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雪;戴国华;王鑫浩;高武霖;陈士升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诱导新生SD大鼠骨髓细胞法获得破骨细胞,以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来鉴定破骨细胞,用TRAP+细胞计数、TRAP活力测定检测“附子-白术”药对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活力的影响.取新生SD大鼠颅骨,多次酶消化法获得成骨细胞,分别用低、高浓度的附子-白术药对进行药物干预,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ELISA法检测成骨细胞ALP活性.结果:附子-白术药对低、高剂量(1 mg/L和10mg/L)能显著性地抑制TRAP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及TRAP活力,“附子-白术”药对低、中浓度组成骨细胞的增殖及ALP的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附子-白术”药对具有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并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的作用及骨吸收功能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作者:程旭锋;张新峰;刘琦;乔翠霞;赵慧朵;马书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探讨《伤寒论》少阳病的特点并进行剖析,故从少阳病易经腑同病,易气郁、易化火,易生痰、生饮、生水,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厥阴之气不和等特点来阐述.作为一经病的提纲主要指这经病的主要证候有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在描述的手段上,可以是这经病主要证候的病机、临床表现及病变特点.笔者梳理了历代医家对少阳病提纲的看法,以及论证第263条可当之无愧地作为少阳病提纲的观点.
作者:包雨晴;石银龙;周春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IgA肾病作为肾脏病领域难点问题,中医药个体化防治有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对IgA肾病的中医药防治颇有心得.通过撷选曹式丽教授中医治疗IgA肾病典型医案,直观阐释其重视标实毒损、正虚络瘀,强调祛邪调补并重,关注中医宏观辨证与病理形态观察的整合等学术特点,并对其广义毒损的界定、肾络瘀滞的成因与特征予以分析,初步总结其IgA肾病临床用药特点,为IgA肾病综合防治方案优化与中医肾病学术体系完善提供借鉴.
作者:窦一田;杨洪涛;林燕;张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病率较高的口腔黏膜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西医缺乏有效防止其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以“火”为主,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反复发作则因伏邪留伏体内遇诱因而发,脾胃伏火被认为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因此着眼于脾胃,从伏邪理论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治疗从清泻伏火兼调理脾胃、扶助正气着手,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陈杰;丁维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同时测定辽藁本中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含量,为辽藁本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HP-5MS气相色谱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H2:40 mL·min-1,空气:400 mL· min-1,流速1 mL·min-1,程序升温务件:50℃,10℃·min-1至94℃,2℃·min-1至102℃,5 ℃·min-至130 ℃,2 ℃·min-1至144℃,0.5℃·min-1至145.5℃,0.2℃·min-1至146.8℃,后运行5分钟至280℃.结果:建立辽藁本中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含量测定方法.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线性范围分别为:85.6 ~684.8μ.g·ml-1、46.13 ~738μg·ml-1.精密度、重复性、8h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辽藁本中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含量测定.
作者:刘晶;王光函;张颖;曹宏伟;庞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医养生理论的既往研究多侧重于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归纳整理,反复归纳但鲜有创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近年来,对其研究已深入到从养生理论建构的背景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并通过文献、临床、实验等方面开展中医养生理论的现代研究,以及探讨中医养生理论对中医养生学发展的相关研究和中医养生理论的专题研究.据此,本文结合近10年来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文献,对中医养生理论研究进展加以整理,以此提出如何从多层次、多角度展开进一步研究,从而深入挖掘中医养生理论的内涵,促进中医养生学的学科发展.
作者:高健;倪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郭维琴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尤其擅长治疗冠心病,认为心气虚为冠心病发病之本,血脉瘀阻为发病之标,气虚血瘀为发病的基本病机,益气活血法为治疗的基本法则,同时配合理气自拟经验方.临床中辨证施治,结合辨析患者的伴随症状、舌苔情况及合并的西医相关疾病或已有的相关检查结果,在自拟经验方的基础上给予加减用药,药物或者针对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或者针对舌苔变化予以加强活血,配合健脾、祛湿或者针对治疗患者的合并病,整体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运用哲学思维及文字释义,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到的“淡泊名利、清静安逸、道通为一”的原象观皆来自于中国哲学的思想,属于中国的心灵哲学.提出“恬淡的心灵或意识层面是淡雅、淡定以内守精神”“依其法道,于心身健康,则恬淡为重,于心灵哲学,以虚无观筑其根基”,这些理念不仅指导中医的防病治病,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人类心灵健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随着医学人文学、叙事医学的出现,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内心感受,因此中医理论的研究要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唯心史观的思维,方能更好地诠释和发展中医理论,更新健康认知的新观念.
作者:王永炎;张华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在《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等基础上,张元素阐发了系统的脏腑辨证理论.认为人之患病在于“本气虚”,故其脏腑辨证理论又尤重于探讨各脏腑虚损证治,其中关于脾胃虚损的探讨更是贯穿于易水学派发展的始终.在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李东垣、王好古先后阐发了脾胃虚损“热中证”“寒中证”的治法,形成了脾胃虚损证治的完整体系.脾胃虚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脾胃内伤初期的“热中证”之后尚有“外阳内阴”“内外俱阴”或“中寒湿盛”的不同证型演变.王好古对各种“寒中证”的辨证论治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这些认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炼可为临床脾胃虚损辨治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郭彦麟;陈东梅;孙钰;任北大;王泷;张保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收集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临床试验报告的疗效评价指标,分析各类指标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方法:文献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制作调查表,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文献220篇,使用频次较多的依次为理化指标、临床症状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终点事件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使用相对较少.使用频次高的指标组合为理化指标+症状指标+安全性指标.结论:中医药治疗UA的疗效评价目前主要依赖于理化指标和临床症状指标的改善,缺乏生存质量指标和循证医学所关注的终点事件指标.
作者:徐福雪;戴国华;王鑫浩;高武霖;陈士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医四诊中望诊居于首位.皮肤病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其病多有形可征、有色可观,进一步决定了“望诊”在皮肤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谭城教授经多年揣摩,在中医整体观及五行理论的指导下,强调望诊应以患者突出的外在征象为依据,如个人颜色喜好、形体动作.皮损方面援引取象比类法应用于宏观皮损及微观病理辨证,同时参合“时空”论治,即发病年运气候、十二地支等要素拟“两象定一象”方法,综合分析、灵活取舍归纳并形成一套独特的诊病理论,以期改变中医皮肤科某些疑难性皮肤病无证可辨或临床疗效欠佳的窘境.
作者:张琪;杨刚;谭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属于中医学“瘿病”“虚劳”范畴.基于中医理论从病因病机、辨病辨证方面探讨桥本甲减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提出“脾肾两虚则化气行水不能、血液运行无力”为其基本病机,病理因素离不开水湿、痰浊、瘀血,同时结合“益火补土”及“治未病”思想,进而总结出从脾肾治疗及预防桥本甲减的经验,强调临证治疗时“健脾不忘化湿祛瘀,补肾注重阴阳双调”的重要性,以期此法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凯伦;王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急性高原缺氧大鼠血红蛋白(Hb)和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景天组、埋线A组、埋线B组和埋线C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低压氧仓模拟高原环境的方法制备急性高原缺氧大鼠模型后,红景天组于造模前后均灌胃1周,每日1次;埋线A、B、C组分别于造模前1周、造模后1周及造模前后各1周埋线治疗1次,观察Hb含量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b显著升高,动脉血气各项指标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3个埋线组及红景天组Hb均明显降低,PaO2、PaCO2、SaO2及埋线C组的pH值显著升高,以埋线C组对Hb含量、PaO2、PaCO2、SaO2干预效果为明显.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急性高原缺氧大鼠Hb含量,并不同程度升高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含量,对急性高原缺氧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治疗效果与埋线时机与频次有关.
作者:汪永锋;徐亚莉;金建军;王士源;高晓娟;孙鹏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晚钠电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中异常增高并参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现代医学对心衰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使用局限性和患者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中医药可综合干预心脏功能和电生理,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安全性较高.一些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及单体已被证实具有抑制晚钠电流的作用,晚钠电流可成为未来研究中医药干预心衰心律失常的新靶点之一.
作者:刘璐;刘静;高群;林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针对当代疾病的特点,仝小林教授提出“新病机十九条”,故对其“新内经十九条”简要释意.虽言病机实则比病机的内容更加丰富,论述了病因病位等内容,如皆属于“膜、神、髓、脾、络”均可归属于“病位”,皆属于“燥、佚”等可归属于“病因”.条文或依照临床经验对疾病传统病机、治法进行新的思考,如感冒的病机病位、脏腑风湿论、凉燥郁火的病机、顶焦神系与髓系的理论以及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急性反复性发作疾病、脏纤维化的治疗等;或可反映当代老年病、慢性病、多代谢紊乱性疾病(脾瘅)、心理性疾病与医(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如脾瘅、老年性抑郁症、癔病、神志性疾病等.以上诸条多是对疾病规律的精要概括,在临床运用时可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以运用.
作者:逄冰;赵林华;刘文科;宋斌;周毅德;于晓彤;何丽莎;王涵;顾成娟;沈仕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眼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甲钴胺、强的松片等西药治疗,治疗后14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1例,治疗组愈显率86.6%优于对照组70.9%;治疗组疱疹结痂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眼部损害临床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眼部带状疱疹均有效,电针结合放血疗法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能快速缓解疼痛,促进疱疹结痂,减少眼部损害,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作者:曾慧;陈纯涛;黄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配伍是中药复方用药的特色和优势,而药对则是常见的配伍形式.柴胡、黄芩配伍出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方,是张仲景柴胡系列方剂中具代表意义的基本配伍,也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柴胡和黄芩配伍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如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神志系统疾病以及发热等都有显著疗效.研究显示,柴胡、黄芩配伍具有保肝利胆、抗病毒、解热抗炎、抗惊厥抗癫痫等药理作用,故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柴胡、黄芩配伍进行综述,根据黄芩的主要药效成分黄酮类及柴胡和柴胡的主要成分柴胡皂苷均具有抗抑郁作用,且配伍后黄芩苷和柴胡皂苷溶出率均提高,以及临床治疗抑郁症常用的柴胡类方(柴胡为君药)多常配伍黄芩清热泻火等推断,即柴胡配伍黄芩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抑郁作用,但仍需学者进一步证实.
作者:李亚芹;瞿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此期冲任渐虚、天癸将竭,失眠是其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其高发生率严重影响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故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分型主要为心血不足型、肾阴亏虚型和心肾不交型3个主要证型,同时对病因病机及证治进行深入分析,并列举各型常用代表方剂和病案,进而从心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可行性进行阐释,希望对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周滢;舒承倩;唐欣;杨军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周念祖老师善用温热药物,强调在辨证基础上可以早用广用.故主要介绍其将补托应用于创面难愈类疾病的治疗.认为此类疾病病程久、反复加重伴发感染,与气的防御和推动功能低下有关,故以气虚火衰立论.治疗上补托以黄芪重用配白芷为基础,见火衰则加温阳之品,见标实则攻毒祛邪,以益气补火为先导推动透托搜剔、行气活血、清热散结更能直达病处.以阴阳为纲统摄标本,或见气虚火衰即益气补火,又常反复斟酌标本缓急.从实际出发,用药似不合常规,实则着眼临床,大胆任用温阳补托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学习研究.
作者:尚鹏鑫;杨仕年;林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时病论》是晚清浙江名医雷丰的代表作,雷丰治疗时病强调“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然而后世医家对其研究多重四时而轻运气.笔者今从运气角度分析雷丰治疗“时行疫疟”“秋湿时令忽患暴中”两则医案,发现雷丰临证能够依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将时令节气、五运六气、当地气候及患者体质、症象、脉象等相互参照,审天时、察地理、观人体、度病势,理法详实,方药灵活,这种不忽于细、必谨于微、知常达变的思想值得后学效法.
作者:鲁晏武;孟庆海;陈仁寿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