隐喻能弥补其缺陷,将统摄万物的阴阳视为渐进式变化性存在,通过量变质变规律解释动态平衡,将中医施治聚焦阴阳变化,从全局出发,追求阴阳变化的整体性,不计较单一虚实补泻,从而提升隐喻性思维对中医临床阐释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作者:石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探讨《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并进行剖析,故从少阳病易经腑同病,易气郁、易化火,易生痰、生饮、生水,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厥阴之气不和等特点来阐述.作为一经病的提纲主要指这经病的主要证候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在描述的手段上,可以是这经病主要证候的病机、临床表现及病变特点.笔者梳理了历代医家对少阳病提纲的看法,以及论证第263条可当之无愧地作为少阳病提纲的观点.
作者:包雨晴;石银龙;周春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