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国祥
目的 更好的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对蕲春县人民医院肾内科病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合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结果 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缓解率达85%.结论 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关键之一.
作者:胡文丽;王晓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 Twist)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呼吸内科中70例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Percu Twist组和OT组,每组35例,Percu Twist组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OT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差异指标.结果 Percu Twis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瘢痕大小、切口溢痰情况、切口感染情况、气管切口的愈合时间和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OT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安全、快捷等特点,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刘燕;王磊;周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心脏疾病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自2002年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手段.但其并发症及其防治仍是介入医生关注的重点,现就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予以综述.
作者:宋志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T型肠造口术式在肠梗阻手术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方法 对18例行T型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经支持和抗炎治疗,18例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0.5~1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因肠坏死或肿瘤所致肠梗阻行T型肠造口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二次手术痛苦小.
作者:韩明阳;李建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21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10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5例,脑出血33例)的血浆高半胱氨酸含量,与同期10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脑卒中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高半胱氨酸含量与脑血管病有明显关系,脑卒中患者的血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何亚丽;蔡水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部分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鼻饲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滴注,1次/ d,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83.3%和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和81.0%(P﹤0.01);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两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肠道喂养成功率提高,促进体质量增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33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肿瘤切除﹢石炭酸烧灼、酒精局部灭活﹢骨水泥填塞术10例;病灶刮除﹢植骨6例;单纯瘤段切除5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5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4例;病灶刮除术治疗Ⅲ期患者3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5年,平均2.6年.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0例,肿瘤复发2例;病灶刮除植骨6例,肿瘤复发1例;单纯瘤段切除5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5例,肿瘤复发 0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4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术治疗Ⅲ期患者3例,肿瘤复发1例.结论 手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其复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作者:钟伟;刘文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21例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淮安市楚州医院神经外科21例颅脑损伤后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初始采用口服双氢克尿噻,无效者改用激素替代疗法,以终停用双氢克尿噻或是激素替代治疗为痊愈,继续用药治疗且尿量明显减少为好转,继续用药且尿量无明显减少为无效,描述性统计分析21例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清醒患者痊愈7例(77.78%),好转2例(22.22%);昏迷患者痊愈3例(25.00%),好转9例(75.00%);导致颅脑损伤的原因中车祸的患者痊愈11例(78.57%),好转3例(21.43%);高处坠楼的患者痊愈1例(20.00%),好转4例(80.00%);他人打伤的患者2例均痊愈.结论 本次研究相比较而言,清醒患者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昏迷患者的痊愈率,只有及早发现并发尿崩症,给予积极措施治疗颅脑损伤及尿崩症,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二平;王福林;徐洪兵;吕爱华;张月清;刘昊;杨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外伤可致多种疾病发生,但乳糜腹水较为少见,我院于2010年2月收治1例因外伤致乳糜腹水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端孟;贾凯;凌丰军;王永恒;张晓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南省宁陵县妇幼保健院妇科检查发现宫颈有肉眼病变或有接触性出血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并对依据阴道镜图像异常进行定位活检的24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者213例(含宫颈基底组织增生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9例,CINⅡ~Ⅲ 9例,宫颈癌3例,宫颈湿疣2例.结论 将阴道镜检查作为宫颈疾病的筛查手段,对早期发现宫颈癌、CNI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权红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在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例原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方案,术前化疗2~4个周期,术后完成规定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其中3例病理为完全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呕吐,粒细胞减少及脱发.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吴天峰;范春香;郗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宫颈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局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压迫,B组用碘仿纱布压迫,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宫颈外观恢复情况.结果 A组止血时同明显短于B组,宫颈外观恢复好于B组.结论 结论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顼电环切除术后阴道出血效果好,使用方使,有推广价值.
作者:赖俏红;黄惠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病,我院自2001年7月开展腹腔镜以来,应用电视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采用电视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109例,年龄20~41岁.其中未育26例(23.8%),孕1次63例(57.7%),孕≥2次.2例(18.3%);有腹部手术瘢痕史者25例(22.9%).术前诊断明确,均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
作者:刘寒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阿维A胶囊并配合NB-UVB照射,对照组只口服阿维A胶囊.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维A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增加患者对光疗的敏感性,减少光疗的量和治疗时间,同时也减少阿维A的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兵;潘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时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片/次;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监测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测定PAR、LPA、ET-1.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178,3.9720,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PAR、LPA、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1816,5.2797,4.4709,P<0.01)和对照组(t=6.7543,2.4861,2.0546,P<0.01或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6,P>0.05).结论 偏头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PAR、LPA及ET-1水平密切相关,在常规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地提高疗效,降低PAR、LPA及ET-1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杨占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静脉点滴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患儿分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108例,另92例用病毒唑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痰热清治疗退热效果好,明显好转率为74.1%,皮疹消退效果较好,明显好转率为70.4%.结论 痰热清是一种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栋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及其对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72例因晕厥就诊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 试验阳性率为87.5%,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心脏抑制型51例,混合型3例,阴性9例.实验开始后各型心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心脏抑制型的峰值提前出现,在晕厥前各型心率均明显上升而后在晕厥时快速回落.结论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晕厥主要为心脏抑制型,晕厥前心率变化可以作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响水县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成功81例,成功率为94.2%(81/86),中转开腹5例(5.8%).术后并发症:腹泻7例、胆道功能障碍6例、胆汁漏2例、肠梗阻1例.早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58 min(38~76 min),中转开腹率为2.5%;晚期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时间为96 min(55~147 min),中转开腹率为8.7%.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尤其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早期患者,手术成功率极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
作者:杨国保;王洪华;戴存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胸腹瘘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及治疗与转归.方法 观察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05年至2010年收治的3例CAPD并发胸腹瘘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气促、胸闷、不能平卧,伴超滤量明显减少,影像学提示中-大量右侧胸腔积液;应用胸水生化成分分析鉴定胸水性质,同时以标记放射性核素99mTc-乙三胺五乙酸(DPTA)注入透析液后,在胸膜腔中探测到99m Tc确诊;经抽取胸水、暂停CAPD、改行间隙性腹膜透析等治疗方法 效欠佳,3例患者终都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从临床表现可早期发现胸腹瘘,用核素扫描结合胸水生化成分分析诊断胸腹瘘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少.出现胸腹瘘后患者较难再维持腹膜透析治疗.
作者:陈锦华;谢敏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全部患者于术后9~38 d恢复胃动力,平均23.5 d.随访6~12 个月症状均无复发,也无再手术患者.结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属于功能性病变,易与机械性梗阻相混淆,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可以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李红根 刊期: 2011年第12期